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子老师”的课堂教学三部曲

2023-12-12 02:00张晨晖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3年12期
关键词:李老师诸葛亮老师

李素琴老师喜欢孩子们叫她“牧子老师”。每接新班,她总是告诉孩子们,有一片辽阔的草原,那里天空明朗,水清草茂,牛羊成群……草原的名字叫“语文”。她愿意像牧人一样领着孩子们到那广阔的语言文字天地中,让他们自由、自然地愉快成长。

李老师和我是同龄人,认识她,缘于她的课堂教学。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在镇江市中山路小学任教,李素琴老师在京口区实验小学任教。那时,我们都怀揣着教育理想,一头扎进语文课堂,从钻研教材到教学设计,从课堂语言到板书练习,努力追求精致的课堂。一次次的钻研,一次次的磨砺让我们脱颖而出,并逐步成长为骨干教师。我们常能看到彼此公开教学的身影,欣赏对方的课堂教学。

她的课堂,孩子们是可以尽情“撒欢”的。教《草船借箭》,她围绕诸葛亮神机妙算展开,请三位学生“凑”成一个“诸葛亮”,其他学生就文中列举的种种借箭举措向“诸葛亮”质疑,展开“诸葛亮”与学生的多元对话,“为什么小船要用布幔遮住”“为什么船一字摆开”“为什么船要靠近曹营擂鼓呐喊”……学生抢着问,“诸葛亮”们争着答,生生互动,有时还在黑板上相机演示,以求解答得更为清楚。每一次问与答都是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思考,也是他们对诸葛亮智慧的领会。学生的激情得以释放,发言热烈而充分,在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形成了既合作又竞争、共同求知的伙伴关系。

在她的课堂上,文字在孩子们眼中成了生动、立体的画面。教《桂花雨》时,她启发学生想象:如果把“缠母亲央求摇桂花”画成一幅画,该怎样画?想想你自己遇事是怎么缠着母亲的。学生活跃起来:“牵着妈妈的衣角边说边晃动身体”“伸手拦着不让妈妈走,嘴里不停地央求”“干脆抱着妈妈的腿或者腰,耍赖”……通过一个“缠”字,学生已经渐入情境。随后进行朗读,学生读起来或平常,或柔和,或撒娇,或耍赖……但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读出了对摇桂花的渴望,读出了迫不及待的感觉。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缠”进行了具体化的思维活动,对人物形象的理解生动而丰富。

她的课堂,孩子们常常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教《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她故意将课题中的“发愤”写成“发奋”,学生发现错误,从而确立探究的核心问题:为什么用“发愤”而不用“发奋”?围绕主问题探究司马迁遭遇“飞来横祸”时,她又继续往深处引领:面对自身的耻辱,世人的讥笑,为什么司马迁想到血溅墙头,却没有了结生命呢?此时,课件呈现:“我所以暗自忍耐,苟活下来,陷身于污秽的监狱中而不死去,是因为我想做的事业尚未完成,如果在耻辱中离开人世,我的文章著述便不能彰明于后世……” 随着竹简缓缓打开,配以男低音朗读,学生受着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从司马迁的内心独白中体会到他已从极度的悲愤中解脱出来,将个人的生死、荣辱置之度外,带着满腔的愤恨和无尽的忧伤、痛苦,默默将自己全部的心血倾注到《史记》中。愤怒出诗人,愤怒出《史记》。我知道,那些具有感染力与震撼力的资料看似信手拈来,其呈现的背后,是李老师的思考和积淀。

和李老师聊起那些磨课的岁月,她说:“在追寻语文教学的路上,苦在其中,更乐在其中。”或许当初我们的课堂并不完美,现在也仍有遗憾,但我们在不断超越自己。

21世纪初,李素琴老师走进了镇江市实验小学,任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后来到教研室工作,现在又回到学校任教。岗位在变,不变的是她对语文教育的热爱和追求。

在镇江市实验小学,她践行“快乐童年、幸福教师、智慧教育”的办学理念,密切关注教育前沿信息,站在专业的高度与老师们共同探寻教育规律,再回归实践。她的课对老师们是开放的。

