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凡,谢 磊,李 赛,李 晶,樊志媛,张桂仙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6)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发作时患者会出现心房出现无序性的舒张、收缩,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引起心功能不全、血栓栓塞等,并伴有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会造成休克或心源性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心律失常早期治疗手段以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为主,但治疗效果一般。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射频消融(RFA)被逐步应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目前已成为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2]。RFA通过射频能量传递,提高病灶组织细胞温度,形成局部消融损伤灶,抑制左心房无序电冲动位点传导通路,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具有创伤小、疗效佳的特点。然而,RFA的操作较为复杂,加之部分患者对RFA的认知不足,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疼痛感,容易引发患者的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增加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3]。会议-遵守-责任-自治(IARA)干预模式是由Padovan等[4]提出的一种综合干预模式,通过会议的形式,组织医护人员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和治疗信息,消除患者焦虑不安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并通过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远期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将观察IARA干预模式在心律失常患者RFA治疗期间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68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心律失常,并符合《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5]的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8岁者;③为首次行射频消融治疗者;④符合射频消融适应证者。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合并严重肺、肝、肾等脏器功能缺失者;③存在先天性心脏病者;④存在左心房血栓者;⑤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者;⑥甲状腺功能亢进者;⑦存在精神类疾病,无法配合治疗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56.94±7.12)岁;心功能分级:Ⅰ级8例,Ⅱ级22例,Ⅲ级4例;体质量指数(BMI)(22.94±1.95)。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58.67±6.45)岁;心功能分级:Ⅰ级6例,Ⅱ级19例,Ⅲ级9例;BMI(23.63±1.37)。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完善心脏超声检查,确认心脏病灶状况,并采用三维标测法进行RFA治疗,术中常规药物镇痛。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入院时向患者讲述疾病知识、治疗方法。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对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患者给予心理疏导。术前,通过视频、图文形式讲解RFA治疗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手中过程中的配合工作。RFA治疗结束后,关注手术穿刺部位,并进行体位指导、饮食管理、运动康复等。出院前,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并进行日常生活指导,后期常规电话随访,嘱1个月后进行复诊。观察组采用IARA干预模式,具体内容如下。①组建干预小组:选择1名心血管内科主管医生、1名康复医生、1名心理咨询师、2名心血管内科护士组成干预小组,由主管医生担任组长,明确各组员职责;主管医生负责病情评估,术前相关知识讲解;康复医生负责术后康复训练的指导;心理咨询师负责围术期心理状态的评估和干预;2名护士负责术前病情整理、手术准备事宜、术后创口护理、病情记录及其他具有干预措施实施。②IARA模式培训:干预小组展开集中讨论,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IARA干预模式”作为关键字进行相关文献检索,整合信息,并结合既往射频消融手术案例,制订护理干预方案;经心血管内科资深专家审阅修订后成稿,以书面文字的形式发放给各组员,配合相应的影像资料对所有组员进行培训,确保所有组员了解与掌握整个IARA干预过程和具体干预措施。③IARA干预实施:整个RFA治疗期间,进行3次IARA会议,每次时间1 h。a.第1次IARA会议:术前一天,组织患者进行第1次IARA会议,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心律失常的疾病知识和RFA手术方案,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和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并进行心理状态评估,针对存在负性情绪的患者给予心理干预,告知其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合适的方式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状况,如穿刺部位、创口出血情况、疼痛程度、术后恢复情况等,打消患者的不安与顾虑,提高患者耐受性。b.第2次IARA会议:术后24 h心电监护,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身体状况,每2 h进行1次评估,必要时与患者沟通交流,询问患者感受,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先兆症状,并协助主治医生处理干预;术后2 d进行第2次IARA会议,主要讲解术后护理期间的注意事项,如体位管理、创口护理、饮食管理、运动计划等。术后创口侧保持制动,护理人员指导家属按摩患者腰部,缓解患者不适。观察患者足背、下肢皮肤血液循环状况,每间隔一段时间,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进行翻身、足踝泵运动,预防血栓。饮食以流质饮食为主。患者可以下床活动后,在康复师和护士的帮助下尽早下床步行,以床边往返5~10 m为目标,时长由1 min逐步加长到5 min。c.第3次IARA会议:出院前一天,组织第3次IARA会议,本次会议邀请患者家属共同参与,会议主要讲解家庭护理期间的注意事项,并制定长期生活计划,如规律作息、情绪控制、合理饮食、运动计划等,告知患者心律失常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若仍保持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引起心律失常复发,导致再次住院治疗,甚至直接危及生命,提高患者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主观能动性。康复师帮助制订中长期运动计划,根据患者个人喜好推荐合适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配合中低强度的抗阻运动,每周3~4次,每次运动时间30~90 min,引导患者建立良好自我管理习惯。