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三韵”成就小学音乐高效课堂

2023-12-27 05:31蔡琼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音乐艺术小学音乐

蔡琼

【摘要】“浸润心灵”的音乐艺术是教育学科中不可或缺的艺术科目。音乐艺术的本性主要通过声韵、意韵、情韵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展示,通常这也是构成音乐听觉艺术的重要“三要素”。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构建具有“三韵”艺术特点的音乐高效课堂,有利于学生体会音乐的思想、情感,领悟其中文化内涵,让学生和音乐对话,实现清韵升华,促进学生适应自身学习发展的音乐学科关键能力的孕育。因此,文章引用小学音乐教学中创建“三韵”特色的行动研究,提出了三个策略,以引导学生去共鸣感受音乐“三韵”蕴含的艺术之美,从而成就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音乐  三韵  音乐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11-0148-03

新课标指出,音乐是人类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不可缺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艺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能表达蕴涵着“三韵”特色的富有感染力的“美”的意境,以及“善”的思想和“真”的情感表现与交流。小学音乐新课标更是明确指出,音乐课程从本质上来说,它的基本性质包含了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而这“三性”又蕴含着“三韵”在其中,如:人文性体现在有组织的音响所实现的美、真、善的思想情感,也就是三韵中的“声韵”;审美性体现在有组织的音响所表达的富有感染力的美的意境,也就是指“意韵”;实践性则是有组织的音响所进行的表达与交流的活动,即“情韵”。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创建“三韵”特色课堂,不仅是与音乐课程的“三性”本质高度融合的体现,也是现代小学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根本内容。

一、“三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是一场美妙的听觉、审美盛宴,而音乐教育则是通往这美妙盛宴的重要道路,在这条学习之路,“三韵”的渗透能让学生在音乐中获取更多的审美升华。所以,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理解“三韵”的内涵和教学价值,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三韵”的作用,进而达成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目标。

(一)契合新时代音乐教育发展方向

从当前小学音乐教育发展趋势来看,最新的小学音乐课标已经就此作了详细的说明:1.重视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2.强调学生的终生学习音乐意识;3.注重学生对音乐本质、情感的理解体验能力;4.熏陶道德情操,启迪心灵意志。基于此背景说明,传统音乐教育教学观念和方式也需要及时进行更新。而“三韵”教学则恰恰符合新时代小学音乐教育发展新要求,将其运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不仅能帮助教师正确把握教育发展的方向,也充分提升了小学音乐教学的导向性。这样才能避免小学音乐教育落入停步不前的境地,进而让学生通过契合新时代发展的音乐教育模式,获得更好的音乐素养,实现更好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音乐教育效能提升

自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有关于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学音乐教育的效能提升并不明显。究其根本,一方面是受传统教育模式、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的“创新”仅仅浮于表面,往往还是基于在“我教你唱”的传统模式上开展教学工作,这就直接产生一个普遍现象:学生会唱,但是无法理解歌曲背后的意义,自然也不会获得过多的音乐审美素养。另一方面,在教学创新上,深度不够,并未从根本上挖掘音乐课程的“三性”要素进行教学创新,从而无法获得教学效能上根本性提升。而将“三韵”渗透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其能融合创新出更深层次的教学效果,它不仅让学生会唱,也更进一步地让学生去感悟、理解,进而获得情感共鸣。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地将创新落到实处,使小学音乐课堂变得更为高效,让音乐教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落地窗口。

二、以“三韵”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路径

在当代音乐教育模式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形势下,义务教育小学阶段音乐教育成为了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核心内容。为了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地,音乐教师应革新观念,深刻认知“三韵”教学的内涵和价值,并运用好“三韵”教学优势,将“三韵”教学和小学音乐教育进行有机融合,进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让学生从音乐“三韵”中获取更好的音乐审美体验,以声显境,寓情于声,以情示乐,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审美能力。

