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制度型开放新发展格局:稳步筑牢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基点

2023-12-06 13:32倪娟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3年10期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倪娟

摘 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已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路径。具体而言,要开放教育方式,实现育人方式转型,要促进教育内容的规范开放,还要推进教育空间和教育时间的系统开放。通过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时空等的开放化建制,最终实现教育机会的系统开放:从有限的机会到人人有机会学习的高质量教育系统。

关键词:基础教育;制度型开放;高质量发展;战略基点;新发展格局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大课题“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批准号:A/2021/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其发展水平直接关乎国家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2023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从必由之路、战略基点、必然要求、最终目的以及根本保障等五个方面对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系统阐述,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部署,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1]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2],这是对基础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的最新重大论断。这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尤其重视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战略机遇期,构建教育新发展格局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也直接有利于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保障。基础教育是强国战略的基点,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基础教育新发展格局,应当成为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

一、 构建制度型开放新发展格局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政策制度进一步健全。“双减”、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等相关重要政策文件相继印发,基础政策制度体系和教育保障机制不断完善。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研究基础教育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的内涵要义和实施路径。这对于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放成为重要的新发展理念,开放是改革和创新的基础或者前提条件。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之举。改革开放40多年来,开放一直是驱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开放能促进要素配置优化,带来更加高效的制度供给,有利于充分激发教育主体的活力。同时,开放能促进思想解放,汲取系统内外各种治理经验,为制度创新提供源泉。可以说,开放奠定了改革发展的基础。因此,新时代的改革仍需以开放来促进,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直接影响改革创新的效果。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3]。以往中国的开放以要素流动为主,当前需要转向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具有全面、系统、稳定的特征,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在教育领域,作为开放的“升级版”,制度型开放亦将成为教育系统开放的指导范式。总体来看,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的改革,既包括国内相关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要与国际规范对接,也包括积极参与和影响国际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治理体系的变革。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当前,构建基础教育新发展格局要两手抓,并且要以推进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必须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双循环重点在于更加强调以内循环为主的大循环的发展思路,主要立足于稳步推进国内教育系统内外的双循环,开放的重点在于能够有利于打通国内教育优质资源的配置及其效率。制度型开放旨在强化教育法治化、市场规范化,为各类教育主体提供更高质量的发展环境;还有助于吸收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先进理念,推动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当下,基础教育制度型开放的重点与高等教育等国际化、市场化走向不同,更需要立足国内,加强教育系统内外的开放发展新格局。内循环重在提高教育系统内部的现代化治理水平,结合本地实践,增强自主调控能力;双循环则强调教育系统内外比如校家社之间的互促共进,提升开放水平与效率。基础教育作为国家战略基点,其开放发展格局的战略定位会直接影响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总要求下,基础教育开放更应当立足于提升国内教育系统内部治理水平,并且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之间的双向提升。因此,在新发展格局中,基础教育开放既要做强教育系统内循环,也要提升系统内外双循环联动效应。具体来说,内循环要提升教育治理和资源配置效率,双循环则要增强教育与社会、家庭协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 新发展格局中基础教育制度型开放的要義

制度型开放是在制度体系的基础上推进优质资源多元化供给、开放共享、有效管理的新型开放形式。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有助于构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通过制度型开放构建全新发展格局,已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选择。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将能够推进教育系统内外各领域高质量资源进入教育领域,推动教育领域内部开放合作,以及确保各类基础教育主体按政策、法规规定合法运营,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因此,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是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基础教育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首先,制度型开放能够为基础教育资本、技术、人才等因素的交流提供更加便利和广阔的平台,创造更加法治化、公平竞争化的环境,积极促进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其次,有利于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提升供给质量。制度型开放能够促进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实现教育领域的环境共建、资源共享、协同发展,集聚更多的教育经验和理念,并更精准地满足不同人群教育需求。再次,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增强教育发展活力,推进人才培养、提升国家竞争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意义,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优质教育服务体系,为我国未来科教强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需要统筹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扩张,以开放质量为生命线,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和先导,其开放水平对于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我国教育系统内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教育系统内外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新发展格局中制度型开放既要提高开放的质量,又要加强发展的内外联动性,这是开放水平与机制的双重要求。基础教育制度型开放的稳步扩大,需要注重提高质量和标准,实现从要素开放向制度开放的转变。具体而言,需要建立科学的基础教育高质量标准体系或指标体系,完善教育评价;也需要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强化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更需要健全法治保障,营造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相对于要素开放,制度型开放更能释放教育活力。一是能引入区域内外高质量教育资源;二是能构建多元化的教育生态;三是能提升教育制度的适应性。这对于推进教育系统内外联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协同。实现内外联动发展,既要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提高教育治理效能;也要构建全国统一的数字化平台,促进资源共享;更要加强校、家、社交流合作,吸收教育系统内外的先进理念和经验。

综上,制度型开放涉及教育系统内部开放与外部开放两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一个系统的外部开放性是由其内部开放性决定的。实现制度型开放,能走出一条以开放、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教育内部,扩优提质的一切行动都必须基于制度型开放,如此才能扩大优质资源总量,尽早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在教育外部,我们因为教育开放而提高教育质量,为科技发展培养人才,使得经济社会崛起成为一个大国。只有系统内外联动发展,才能提高开放水平,既要加强对外开放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也要建构内部大循环联动制度,其关键在于推进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是实现教育强国、民族复兴的重要方面,我国基础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治理成效将决定制度型开放能否行稳致远。推进基础教育内部治理,必须从基础教育内部加速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与育人效果。我们要推进素质教育,发挥教育价值的引领作用,深化课程改革和强化教学质量,积极培植学生文化、艺术、体育、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多元、协调发展。