建立微信群,邀请患者及家属进入微信群,将心律失常疾病知识、居家护理要点、饮食管理、运动指导视频等发送到微信群;每周在微信群内统计患者本周心律失常发作情况,询问患者及家属生活计划执行情况;对完成情况良好的患者给予肯定,并让患者自我评估健康行为对身体状态的改变;完成情况不佳的患者,与其沟通交流,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耐心讲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心律失常病情康复的重要性,引导其与恢复良好的患者沟通交流,促进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嘱家属从旁监督协助。两组住院期间均进行7 d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家庭延续护理持续1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并发症情况:记录两组RFA治疗期间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包括心脏压塞、低心排综合征、出血、感染。②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6]评估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SAS、SDS均含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1~4分,原始分均为80分,原始分乘以1.25后得到标准分,满分100分;SAS评分>50分表示存在焦虑,分数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高;SDS>53分表示存在抑郁,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高。2个量表Cronbach′s α分别为0.834、0.810。③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7]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包含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4个维度,共43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0~4分,总分172分,分数越高表示自护能力越强。量表Cronbach′s α为0.87。④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8]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量表包括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生命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心理健康(MH)8个维度,计算公式:评分=[(实际得分-该项最低得分)/该项最高得分与最低得分之差]×100,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量表Cronbach′s α为0.727。
2.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心律失常是一种与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的血管慢性疾病,RFA治疗虽然能有效消除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但患者后续的生活习惯会影响治疗效果及再次发病率[9]。因此,采用有效的干预手段,引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对心律失常的治疗至关重要。IARA干预模式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护理干预模式,通过开展会议的方式,帮助患者建立疾病认知,消除治疗过程的心理负担,并帮助认知自身不良行为习惯,既能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又能促进健康生活习惯的建立,提高远期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RFA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IARA干预模式能有效降低心律失常患者RFA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原因:IARA干预模式通过术前会议,帮助心律失常患者了解疾病知识、RFA治疗过程及注意事项,再通过心理干预,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RFA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的生命体征监控与评估能及时发现并发症先兆症状,及早进行处理,避免并发症发生;体位管理及下床运动预防血栓形成;多项护理干预手段共同作用有效降低了RFA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既往研究[10]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IARA干预模式有助于缓解心律失常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分析原因:IARA的干预会议告知了患者心律失常的病因,并通过讲解RFA手术过程,打消其疑虑和不安,降低治疗时的心理负担,再针对负性情绪较重的患者展开心理干预,帮助缓解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RFA治疗结束后,密切监控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发症先兆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身体的正常恢复,避免患者再次陷入紧张、不安的焦虑情绪;出院前制订健康生活计划,帮助患者积极面对之后的日常生活;随着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病情的逐步恢复,促进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蒋云仙等[11]研究指出,合理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生活指导对改善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理状态意义显著。刘琪[12]研究结果显示,采取有计划的循环护理有助于降低RFA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维持心律正常,改善心理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ESCA、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IARA干预模式的护理干预后,心律失常患者的自护能力有所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分析原因:IARA干预模式通过对心律失常相关知识的介绍和RFA治疗的讲解,让患者先对疾病的产生认知,并了解整个治疗过程,提高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概念;再通过术后护理期间的自我管理及出院前的居家护理讲解,提高自我护理技能,并通过中长期生活计划制订和微信群监督与评估,增强患者自护责任感,帮助其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改善生活质量。周文悦等[13]的研究指出,给予心律失常患者合理的生活计划制订能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张密等[14]研究的指出,系统性心脏康复训练计划能消除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并帮助患者提升自护能力,改善后期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IARA干预模式能有效降低心律失常患者RFA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恢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