(一)创“声韵”人文特色,激发音乐兴趣

新课标指出,音乐的音响、创作和表演形式具有特殊性,其艺术特征确定了音乐的特殊教学方式。声韵即以音生乐,“声韵”通过有组织的音响,产生不同的力度、速度、节奏、节拍等变化,建立在“聆听”的基础上,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感知感觉活力。小学音乐课堂在感知阶段的教学中,通过“声韵”将“音”与“乐”相连,更能给学生带来摇曳多姿的音乐美感,在“声韵”的影响下,不断刺激学生的感官,去感知音乐的魅力,从而爱上音乐,提升学习音乐艺术学科的兴趣,进一步去感受“声韵”所带来的“真”“善”“美”的人文性体验。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丽的家乡》这首少数民族歌曲教学时,教师可简单向学生介绍音乐背景文化:《美丽的家乡》选自歌剧《傲蕾·一兰》,丁毅、田川词,王云之、刘易民曲,创作于1979年,主要内容是描写了达斡尔族姑娘傲蕾·一兰不畏强暴,誓死保卫祖国,保卫家乡的动人故事。其中,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莫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和新疆塔城等地,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兼事畜牧业和渔猎业的民族。而此歌曲正是让我们感受到了达斡尔族人民生活在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同时也表达了达斡尔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赞美家乡的真挚情感。新课标指出,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为此,音乐课程的教学侧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北方民族人文色彩,体验北方民族的歌曲风格,感受歌曲中的不同情绪。首先,建立在“声韵”聆听的基础上,教师要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达斡尔族的图片,然后播放一首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一首传统长调民歌《辽阔的草原》和伊克昭盟的一首短调的祝酒歌曲《银杯》的视频。《辽阔的草原》这种长调民歌通常在草原放牧式咏唱,歌曲具有起伏跌宕的旋律和自由舒缓的节奏以及延绵起伏、开阔悠长的旋律;而类似于《银杯》的短调祝酒歌则多具叙事性,节奏整齐,装饰音相对较少,短小简洁,通常在酒宴中,宴会的主人会在客人的银杯中斟满马奶酒,向客人献上洁白的哈达,人们在宴饮过程中高唱酒歌,载歌载舞,表达出宾客之间的深厚感情。借助视频,能够带领学生畅游到北方民族文化的世界中,感受其歌声的悠扬、婉转。通过情境式的引导聆听,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程要学习内容的兴趣,更好地让学生进入到课堂的下一步内容中去。紧接着,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导入本课教学内容《美丽的家乡》的主题上去,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美麗的喜鹊,辽阔的大地、河流,以及让他们在头脑中幻化出达斡尔族人民在演唱《美丽的家乡》歌曲时的动作、表情,体会达斡尔族人民如何借助歌曲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爱之情,进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热情。随后,让学生用“声韵”聆听的方式欣赏课本歌曲,并在歌曲中感受北方地区辽阔美丽的大草原,在曲调的变化中感知理解草原人民浓浓的爱乡之情[1]

(二)创“意韵”审美特色,体验音乐表达

新课标强调,音乐课程需要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要通过音乐学习对其进行深层次意蕴引导,令学生获得丰富体验和感受,领悟音乐的内在美。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找到音乐的“生命之门”,即要通过“意韵”的理解来获取审美体验。在小学音乐课堂体验阶段,通过“意韵”特色教学,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去理解歌曲的内涵,从音乐中获得审美感受,当学生能够沉浸到音乐审美体验中去时,就能从中获取内心的愉悦,引发对美妙音乐的追求,并将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从精神上获得更多的力量,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实效[2]

