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幼儿园美好教育的实践路径

2023-11-25 08:49陈爱华江苏省泰州市东方明珠幼儿园
教育家 2023年42期
关键词:师幼教研班级

陈爱华 | 江苏省泰州市东方明珠幼儿园

对美好的向往是人之常情。将对美好的期待放入教育领域,美好教育的目标一定是使人感到幸福。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东方明珠幼儿园立足对儿童发展规律的认识,对儿童兴趣、需要的把握以及对儿童心灵世界的理解,怀着对教育理想信念的执着和坚守,进一步革新学前教育理念,去教材、改环境、促关系、常相伴、重倾听……朝着美好的教育方向不断前行。

打造生命能量供给场

理想中的幼儿园是充满孩童笑声的游戏乐园,是一个观察自然生命、四季更替的“百草园”,是一部能回答幼儿“为什么”的百科全书。只有在生命能量的供给场,幼儿才会茁壮成长。

户外场地应多一点打破。基于幼儿对户外活动时间和户外游戏场地的需求,结合幼儿园特有的环境布局,我们对户外场地开展了多轮改造。通过对户外游戏的观察,我们发现沙水区无法容纳一个整班的幼儿玩耍,于是重新规划扩大了面积,并对沙池进行功能划分,满足全园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要。此外,在观察游戏材料使用次数的基础上,二次规划了户外骑行区和种植地。种植区汇集到楼顶空中花园,并且不再专门设定户外骑行的区域。在户外长廊下投放三组大型单元积木,地面铺设防腐木地板,能满足2-3个班级幼儿一起搭建,让更多幼儿能不受天气影响持续探索。幼儿园的户外场地虽然小,但是小有小的精彩,幼儿在自然里观察,在自然里学习,与自然共生。

室内环境应少一点规则。在一些幼儿园中,幼儿在室内活动区如何游戏,区域容纳人数、材料、内容都是教师提前限定好的,幼儿的自主权往往受到限制。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投放自然物和生活化材料,引导幼儿与环境建立连接。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谈论的话题等准备活动材料,材料摆放在每个幼儿看得见、拿得到的地方。此外,游戏区域的划分打破常规,柜子怎么摆放、哪个活动区需要大一点的使用面积,都由幼儿自己做主。当室内环境有了呼吸感和自然感,师幼都会变得更加松弛、更加自在。

一日作息应多一点灵活。一日作息没有最完美的,只有最适合的。一年春秋两个学期,幼儿跨入新学期,通常会有一个适应新作息的过程。我们对上一学期的作息进行调整,以最大限度在各个环节突显幼儿的自主权。同时,深入一线倾听教师的意见,了解作息是否合理,时间划分是否具备弹性,幼儿游戏、阅读等活动以及活动后的表征时间是否充足……我们用内容来填充时间,而不是用时间来规定内容,这样既给予教师和幼儿最大的自主权,又推动他们合理规划班级的一日活动,让生活返璞归真。

共建师幼生活栖息地

幼儿园是师幼共同生活的空间。平等和共同生活是当前幼儿园生活所倡导的。为建构良好的师幼关系,我们应正确认识课程。幼儿园课程不是教师的“专利”,幼儿园课程的内涵是自由、自主、创造、愉悦。游戏亦不是课程的工具,游戏是幼儿的权利。游戏中,幼儿看似无目的,不在乎结果,只专注过程,而发展确实令人惊叹。

幼儿发起的活动,多一点推动。游戏中,幼儿执着创造、全身心投入,并不断自我反思、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天性能够得到释放,游戏力得到提高,他们在游戏里看到自我,在游戏里互相学习,在游戏里找到无数种发展的可能。每个月,幼儿都会围绕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开展相关活动。比如3月,幼儿探索动植物生长的秘密,品尝第一颗草莓的味道,种下第一株植物;4月,幼儿园里开满鲜花时,幼儿萌生举办“花画派对”的想法,我们给予了大力支持,选址、布置、展现作品都是幼儿和教师共同策划的;5月,距离幼儿自己的节日并不遥远,怎么过节、如何装扮、想和谁过,都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于是第一届星光夜市如期开展;6月,大班幼儿即将离园,我们引导幼儿设计舞台、挑选节目、邀请父母。此外,传统节日相关活动也充分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玩”和“食”中感知、体验。

