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莹 张咏萍
每位教师精心备好一节课,在整个年级每个班级上一遍,这样的“走班制”教研活动,盘活了教师个人、备课组和教研组联动机制,唤醒了教师的职业自觉。笔者所在学校的语文教师通过整合、提升、推进,逐步打造出了“走班制”语文教研团队。
“走班制”教研模式,根据学科的不同,或教学层次的不同,教师在不同的教室中流动上课。“走班制”教研模式打破了常态教学,具有灵活性、多样性、选择性的特点,给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研团队启发和思考,让教师在各个班级“走”起来,盘活固有的教研模式,打造新型教研团队。
“走班制”教研团队建设,就是以备课组为单位组建教研团队,由备课组组长负责,以每学期每位教师“研磨一节精品课,整个年级轮班执教”的教研形式,引领每位教师在反复的上课、观课、议课、反思中不断成长,打造出善学、善教、善研的教研团队,促进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走班制”教研团队开展自下而上的减负增效的教研活动,以备课组为成长平台,让教研活动回归到课堂,立足于教学活动。每学期,每位教师在上好一节精品课的过程中,突破自身的一个教学薄弱点,锤炼一项教学技能,更新一个教育理念,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切实体会到了“走班”这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立足于教学,生长于课堂,纵有进步快慢之分,但行之久远,都能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同年级组教师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教研团队,共同进步,有助于提升年级组的教研水平。原来由学校层级主导的考核评价也下放到了各个团队之中,更透明、更民主、更开放。简而言之,建立“走班制”的教研团队使得每位教师都能在舞台上崭露头角,探索自我、理解自我、展示自我,为教师团队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1.制定方案,用心安排。每学期开学初,语文教研组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参照本学期教学进度,协调好每位教师“走班”上课的时间,最终形成年级组“走班”课安排表。
2.精心选课,组内研课。上课教师选择一个课题在备课组内进行讨论。研课时,先由上课教师说课,重点阐述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重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等。组内教师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教学经验,各抒己见,给上课教师提出建议。
3.轮班执教,观课议课。教师精心备好课后,在年级每个班上一次。轮班执教时,本年级备课组成员均须参与,执教完后,大家及时提出意见与建议。教师在一轮又一轮的执教中研讨所产生的问题,对教材和学生进行深度分析,优化教学方案,最终实现备课团队成员的共同提升。
4.整理资料,上交存档。每次“走班”教学后,上课教师填写《“走班”教学实践记录单》上交至年级教研团队,再由各教研团队整理后上交至校语文教研组存档。记录单上不仅要写出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还要附上走班教学、集体议课的照片,以及写出议课的内容和轮班执教后的反思。
5.校内展示,评优奖励。每个年级备课组在学校教研组微信群中发布教师“走班”教学活动的实时照片,实现了对年级教研团队的动态管理。
“走班”考核以年级备课组和校语文教研组完成初步评价,再由教科处核查和统计,综合评定教师的“走班”考核成绩。期末,各年级教研团队根据《“走班”评价方案》,按3∶4∶3的比例评选出优秀、良好及合格的“走班”课。学校再根据教师《“走班”教学实践记录单》、经验总结、论文撰写等指标,设立奖励基金,奖励“走班”先进个人及团队。
对评选出来的优秀“走班”课,采用微课或课堂实录形式进行录制,在“‘走班优秀课例云赛台”上展示,也可以使用白板应用平台进行互动,完成微课录制和云上共享。
1.教研团队共进,促进专业发展。其实,“走班”就是磨课的过程,每位语文教师既是磨课者也是被磨课者,既是观课者又是议课者,既是学习者又是引领者。授课的教师都渴望在不同的教学场景中积累教学经验,逐渐提升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技巧。观课教师的视野也超越了单一的班级,扩展至整个年级,以横向比较的方式实现全方位的问题察觉,打破了对原班级、原学生的固有印象,发现了学生被忽视的“闪光点”,这对教师的成长也有巨大的推动力。通过“走班”研讨,不同年级的教师之间的教育观念发生碰撞,优势互补,实现了共同成长。
“走班”研讨,有备课组的教师出谋划策,也让青年教师少走了弯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来上课,其他教师观摩并参与研讨,这样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也讓骨干教师深耕课堂,以研促教,在实践研究中不断前行。
“走班”活动最大的益处,是充分发挥了学校名师和有经验的教师的引领作用。如今,他们的课堂不仅为本年级的教师开放,其他年级的教师在教研微信群里看到这些优秀教师的“走班”信息,便会自发地跨年级听课学习。名师和经验型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个人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在新课程实施中探索出来的有效教学方法及策略分享给其他教师,助力团队前进。
“走班”研讨把多种教研活动融为一体,人人都在上“公开课”,有效地解决了部分青年教师无法自立、中年教师缺乏持久力、老年教师无法继续推进教学的问题,同时,也改变了以往备课组研讨流于形式的状况,真正起到了同伴互助的作用。每位教师在氛围和谐的教研团队中,在如家人般的组员的帮助与见证下,一节课一节课地拔节,一个学期一个学期地成长。
2.坚持“走班”教研,提升教研实效。通过“走班制”教研团队建设,教师的教学研究方式从接受型向自主合作探究型转变。教师品尝了创新教研的甜蜜果实,积累了解决教研实际问题的对策和经验,探索了从教育均衡发展迈向教育优质均衡的新路径,语文教研活动的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
(1)紧密结合课堂实际。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观察、反思和交流,通过了解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这种以教学实践为基础的教研活动能更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2)鼓励备课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和集体研究。通过轮班执教和观课议课,教师之间能够相互借鉴经验、分享教学资源,培养自身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共同进步。教师还可以通过观摩优秀“走班”课程、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3)强调教师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走班”课程。这种自下而上的教研模式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动力,增强他们开展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走班制”教研团队建设把教师专业化发展与人才梯队培养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校语文教师整体水平,优化了课堂教学,打造出了语文教研团队品牌。我校录制的《坚持“走班”教学,深耕教研沃土》在上饶市信州区教研晒台活动中被评为特等奖,“走班”教研团队也在区教研活动中多次进行经验介绍和展示。学校每学期还选出部分优秀的“走班”课,邀请教研片区的成员来观摩,或者送教到农村学校,促进了区域教研的发展。
“走班制”教研团队建设取得的成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校“走班制”教研实施八年来,不断有新的问题呈现。刚开始实施时,不少教师都是被动参与。于是,我们通过校领导和名师带头“走班”,进行榜样引领,并让全校教师观摩,不断完善考核制度,提高优秀课奖励金额,优先推选优秀的“走班”教师外出学习和参加比赛。教师的参与热情逐步提高,由被动参与转为主动投入。每学期,语文教研组和教科处都会对“走班”活动进行总结,并根据出现的问题想策略、改方案、进行试点,成熟后再推广。
目前,我校“走班制”语文教研团队实践的焦点是课堂教学。接下来,学校将引导各语文教研团队把日常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升华为研究课题,把研究课题拆分并转化为可行的具体操作,融入日常教学工作,让“教”与“研”齐头并进,不断提高教研团队的科研水平。※
(作者单位:袁莹,江西省上饶市第十一小学;张咏萍,江西省上饶市教育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