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赶海的小姑娘》,这是一首儿童歌曲。所谓“赶海”指的是长期生活在海边的人们遵循大海潮起潮落的自然规律,抓住潮水涌退的时机到海岸上捡拾、采集海货的活动。《赶海的小姑娘》歌曲对小女孩赶海的过程以及海天的景象进行了描写,表现了小姑娘干活时快乐的心情。在这节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紧抓住四年级学生认知、体验感受与探索的能力,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体验表达歌曲。首先,让学生通过声韵聆听,让大海边充满了诗情画意优美景色,如松软的海滩、金黄的沙、一抹晚霞和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接着,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后,引导学生轻松欢快地去演唱歌曲,体会音乐流畅的旋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聆听教师的范唱,感受歌曲中蕴含的情绪,再用稍慢的速度来弹琴,请学生轻声哼唱,这样不仅有助于降低歌曲学唱的难度,还能让学生在哼唱中对歌曲情感获得直接体验。然后,在学唱重点表现歌曲情绪的第三、第四乐句时,引导学生在演唱时一定要表现出小姑娘在赶海时的心理状态,在声音的变化中突出歌曲的特点,充分表达出歌曲的“意韵”,表现出小姑娘活泼、俏皮可爱的性格以及在海边赶海时高兴的情绪。整个音乐表达的过程中,通过演唱的方式,将歌曲的内在情感表现出来,让学生沉浸到音乐审美体验中,使得学生获得无限的审美体验后,再去感受理解这首歌曲的“意韵”绝妙之处,即一个活泼天真的小姑娘在“赶海”时,表现出的欢快的心情和一颗纯真的童心。

(三)创“情韵”实践特色,提升音乐素养

新课标指出:“音乐学习课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一首歌曲的教学,只有通过声韵聆听,帮助学生从中感知音乐魅力,获得直接的音乐“意韵”体验后,才能进一步从中产生感受歌曲美的情感和认知的“情韵”,最终来实现音乐审美教育。因此,创建获取“情韵”的特色音乐课堂,不仅要通过音乐情境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从而挖掘出深层次的音乐形象,最后在分段赏析和体验音乐情感中,通过音乐实践拓展创造环节,来促进学生从中获得音乐能力,提升音乐素养[3]

比如,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快乐的泼水节》这首歌曲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泼水节,以及掌握《快乐的泼水节》这首歌曲中的附点节奏。“泼水节”是我国云南地区傣族人民的特色节日,泼水节这天,傣族百姓身着盛装,担水浴佛,然后互相泼水,水花象征着健康、吉祥、幸福。教師在课前可在网络上收集有关“泼水节”的视频片段,利用多媒体在“泼水节”文化讲解中播放出来,让学生在轻松、开放的氛围中体悟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教师在介绍“泼水节”民族文化后,首先在“声韵”聆听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歌曲表达的“意韵”对歌曲形成初步认知,拉近音乐的亲近感,激发起学生进一步想去探索傣家人民生活习性的兴趣。为更近一步地学习歌曲节奏,在学唱环节中,可以导入实践拓展音乐游戏——“欢乐节奏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由组合,形成音乐学习兴趣小组,每个小组人数保持基本均衡,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具有组织能力的学生担当组长,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互动性极强的游戏中边玩边学,通过教师拍节奏,小组成员拍节奏的方式来进行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断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同时也学会了这首歌曲中的重点内容“附点节奏”。随后,在演唱环节,为了让“情韵”贯穿其中,教师通过有感情地范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体进行有律动的创新伴奏。随后在学生有感情的学唱、自唱环节,与歌曲一起达到情感共鸣,感受到的少数民族泼水节中兴奋快乐之情。为了更深层次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拓展创造能力,教师更可以引导学生借着这个欢快情感,创编“圈圈舞”中撒起礼花、说起祝福语,真正实现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三、结语

新课标强调了音乐的价值并指出音乐能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发展,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必须重视突出“三韵”特色,才能形成彰显音乐艺术审美的特色。“三韵”教学法,在“意韵、情韵、声韵”三要素相互融合下,立足学生的聆听,培养了学生听力技巧和感知音乐能力,让学生真正在感受—表达—欣赏—创造音乐美的循环过程中,提高音乐素质,发展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于峰,卢美娜,蔡云菲.中国民族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与传承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S1):150-151+171.

[2]刘质文.以美育人的学科实践——小学音乐“四觉融合式”体验教学探索[J].人民教育,2022(22):64-65.

[3]胡晓丽.听觉先行:小学低年段多声部音乐训练的有效方法[J].小学教学研究,2019(21):12-15.

猜你喜欢
音乐艺术小学音乐
探究锡剧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学生的音乐乐感培养策略探研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析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