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高考路在何方?

2023-12-25 05:38唐文瑞
职教通讯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发展趋向现代职业教育高考改革

摘 要:自2019年“职教高考”制度一词首次提出以来,学界相关研究呈井喷般增长势态。基于文本分析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剖析职教高考制度研究的文献来源、主题特征及主要论域。得出当前研究成果在种类上以期刊文献为主,缺乏学位论文;在研究方法上以理论思辨为主,缺乏实证研究;在研究视角上以宏观层面为主,缺乏微观对策研究等结论。基于此,提出今后应创新研究方法,鼓励开展实证研究;拓展研究视角,聚焦研究问题;密切关注职教高考发展新动向,倡导基于职教高考制度开展硕博士论文写作与研究等建议。

关键词:职教高考;现代职业教育;高考改革;发展趋向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2020年度一般项目“新时代农民工城市创业‘精准培训政策及模式研究”(项目编号:BJA200099)

作者简介:唐文瑞,男,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教基本理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23)11-0054-13

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考试招生制度,打通职业教育人才上升通道,是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工作的中心任务。2019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二者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同时明确提出要建立“职教高考”制度[1]。由此,“职教高考”一词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职教高考制度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項关键性制度,对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及时总结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制度模式”[2]。随着政策文件的颁布,职教高考制度成为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当前学界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剖析,有助于探寻职教高考制度研究的特征与经验,总结其不足与完善措施,从而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一、样本选取与研究工具

(一)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的数据来自中国知网(CNKI)。为了保证文献检索的全面性,本文使用中国知网的“高级检索”功能,将主题词设定为“职教高考”“职业教育*高考”“中等职业教育*升学”“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各主题词之间的逻辑关系为“OR”,检索自2019年“职教高考”一词出现以来至2023年7月所有学术期刊和学位论文,得到3 216条结果。手动剔除相关性较弱的文章后,得到文献426篇。

(二)研究工具

研究主要采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沈阳教授编码开发的数字人文辅助研究平台ROST Content Mining 6.0(以下简称ROST.CM)作为研究工具。ROST.CM是一款基于内容挖掘的可相互智能协作的软件及插件包,可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结合,从海量的数字化人文资料中归纳出具有说服力的普遍性结论。该平台可实现词频统计、社会网络和语义网络分析、情感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分析,在高校中应用范围较广,多被用来进行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

基于文本分析法,本文使用ROST.CM分别从中观和微观层面对相关文献进行词频统计和语义网络分析。具体分析步骤为:首先,利用功能性分析把文本中的句子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词组;其次,将本研究所用到的专业名词导入系统中,如“职教高考”“普职通融”“百万扩招”等,以增强分词的准确度;最后,进行词频统计及语义网络分析并生成共词网络图。此外,需要反复进行删除无关词—合并同义词—更新自定义词表的操作,以获得更加科学、准确的分析结果。

二、宏观视角:职教高考制度研究文献来源

本文对职教高考制度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和《职教论坛》载文量最高,分别为21篇和20篇;其次为《职业技术教育》《职教通讯》《教育与职业》,其载文量均大于10篇。这说明上述期刊对职教高考制度的关注度较高,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在期刊类别中,载文量排名前5的均为职教类期刊,在排名前15的期刊(或机构)中,有9家为职教类期刊,占总期刊数的60%。在期刊级别上,根据最新版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载文量排名前15的期刊中有6家为“北大核心”期刊,分别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中国考试》《中国高教研究》,其中,《中国考试》为CSSCI(扩展版)期刊,《中国高教研究》为CSSCI来源期刊。

另外,我们发现即便载文量排名第一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其与“职教高考”主题相关的文章数量也只占文献总数的4.93%;而对400余篇文献的来源进行分析后发现,此结果并非表示职教高考制度研究的“热度”不高,恰恰相反,由于职教高考利益相关主体范围较广,各级各类期刊、本专科学报都刊发职教高考制度研究论文。如《高教探索》在2021年第8期刊发了《关于建设我国“职教高考”制度的建议与思考——德国经验借鉴》一文[3];《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在2023年第2期刊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职教高考”制度的困境与突破》一文等[4]。

