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的内涵特质、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

2023-12-25 05:38张利海
职教通讯 2023年11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职业学校劳动教育

摘 要:新时代职业学校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工作和必要措施。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有其发展的固有规律,专业赋能成为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的基本特质。坚持五育并举,需要补齐劳动教育短板,并在劳动实践中基于学生成长,“三个维度”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基于核心素养,“三个重点”优化劳动教育内容;基于育人质量,“三个突破”提升劳动教育实效,从而促进學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内涵特质;价值逻辑;实践路径

基金项目:2022年江苏省职业教育第五期教学改革重点课题“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ZZZ5)

作者简介:张利海,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商贸分院高级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23)11-0101-05

劳动教育是职业学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探究职业学校劳动教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结合类型教育特点,系统规划劳动教育体系,统筹推进劳动教育实践,从而培养出发展更加全面、素质更高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的内涵特质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认为,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是劳动教育的起点,职业学校指导学生开展劳动的形式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劳动教育作为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举措,不仅是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的郑重重申,而且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切实行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教育过程的整体谋划。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深化劳动教育的改革实践,不仅要遵循教育活动的一般规律,夯实和发挥劳动在育人活动中的功能,而且要充分彰显类型教育的特色,切实推进劳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全面融合。

劳动教育的核心是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职业学校发挥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坚持劳动教育的目标与成效、过程、结果的高度统一,引导学生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的学习之外,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让学生具有职业荣誉感、专业的技术技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最终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育劳动精神、劳动技能及劳动创造能力。

专业赋能是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的核心特质。专业赋能是指职业学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天然密切联系的优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切实推进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实现劳动赋能,增进专业能力,增强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内涵。职业学校通过专业赋能,把学生组织起来开展的一般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并融合专业学习过程,熟练专业知识技能运用,以进一步丰富劳动实践活动的内涵,其目的就是要解决部分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过程中,有劳动无教育、劳动成分多教育成分少、劳动教育内涵不丰富、劳动教育后半篇文章空洞的问题。比如,一般职业学校开辟劳动实践试验田,组织学生种植瓜果蔬菜,通过加强田间精细化管理,取得劳动成果,如土豆、花生、西红柿、茄子等农产品等,以劳动成果体现劳动教育成效。其实,这仅仅完成了劳动教育的前半篇文章,职业学校完全可以继续做好后半篇文章,对收获的农作物继续进行深入挖掘,如何实现商品化,如何定价,如何核算成本,如何分拣分类,如何拿到市场销售,实现商品价值,等等。这些都可以充分发挥职校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学习运用的优势,深化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实现专业赋能劳动教育过程。

二、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的价值逻辑

劳动教育是在现代学校实施德、智、体、美等分科化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职业学校劳动教育既要遵循一般教育的共同规律,以促进和实现的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立足素质养成构建科学的课程和教学体系,也要充分关注特定教育类型的价值定位,以夯实职业情感、职业技能为基本导向,满足时代发展、国家发展对人的特殊要求,培养能适应时代、担当使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劳动教育是新时期党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20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职业院校“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职业院校在实习实训教学中强化劳动教育的实施办法》,着力补齐劳动教育的短板,明确提出要立足“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推动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训的高度融合,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加强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全程注入劳动教育元素,实现全程化、多方位劳动育人。党和国家的系列政策文件,一方面站位高远,引领育人工作回到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应然遵循,强调回归本源,起到了“导航”作用;另一方面针对性强,纠偏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缺失和家校社会轻视劳动教育的普遍现象,强调的是面向未来,发挥了“矫正”功能。

