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融合教育关键节点,做好特需学生“科学转衔”服务

2023-12-11 12:06陈青云
现代特殊教育 2023年21期
关键词:融合教育

陈青云

【摘 要】 转衔涵盖了特需学生从学前到小学,再到中学,乃至高等教育各个阶段的关键节点。江苏省南通市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适宜融合为导向,以助力学生提升生活能力品质、适应未来变化、融入主流社会为目标,以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建设和策略支持为抓手,以课程和支持系统构建为策略,做好特需学生“科学转衔”服务,加大了融合教育推进力度,促进了特殊教育普惠发展。

【关键词】 融合教育;特需学生;关键节点;科学转衔

【中图分类号】 G760

转衔是指个体生命中从一个阶段转移到另一个阶段[1]。它涵盖了特需学生从学前到小学,再到中学,乃至高等教育各个阶段的关键节点。每一阶段的转衔均会伴随学生角色、学习方式及生活状况的转变[2]。《“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加强校际资源共享与整合,发挥不同学校优势,推进残疾学生信息上报、教育评估、转衔安置和个别化支持等工作规范及时、科学专业”。在融合教育推进过程中,关注关键节点,充分尊重特殊教育规律与特需学生发展规律,为特需学生、家长提供科学、有效、适宜的转衔服务与支持,帮助特需学生从人生的一个阶段顺利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尤为重要。江苏省南通市在省“十四五”课题“融合教育关键节点‘科学转衔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以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建设和策略支持为抓手,做好“科学转衔”服务,进一步加大融合教育推进力度,促进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持续突破和提升。

一、强化组织领导

南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特殊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因地制宜,特教特办,办出质量和水平。就融合教育关键节点中特需学生科学转衔的个性需求、习惯培养、课程实施、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思想“同心”,发挥组织引领力

南通围绕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县域为单位,开展以“推进融合教育、深化课题研究、聚力内涵发展”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融合教育专兼职资源教师(幼儿园专场、小学专场、初中专场)课堂教学研讨、教学案例评选、教学基本功竞赛、校园文化论坛、读书汇报展示等,全面提升了教师队伍专业能力与水平。

(二)目标“同向”,凝聚团队向心力

推进教育公平,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基本要求。南通引领区域内全体特教同仁始终坚持公平价值导向,努力通过全学段大力推进融合教育,并注重在融合教育关键节点,充分尊重特殊教育规律与学生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适宜的转衔支持服务,帮助学生顺利过渡。近年来,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开展“萤火微光、点燃梦想”“能豆文化、助力成长”“蜗牛行、一家亲”“小水滴、大溪流”等系列转衔服务专题研究活动,实现了“研究目标再明确、研究水平再提升、师资队伍再发展、学生发展更全面”的综合目标。

(三)措施“同步”,提高团队战斗力

在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组织下,南通以市带区,以区促校,落实融合教育一体化衔接机制。各县(市、区)联动区域内的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职业教育学校、医院、康复机构,组建转衔一体化团队,围绕融合教育关键节点“科学转衔”这一主题,根据部署,同步开展转衔计划制订、转衔方案实施、转衔策略支持等研究与实践,确保区域内学校协同合作,达到绿色转衔、精准转衔、零拒绝转衔,为特需学生提供长效的转衔服务。

二、强化机制建设

(一)联动“全域”,建立引领机制

在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与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专业指导下,南通各县(市、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将融合教育关键节点特需学生科学转衔纳为特殊教育工作重要项目之一。组建跨部门、跨学段的项目团队,组织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领域专家对特需学生把脉会诊,通过召开项目座谈会、工作推进会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订解决方案,在康复机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家庭、社区间形成了广泛的育人共识,打破了各学段、多领域的认知壁垒,营造出良好的融合教育生态环境。

教育、卫生、残联等部门以及家庭、社区对特需学生转衔的意义、目标与价值追求达成共识,由教育部门牵头负责,以优质融合教育学校为转衔试点,勇于探索、加强实践,以点带面、以强带弱,全面提升融合教育关键节点“科学转衔”的质量与水平,提高教师的转衔服务业务能力与素养。