三、中观视角:职教高考制度研究主题特征

(一)词频分析

词频分析指的是对文献正文中重要词汇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分析,以选出频次最高的词汇来表达文献的主题内容[5]。我们通过高频词表可窥探当前职教高考制度研究的范围和重点,以便对研究主题进行科学归纳与梳理。根据多诺霍(Donohue J.C.)于1973年提出的低频与高频词分界临界值公式n=(-1+√(1+8I))/2[6],分析上述研究文献中的题目、摘要、关键词,可得职教高考制度研究文献中排名前30的高频词(见表2)。通过表2可将高频词汇分为内—中—外三层。最内层包含“教育”“职业”“高考”等词汇,代表职教高考制度的本质属性,即“职教高考制度是职业教育所独有的高考制度,是高职招生考试制度”。正如朱德全所言:“‘职教高考作为一个新概念看似新事物,但本质上,‘职教高考制度只是当前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最新的政策化表达。”[7]中层包含“人才”“培养”“质量”等词语,代表职教高考制度的根本目的,即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8]。最外层包含“技能”“升学”“现代”等词语,代表职教高考制度的实践价值。一是职教高考制度可拓宽中职生的升学渠道;二是职教高考制度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三是职教高考制度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纵向贯通的关键性制度。[9]

此外,本文将与职教高考制度研究相关的关键词导入ROST.CM分词词库后,得出高频关键词,具体如表3所示。表3可更为具体的反映职教高考制度研究集中趋势。除“职业教育”“职教高考”等因研究主题所致必然会反复出现的词外,“高职院校”“中高职衔接”“普职融通”等词语也反复提及。这表明,高职院校是职教高考制度的重要利益相关者,构建职教高考制度需要处理好中高职衔接及普职融通的问题。首先,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人才的首要培养主体,其招生模式与办学质量影响着职教高考制度的实践成效。在招生模式上,陈礼业认为,招考分离是职教高考的基本改革方向,有利于维护高职院校招生质量,但存在着因高职院校招生自主权的下放带来的录取标准公平性存疑问题和高职院校招生能力薄弱的问题[10]。在办学质量上,俞林等人指出,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较低,应推动有条件的院校举办职业本科教育,升格成为职业技术大学,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11]。其次,通过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可推进中高职衔接。但中高职的一体化衔接与职教高考制度究竟为何种关系,应如何协调一体化衔接与保证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还有待深入探讨[12]。最后,推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贯通,是保证职教高考结果权威性和流通性的重要举措[13]。

(二)语义网络分析

语义网络分析(Semantic Network Analysis, SNA)可在词频分析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句法与概念之间的语义路径进行解构,从而识别出文本词汇的关联和意义[14],实现对职教高考制度研究的深层次分析和解读。基于此,本文将职教高考制度研究文献的题目、摘要、关键词导入ROST.CM进行社会网络和语义网络分析后,可得如图1所示的语义网络分布图。

图1中词语距核心节点越近,与核心节点词语的联系就越紧密。线条的疏密代表共现频率的高低,线条越密则表明共现次数越多。从整体上看,语义网络图可分为核心—边缘的三层结构。首先,最内层以“教育”和“职业”为核心,距离最近的有“高职”“发展”“改革”等词语。这表明,当前对于职教高考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职教高考制度的作用与构建等宏观方面,深入微观层面探讨职教高考制度考试内容、评分标准、科目设置、考试的公平性与科学性等方面稍显不足,拟需进一步研究。其次,中间层为过渡层,包括“人才”“培养”“技能”等词语。这表明,与普通高考不同的是,职教高考注重考查学生的技能水平,考试方式更加符合选拔分流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15]。最后,最外层为边缘层,由“学生”“衔接”“分类”等词语组成。这意味着构建职教高考制度需关注作为直接利益主体的学生的态度;同时,要形成分類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16]。

