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路径探究

2023-12-05 19:27:28郝玲玲
公关世界 2023年19期
关键词:路径探究价值意蕴现实困境

郝玲玲

摘要:高校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衡量思政课理论性及实效性的重要标准,当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困境主要表现为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无法有效衔接。因此,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学生获得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主渠道的作用,通过优化时政素材、创新教学理念、拓宽实践平台等路径以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性,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关键词:思政课获得感;价值意蕴;现实困境;路径探究

引言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同时需要讲好用好新时代“大思政课”,高校思政课是培养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实现人生价值非常重要的课程,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已成为思政课堂表达思想价值、检验教学质量、学生接受认可成功与否的试金石[1]。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思政课活的价值意蕴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当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课存在的现实困境问题分析,旨在寻求可行性、具体化的提升路径,最终增强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实现思政育人的效果,激发学生内心的原动力,使其转化为实践成为担时代重任的奋斗新青年。

一、思政课获得感价值意蕴

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获得感是个人或群体在取得或得到之后心理层面上的满足或触动、感想等主观意义上的个人感受体验。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获得感有其独特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包含了思想层面上的正确认知、心理层面的感触体验、行为层面上的实践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思政课注重过程互依性、时间持久性、理论价值性、实践导向性,感受持久性,通过介于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多渠道的载体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在思政课上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获得感。

(一)思政课获得感理论价值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重视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上好思政课尤为关键,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高职院校通过用好思政课平台,讲好思政课内容,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客观全面的传达给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理论价值,学生们在学习思政课的过程中提升主观认知、政治意识、知识视野、文化素养、精神满足、价值观念、情感体验、思维水平等多方面、多维度的体验获得感。

(二)思政课获得感实践价值

高校思政课在增强学生显性获得感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同学们思政课隐性升华的获得感,同学们将思政课所学所思的获得感逻辑生成转化为实践行动的终端逻辑,进一步稳固夯实了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正相匹配和双向转化,达到了教与学的互依性和实效性获得感,“虚功实做”“虚实互补”的实践导向。思政课获得感的持久性将学生思政课感受过程中精神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自觉转化为实际行动力,当代的青年大学生应是信仰照亮前行路,热血青春报中华的模样,将理想抱负、人生价值的实现付诸于服务人民和报效国家的奋斗先锋行列中。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现实困境

(一)思政课内容与学生需求断层矛盾

当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内容与学生需求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三方面的供需不平衡:教材、教师、教学之间存在的错位和失衡等因素[2]。第一方面教师队伍:思政教师作为思政课的授课主体,思政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及整体授课思路、逻辑体系把控不当,教学方式及手段单一化,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对象,再有,部分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专业能力、整体素质等个人因素有待提升,教与学分离导致思政师生未能实现双向匹配,另外,部分思政教师的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无法满足学生内在需求的获得感;第二方面教材内容,高校思政课教材的知识理论无法全面覆盖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理论灌输的知识学习对于学生对思政课获得感的期盼值和感染力效果不佳;第三方面教学管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水平、讲课方式、授课思路等综合性因素形成了思政课的效果参差不齐,学生的体验感也不尽相同,对课堂的组织性、把控性及师生互动性的整体掌控节奏存在偏差。

(二)教师授课魅力与学生体验衔接不足

当代高职大学生青年群体个性鲜明,思维活跃,敢于挑战,对于新鲜的的事物充满好奇且求知欲强,这些青年大学生的共性群体特征要求教师在思政课的课堂魅力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其表现之一即是思政课上教师授课魅力的综合能力能否吸引学生学习进而思考感悟,达到思政课的实际效果,增强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目前存在部分教师对课堂课程的把控与学生需求无法实现有效的衔接,表现之一即是教师的授课方式固定单一化,重点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抽象化的理论输出,对于鲜活的思政课素材不能及时的应用到课堂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忽略了学情分析,比如高职院校的不同专业对待思政课的理解程度不一,教师授课整体上不能有效的与不同专业学生的思政课需求结合起来,无法与学生的课堂真实体验有效衔接思政教师没有综合考虑专业学生的认知能力,感受程度及体验过程,造成了思政课教学主体、教学内容与学习对象的抽离,因而学生们在思政课堂中的获得感存在差异。