习作教学,她注重触发学生的情感,以情生文。在一次以“感动”为主题的诵读活动中,学生满怀深情地读着他们搜集的文章——《妈妈喜欢吃鱼头》《我的母亲独一无二》……她则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组题为“人间万象”的照片:父亲将孩子扛在肩头大步走,母亲蹲下身子在风中为孩子拉好拉链,年轻的男子用轮椅推着年迈的父亲在公园漫步,风雪中卖菜谋生的父亲一边吆喝一边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她让学生懂得,生活就如一部戏,这些爱都是其中的细节。学生深受启发,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感悟到有爱的童年才是快乐的。她用行动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转化为教学的实践,将语文教育的范畴扩大到整个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渗透情感的体验,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同时,感悟生活,抒写生活。

教《祖父的园子》时,她引领学生开启文字审美之旅。如,以詩句的形式呈现描写园子的片段,从视觉上让学生感受文字之美,发现写法上的独特之处。朗读时,她引读,学生跟读,节奏不断加快,学生便明白了此处朗读一气呵成方能增强语言的气势。她又用描述性语言让学生想象“飞来了,飞走了,也有可能马上又……谁家来的,不知道,到谁家去,不知道,一切变化着……”学生忽然明白这里用“ 一会儿……一会儿……”的表达,符合语言描写的不可预测的意境。学生朗读、想象,感悟文字之美、意境之美,继而悟出 “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中的“自由”恰如祖父对“我”的“肆意妄为”的包容,这是令人动容的情感之美。感受美、发现美,并能用习得的语言形式去表达美,学生在课上获取审美创造能力提升的成就感,那是成长的快乐。

因为热爱,所以追求;因为担当,所以垂范。她将自己的教育思考融于课堂实践,也想通过自己的课堂告诉老师们,践行“快乐童年、智慧教育”的理念要扎扎实实体现在课堂上,伴着孩子们的成长,才会收获自我实现的幸福感。

2019年,李素琴老师曾到乡村小学执教过很长一段时间。起先,我惊讶于她的选择,后来我们偶尔聊天,她谈起了那些乡村的孩子。她说,乡村的课堂要真实、朴实而自然,乡村的教育应走进孩子的生命。教师要着眼孩子的未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用心、用智,还要用情。

李老师的课堂空间不再拘泥于教室。春天,她会和孩子们远眺那金黄的油菜地;秋天,她让孩子们置身运河河畔寻找秋的足迹;冬天,她又和孩子们蹲下身在菜地里看霜打的青菜、白菜、蒜叶……眼看,手抚,耳听,再闭上眼睛用心感受,她让孩子们调动全身的感官去接纳大自然。从刻意提醒到有意观察,从观察一处自然景观到描写家乡景物,从调动感官参与到有想象、有情感地融入,孩子们用身心去感受这缤纷的世界,对身边的事物不再熟视无睹,懂得学会发现、感受和表达生活中的美好和学习知识同样重要。

在这里,课堂时间上不再局限于上学日。她和孩子们共同创建了“牧子读吧”。“今天推荐伊朗影片《小鞋子》,看完后,大家可以围绕话题交流,说说阿里的幸与不幸、‘我眼中的莎拉、最意想不到的情节、苦难中的小美好……用影片中的情节、镜头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联系阅读的其他书籍或生活来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尝试有理有据地表达,提升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这是李老师布置的一次假日任务。接下来师生互动,不亦乐乎。她说,要让孩子们的心灵变得丰富而自由,对天地万物之美有敏锐感知,对人世间的苦难有深切的悲悯,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文字就是他们与世界的对话。

记得那次,我们从课堂教学聊到教师生涯,从当初为追求完美的课堂教学而锤炼自己聊到后来从事管理工作仍坚持引领教学,再聊到我们现在各自的工作。我不由感慨,年过半百的我们,没有忘记初心,仍在不同的岗位上追寻着理想的教育。置身于育人的课堂,李老师的内心平和而充实。※

(张晨晖,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

猜你喜欢
李老师诸葛亮老师
该得奖的李老师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舍不得您,李老师
诸葛亮喂鸡求学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诸葛亮坦然报家产
六·一放假么
李老师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