四、微观视角:职教高考研究内容透视

使用ROST.CM对职教高考制度研究文献中期刊层次为“北大核心”和“CSSCI(包括拓展版)”的文献正文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为全面地了解当前职教高考制度研究所讨论的重点。如图2所示,处于语义网络最中间的词为“教育”与“职业”,这与职教高考制度研究主题有关。紧靠核心词汇的词有“制度”“考试”“技能”等,这表明在职教高考制度研究中,此类词语出现极其频繁。再外层的有“院校”“发展”“人才”等词,说明职教高考制度与此类词语相关度较高,也经常被研究者所提及。最外层包含“经济”“社会”“现代”等词,暗含职教高考制度不仅受制教育自身影响,更是与社会、经济息息相关。基于此,本文将职教高考制度研究分为两大模块,分别为“职教高考制度构建”和“职教高考制度的困境与出路”。其中,“职教高考制度构建”包含三部分:为何要构建职教高考制度?构建职教高考制度应保持哪些理念?构建职教高考制度的关键是什么?此三部分能较为全面地展示职教高考制度构建的缘由及重心。“职教高考制度的困境与出路”部分可全方位地展示当前职教高考制度面临的困境,为今后制度改革与发展提供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参考。

(一)职教高考制度构建

1.为何要构建职教高考制度。第一,在国家宏观层面,随着新一轮产业科技革命的到来,当前教育体制下培养出的职业技术人才已愈来愈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一方面,普通高考作为众多学子进入大学的唯一通道,已逐渐趋向于过度竞争,难以满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选拔和培养需求;另一方面,高考单一的评价体系也推动了人才的同质化发展,导致出现“技工荒”“就业难”及“文凭通胀”等不良现象[17]。第二,在区域经济层面,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对接上未能实现有效联结,使得职业教育的影响相较于普通教育而言明显弱化[18],从而难以形成区域认可度,也难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第三,在用人单位方面,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中职毕业生的知识储量和技能水平已无法满足当前用人单位的需求[19],而传统通过普通高考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其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入职后往往需要接受一段时间的“适应期”与“培训期”才能胜任工作,从而难以最大化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第四,在职业院校层面,目前高职院校的招生批次通常排在普通本科院校之后,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招生分数也低于“本科线”。以录取批次为基础的现行考选拔模式不符合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也严重影响了高职的生源质量[20]。第五,在学生层面,由于职业教育的“天花板”较低,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很少有学生会愿意选择一种不再有升学空间的教育路径,因此构建满足中职生升学需要的职教高考制度成为国家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21]。

2.构建职教高考制度应保持的理念。职教高考制度作为一项考试招生制度,其构建理念应符合考试招生制度的共有价值理念,即公平、科学、高效。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话语逻辑,冯小红提出,现代化的职教高考制度应坚持公平、科学、高效的原则选拔人才,坚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化定位、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体系构建[22]。同时,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地位相同的教育类型,职教高考制度也应体现职业教育所独有的理念。因此,职教高考制度应体现与职业教育相匹配的人才观、质量观、培养观和评价观,跳出普通高考制度的定式,从重精英到重人人,从重分数到重实践,从重理论课堂到生产情景,从重选拔到重测试,从重知识到重技能等[23]。此外,职教高考制度是否应当注重选拔性?通过梳理我国高职招生政策的演进,贺星岳认为,新时代以来职教招生已经带有明显地向大众开放的迹象,“选拔性”不断被弱化,职教高考制度的建立将为更多无法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群体提供改善命运和人生轨迹的希望[24]。吴根洲的观点则与之不同,他认为,职教高考制度应处理好适应性与选拔性之间的关系,寓选拔性于适应性,以适应性引领选拔性[25]。