(三)学生理论与实践获得感匹配欠缺

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思政课的主体,其自身内在对思政课学思的积极主动性是思政课获得感的关键因素。一方面,现阶段部分高职大学生对待思政课学习的态度较为随意被动,缺乏对待思政课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课堂上对于知识的理解获取不够充分全面,对于教材的理解贯通能力较弱,或是部分学生过程学习中缺乏深层次的感悟思考,仅停留在理论记忆层面的理解,进而导致思政课理论获得感不强;另一方面,思政课的隐性价值随着同学们成长的阅历而不断地丰富变化,并非短暂的知识获取,思政课获得感的持久性要求学生们将所学理论转化为个人能力并应用到实践生活,目前学生较为关注的是思政理论课学习成绩的高低,课程学分的多少,加之同学们当下实践活动主要围绕校园学习生活而展开,相处对象、生活环境、实践活动等成长经历较为单一纯粹,对于思政课获得感的实践理解欠缺,无法产生强烈的实践共鸣,进而导致学生思政课理论和实践获得感的偏差。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路径探究

(一)优化思政资源,匹配学生需求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立足点需在充分理解把握课堂思政课的内容基础之上,思政课理论学习以内容专业为王,优化思政类教育资源尤为凸显。在互联网信息高速发达的21世纪,高职院校思政课学生获得感可以从教师、教材、教学着手优化整体思政资源,以达到最大程度的匹配学生的需求。第一,多角度多方面的培养一批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专业能力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教师队伍作为主体教学力量,为保证思政课教学效果奠定实力基础,优秀的思政课教师是开启学生思政课程启蒙的智慧钥匙,引导学生在感受体验中提升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给予学生精神思想的指引和人生启迪;第二,思政课教师切换视角,以学生为第一视角进行备课授课,精准研读用好教材,教材自资源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载体,活学活用教材资源,将教材资源最大程度的融入贴近学生,优化教材资源的应用,如用好时事政治素材、经典著作、校园生活案列、互联网热搜事件、身边榜样人物等等内容丰富鲜活的思政资源,与课程资源有序的结合,增加思政资源的鲜活性和互动性,增强学生对思政课内容的兴趣和探讨,以此达到个人获得感的精神体验;第三,创新教学手段,相比于传统课堂的授课方式,思政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或者专业学习软件等手段展开类型丰富的教学,或是围绕贴近学生展开系列思政课堂活动或交流探讨、思政新窗的网上虚拟互动等等富有新意的教学手段,同时优化教学设计,使得教学重难点突出,学生易于理解且接受度广,学生对思政课的喜爱和期待值越来越高。

(二)创新授课方式,增强学生体验

学生对思政课的体验感是学生在思政课程中得到获得感的重要表现,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思政课堂往往会表现出课堂乏味、内容抽象的无趣感,所以,以课堂教学为切入口,创新授课方式,让学生真正愿意主动积极地融入课堂、参与学习,在一堂有趣生动有意义的思政课中体验到思政课的获得感[3]。创新授课方式,重点在于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思政教师授课要改变以自我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单项输出教学方式,教师对课堂的引领把控不再是“独角戏”的无声回音,而是回归到以学生为主角的视角来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学互补,学生主体与教师授课互动连接,学生主动参与教师适度退出契合,通过创新授课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听课乐趣,在互动教学、互享输出中感知学生的体验感和认可度,同事不断完善教师的综合能力,在互动互补互助方式中,让学生在主动学习思政课的过程中收获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上好一场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思政课。

