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示例下初中历史跨学科学习的校本化设计

2023-12-02 02:33王伟邵静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20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

王伟?邵静

摘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跨学科主题学习”设置为课程内容的七个板块之一,并给出了十个学习主题示例。课标示例下初中历史跨学科学习的校本化设计主要基于“古代典籍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主题,结合南京“世界文学之都”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融合历史、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学科学习要求进行,引导学生在南京文脉的源流中追问,在南京文脉的现实中追寻,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内化。

关键词: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南京文脉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20-0085-06

收稿日期:2023-07-18

作者简介:王伟,南京市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教学;邵静,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员,高级教师,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教学。

2021年11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题为《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的全球报告,强调了课程需要注重生态、跨文化和跨学科学习。2022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要求“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的功能”[1]5。《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历史新课标”)将“跨学科主题学习”设置为课程内容的第七板块,并给出了10个“历史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参考示例”供教师在教学中选用。如何将课标示例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设计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呢?本文以“南京文脉的历史源流和当代风采”为例,对历史新课标给出的参考示例进行校本化设计。

一、跨学科学习主题的选取

“南京文脉的历史源流和当代风采”跨学科学习主题的确定,是依据历史新课标“古代典籍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44参考示例进行的校本化选取。它从学生现实生活维度、学生学科学习维度、学科特色发展维度进行考量,充分发挥学生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让学生在对南京文脉的历史源流和当代风采的探究中,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形成对以南京文脉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认同。

(一)学生现实生活维度

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文化底蕴深厚。2019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自此,南京成为中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学之都”。从昔日的“天下文枢”到今日的“文学之都”,既呈现了城市精神的薪火相传,也意味着南京将进一步推进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申都”成功不仅引发了整个城市的热烈反响,也激发了学生的关心关注,以南京“世界文学客厅”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学空间网络建设和文学活动也在悄然改变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1]14,以此深化教学改革。对南京文脉的历史源流和当代风采进行探究,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多学科视角思考现实问题的习惯。

(二)学生学科学习维度

历史新课标指出,要“通过发掘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育人功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2]2。“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放眼世界……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形成对家乡、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具有国际视野,有理想、有担当。”[2]6“南京文脉的历史源流”中有王羲之、李白、李清照、曹雪芹、魯迅、巴金等文化名人,有《兰亭集序》《登金陵凤凰台》《桃花扇》《红楼梦》等佳篇名作,这些都是历史和语文课程内容的构成部分。学生走访、参与文学之都空间网络的活动过程,也是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的过程,为学生的学习开发了优质的课程资源。“南京文脉的历史源流和当代风采”跨学科主题学习从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出发,将分散在不同时期、不同学科的内容整合在一起,立足历史学科教学主动跨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浸润中达成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与认同,涵养家国情怀。

(三)学科特色发展维度

学校一贯注重开发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不仅在校本课程中充分发挥乡土历史文化的教育价值,还根据历史教材的具体教学内容,将乡土资源有选择地整合进国家课程之中,拓展历史教学的宽度、厚度和力度。长此以往,学校师生对于南京历史文化的兴趣越来越强,认知程度也在逐步加深,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逐步成为学校历史学科的课程特色。所以,对于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思考,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历史组的学科特色,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散点状的认识根据主题整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形成通史意识,深化对家乡的认识、认同。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

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依据所“跨”的历史、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学科课标要求,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结合这三个学科涉及的主题相关内容,设定学习的内容;并立足学科要求,开展适切有益的学习活动。

(一)基于课标的学习目标设定

教师要阅读相关学科课标、教材,找寻跨学科“跨”的依据。对初中历史、语文、道德与法治学科新课标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家国情怀相关教学要求进行整理,找出学科之间的共性,依标确定学习目标(见表1)。

学习目标的拟定指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发展核心素养。三个学习目标层层递进,通过指导学生梳理南京文脉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整体感知南京文脉的发展;随后引导学生在南京文脉的源流中深耕精读,在史料实证和历史表达或文学表达中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解释;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当代文化生活中,在实践中体会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二)基于课标的学习内容梳理

主题学习内容需打通多学科课标与教材,并作适当的拓展。在梳理历史、语文和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的时候,将涉及与“南京文脉”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进行梳理,形成了“南京文脉的历史源流和当代风采知识图谱”(见表2),这便于教师选择典型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示范性指导。

学科内容之间有很多的共通因素,如学生在历史和语文课上分别从书法和文学艺术两个角度共同欣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学生在历史课上了解诗词作者的创作风格,又在语文课上理解和体会作者在诗词中所抒发的情感及写作手法。道德与法治学科更是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三)基于课标的学习活动设计

“南京文脉的历史源流和当代风采”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密切观照现实,站在整体育人的角度进行学科综合,将学习主题、驱动任务和学习成果有机串联在一起,让学生在深度探究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和认知发展。

1.任务一:设计一张“南京文脉的历史源流”大事年表

以“中国首个获得世界文学之都的城市为什么是南京?”为驱动主问题,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文献研究,搜集、整理南京文化发展历程的重要史实,探究南京文脉的历史源流,以时间为线索,绘制一张“南京文脉的历史源流”大事年表。