3.构建职教高考制度的关键。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形成固化的成果,这一过程有一些关键制度壁垒需要突破[26]。抓住职教高考制度构建的关键,一方面可保证职教高考制度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提升職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快职教高考构建进度,提升改革成效。冯东认为,构建职教高考制度的关键环节有以下四点:一是要积极探究“谁来主导”,实施国家监督、省级统筹、多方协作的发展方略;二是要深度分析“面向谁”的问题,健全普职融通,保障生源质量;三是要精心设计“怎么考”,突出技术技能,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四是要严格遴选“谁来招收”的问题,扩充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规模。[27]总体上说,大多学者认为,构建职教高考制度的关键有以下两点:一是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方式,尤其是设计好职业技能考试的形式、评分标准等方面,从而保证技能考试的信效度,实现公平、科学选择人才的目标;二是加快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提升高职教育办学水平,在高职招生端给予学生更多选择,从而提升职教高考的吸引力和认可度。

(二)职教高考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1.职教高考制度困境。有关学者对职教高考制度困境的分析,主要可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考试方式高效易行的需求与考试群体多元化之间的矛盾。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在原有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毕业生基础上,增加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和高素质农民等社会人员考生群体[28]。这意味着未来参加职教高考的群体种类愈发多样化,如何在既能够保证考试方式高效易行的同时又能够满足多样化考试群体的需求,将是难以克服的矛盾。从逻辑推断和经验分析的角度来看,职教高考方式若过于复杂,将难以实现高效便捷的目标,而如果考试方式过于死板,又无法准确反映出职教高考的针对性和职业教育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复杂性[20]。

第二,技能考试可行性、有效性、统一性的问题。《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方式进行考核,文化素质的考核内容不难解决,关键在于如何设计职业技能考核内容。职教高考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大规模、严格保密、多样化的职业技能考试,这对考点的设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提供专业设备和场地条件方面[13]。此外,我国地缘辽阔,东西部教育资源差异悬殊,加之有些专业若开展技能考试,需要购置大批量昂贵的仪器设备,如何协调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资源投入和分配之间的关系,使得技能考试整齐划一、严格顺利地开展,将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三,考试评价的公平性与可比性问题。作为一项招生考试制度,公平性是题中之义。技能考试相比于普通高考的纸笔测验本身开展难度就极大,若保持统一性,则有失科学性的要求,若不同专业开展最适切的技能考试,则如何保证不同技能考试的难度相当?如何保证不同专业的考试分数具有可比性?不少学者认为,当前我国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建议以专业大类为基础,以纸笔测验的方式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也有学者根据ASCOT技能与能力测评手段,建立了职业能力评价模型[29],或在 COMET能力测评方案基础上,构建了“职教高考”或职业教育机构毕业考试模型[30]。但无论怎样,如何保证技能考试的成绩具有可比性,同时能够体现考生的真实水平,是需要深入探索解决的问题。

第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贯通存在困境。职教高考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推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一直以来,我国实行的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式发展,两者少有交集。推动普职融通涉及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学分互认等多方面问题,但由于双方在教育资源配置、师资力量协调、学生升学等方面尚未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使得高中阶段教育的普职融通在实践层面存在现实障碍[31]。

第五,职教高考吸引力和认可度过低。受制中国传统观念“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等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一直被视为“次等教育”而备受轻视。2021年《教育家》杂志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受访学生和家长在选择“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时,均把“社会认可度”排在前列[32]。这主要给职教高考的推行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困难。一是学生和家长在高中阶段难以主动接受职业教育、进入职业中学[33];二是接受普通教育或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难以接受职业教育课程,影响普职融通的推行;三是许多学生宁愿选择复读也不愿进入高职院校,这不仅使生源整体质量下降,而且还会导致高职院校出现学生报到率低、流失率高,生源危机持续蔓延等严重后果[34]。