教师发起的活动,多一点支持。我们一直关注教师发展问题:青年教师如何在自身原有的专业水平上再提高,成熟型教师如何在专业道路上走深、走远。除了常规的园本培训外,我园加大培训力度,充分挖掘培训资源,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外出培训,提高教师学习、实践、反思的能力。同时,充分发挥“点对点”的结对帮扶作用,比如幼儿园中的成长型教师比较多,他们都已具备推进专业发展的实力,但缺乏发展动力。我们便每月开展教研活动,用读书解惑、用研讨碰撞、用观察取证、用汇报反思,让教师学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我们还鼓励成长型教师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结合教育案例,做好梳理和提炼。

织密相伴成长的关系网

好的教育始于倾听,终于相伴。幼儿和教师,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充足的机会,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接纳自己、接纳别人。

教师成长,多一点唤醒。给教师思考的空间,教师会自行生长。教师的喜悦来自自我认同,在自我认同中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一份从容,在教育叙事中向下扎根。第一,定时间,每周三下午大组研讨。以大教研为统领,开展问题式、互答式的教研活动,重在解决全园的共性问题。第二,定牵头人,从园长到教师,每个人都可以主持教研活动,人人都有话语权,让教研真正打破“一言堂”。每个月,我们就幼儿一日生活、幼儿自主游戏、一对一表征聆听等开展案例式、诊断式的现场教研,教师轮流组织教研活动,全园观摩,展开研讨,重在统一教师解决问题的思路。

课程改革,少一点范式。我们向一日活动要质量。为了幼儿的一日生活充实而有价值,我们重视过程质量,聚焦班级自然观察。三位园长分别对小中大各班进行半日活动“一对一”蹲点观察,针对一日活动各环节中的问题,及时与班级教师沟通。蹲点结束后,教研组就共性问题展开二次研讨。通过年级组推荐和幼儿园推荐的方式,推选出各方面质量相对高的班级,供全园教师“观摩式”蹲点学习、研讨。教师通过半日观摩,对比幼儿活动、师幼互动、材料投放等,寻找自己的差距。我们向材料投放要质量。高质量的教育,建立在教师对幼儿温暖的支持之上,材料投放便是其中的一项。幼儿的学习都是在游戏中自发产生的,游戏的材料很重要。室内材料的投放除了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外,还要紧跟幼儿当下的发展。这也是目前幼儿园大部分班级需要完善的内容,教师没有自觉意识,什么时候更换材料、幼儿当下的发展适合哪些材料,还可以投放哪些有助于他们“跳一跳、够得到”的材料……这些都值得深思。问题的产生,既孕育了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又让教研活动有了方向。

师幼互动,多一点共鸣。高质量的教育,建立在教师对幼儿支持性情感关系的基础之上。教师在与幼儿的互动中,自身对世界的敏感性、对职业的热爱、对幼儿的爱与接纳,这一切是幼儿成长中的活性物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提到,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摩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这句话强调了“倾听”与“陪伴”的重要性。听什么?怎样听?如何听得有质量?我们总结出倾听法则。第一步是听幼儿。幼儿是课程的主体,也是倾听的核心。师幼共享思维活动从幼儿中来,从他们谈论的话题、感兴趣的对象中来。第二步是听自己。教师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反思自己的儿童观,是否相信幼儿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第三步是听全局。倾听不是“听”到一个幼儿或者某几个幼儿的声音,而是“听”到每一个幼儿的声音,并达到师幼思维的良好交流。我们重在推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包括自身言行、师幼互动环节、放手的程度、为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所做的努力。

聆听生命成长拔节之声,探寻生命成长微光。只要我们怀着坚定的信念和科学的教育理念,就能一点一点地松动陈旧习惯和保守思想,用爱真正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师幼教研班级
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师幼互动”研修纪实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不称心的新班级
师幼互动那些事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