摘 要:历史学科是初中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领域的深化改革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而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文章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运用进行分析,并探索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故事;故事情境
作者简介:陈萍(1988—),女,江苏省盐城市先锋实验学校。
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课本中的历史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典型历史人物,感受世界历史的发展变迁。为此,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引入历史故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養。
一、创设历史故事情境,加深历史知识理解
初中时期,学生面临升学压力,需要学习的科目比较多,且学习时间比较有限,在初步接触历史学科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而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初中历史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以及学习速度,在讲课时会将历史知识点陈列在黑板上让学生们直接记笔记,展开集中式的知识点教学。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节省自己总结知识点的时间,加快学习进度,但是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机械地背诵知识,难以理解知识内涵,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悖,且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历史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对传统历史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可以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借助历史故事辅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帮助学生提升历史核心素养[1]。
比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日军侵华的历史背景,并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结合具体的英雄事迹,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深入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团结一心、保家卫国的精神以及一往无前的坚定信念。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使学生认识历史学习的真正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发图强,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
此外,课本中的“相关史事”栏目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利用关键时间节点,以“相关史事”的文字和图片为载体,创设故事情境。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仍以《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为例,课文中的“相关史事”具体列举了抗日战争期间我国军民的伤亡人数、经济损失,提到国家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原因。据此,教师可以收集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在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参与悼念活动,在真实情境中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初次接触历史学科时,由于自身知识积累不足,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没有清晰的认知,加上一些教师在讲课时采用单向输送知识的教学方法,课堂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足,课堂学习效率较低。对此,初中历史教师要与时俱进,利用历史小故事丰富课堂内容,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魅力[2],真正喜欢上历史。历史呈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环环相扣的历史故事则体现了历史的联系和发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引入历史故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理清历史发展脉络,感受历史的脉搏和气息[3]。
比如,教师在讲解《秦统一中国》这节课时,就可以给学生们讲一讲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诸侯争霸,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政治格局以及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认识到各个诸侯国的分分合合都是历史的必然。通过这些故事,学生们还可以尝试评判秦始皇的功过得失,学会全面、整体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同时,学生可以在故事探究中积累历史知识,学习历史故事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自觉发散思维,并尝试在课外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不断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对教材进行拓展延伸,将课文中的图片资源与历史故事相结合,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秦统一中国》中提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各项举措,并给出示例(如图1)。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为学生详细介绍秦始皇如何一步步实现文字统一的故事,并让学生尝试识别小篆,感悟汉字的演变,解构中国汉字背后的基因密码和历史文化典故,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把握课堂节奏,贴合教学内容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在课堂中难以长时间保持专注。基于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讲历史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如果历史教师在课堂中讲的历史故事比较多,或者讲的时间比较长,会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降低。又或是在选择故事时,没能紧密联系课堂主题,缺乏针对性,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学习思路偏离,在学习课堂知识时缺乏目的性,学习效果不佳。对此,教师在挑选课上讲解的历史故事时,必须紧贴教材内容,避免浪费课堂时间,并且要科学把控课堂节奏,发挥好历史故事的辅助教学作用和育人价值 [4]。
比如,在讲解关于盛唐时期的历史知识时,教师要抓住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以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两个重点知识,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辉煌篇章。盛唐时期的中国,国富民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丝绸之路将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至世界各地,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历史故事,如“玄武门之变”“文成公主进藏”“玄奘取经”等,让学生了解大唐盛世出现的历史原因。故事一定要紧贴课堂教学内容,简洁明了,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本知识,拓宽历史视野,学习先人的智慧与经验。教师立足于教材内容选取合适的历史故事,掌握好课堂节奏,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正确历史观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学习相应的历史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学会辩证思考。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的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借助历史故事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华哲学。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诗词和文章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拓展阅读,分析作者对相关历史事件的观点和看法,品味文字艺术 [5]。这样学生会对历史知识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并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比如,在学习宋朝历史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寻找富有人文内涵的相关故事和文章,让学生阅读和学习。《宋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之一,我国的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宋史》是保存宋朝官方史料和私人著述最全面的一本史书,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所记载之事是比较符合历史事实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读一读《宋史》中的历史故事,让学生通过其中的历史事件以及主要人物,了解并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在讲解宋太祖赵匡胤创立宋朝的历史时,可以选取“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故事让学生阅读。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期间,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实现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统一,并且两次“杯酒释兵权”,使得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导致了当时重文轻武的社会局面,对宋朝后期的积贫积弱也有一定影响。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宋朝初期的社会局面以及政治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从而引发一系列思考,能够从历史中增长智慧、汲取教训。
五、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切入故事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故事的运用需要一定技巧,历史故事的切入时间和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严格把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将历史故事合理地穿插到讲课过程当中,促使学生更好地吸收历史知识。教师可以在讲解到课程重难点知识的时候引入历史故事,使学生通过历史故事,更好地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6]。而在课程进入下半节的时候,一些学生开始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此时引入一些历史小故事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专心听讲并且主动进行思考,进一步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比如,在讲解西汉建立的历史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关键历史事件以及重要历史人物刘邦和项羽的性情和事迹。此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一讲“鸿门宴”的故事,讲述当时项羽率军入鸿门,士气正旺,眼看就有机会剿灭刘邦,获取最终的胜利。此时,项伯邀请刘邦到鸿门见项羽,想让二人和解。在项羽所设的宴会上,项庄舞剑意欲刺杀刘邦,于是项伯起身掩护刘邦。项羽不想伤害项伯,导致刘邦寻找到机会逃出生天,“鸿门宴”的计划也失败了。这个典故生动地揭示了其中历史人物为人处世的特点,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刘邦和项羽在性格方面差异明显,是两种不同的人,也正是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项羽最后惜败。同时,学生归纳了西汉建立的前因后果,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人物特征,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在听教师讲故事时,学生往往会集中注意力,自发地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历史故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课外知识,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具体而言,教师需要科学选择历史故事,并在适当的时间将故事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故事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養,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参考文献]
刘艳丽.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1(4):112.
梁世总.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科学咨询,2021(11):254-255.
杨卫旭.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甘肃教育,2021(6):184-185.
吴宏明.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2):61-63.
张学桂.漫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读与写,2021,18(1):245.
陈培顺.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7):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