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君,连纯玲,黄秀燕
(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 广东 汕头 515154)
支气管肺炎是细菌、病毒感染导致支气管壁和肺泡出现的损伤和炎症反应,常表现为咳嗽、发热、气促等症状[1]。由于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体质虚弱,导致儿童支气管肺炎发病率高[2]。对症状轻微的支气管肺炎患儿,预后良好,但存在高热、惊厥、呼吸困难等症状,如不及时给予干预,将造成呼吸、循环衰竭、脑膜炎、中毒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儿生命[3]。有研究表明,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有效干预可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改善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态[4]。团队共同照护模式是指由医生、护士、营养师等组成的多元化专业团队,综合各学科力量,对患儿给予全面的护理,取得满意治疗效果[5]。本研究主要探讨团队共同照护模式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护理依从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9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2~8岁;②符合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6]者;③首次接受治疗;④病程1~2周;⑤有家长全程陪护患儿;⑥患儿的陪护人员有初中及以上的受教育程度,方便交流沟通;⑦家长知情并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患儿患有先天疾病或其他急性、慢性重大疾病、合并其他严重呼吸系统疾病;②家长拒绝加入研究者;③患儿有药物过敏史;④不能全程住院治疗,可能中途退出者;⑤患儿存在意识和心理障碍。入选患儿根据入院时间排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18±1.07)岁;病程(8.12±1.16)d。对照组男30例、女16例,年龄(3.90±1.16)岁;病程(8.47±1.03)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②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发热时,需卧床休息,减少耗氧量。③多注意患儿卧位,指导有效咳痰,避免痰液蓄积。④指导家长为患儿准备高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⑤鼓励患儿深呼吸,促进肺部功能恢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团队共同照护模式。干预前成立共同照护团队,由护士长任组长,5名具有5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注册护士和3名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医生任组员。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住院期间 入院时,由护士与家长沟通,详细了解患儿病情、喜好、家庭环境,建好档案,为制订个性化治疗护理方案提供依据;组长根据患儿病情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探讨患儿现存的或潜在的身体、心理等问题,并根据影响患儿治疗效果的因素制订针对性的照护计划,具体内容如下。①基础护理:根据患儿体温调整适宜的温湿度,使病房温度维持在18~22 ℃,湿度维持在50%~60%;定时使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并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告知家长每日监督患儿刷牙,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指导患儿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按时饮食起居,保证睡眠充足;及时记录照护后患儿状况,是否存在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如有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呼叫团队医生。②对症护理:密切关注患儿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根据患儿病情给予温水擦浴、头部冷敷、翻身叩背、雾化吸入等,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退热、止咳化痰等药物。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以真挚的情感、和蔼的态度对待患儿及家长,逐步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并通过播放动画片、儿歌、讲故事、卡通贴纸等方式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④饮食护理:遵医嘱调整患儿饮食方案,以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食物为主。⑤用药护理:向家长详细介绍临床用药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等,并告知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⑥健康教育:建立微信群,由资深护士向群内不定时发放支气管肺炎相关疾病的护理要点,以提高家长对疾病的认知;通过宣传动画、宣传手册、讲故事、做游戏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向患儿及家长讲解支气管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护理要点等,操作前向患儿及家长解释操作的目的和意义。组长将制订的护理计划及分工任务发放至护士手中,并进行相关知识技能培训,要求严格按照照护计划的内容工作。
1.2.2 出院时 ①将家长拉入本科室微信群聊,并登记家长联系方式,告知家长出院后如发现问题及时在群内反映,我们将安排团队医生或护士解答群内相关问题。②嘱家长出院后加强患儿营养和锻炼,增强患儿体质,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告知家长注意培养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出门戴好口罩等。
1.2.3 出院后 ①通过微信视频或电话方式对患儿进行随访,连续随访3周,每周随访1次。②确认患儿的恢复情况,询问患儿出院后有无复发或其他不适,是否养成手卫生、经常开窗通风等生活习惯。③嘱家长若发现患儿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及时就医。④加强对患儿及家长心理疏导,及时鼓励、安慰家长。
1.3 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态:干预前、干预1周后采用自制儿童医疗恐惧问卷评估两组心理状态,该问卷由环境恐惧、操作恐惧、人际关系恐惧、自我恐惧4个方面、18个问题组成,每个问题记0~3分,总分为54分,分数越高表示患儿医疗恐惧程度越高[7]。该问卷由护士根据患儿的行为反应及家长对患儿反应的相关表述进行评价。②睡眠质量:干预前、干预1周后采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评估两组睡眠质量,包括白天嗜睡、睡眠焦虑、入睡潜伏期等8个维度,共45个条目,其中33个条目根据患儿发生情况记为1~3分,总分为99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问题越严重。此问卷为他评问卷,由家长根据患儿最近1周睡眠状况进行评价,Cronbach′s α为0.73[8]。③护理依从性:干预1周后由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的配合治疗状况,将其依从性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4个等级(优秀:患儿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护理工作十分顺利;良好:患儿存在轻微抗拒情绪,但接受安抚后仍能配合,护理工作比较顺利;一般:患儿存在明显抗拒情绪,接受安抚后患儿配合度一般,给护理工作造成一定阻碍;差:患儿完全不配合护理工作,护理工作难以开展)。护理依从率(%)=(优秀例数+良好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9]。
2.1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CSHQ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CSHQ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护理依从性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依从性比较[例(%)]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团队照护模式能够改善支气管肺炎患儿心理健康状态。究其原因: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健康需要医生、护士、家长等不同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除了扎实的医学知识与高超的技术水平外,更要有优良的医德风范。而团队照护模式在与患儿沟通的过程中,使用通俗易懂的儿童语言,建立相互信任的治疗关系,同时理解家长的焦虑、担心等情绪,并提供必要的支持性服务,改善护患关系,减轻患儿负性情绪[9]。此外,团队照护模式充分调动住院期间患儿的积极性,病房的布置和护士和蔼可亲的态度使护理过程变得有趣味、易接受,缓解其恐惧、焦虑情绪。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CSH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屈莫等[10]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团队共同照护模式可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心理应激水平,使患儿以良好的状态接受治疗,有利于病情康复。分析原因为:团队护士用儿童的交流方式与其交流,利用讲故事、做游戏与其建立信任关系,减轻抵触情绪;合理装扮病房墙面,减轻其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调节适宜的室内温湿度,为患儿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提高其睡眠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团队照护模式能改善患儿依从性。与传统治疗方式比较,团队照护为患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全面、有个性的护理方式,有利于患儿康复,提升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护理依从性,与刘雪冰等[11]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团队共同照护模式可改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护理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