(二)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新发展阶段的特殊价值

当前,我国正进入以高质量为核心的新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成为时代主题。劳动教育核心在于通过培养下一代对劳动的热爱,提升人们对生产、服务品质的追求,增强人们对劳动成果的珍视,提高人们对劳动价值的认同。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生产和服务实践的教育类型,其所培养的劳动者对劳动的态度、观念、方法等,在根本上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本质上,劳动教育的价值源于劳动的价值,而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1]在实践中,人们对劳动价值的新认识直接推动了职业学校更广泛地实施劳动教育。一方面,社会和产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社会发展进步需要劳动者具有较强的劳动意识、端正的劳动态度、扎实的劳动技能、良好的劳动纪律和较高的专业化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人才培养的“面”;另一方面,人们在物质生活上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开始用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劳动已不再仅仅是谋生手段,而是成为了生命主体对生命存在的价值追问,在内化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同时,还外化为了一种利他性的社会化活动,彰显了劳动之于生命的本真意蕴,而这也体现了人才培养的“深度”。“面”和“深度”恰恰是劳动教育需要面对的内容之“广度”和内涵之“深度”,这是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具有帮助学习者认识社会、认识生产、认识自己的特殊意義和作用,在社会日新月异的急剧变革时期,让劳动者通过实训体验、实践参与等方式,更真实、更全面地了解、认识和适应社会及生产活动。

(三)劳动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劳动教育是学校实现整体育人和全人培养的必要条件,加强劳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举措。长期以来,学校和家庭过度重视智育,唯分数、唯书本、唯考试等顽瘴痼疾普遍存在,导致劳动教育虚化、弱化、软化、淡化,劳动教育也因此成为“五育”中的短板。直到目前,“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仍然在深刻影响和阻碍着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类型的现代化发展。从人的身心发展结构来看,没有劳动做基础,学生的学习情境是不完备的,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实践经验匮乏,也因此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是浅层次的、甚至可能是虚假的。同时,由于缺乏实践锻炼,学生劳动技能的习得变得愈加困难,进而导致学生丧失生存、生活的机会。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劳动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基础,通过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获得必要的劳动知识、技能和智慧,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全而理想的人格、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劳动教育融入智育、体育、美育等各项教育活动的过程,是教育价值真正得以实现的过程,是各项教育引导、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的过程,是支持和帮助学习者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实现成长的过程。劳动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内在与外在的多样性,需要随时随地根据具体课程、教学、评价等环节的变化作出调整和改变,特别是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服务方式的改变,劳动教育的形式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劳动教育既需要充分关注其基本形式,与社会生活有效衔接,也需要充分关注自身的发展变化,具有增强学习者适应时代变化的能力,发挥劳动教育塑造人的基础工程的作用和价值。

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一个整体,五育并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重点是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2]。树德就是通过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增智就是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潜能;强体就是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成为体格健壮、意志坚定的新时代有为青年;育美则是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目前,劳动教育存在家庭劳动教育缺失、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资源单调、教育宣传单一、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无序等诸多问题[3]。在劳动教育实践中,职业学校应该把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贯穿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与开发、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等全过程,进而实现专业赋能[4]。

(一)基于学生成长,“三个维度”构建劳动教育体系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核心主张之一是“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认为“生活即教育”。可以说,“劳动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而且是一种最好的生活教育”。国内也早有专家主张“三生教育”,认为劳动教育应包括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生命教育;或者包括生活自理、生存技能、生涯规划三个方面的教育。[5]深究其内涵,与之相类似,职业学校不妨从以下三个维度来构建劳动教育体系。

1.基于生存,服务学生专业技能的习得。生存是人的生命的第一要义,是人进一步发展的基石,而一技之长则是学生谋得生存的基本要求。职业学校的劳动教育,首要的就是服务学生掌握快速适应当下社会和产业经济发展所必备的专业技术技能。这也是直接引发实现社会财富积累和社会进步的最基本方式。在此基础上,职业学校还要在专业技能的劳动教育中加强引导学生崇尚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劳动探索精神。

2.基于生活,满足学生更加美好的向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全面、全方位的,而美好的生活需要用劳动的双手去创造。劳动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通过建设劳动基地、开发劳动课程、拓展劳动活动等,锻炼学生日常的生活技能。实现美好生活还需要对劳动者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坚韧、坚持及对质量和美好的追求等都是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

3.基于生长,实现技艺文化的传承创新。这是着眼未来,对以劳动实现成人达己、美美与共的憧憬与坚守。为此,职业学校可以建立非遗技艺与文化体验、传承、创新中心,开发非遗传承课程;组织引导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学生以劳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意识与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活动,促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生活。

