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探究

2023-12-01 11:14王建升
教育界·A 2023年31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初中体育新课标

【摘要】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评价方法已不能满足新课标视域下的初中体育教学需求,如何基于新课标要求革新初中体育教学评价,已成为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课题。文章基于新课标对初中体育教学评价的影响,提出“选择多维的评价内容”“选择多样的评价方式”“选择多元的评价主体”三大策略,以期为教师贯彻新课标精神、优化初中体育评价手段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新课标;教学评价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晋江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新课标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评价的创新研究”(立项编号:JJ2022-ZX4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建升(1979—),男,福建省晋江市新侨中学。

为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教学内容、方法、过程、评价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本文围绕新课标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展开探究。

教学评价是初中体育教学的最后一环,是完善初中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落实教学评价,合理利用其反馈、导向、激励、改进等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改进学习方法,并为教师优化教学模式提供参考。随着新课标的提出,传统初中体育教学评价模式已然相对落后,教学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一、新课标对初中体育教学评价的影响

新课标提出后,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核心素养为中心,更加关注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标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要求更加严格,教师应积极贯彻新课标精神,培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全方位发展的学生[1]。教学评价对此有促进作用。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学评价的价值,以核心素养为重点,以融合为手段,在全面尊重学生主体性与发展性的前提下,改革评价内容、方式、主体,积极优化初中体育教学评价。

二、新课标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评价策略

基于新课标对初中体育教学评价的影响,笔者认为,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改革初中体育教学评价。

(一)选择多维的评价内容

首先,教师应以评价内容为改革中心,基于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选择多维的评价内容[2]。

1.运动能力的发展

运动能力是体育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由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或比赛三个维度构成,是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教师应从这三个维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体育运动情况,同时,紧扣实际体育运动项目中的运动能力目标,评价学生的运动能力。

例如,七年级“立定跳远”体育运动的运动能力目标为掌握立定跳远预摆、起跳的动作要领,用力蹬地,协调摆臂,摆蹬充分,把握合理的起跳角度,发展弹跳力。教师可以在学生依次展示立定跳远动作技能后,分别从“预摆和起跳动作”“蹬地力度”“摆臂姿态”“起跳角度”等方面评价学生,确保通过评价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运动能力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巩固动作技巧,准确调整立定跳远姿势,努力提高立定跳远成绩。

2.健康行为的形成

健康行为指的是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和增进身心健康的综合表现,由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等要素组成。教师应结合具体的体育运动过程及其健康行为教学目标,评价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为学生形成健康行为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例如,七年级“足球脚内侧传球”教学的健康行为目标为积极参与足球运动,探索脚内侧传球动作要领,跟进练习足球脚内侧传球技能;培养耐力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运动态度。教师应在讲解动作要领,引导学生练习足球脚内侧传球技巧后,紧密观察学生活动,特别关注学生自主练习的主动性、持续性、深入性。然后,教师应基于“一般”“良好”“较好”三个评价等级,对学生在足球脚内侧传球运动过程中的健康行为做出分层评价,准确指出学生的问题,如“耐力不足,容易放弃”“缺乏对足球脚内侧传球技巧的自主深入探索”等,同时表扬学生“乐于探索”“坚持不懈”等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情绪调控和环境适应能力,让学生由此改进其行为。这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发展、体育品德的养成有促进作用。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和评价学生的课后自主锻炼行为,如能否主动运用校内体育运动器材进行锻炼,能否主动巩固课堂所学体育运动技能等。这种由课内延伸至课外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评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持续优化健康行为。

3.体育品德的养成

相较于以上二者,体育品德内涵更加丰富。体育品德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体育伦理,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均为其关键组成部分。教师可以根据实际体育运动的体育品德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在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三方面的具体表现,评价学生的体育品德养成情况。

例如,七年级“篮球交叉步和前转身突破技术”教学要求学生将基本的技战术运用到实战中。为此,教师可组织“篮球交叉步和前转身突破技术”实战演练活动,让学生按照一定规则组队,展开实战训练。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观察学生在实战中是否积极进取、不怕困难,表现出团队精神,是否尊重对手与裁判,诚信自律,坚持公平竞争,并且勇于承担个人责任,有正确的胜负观,从而展开客观评价。对于为取得胜利而“不择手段”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纠正,指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实战胜负;对于始终表现出良好的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其积极回应,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体育品德的进一步养成。

(二)选择多样的评价方式

其次,教师要选择多样的评价方式。教师能否通过评价得出客观的结论,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评价方式是否具有多样性在某种意义上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師应依据评价目的、内容、主体等实际因素,选择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健全综合评价体系。