(三)讲活理论教学,引领实践导向

高职院校思政课以培养时代新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要求,所以,思政课教师要牢记教育者初心,讲好讲活思政课体现职业价值和工匠精神。课上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输出,而是把目光聚焦到学生,注重学生的课堂感受。第一,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课堂学习中重要的是把理论思政课变成学生能听懂易接受懂思考的大众化语言教学方式,比如课上利用典型案例教材讲故事,循循善诱启发学生的自我思考,让学生听课不再乏味无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精神修养;第二,针对思政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实现要及时的了解分析授课对象学生的学情,课堂中能够根据学生反馈动态调整整节课节奏,使得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学生学习效果明显增强;此外,适时的让室内思政课走向室外实践课,基于专題学习的合适契机或提前做好充分的实践课准备,源于生活的思政素材,以课堂内容指定适合的教学活动地点开展室外思政实践课,师生群体一起参与共同分享,再有,以暑期社会实践等合适的机会走进革命老区感受红色故事,如课堂中学生学习的百年党史,传承红色精神,弘扬革命文化,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的力量,感悟革命精神,体会革命战火中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和革命传统,激励提高学生以实践奉献力量,另外,开展红色志愿服务第二课堂志愿活动,成立校园红色志愿服务小队加强社会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的行程中同学们在相互付出中以增强思想碰撞的魅力与能力,体现真正的个人价值,通过以上丰富鲜活的思政素材,真正的让学生主动走进思政课,感受思政课,喜爱思政课,以此让高职院校思政课进一步“火+活”起来。

(四)拓宽思政平台,打造精品课程

以校园学习生活为依托,为学生打造校园思政平台基地。高职院校可利用互联网打造线上线下思政创新平台,线下由专业思政团队集合而成的思政研学或思政讲坛,为学生提供专业化渠道以答疑解惑而提升思想文化修养;由于学生性格的多样化特点,学生重视隐私等个人因素,高职院校线上打造思政校园广播文化或思政线上新窗或每日新闻热线,通过互联网的高效互助隐匿性增强学生表达的欲望,学生可以卸下思想负担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们通过线上及时传达时事政治新闻、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校园发生的系列典型事件,通过这些思政素材,一方面整体上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学生的需求,方便学生的求助;另一方面,思政教师也可以从中获取学生对思政课的反馈及学生内心需要得到的思政课获得感,学生们在此交流分享过程中也可以进一步增强对思政课的热爱,提升自己的政治意识、思想魅力、人生格局,不断地磨练自己的意志力成长为新时代合格的接班人;此外,高职院校可以依托校园文化开展系列专题正能量思政教育,比如校园励志人物的分享,重大节日纪念日思政文化专栏,成立思政文化宣讲社团平台等专题素材,通过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校园文化中每一位同学们都能够积极主动的时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自我的正能量感染身边人,真正的践行思政育人的实效性。

结语

高职院校思政课肩负重要使命,思政课重在育人,通过高校思政课主渠道,培养一代又一代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合格接班人,同时,思政课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引路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小我奉献实现大我价值。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应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践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而奋斗。因此,思政育人主渠道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地位尤为凸显,当下,思政课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多渠道、多维度、多视角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让高校的思政课受到大学生的认可喜欢接受,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受益匪浅,课堂外真真正正的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能够激发汲取前进的力量,最终高校思政课成为一门学生真心喜欢、受益终身的王牌课程。

参考文献:

[1]程仕波,熊建生.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J].思想教育研究,2017(07):22-26.

[2]王自芳.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路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4):54-56.

[3] 国华,闫晨. 高校思政课获得感的师生互促视角探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06):32-36.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路径探究价值意蕴现实困境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理论导刊(2017年2期)2017-02-25 18:45:55
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究
学理论·下(2016年12期)2017-01-19 00:50:43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现实困境和对策分析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青春岁月(2016年21期)2016-12-20 15:51:10
网络工程安全维护的新路径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困境与教育路径
人间(2016年30期)2016-12-03 22:05:16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现状以及路径探究
高校青年志愿者项目专业化发展路径探究
商(2016年16期)2016-06-12 17:13:09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
人民论坛(2016年2期)2016-02-24 12: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