(二)服务“全区”,建立保障机制

南通各县(市、区)组建了以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人为主管、融合教育学校分管负责人为副主管、转衔服务工作组组长为核心成员的三级领导体系,成立了包括专兼职融合教育资源教师、学生家长、班主任、学科教师、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等共同参与的转衔工作体系,构建家庭、学校、第三方专业人员、社区多方合作的协作体系,形成了领导重视、组织完备、各方参与的良好氛围。

依托各类别、各学段“科学转衔”项目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学校与康复机构结对组建教研联盟,校长、园长、教师、班主任、家长、志愿者、学生之间多元对接,围绕环境打造、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形成教育环境儿童化、课程内容主题化、课程实施活动化、学生评价多元化的立体服务体系。通过课堂观摩、课后交流、跟岗实践、入校体验等多方面深入推进,无缝对接,驱动科学转衔走深走实,促进特需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三)覆盖“全员”,打造协同机制

一方面,在家庭、学校中将提升特殊教育理念与提高特殊教育质量这一“科学转衔”的重要任务作为广泛共识,驱动转衔工作整体推进。另一方面,通过调查了解、个案跟蹤等措施,充分了解家长的需求,面向家长广泛开展教育学习活动,为家长提供科学的转衔策略,学校、家庭、机构共同探讨转衔过渡期的注意事项、方法策略,形成育人合力。

推动康复机构、幼儿园、小学、初中、特教学校等结对成立转衔合作团,开展跨学段转衔教研活动。幼儿园(或康复机构)邀请小学教师参加、小学邀请初中教师参加各项活动评价,增进教师对各学段学生的了解。各普通初中对接片区内所有小学、康复机构的特需学生,开展前置衔接家长课程辅导,引导家长关注学生学习与习惯养成,了解初中阶段的入学准备要求,缓解家长的压力。

三、强化策略支持

(一)“精准”分类,分析支持需求

实施转衔服务前,南通从支持形态、支持强度、介入度等视角出发,依据学生的不同障碍程度,进行个性化的支持分析(详见表1)。第一,就支持形态而言,以外界协助性支持需求程度排序,从低到高依次为:无需支持、一般监督、口头提示(或动作提示)、部分身体协助、全部身体协助等。第二,就支持强度而言,以支持时长排序,从短到长依次为:间歇性支持、短期有限支持、广泛性支持、全面支持。第三,就介入度而言,以外部介入程度排序,从低到高依次为:高度自主、有所自主、他人安排、全面控制。可见,学生障碍程度越重,需要的支持强度越大;支持强度越大,对学生学习生活的介入程度也越大。

(二)聚焦“全程”,建立支持体系

南通市各融合教育学校在全面了解学生支持需求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所处环境背景,建立了专业的、自然的、社会的支持服务体系,助力特需学生顺利过渡到下一阶段。首先,学校、医院是特需学生日常学习、康复的重要场所,需要提供专业的支持服务。例如,在转衔服务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物理治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音乐治疗、游戏治疗等。其次,特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与他人的互动交流,可为学生提供包括家庭、邻里、同学、社区等非正式的自然的支持服务。再次,提供适切的社会支持服务是特需学生发展的重要保障,如理念支持、政策支持、经费支持等。这三个方面的支持服务相互融通,均指向特需学生健康成长。另外,支持服务涉及照顾、居家协助、社区协助、行为支持等功能(详见表2)。

(三)“科学”考量,优化转衔评估

转衔评估是一个持续性、整体性的过程,一名教师仅用某一个量表对学生进行评估,是远远不够的[3]。教师需要采用多元评估办法,科学、综合地考量学生的发展现状。教师可结合学生做过的评估量表,以及任教教师、治疗师的观察评估,综合地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能力分析记录,对能力不足的部分着重进行详细的记录。

一方面,充分评估个体发展的各项基本技能。采用观察、量表、作品分析等方法,综合考量学生在升学、工作、沟通、健康、交通、学业成绩、自我决策、人际关系、社区参与、休闲娱乐和独立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水平。另一方面,衡量学生的现有水平与环境是否匹配,即进行必要的环境评估。此评估需要教师根据特需学生的生理年龄与实际发展年龄特点,围绕学生所处的家庭、学校、社区等环境具体展开。评估结束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当前能力及接受能力等因素,结合《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对学生现有资源(包括学生的优势、家庭环境、社区环境、经济条件等)进行汇总分析,为下一阶段制订转衔计划提供依据。