三、 基础教育制度型开放的实现路径

基础教育系统内外大循环开放,要求在教育系统内外高度协同发展的新发展格局下,稳步推进教育开放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并在教育系统内外加大开放的力度。要构建开放型的制度体系,包括法规政策、质量标准、资源配置、财税体制等。在开放治理背景下,现有的教育系统转变为一个自主化、个别化、协作性的教育系统。这一转变需要从标准化学习系统转向满足个性需求的教育系统,从有机会进入学校体制才能接受教育的系统转向人人都有机会学习的更具包容性的教育系统,从固定知识点组织教学转向同行协作的问题与项目导向的教学系统,等等。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主体,从学科教研到跨学科教研,从教室教学到跨界融合的学习环境,从传统评价体系到全面多元评价体系,从有限教育资源到共享优质资源,这些转变都需要建构新的开放制度。

首先,要开放教育方式,实现育人方式转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现在教育方式的开放性上,需要让学习者从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探究。当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还十分普遍,导致培养的学生很大程度上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新发展格局下,从学生角度,倡导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项目化的教育方式,倡导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提出问题、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并通过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从集体化教育到个别化教育的发展转变,关注每个学生的特长和需求。通过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辅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个人潜能。学生通过实践、实验、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学习,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激发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要促进教育内容的规范开放。当前基础教育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非正式学习占比太少,学生基本上共同学习固定统一的内容,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充分发展。我们应当努力实现从以统一知识点为主要内容组织教学,到同伴协作的项目化的教育内容系统的转变,以期习得统一知识技能之外的情感、態度与价值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都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从学科割裂到综合素养的培养,也是实现教育内容开放的重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综合性的思维和能力。通过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更好地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推动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提供多样化和层次化的学习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最后,我们需要实现教研组织系统的开放。在新发展格局下,要加强学科组间开放,推进跨学科教研和备课。学科组进行跨学科的教研和备课,可以促进更广泛的教师合作和资源共享,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他们对多学科的理解和使用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开阔他们的思维视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当然,还需要推进教育空间的系统开放。在宏观层面,新发展格局对于基础教育空间开放的主要目标是着力构建全国范围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平台,以推动区域内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在此背景下,加强学校间、区域间、城乡间以及不同群体间的开放性,成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在教育领域,区域开放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教育公平,并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建立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机制,不仅可以提高教育质量,还可以推动教育创新与改革的进程。在微观层面,我们需要从教室教学转变为跨界融合的学习环境。在传统的教室教学中,学生主要在教室内获取和学习知识。而在新发展格局下,我们需要构建跨界融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场景和领域中学习和实践。通过与社会、行业、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学生能够拓宽视野、增强实践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打通教育资源、教育消费、教育生产的供应链,实现“产、学、研”的紧密联动,实现教育优质资源需求与供给的平衡。构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对接和流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鼓励企业与学校开展合作培养人才项目,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建立教育资源数字共享库,实现优质数字资源的互通与整合。未来可探索科研院所、教学机构、培训机构之间的横向合作,形成良性互动。

在空間开放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推动教育时间的系统开放:从标准化学习系统转变为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自定进度的教育系统。采用弹性学制,允许升级、留级等。在现有教育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是按照标准化的学习内容和进度进行的,忽视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别需求。而在新发展格局下,我们提倡基于每个学生个别需求的自定进度的教育系统。这意味着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来设计教学计划,实现个性化的教学及评价体系。只有在满足每个学生个别需求的前提下,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这种转变也带来了教育评价的系统开放的需求:从传统评价体系转变为全面多元评价体系。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而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造力的评价往往被弱化。在新发展格局下,我们需要构建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包括考试、项目作品、实践实习、课堂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通过这种多元评价,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潜力,鼓励他们发展自我,发挥特长,进而实现教育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育者、政策制定者和所有利益相关者需要共同努力,创新并推动教育改革。通过这样的改革,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公平和个性化的教育环境,让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他们需要的优质教育资源,以实现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目标。

从有限的高质量学习机会转变为让每个人都有高质量学习的机会。这不仅包括教育方式、内容和时空的开放,还包括给所有人提供更公平和全面的教育机会。在新发展格局下,我们需要打破地域限制,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全面共享和优化配置。我们追求的是一个包容性的教育系统,每个人都有机会进行学习。这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弱势群体,提供更公平的教育机会,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整体的人力资源素质。此外,我们还需要建立一个允许人人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自主学习和获取新技能的教育体系。通过提供灵活的学习途径和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总的来说,这一转变需要教育者、政策制定者和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和创新,以推动教育改革,实现更公平、包容和个性化的教育环境。

四、 结语

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基石,其开放程度与水平关系着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基础教育开放亟待深入推进。本文通过分析基础教育制度型开放的内涵要义和实现路径,认为应加快构建开放型制度体系,以教育系统内治理体系的建构和提质,来推进教育系统内外联动式发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国际化人才、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这需要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采取系统性改革举措,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强动力。

参考文献:

[1] (两会受权发布)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EB/OL].(20230305)[20230810].http://www.news.cn/202303/05/c_1129415505.htm.

[2]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EB/OL].(20230529)[20230810].http://www.news.cn/politics/202305/29/c_1129654921.htm.

[3]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2.

猜你喜欢
新发展格局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格局下对现代流通体系的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牵动人心
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