第六,高质量职业院校规模较小。构建职教高考制度,打通职业教育人才上升通道,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中—高—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体制,将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然而,当前高质量的职业院校较之普通院校少之又少,尤其是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还处在规划和发展之中,暂时还无法满足中职学生的升学需求。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3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职业大学数量为33所[35],而同时期的普通本科院校已达1 275所[36]。此外,由于受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规模的限制,如何为参加职教高考的中职生提供多样化的专业选择,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职教高考制度出路。已有学者对构建和完善职教高考制度的思考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上,一要稳固制度保障,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化特征与评价[37];二要统筹配置省域职教资源[38],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平衡不同地区职业教育资源水平;三要平衡考试主体的多元性与考试的科学性、公平性方面的关系,建立以职业能力评价为核心的学业评价制度[39];四要探索普通高中特色发展,促进普职融通[40];五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将一批优质的、职教特色鲜明的高职学校建设成为职业本科院校[41];六要加大宣传力度,逐步扭转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社会理念。在微观上,孙善学基于改革要坚持整体性、系统性及协同性的要求,综合考虑我国职教高考的实际情况,同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以“五性一化”为特点、以六种入学通道为主体、以三项机制为突破点的改革建议[42]。凌磊基于职教高考“多样性”的特征,从价值理念、话语体系、政策机制、实施环节等维度进行了深入思考[43]。纪占武以技能型社会建设为背景,提出以“人人具备技能”为导向,建立完善的“职教高考”制度;以“人人学习技能”为方向,建立公平的“职教高考”制度;以“国家注重技能”为引擎,建立特色化“职教高考”管理制度等建议。[44]

五、总结与展望

(一)职教高考制度研究的总结

基于上文对职教高考制度研究现状的分析,可得出以下五点结论。

第一,在发文期刊上,缺少专注刊發职教类的高质量期刊。根据上文文献来源的分析结果发现,刊发职教高考主题类的期刊较多,既包括《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等“北大核心”类刊物,也包括《中国高教研究》《教育研究》等CSSCI来源刊物,还包括本专科学报等其它普通类刊物。但总体而言,缺少诸如CSSCI来源,且专注刊发职教类文章的期刊,而同时期普通教育教学类期刊则多如牛毛。以2021版“北大核心”中文期刊要目中的教育类期刊(G4、G5、G65,除G43)为例,在共计81本教育类期刊中,仅有7本为职业技术教育类,分别为《职教论坛》《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中国特殊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民族教育研究》《成人教育》,占教育类总期刊数的8.64%。由此也能从侧面反映出职业教育长久以来被视为“次等教育”的事实。

第二,在研究方法上,已有文献多为思辨研究,缺乏实证研究。以职教高考为主题,检索知网2019—2023年的期刊文献,发现仅有7篇文章为实证类研究,占总文献数的7.53%。虽然已有大量学者基于多学科、多视角、多理论基础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总体上说多以理论分析、思辨分析、对比分析、经验总结为主,缺乏量化和质性研究。尤其是深入职教高考各利益主体,基于访谈法或问卷调查法深入开展调研的,更是寥寥无几。

第三,在研究成果种类上,缺乏学位论文。在上文分析中,不难发现职教高考制度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期刊文献上。然而相较于期刊论文而言,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作为更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成果,却在职教高考制度研究中呈现出相对稀缺的现象。虽说已有不少学位论文以职教高考为背景,探讨了中职学校发展、课程建设、教育教学、高职招生等内容,但终究并非“职教高考”制度本身。真正研究职教高考制度的内涵、价值、考什么以及怎么考等问题的学位论文,仅有姜蓓佳博士撰写的《职教高考制度构建研究》一文。当然,职教高考制度于2019年首次提出,距今仅相隔4年,而硕博学位论文研究和成稿周期较长,相应缺少也在情理之中。

第四,在研究范围上,当前研究多集中在宏观理论层面,缺乏对微观实践、对策的研究。例如,张仁杰基于费希尔政策评估框架,对职教高考政策进行了分层评估[45];祝蕾在系统论视域下对职教高考制度设计的逻辑进行了多重复分析等[46]。在微观层面上,已有研究对职教高考的技能考试、文化考试做了探讨,但技能测试应如何组织?如何平衡经济发达与落后地区对技能测试相关仪器设备的需求,以确保测试的可对比性和有效性?如何筛选适宜的技能测试内容?如何保证测试评价的公平性与科学性?文化考试内容应如何选择?如何设计试题?分值和比重如何确定?此类实践性强的问题还有待深入探讨。