(二)基于核心素养,“三个重点”优化劳动教育内容

优化劳动教育关键是要坚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与劳动规律相结合的原则,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同时,设计好适合的劳动教育内容。而劳动教育的重点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劳动意识。职业学校应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和浓郁氛围,要求学生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摒弃依赖心理,强化个人生活自理意识。另外,学校还应鼓励学生走进社区、走上社会,通过青年志愿者等活动,提高学生用劳动服务大众的公益意识。

2.培养劳动精神。在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严格遵循质量规范,把生产标准及产品管理落到实处。职业学校可定期开展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工匠劳模进校园等活动,充分发挥好学生身边的榜样示范作用。职业学校应坚持协同育人,可联合家庭、企业、社区等多方资源,统筹协调劳动教育的内容,实现学习与家务、生产、服务等一体化实施。

3.培养劳动技能。只有突出技能教学,强化岗位实践锻炼,让学生真正掌握一技之长,才能使之立足于社会,为实现其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职业学校可组织技能大比武、劳动成果展等系列活动,促使学生交流劳动心得,提高劳动技能水平;还可开展“劳动之星”“十大匠星”等劳动典型评比,以提高学生的劳动荣誉感。

(三)基于育人质量,“三个突破”提升劳动教育实效

职业学校劳动教育是一项基础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深化教育理念的认识,建立科学的教育观,将劳动教育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而且需要确立科学的方法论,将劳动教育的课程、教学、评价等进行立体化整体设计,探索适应中国国情、面向未来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劳动教育的核心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建立“面向人人、皆可成才”的人才培養路径。其关键在于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突破。

1.顶层设计。职业学校劳动教育需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从而有计划地推进劳动教育。一年级学生应以个体业务劳动和校内公益性劳动为主,以基本劳动行动养成为重点,锻炼、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与生活能力;二年级学生应以专业技能劳动为主,结合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术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三年级学生应以企业岗位实践、社会志愿服务为主,强化学生的生产意识和社会认知,培养家国情怀。

2.劳动实践。劳动教育同样是一门课程,应该也必须具备课程的基本特征。一要开发具有专业特质的专门劳动课程,并纳入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框架中予以落实;二要开发、建设综合实践课程,从生存、生活、生长三个维度系统谋划,一般可以以模块化、项目式活页任务来组织实施;三要拓展劳动教育课程资源,职业学校可以更广泛地利用在地资源,通过与企业、行业合作,建设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劳动教育基地或中心,甚至可以建设成为区域开放性的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

3.实施保障。职业学校应打造来源多样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聘请、引进企业能工巧匠、传统技艺传承人,与专业骨干教师、具有劳动实际经验的教师等一起组成劳动教育教学团队,以实现技术技能手把手地接续传承。同时,职业学校还应立足自身教学品牌,有意识地在劳动教育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劳动教育教学模式,重点在劳动教育评价制度机制上寻求突破,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参与,探讨以增值评价提高学生成长自信和成长自觉为主要方向的评价制度改革举措,赋能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总之,职业学校劳动教育既是继续和弘扬良好教育传统的必要之举,也是改革和创新新时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应有之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对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人才高质量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学校、社会及家庭的共同参与、共同助力,从而为培养高质量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蒙成.劳动教育为何重要——基于实践哲学的考察[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2(9):40-48.

[2]吴军.高职劳动教育再审视:现实需要、逻辑机理及实践路向——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阐述[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0):18-23.

[3]陈汐平,汤明清.职业学校学生劳动观念现状的调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2(7):40-44.

[4]李芷璇.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途径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22:34-38.

[5]汤勇.劳动教育是最好的生活教育[J].职业,2020(4):9.

[责任编辑    秦   涛]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Value Logic and Practical Path of Labor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ZHANG Lihai

Abstract: Labor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in the new era is an important work and necessary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 As a type of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its inherent laws of development, and professional empowerment has become a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 of labor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Adher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cal fitness, aesthetics, and labor requires filling the gaps in labor education, and building a labor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student growth from "three dimensions" in labor practice; optimize labor education content based on core competencies from "three key points";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labor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cal fitness, aesthetics, labor based on education quality from "three breakthroughs" .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s; labor education;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value logic; practical path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职业学校劳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