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逻辑与价值意蕴

2023-12-22 00:49王莎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生成逻辑价值意蕴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和人民对我国现代化道路探索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是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当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孕育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国情、世情的变化催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生机,而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创造了独立自主、全面发展、和平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成逻辑;价值意蕴

作者简介:王莎,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邮政编码 250300)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23)05-0011-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依托于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便念兹在兹的复兴宏愿和中国人民自始至终都具有的务实肯干、坚定忠贞的民族秉性,致力于实现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和推进有着自身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以及理论逻辑。

(一)历史逻辑:当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孕育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实践中逐渐走出来的。

1.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历了一个从知之甚少到逐渐成熟的不断探索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分析我国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现实条件,从社会主义改造入手,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中摸索前进。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已经意识到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1957年,毛泽东指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2]1964年12月,周恩来指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3]从此,我国的现代化逐步转变为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等各种“色彩”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完整画卷。“四个现代化”一经确立,便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2.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确立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就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言论观点。1979年,邓小平指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4]“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5]邓小平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6]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是全方位的现代化,注重各个方面的综合平衡发展。从邓小平提出建設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到胡锦涛将“和谐”纳入现代化建设,形成“四位一体”工作布局,都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与协调性。

3.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人民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尽心竭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7]在新的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绘制了一幅既体现时代发展趋势又具有本民族形式的充满生命力和支撑力的宏伟蓝图,并制定新方案,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应我国发展阶段的策略和理念。基于我国国情而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是在实践基础上对我国发展经验的总结与升华。

(二)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科学的理论指引。

1.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精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8]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所以能够在21世纪为民族复兴赋能、为世界发展赋力,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引。百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用热血的实践不断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向新的高潮。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在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凭借其深厚的科学性、实践性和人民性,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2.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精神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9]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精髓,有着得以延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政治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以民为本,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国共产党将其转化为人民至上的中国式发展道路。在经济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不患寡而患不均”“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体现了我国古代对全民富足社会的期冀;中国共产党对此加以继承,将“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要求。在生态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天人合一”,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则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本质要求。在外交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天下大同、以和为贵,这是对我国和平发展之路的有力支撑,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文化渊源。

(三)现实逻辑:国情、世情的变化催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由中国和世界所处环境的变化推动。

1.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回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倡导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既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发展全局,又抓住发展的主线进行攻坚,做到顾整体、抓重点、有突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关切人民之关切,把人民的利益作为现代化道路的导航,努力处理好增长与分配的关系,把“蛋糕”做大做好,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只有在时代的呼声与问题的导引中以更加合规律性、合实践性的方式来应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才能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适应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趋势

对我国的发展而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是巨大的机遇,也是空前的挑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分析世界发展大势,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社会发展面临重重危机之下为我国和世界的发展孕育了新的生机。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意蕴

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具有独立性、全面性和非扩张性的现代化道路,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谋大同”的责任使命。

(一)中國式现代化道路塑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生机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对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项伟大创举。

1.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接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状态进行伟大斗争,以“不愧天下不负民”的坚定信念建设伟大工程、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顽强精神推进伟大事业、以“百学需先立志”的饱满热情共筑伟大梦想,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完成了脱贫攻坚历史重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对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世界历史都具有深远意义。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坦途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路灿灿。

2.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既遵循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地进行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坚持把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把世界发展大势同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把国家发展的整体目标同人民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以人民的实践为动力,以人民的智慧为指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充分发挥了我国制度优势,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时并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确处理了增长和分配关系,党和国家采取多种措施缩小贫富差距,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选择。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1.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化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

在风云变幻的时代,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历经100多年仍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既是源于其内在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同时也源于其基于实践而不断发展的理论品质。今天,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了伟大理论和宏大实践的良性嵌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10]这离不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内涵的深化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倡导共享发展,从国内和国际双重维度深化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理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化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理论,使广大人民更加广泛地行使民主权利、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使自然界能够在最大限度内繁衍生存的前提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深化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态理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力求在全球问题上凝聚共识,加强世界各国的友好互动关系,深化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

2.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展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

科学社会主义源自实践,对实践也有指引作用。

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延续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来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即在加强党的领导的同时,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我们党在领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勘误和自我修正,实现螺旋式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立足实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1]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基本遵循的现代化道路,根据不同历史条件、不同实践要求进行创造性回应,形成“中国式”的实践成果和理论创造,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独立自主、全面发展、和平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独立自主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就是我们党带领中国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从“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再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都体现出我国现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一以贯之的独立自主原则。同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独立自主地开拓出了一条使中国能够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风景这边独好”的局面,向世界雄辩地证明了推进现代化的途径是一道多选题,对其他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2.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全面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遵循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所倡导的整体性原则,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包括世界的全面发展、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三重含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把人的发展置于现代化的中心地位,把“人民性”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逻辑起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和平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12]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主张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世界各国并不是“原子式”孤立发展的单行体,而是共同生活于地球家园的彼此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共同体中的成员。中国肩负着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责任,倡导世界各国以平等身份参与全球治理,共享发展机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向世界展示了现代化不只有一种模式,以文明的方式推动文明发展才是最佳之举。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引领下,我国将为世界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参考文献:

[1][7][8][10][11][1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1.21-23.16.20.20.12-13.

[2]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40-241.

[3]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6.

[4][5][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3.164.250.

[9]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责任编辑 胡爱敏)

猜你喜欢
生成逻辑价值意蕴
充分认识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的重要意义
网红现象的生成逻辑及其引导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逻辑理路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
社交媒体时代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价值意蕴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儒家廉政思想的基本内涵、生成逻辑及其现代境遇
读懂名师
论职业教育的生成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