第五,在研究背景上,已有研究成果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的工作任务,同年5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部署百万扩招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也在同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建立“职教高考”制度。2022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4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这是职业教育法制定近26年来的第一次重大修改。同年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将完善职教高考制度作为重点工作。政策文件的相继出台,反映了国家对职业教育领域改革的决心,各类研究也随之相继开展。回顾职教高考制度相关文献,发现已有研究成果与国家政策导向密切相关。例如,除了探讨职教高考制度本身外,不少学者在探讨中高职人才培养、学校建设、学生工作、招生考试等内容时,往往会基于“职教高考”“百万扩招”“新职教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背景开展,以保证研究内容与国家政策导向的一致性。例如,孔德忠等人以“百万扩招”为背景,探讨了高职院校面临的困境及转型发展路径[47];李嘉等人以“新职教法”为依据,认为虽然当前中职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但新职教法的颁布给中职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机遇[48]。

(二)职教高考制度研究的展望

基于上文对职教高考研究的主题、特征与内容分析,本文拟提出以下五点建议,以加强职教高考制度研究,推进职教高考建设与改革,从而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向更高质量发展。

第一,创制职业教育高质量专门期刊,为职教研究提供高质量平台。期刊管理部门可通过新办、改制、合并的方式,努力提升当前职业教育期刊办刊质量,在保持一定数目“北大核心”级别期刊的基础上,打造至少两本CSSCI来源期刊。同时,职教期刊社应配备一批专业的审稿、编辑和管理团队,邀请一批致力于职业教育考试制度研究、具备多学科背景、拥有多学科视角的专家担任审稿人。各期刊可设置诸如“职教高考制度研究”的常设栏目,以长期接收、系统刊发职教高考制度研究的相关文章,展示职教高考研究成果,推进职教高考改革成效。

第二,创新研究方法,鼓励开展实证研究。对于职教高考制度研究来说,诸如概念界定、价值属性、功能定位等理论研究固然重要,但也应通过实证研究探寻理论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各研究者一方面要不断利用新的理论、新的视角进行分析,还应深入“田间地头”与中高职教师、管理人员、学生展开对话。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收集一手资料,及时发现职教高考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实践性问题并制定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做到既有顶层设计,又有实践探索;既要从上而下保持方向的一致性,又要从下而上保持政策的针对性;既能保证国家社会经济的要求,又能满足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需求。

第三,拓展研究视角,聚焦研究问题。当前关于职教高考制度的内涵、价值、功能、症结已基本厘清。研究者应将研究重心从宏观理论分析转为微观对策研究,尤其是要加强“技能考试”的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评分标准的研究,同时应深入探讨如何在未来职业教育入学群体多元化的背景下确保不同群体考试的公平性、科学性等问题。此外,在普职融通已成为共识的背景下,研究者还应加强促进普职融通方式方法的研究,促使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充分合作,努力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扭转职业教育“低质”的社会评价。

第四,加强中高职教师科研技能培训,鼓励中高职教师与职教高考制度研究专家开展交流互动。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还发现,目前研究主体主要集中在教学研究型大学等学术机构,而真正直接受制度影响的中高职教师在该领域的研究参与则相对较少,或者缺乏深入的研究。然而,中高职教师作为制度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其经验和见解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加强中高职教师的科研技能培训,鼓励其与职教高考制度研究专家进行交流互动,具有必要性与合理性。首先,职业院校可利用教师寒暑假时间开展培训,设计并实施专门针对中高职教师的科研培训课程,助其提升研究方法、文献检索、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其次,职业院校可创建在线或线下的交流平台,并定期举办职教高考制度的学术会议,使中高职教师和职教高考制度研究专家能够方便地分享经验、交流观点,进而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最后,职业院校应鼓励中高职教师与职教高考制度研究专家共同参与研究项目,通过合作研究实现知识的互补和创新。