(四)围绕“个性”,制订转衔计划

特需学生在转衔过程中会遇到比普通学生更多的挑战。融合教育关键节点“科学转衔”的核心是为特需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以促使其更好地适应下一阶段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其服务的载体是个别化转衔计划(Individualized Transition Planning,ITP)。个别化转衔计划是为了帮助学生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根据其个体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要求所设计的特殊教育方案,是整个转衔工作的关键。

首先,确定转衔教育目标。对特需学生来说,每一个特定的转衔阶段的教育目标会因为下一阶段的适应要求而发生变化,例如,从学前转衔到小学与从小学过渡到中学,所涉及的个别化转衔计划的目标有所不同,包括:希望学生达到的长远目标;对满足长远目标所需要的活动和服务的描述;对下一个安置和支持学生获得所希望的长远目标的计划的描述;对支持学生获得所希望的长远目标、学校教育方案中的适当课程的描述;对呈现在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中、朝这些长远目标发展所需要的年度目标和策略的描述。

其次,关注学生下一阶段的核心问题。在制订計划过程中,着重关注特需学生在下一个阶段中将要面临的问题,这也是长远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所制订的计划才更具针对性,才能让学生做好更充分的准备。计划的制订考虑学生的优势、兴趣以及需要,后者一方面与学生转衔计划中的长期目标有密切的关系,若未来的目标能够与学生的优势、兴趣和需要相适应,这一目标也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参与制订计划和落实计划的动机。

再次,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决定权利。对于障碍学生来说,让他们有机会选择未来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接受能让他们做出选择的教育、拥有让他们做出选择并执行选择的支持,才能真正助力他们具有自我决定的能力。南通根据特需学生不同能力水平、不同环境生态、不同发展需求,遵循自我决定和权利主张原则,将科学转衔理论引入实践操作,遵循特殊教育规律,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提升生活能力品质、适应未来变化、融入主流社会为目标,以课程系统和支持系统构建为策略,帮助特需学生实现由学校的学习能力培养向社会的自我生存能力培养转换。

最后,制订个别化转衔计划。个别化转衔计划制订的步骤如下:第一步,从生活质量核心领域主要指标(包括个人发展、自我决定、人际关系、社会融合、个人权利、个人情绪、身体状况、物质基础)考虑,拟定框架。第二步,从学生身上发现真实希望和转衔支持需求,将其作为第一类重要目标,同时将家长和教师的要求、转衔评估中发现的相关支持目标作为第二类目标。第三步,将转衔支持需求融入个别化转衔计划框架中。第四步,将转衔支持需求与具体的支持策略对应。第五步,制订包括学生自主支持计划、家庭支持计划、支持人员行动计划在内的个别化转衔计划。在计划制订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自然、认知、辅助用品、技巧认知、环境调整、个人协助、积极行为等支持策略,通过支持策略的系统性,增强转衔支持的有效性。

开展融合教育关键节点“科学转衔”研究以来,南通特教人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适宜融合为导向,以提升生活能力品质、适应未来变化、融入主流社会为目标,以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建设和策略支持为抓手,做好“科学转衔”的服务,用更专业、更精准的特教高质量发展新样态助推每一名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青少年拥有出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吴宁,魏娟娟.融合教育转衔服务体系的区域建构[J].现代特殊教育,2022(13):22-25.

[2]崔芳,于松梅.美国学前特殊儿童转衔服务及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10(1):40-42.

[3]朱妍,鲁明辉.美国特殊儿童中学转衔评估及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15(10):14-17.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26000)

猜你喜欢
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学前发育迟缓儿童的需要探究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模式探讨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
浅谈融合教育与现代教育
融合教育环境下孤独症儿童认数个案研究
更新特殊体育教育理念适应特殊体育教育发展
“融合教育”理念下的聋生“随班就读”
融合教育中的同伴支持:一个未被利用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