1.运用多种评价方法

初中体育评价方法多种多样,有不同特点和优势,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和运动过程,如清单式评价、观察评价、等级评价、展示或比赛评价、书面测评、成长档案袋等。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避免将初中体育教学评价局限在某一种方法中,应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评价需求,综合运用不同评价方法。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接发平击球”时,为促成有效评价,同时使学生熟练运用乒乓球推挡技术,教师可以设计“乒乓球接发球”比赛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比赛第一回合,3~5个小组同时开始比赛,教师依据同等时间内接发球数量选出各组优胜者,同时基于“乒乓球接发平击球比赛技能清单”,记录学生的发球手法,发球隐蔽性,对来球旋转性能、飞行弧度以及落点的判断能力。各小组全部完成比赛后,比赛进入第二回合,各组优胜者继续比赛,展示接发平击球技能。教师可以一边引导其他学生观察、学习,一边对其进行强化评价。教师综合运用展示评价、比赛评价与清单式评价方法,发挥不同评价方法的优势,能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指导。

2.平衡多类评价模式

除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外,教师还应注重平衡多类评价模式,如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模式、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模式。不同的初中体育教学评价模式同样具有不同作用,只有将其有机结合,找到最佳平衡点,才能使初中体育教学评价真正符合新课标“人性化”“均衡全面”等要求[3]。教师应避免只以某一种模式评价学生,特别是要杜绝“唯绝对性”“唯终结性”评价模式,重视过程性评价、相对性评价。

例如,八年级“跨越式跳高”教学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练习,使95%以上的学生能够学会跨越式跳高的基本动作,培养学生勇敢、坚定、沉着、果断的意志和品格,让学生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增强体育运动成就感与自信心。在评价时,教师不能将重点完全集中在教学目标达成度上,忽视学生为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学习和练习跨越式跳高基本动作的实际过程,评价学生主动练习跨越式跳高基本动作、互助指导跨越式跳高基本动作、沉着冷静、坚持不懈等表现,给予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充分的肯定。这样,即便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与预期存在一定差距,可能得到“不完美”的评价,学生也能在积极的过程性评价中,增强体育自信与成就感,进入良性循环的学习状态。相对性评价要求教师依据学生体育运动综合实力在班级总实力中的等级展开评价,也称“常模参照性评价”,具有分层性、个性化特点。教师应避免以相同的标准要求学生,而是基于学生的日常表现设定一个基准,将学生的表现与该基准进行比较,得出更有层次性、更加符合学生个性的评价结果,更准确地判断不同学生的体育运动优势。

3.加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服务于初中体育教学活动,还对教学评价有一定的支持作用[4]。同时,新课标对初中体育“加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实时和精准的评价”做出了特殊强调。这说明,教师可以选择信息化评价方式,落实初中体育教学评价。

例如,在八年级“排球上手双手传球”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一些运动监测设备监测和记录学生运动负荷情况及其课堂表现,采集一些必要的评价数据。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结果,向学生提供精准、系统的评价,将评价报告通过微信、QQ等发送给学生。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建立信息化评价档案,动态记录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教师还可以将信息化评价报告和档案发送给家长,帮助家长了解学生体育素养的进步情况,这对家长指导学生进行课外体育运动大有助益。

(三)选择多元的评价主体

最后,多元评价主体的选择也必不可少。传统初中体育教学评价的最大弊端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在评价中的话语权。基于新课标进行改革,教师必须杜绝相同问题,将学生视为重要的评价主体,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之外,给予学生相对自由的自主评价空间。

1.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是指尊重学生在初中体育教学评价中的话语权,鼓励学生以“评价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将其从传统单一的“被评价者”角色下解放出来。在形式上,学生评价可分为学生自主评价与学生相互评价[5]。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再组织学生在同桌、小组、班级范围内,有序展开相互评价,以便最大限度发挥学生评价的作用。同时,为保证学生评价的顺利进行,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提供评价量表。

例如,在九年级“双人合作跳绳”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实际教学目标,设计以下评价量表(见表1)。

2.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即教师在学生结束自主评价与互评后,对学生评价中遗漏或不当内容进行补充,完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取长补短。

同样以九年级“双人合作跳绳”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学生结束自主评价与互评后,检查其自主评价量表,同时了解学生评价自己、评价他人以及被他人评价的真实感受与想法。之后,教师可以简要总结学生评价,以“还可以……”“还能……”“我建议……”等语言补充评价,提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方向。

结语

综上所述,新課标视域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提倡多样、多元、多维、多主体参与的评价。以新课标为导向改革初中体育教学评价迫在眉睫。教师应认真对待初中体育教学评价环节,正视科学评价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价值,立足于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真实成长需要,完善初中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选择多维的评价内容、多样的评价方式与多元的评价主体,在发挥专业优势的同时,积极利用学生力量。

【参考文献】

[1]郭东风.新政策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创新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A1):118-120.

[2]马峰.教学评价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体育视野,2021(24):57-58.

[3]许青.多元评价 多元发展:初中体育多元化评价策略探讨[J].新智慧,2019(33):22.

[4]林志红.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正面影响分析[J].考试周刊,2019(57):135.

[5]刘伟.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评价的研究[J].体育风尚,2018(5):190.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初中体育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