第五,密切关注职教高考发展新动向,倡导基于职教高考制度开展硕博士论文写作与研究。受到职业教育自身特性的影响,职教高考制度构建与改革不仅涉及职业教育本身,还与整个教育体系乃至社会、经济息息相关。因此,职教高考制度构建具有高度复杂性,其制度设计、实施效果、评价方式、改进策略等问题需要借助多学科视角进行深入研究。一方面,基于多学科视角开展职教高考制度研究具有一定难度,短期内难以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且限于期刊论文版面限制,难以对其进行充分深入的阐述。而硕博士论文结构严谨、体系完整,基本不受字数限制,可以在某一维度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例如,从教育学的角度可以关注职教高考资源配置及体系建构;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分析职教高考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及对经济的贡献率;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职教高考困境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及未来对我国社会结构的影响等。这些不同角度的研究相互交织,有助于形成更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硕博士论文撰写周期长,工作量大,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资源进行系统深入的探索,有利于开展深层次、大样本的混合研究。因此,其研究深度基本远超越期刊论文,可以更为全面地了解职教高考制度从政策制定到实践执行、从资源配置到方案设计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能为政策制定和优化提供更为科学、实际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2023-07-26].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 moe_1778/201904/t20190404_ 376701.html.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10-12)[2023-07-26]. 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12/content_ 5642120.htm.

[3]鄢彩玲.关于建设我国“职教高考”制度的建议与思考——德国经验借鉴[J].高教探索,2021(8):98-102,116.

[4]黄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职教高考”制度的困境与突破[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8(2):100-107.

[5]中国百科大辞典编委会.中国百科大辞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444

[6]孙清兰.高频、低频词的界分及词频估计方法[J].情报科学,1992(2):28-32.

[7]朱德全,杨磊.职业教育高考制度的历史逻辑与伦理向度[J].高等教育研究,2022,43(5):45-54.

[8]凌磊.我国职教高考制度的行动逻辑、面临问题与优化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23(4):119-127.

[9]王笙年.职教高考考试模式及其制度体系构建探讨[J].职教论坛,2020,36(7):20-26.

[10]陈礼业,李政.招考一体还是招考分离:我國职教高考改革中的考试招生关系研究[J].职教论坛,2023,39(3):45-52.

[11]俞林,周桂瑾,崔景贵,等.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办学定位与实践路径[J].成人教育,2023,43(8):73-78.

[12]逯长春,王珏.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关键点、挑战与应对策略[J].成人教育,2022,42(12):60-65.

[13]朱晨明,朱加民.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教高考”制度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6):21-28.

[14]邹勇文,田逢军.网络虚拟社区中的南昌市旅游空间意象图景[J].资源科学,2017,39(2):314-324.

[15]柳靖,刘超.高考综合改革对“职教高考”制度建设的启示与借鉴——基于选拔分流功能视角[J].职教论坛,2023,39(4):14-20.

[16]张树军.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纪事:2012—2017[M].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7:9.

[17]姜蓓佳,徐坚.构建职教高考制度的动因、意义与行动[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2):54-62.

[18]梁晨,王屹,陈业淼.动因·逻辑·遵循:“职教高考”制度创建的三维审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4):67-74.

[19]唐文瑞.“升学”还是“就业”?——职教高考扩招背景下中职生升学意愿影响机制的扎根理论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7):52-59.

[20]李鹏,石伟平.职教高考改革的政策逻辑、深层困境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0(6):98-103.

[21]徐国庆.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关键制度的职业教育高考[J].教育研究,2020,41(4):95-106.

[22]馮小红.浅析中国式职教高考现代化[J].中国考试,2023(1):21-25.

[23]冯小红,刘义兵.基于教育类型的职教高考制度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22(11):103-108.