任务一旨在挖掘南京获评“世界文学之都”的品牌教育价值,引导学生针对现实问题追根溯源,在梳理历史源流的过程中培养时空观念,感受南京从“天下文枢”到“世界文学之都”所呈现出的千年文脉的继承与发展。在这个任务中,阅读是核心环节,也是师生跨学科学习的基础方法,教师的阅读推荐非常重要。围绕主题,教师向学生推荐了“三个一”:一系列书籍,主要有南京出版社的“品读南京”丛书和《世界文学之都:南京》;一个主题书店,“文都书店”是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后,聚焦南京历史文化类图书的主题书店;一集宣传片,南京为申请“世界文学之都”制作的宣传片,在短短六分钟里向世界展示了南京独特的人文气质和深厚的文学底蕴。除了阅读,学生在整理大事年表时,还要讨论:哪些历史事件属于“大事”?如何界定“大事”?评判标准是什么?由此指导学生系统化、结构化地呈现南京文脉历史源流的大事年表,并通过小组汇报、投票评比,选出一份“最佳大事年表”,使学生充分了解南京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2.任务二:整理一份“南京文脉的历史源流”解读手册

以“如何向中学生宣传文都历史源流的内涵?”为驱动主问题,每位同学选择南京文脉中一部(一篇)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进行精读,也可对文学人物进行研究,通过制作腰封、填写诗词卡片、撰写推荐词等形式,把对作品和人物的理解用多种形式表达出来,最后将同学们的作品分门别类汇编成一份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南京文脉的历史源流”解读手册。

任务二旨在挖掘“南京文脉”的历史教育价值。在学生对南京文脉的历史发展有了总体认识的情况下,选择一个具体的文脉点深入探究,以点带面学习文学人物身上高尚的人格品质和责任担当意识,分析文学作品与时代风貌之间的关系,认识作品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价值和突出的优势,从而内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在这个任务中,教师的过程性指导非常重要。“知识图谱”中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曹雪芹的《刘姥姥进大观园》、鲁迅的《狂人日记》等都是经典的跨学科学习内容,从人物经历到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解读,到作品内容、情感、手法的分析,再到宣传立意和展现形式的设计,最后动手操作实践自己的宣传设想,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学思结合,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南京千年文脉的传承。

3.任务三:绘制一幅当代南京文化生活的学习地图

以“在哪里寻找世界文学之都的当代风采?”为驱动主问题,引导学生搜索世界文学之都“文学空间网络”,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空间前往参与体验,将认为适合中学生参与的推荐给同学,并撰写一句话推荐词。最后,将学生们推荐的文学空间和推荐词制作成一张现代南京文化生活的学习地图。

任务三旨在挖掘“南京文脉”的现实教育价值。2020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南京“文学之都”建设规划纲要(2020—2023)》,要求整合城市文学资源和场所空间,推出“1+N+X”文学之都空间网络建设计划。学生在广而深地了解了南京文脉的历史源流之后,通过社会实践,亲身体会南京文脉的继承性、发展性和创新性。设计制作的当代南京文化生活学习地图,为学习成果的辐射提供可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4.任务四:编写一本《南京文脉的历史源流和当代风采》学习读本

以“如何编写《南京文脉的历史源流和当代风采》学习读本?”为驱动主任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班级组建读本编辑部,以任务一的大事年表、任务二的解读手册、任务三的学习地图为主体,合理编排内容顺序、设计封面和封底、撰写序言和结语,将本次跨学科主题学习成果整理成册。

任务四旨在彰显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综合育人价值。在整理本次跨学科主题学习成果的过程中,选聘主编、策划编辑、责任编辑、责任校对、装帧设计师等成立班级编辑部,并外聘特约审稿专家进行专业指导。通过设置高难度的学习任务,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与斗志。这一任务有利于学生今后融入社会参与文化生活,有助于提升“南京文脉”主题学习的现实意义,彰显跨学科学习的综合育人价值。

三、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反思

“南京文脉的历史源流和当代风采”跨学科主题学习基于课标要求,并在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了地方化、校本化的处理。外出走访、编制学习读本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体现了新版课程方案倡导的突出實践,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育人方式的变革[1]5。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和实施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是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在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时,课标样例提供了2个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知识图谱,但实际操作中发现,即便要厘清现成知识图谱中所呈现的地理、道德与法治、语文、音乐、美术、科学等相关课程内容也非易事。所以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的前提是对跨学科教学内容的把握。应构建跨学科教研共同体,组织教师共读2022年版的课程方案及各科课标,相互学习、互相点拨,从而有效地确立跨学科学习的主题和内容。其次,是对学习评价的思考。跨学科学习内容相对综合和宽泛,教师对学习评价的设计需认真思考其价值导向。这种价值导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学设计者自身的教学见解或教学主张,而这又决定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高度。教师需要坚持理论学习和广泛阅读,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在学习和实践中进行反思,不断思考教育本源性的问题,提高对教育哲学的认识,加深对教育意义的理解,以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科育人价值。最后,是对教学方式的变革。“创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差异化教学,加强个别化指导,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明确目标、自主规划与自我监控,提高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1]14笔者以为,当下亟须的不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阐述,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实践路径和现实策略研究。跨学科主题学习可采取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如项目化学习、实践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在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和实施中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转型,变革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真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責任编辑:丁伟红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应对初中历史课堂上学生的奇思妙想
论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整合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小议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成效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究
论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应对措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