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楚贞
摘 要: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及儿童终身发展的需要,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两个阶段的衔接工作。课堂教学是小学的基本活动,是实施幼小衔接教育的主要途径。“低幼化教学”是指教师应尊重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课堂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教育接近,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
关键词:幼小衔接;小学一年级;低幼化;课堂教学
近年来,国家就幼小衔接问题出台过一些政策,如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等,但小学在对接幼儿园方面却做得很不到位,忽视正确的衔接,导致部分家长担心孩子一入学会跟不上进度。因此部分家长提前将孩子送去各种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接受小学课堂要求的学习,这严重违背教学规律,不利幼儿身心健康发育成长。2021年3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首次提出了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对幼儿园入学准备内容和小学入学适应的教学方法有明确指导意见:幼儿园的入学准备内容应有助于奠定小学学习基礎,小学的教学方法应当向幼儿园靠拢。
一、“低幼化教学”的意义
低幼教育是人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正如心理学家杜威所说:“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社会是教育的归宿,在教育出发点的儿童和教育归宿点的社会之间,形成了教育历程。”从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而言,各级学校在课程内容方面应当是逐级向上衔接的,而从人才发展的连续性规律而言,各级学校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当是逐级向下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的是小学的教学方法应当向幼儿园靠拢,而不是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向小学靠拢。
如何做好教学的有效衔接,首先要了解一年级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一年级小学生心理发展在行为方面有以下特点:活泼好动、自制力比较差、表现欲强、注意力不稳定。“低幼化教学”正是从过渡期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更多地选用生活化、趣味化的游戏活动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效实施入学适应教育。
二、“低幼化教学”实施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引入方式生动有趣
初入小学的学生课堂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干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对学习持续的注意力,让学生乐学、爱学。“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注重一开始就抓住学生注意力,创新课堂教学内容,打破循规蹈矩按照教材顺序进行教学的方式,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体验感。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喜好设计得生动、形象、有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学习中。例如:猜谜语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集中学生注意力;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生动有趣的动画片,引起学生兴趣;用布偶表演小故事,让学生自然进入生动的情景之中;也可以用歌谣或轻快的歌曲引入,寓教于乐。
(二)调动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教育家蒙台梭利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调动身体各个器官,全方位地激发兴趣,全身心地为学习服务。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把身体各个器官全部调动起来,就能记住更多知识,学习时参与的身体器官越多,效果就越好。在学习时加上一些身体动作,比如通过唱唱、跳跳、闻闻、摸摸等方式来感觉相关信息,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如一年级数学课“认识立体图形”,教师以猜谜语引入教学后,先出示课件让学生看,再分组做实物分类让学生操作,然后把认识的立体图形特征归纳成朗朗上口的语言让学生念,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用脑、眼、口、手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逐步达到会学。一年级的课文以童话和儿歌居多,还可以通过角色表演和唱唱跳跳的方式来学习课文内容。
(三)每个学习环节把握有度,适当使用节间操
与幼儿园比较起来,以游戏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在小学会变成以教师主导授课为主的课堂教学,一节课的时间也延长很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好动爱玩,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注意力也不能持久。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时间,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灵活设计教学方式,既有教师指导的环节,又要有学生的自主活动;既要让学生安静地倾听,又要安排学生做动态的操作练习或游戏活动。讲授或提问之类比较单调的活动环节适当缩短时间。
在教学中,如果需要掌握的新知识比较多,或者由于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教学难度相对增加,学生就会产生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或反应迟缓、思维模糊等现象。如果继续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就会出现疲劳的状况,不能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应暂停紧张思维的教学活动,可以讲一个轻松的小故事,或放一段轻快的音乐等,做节间操是比较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放松方法。如《我们来做操》:“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课中操,动动手,踏踏脚,开动脑筋勤思考……”学生通过站起来念念儿歌,做做身体动作,有效缓解了思维疲劳。还有耳熟能详的《健康歌》《手指歌》等,都能让学生在唱一唱、动一动的调节下得到放松,有利于接下来能继续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
(四)选用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游戏活动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式、体验式学习。”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儿童进入小学以后,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丰富的课堂游戏,让学生以熟悉的方式进行学习,减少学生的陌生体验和不适应,促进学生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投入小学学习生活。例如在教学“辨别左右”时,教师请一组学生上台,然后发口令让学生做相应动作:“举左手”“抬右脚”“右手拍左脚”“左手摸右耳朵”等等,做错的罚下场,最后看看谁胜出。教师将学习内容融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游戏活动中掌握所学,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方式灵活多样,评价得当、有效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儿童表扬要多于批评,赏识性的评价往往能够带来许多积极正面的能量。一年级学生更加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赞扬。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一直用一种单一的形式,或者只用一句“孩子你真棒”作为固定用语,就会让学生失去得到表扬的兴奋感。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宜采用多种方式,如言语表扬,要多变换几种赞扬的词语;体态表扬,竖起大拇指表示称赞,鼓掌表示赞同,点头表示确认;个别奖励性表扬,发小红花、小红旗等;集体奖励性表扬,给小组加分,发给小组小奖品;等等。恰当地运用这些表扬方式,一方面能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感受班级生活的快乐,增强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一年级教师应尊重学生年龄特点,积极了解过渡期学生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围绕教学任务,营造“低幼化”课堂教学模式,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掌握好教学节奏,努力创新教学评价方式,从而在“双向衔接”中有效推进小学教学方式向幼儿园模式靠拢。
参考文献:
[1]华爱华.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的意义和价值——《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之实践启示[EB/OL].(2021-04-09)[2023-09-07].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2021/2021_zl29/202104/t20210409_525365.html,2021-04-09/2022-03-10.
[2]周香.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