[24]贺星岳,邱旭光.高职招生政策的演进逻辑与理念形成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1):19-24.

[25]吴根洲.职教高考的适应性与选拔性[J].职教论坛,2021,37(6):49-52.

[26]王笙年,徐国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度壁垒及其结构性消解[J].高校教育管理,2023,17(1):92-99.

[27]冯东,林树萍.职教高考制度的逻辑起点、当下问题与关键环节[J].湖北招生考试,2023(2):4-9.

[28]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工作的通知[EB/OL].(2021-11-17)[2023-08-04].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s7063/202201/t20220129_596842.html.

[29]廖龙,王贝.基于职业能力评价模型的“职教高考”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31):24-28.

[30]赵志群,黄方慧.“职教高考”制度建设背景下职业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9(6):100-104.

[31]陈虹羽,曾绍玮.类型教育视角下职教高考制度建设的逻辑要求、难点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1(10):13-20.

[32]中国教育在线.《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发布[EB/OL].(2021-05-01)[2023-08-04]. https://gaokao.eol.cn/gaozhi/gzkx/202105/t20210501_2105385_ 2.shtml.

[33]刘超,朱琦沁.普职分流应从何时开始?——与姚洋教授商榷[J].社会科学论坛,2023(1):186-200.

[34]李立峰.我国高职院校多样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析 ——以上海为例[J].考试研究,2014(2):29-37.

[35]中国教育在线. 2023高招调查报告:我国职业大学数量为33所[EB/OL].(2023-06-13) [2023-08-0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8537315500354107&wfr=spider&for=pc.

[36]教育部.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EB/OL].(2023-06-19) [2023-08-04]. http://www.moe.gov.cn/jyb_xxgk/s5743/s5744/A03/202306/t20230619_1064976.html.

[37]杨磊,朱德全.职业教育高考政策执行的效果评价与完善路径——基于政策执行系统模型的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5(4):139-147.

[38]柳靖,刘超,柳桢.职教高考制度建设的关键领域:功能完善、省域统筹与生源引导[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6):15-19.

[39]赵志群.建立以职业能力评价为核心的学业评价制度,保障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强国建设水平[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12):13-15.

[40]梁快,郑翠香.职教高考制度的历史意义、存在问题与行动框架探析[J].湖北招生考试,2023(2):10-14,21.

[41]李东航.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四个着力点[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18):1.

[42]孙善学.完善职教高考制度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高教研究,2020(3):92-97.

[43]凌磊.被赋予的多样性:我国“职教高考”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高教研究,2022(1):63-68.

[44]纪占武.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职教高考”制度建设审思[J].教育与职业,2022(19):48-51.

[45]张仁杰.分层与整合:职教高考政策的评估与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2023(4):48-54.

[46]祝蕾,楼世洲.“职教高考”制度设计的多重逻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6):38-42,58.

[47]孔德忠,王志方.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路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41(4):141-145.

[48]李嘉,唐湘宁.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障碍、机遇与实践路向——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指引[J].职教通讯,2023(7):24-31.

[责任编辑    秦   涛]

Where is the way out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 Theme Perspective and Prospect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in China

TANG Wenrui

Abstract: Since the term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was first introduced in 2019, there has been a rapid growth in academic research related to it. Based on text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 the literature sources, thematic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discourse area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from macro, meso, and micro levels. It wa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 are mainly based on journal literature and lack degree papers; in terms of research methods, theoretical speculation is the main focus and lack empirical research; in terms of research perspective, it mainly focuses on the macro level and lacks micro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Based on this, it is proposed to innovate research methods and encourage empirical research in the future; expand research perspectives and focus on research issues;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new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advoca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ster's and doctoral thesis writing and research based on the voc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development trends

猜你喜欢
发展趋向现代职业教育高考改革
试论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
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向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环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儿童音乐剧发展趋向分析
论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
电视节目品牌化发展趋向及发展战略解析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警察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存在问题探讨
高考双轨制改革的意义及难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