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斌
【摘要】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强调数学兴趣的激发,重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意识的形成.而数形结合思想通过数量关系和图形的结合,能够有效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充分落实新课标要求.
【关键词】数形结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比起来,具备一定深度和难度,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一定难度,而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能够有效降低数学教学中的难度和抽象性,让学生在数形转化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数学教学中开展学习活动.
1 数形结合思想内涵
数形结合思想是近几年逐渐被应用的教学方式,将数字与图形有机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定理、概念的理解深度,强化数学问题的解决效率,一定程度上降低数学习题难度,具有重大教学价值.通过数形结合思想,学生能够将图形和数量关系有机结合,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可以分为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种方式,一方面能够利用图形表达意义、概念、属性等,一方面能够运用图形表示数量、公式之间的关系,二者相互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2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优势
2.1 降低知识难度
高中阶段的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和理论性、计算性等特点,而高中阶段学生虽然具有一定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但对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难以真正掌握和理解,容易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形成恐惧、抗拒心理,不利于数学课堂质量的提升,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将抽象的数学定理、公式通过图形的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降低数学教学的困难程度,便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理解、学习教学知识,提高自身自主性和独立性,进一步培养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
2.2 降低问题难度
在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够降低学生理解数学定理的难度,同时,数形结合思想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增加学生解题路径和思路,将复杂、抽象的数量关系以图形的方式展示,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更加便捷、明确地探究数学问题中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从而运用更加便捷、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难题.由此可见,数形结合思想能够运用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问题的解决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数学核心素养.
3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原则
3.1 等价性原则
数形结合思想运用要遵循等价性原则,即图形性质与代数性质的等价互换,如果忽视数形结合思想的等价性原则,学生在实际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时容易出现一定漏洞,并不是所有数量关系皆能够运用图形表达,图形也具有一定局限性,图形多用于说明,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特點.
3.2 双方性原则
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要遵循双方性原则,即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时,要在分析直观几何的基础上对抽象的代数进行分析,如果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时偏向于某一方面,则容易产生错误.
3.3 简单性原则
数形结合思想在运用时要遵循简单性原则,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前,要分析具体问题是否需要运用数形结合方法,以及运用后是否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要设计切入点,科学、合理地将数形结合思想运用到数学解题中,建立数与性的关系并转化,要注意数学隐含条件的挖掘,提高结果的精准性.
4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策略
4.1 将数形结合思想与教材内容结合,避免学生记忆混淆
高中阶段数学学科中涵盖丰富的数学知识,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部分知识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和关联性,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容易出现记忆混淆、运用混淆等现象,导致学生在开展数学习题训练时难以提高数学习题的正确率,从而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不利于学生长期、持续地学习数学[1].高中阶段数学知识与数形结合思想具有紧密联系,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数形结合思想与数学教材有机结合,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直观和形象特点,使学生能够区分教材内容的差异性和相同性.
例如 人教版高中数学高一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一课中,围绕并集、交集等概念、意义展开,以掌握并集、交集、补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教学重难点.高一的学生刚刚步入高中阶段,数学思维仍然停留在初中阶段,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以背诵概念为主,解决问题以套用概念为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记忆逐渐减少,非常容易出现记忆混淆、遗忘的现象,基于此,教师可以将数形结合思想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运用维恩图将并集、交集、补集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通过图象和教材概念的结合,使学生明确三者的意义和异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强化数学记忆深度.
4.2 数形结合与数学教学结合,增加数学知识理解深度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具有综合性、抽象性和丰富性,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但在以往教学中,教师以口述教学为主,更侧重于数学理论知识的内涵和意义教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以听和做为主,缺乏自身思维的运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难以理解、死记硬背的现象,难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2].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将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对学生数学思维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基于此,教师可以将数形结合思想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机结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投入数学课堂中,感受数学中蕴含的趣味,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例如 人教版高中数学高一必修一“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一课中,围绕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概念、定义、计算方法和关系展开,以掌握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为教学重难点.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知识点相对较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要改变以往的口述式教学方法,运用更加明确、直观的教学方法,将数形结合思想与教学有机结合,以图象的方式将三者的解的关系展示,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掌握三者的关系,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4.3 数形结合与数学作业结合,夯实学生数学知识基础
数学基础对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有夯实的数学基础,学生才能脚踏实地不断深入学习.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基础的构建,不断夯实基础,为后续更加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数学作业的方式,运用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将掌握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运用的灵活性.高中阶段数学问题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综合性,数学作业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困难,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将数学作业中的数量关系以图象的方式展示,增加降低作业难度,使学生能够夯实数学基础的同时形成数形结合思想[3].
例如 人教版高中数学高一必修一“函数的应用(二)”一课中,围绕函数零点与方程的解、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等内容展开,以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重难点.这部分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以对知识的运用为重点,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可以布置难易程度适中的作业,在巩固基础的同时拓展数学解题能力,如求方程lnx+2x-6=0的实数解的个数.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可以画出y=lnx+2x-6的图象,并列出y=f(x)对应数值表,观察零点所在区间,可知f(2)<0,f(3)>0,则f2f3<0.由函数零点存在定理可知,函数fx=lnx+2x-6在区间(2,3)内至少有一个零点,函数fx=lnx+2x-6,x∈(0,+∞)是增函数,所以函数只有一个零点,即相应方程lnx+2x-6=0只有一个实数解.
4.4 数量关系转换为空间几何,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数学学科的根本在于解决实际问题,高中数学学科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解决问题也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体现,由此可见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4].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数量难题,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支撑,将数量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将复杂、抽象的数学难题降低难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散学生数学思维,明确解决数学难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他们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实现高效率数学学习.
例如 人教版高中数学高一必修一“任意角和弧度制”一课中,围绕任意角和弧度制的概念、定义等方面展开,以理解正角、负角、零角定义,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为教学重难点.以写出终边在直线y=x上的角的集合S,S中满足不等式-360°≤β<720°的元素β有哪些?教师可以将题干中的要求和数量关系以图象展示,如图1所示,在直线坐标系中画出直线y=x,可以发现它与x轴的夹角是45°,在0°~360°范围内,终边在直线y=x上的角有两个:45°,225°.因此,终边在直线y=x上的角的集合:
S=ββ=45°+k·360°,k∈Z
∪ββ=225°+k·360°,k∈Z
即S=ββ=45°+n·180°,n∈Z.
S中滿足不等式-360°≤β<720°的元素β有
45°-2×180°=-315°,
45°-1×180°=-135°,
45°+0×180°=45°,
45°+1×180°=225°,
45°+2×180°=405°,
45°+3×180°=585°.
图1
通过将数学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能够明确分析出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较大便利,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将数形结合思想融入高中教学中,在提高课堂质量基础上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使学生逐渐具备学习能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将数形结合思想运用到数学教学和解题中,能够将复杂、抽象的数量关系、公式、概念转变成直观、形象的知识,最大程度降低数学知识和问题的难度,能提高学生解题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杰,韩继伟,高夯.由描述性到形式化:中学函数定义的发展及其价值[J].数学教育学报,2022,31(03):1-5.
[2]李保臻,陈国益.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数学建模问题情境的比较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22,31(03):6-14.
[3]吕世虎,彭燕伟.2020版高中数学课标中课程结构的变化和特点[J].数学教育学报,2022,31(04):1-6.
[4]华志远.以高中数学为主导的跨学科教学探索与思考[J].数学通报,2022,61(06):30-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