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内涵、价值与困境

2023-11-21 18:47李思杭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3年9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李思杭

摘  要:20世纪20年代,胡适等人倡导白话文学作品进课堂。时隔百年,整本书阅读被写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2017年出版的新課标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列入学习任务群,并正式编入统编版教材中,成为独立的单元。近年来,整本书阅读受到了语文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文章分析和梳理了高中阶段整本书阅读的内涵特征、意义与价值、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以及当前教学策略研究的现状。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核心素养

整本书阅读虽然在2017年才被列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但并不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早在20世纪20年代,近代语文学科独立后,胡适和梁启超曾推出过整本书的推荐书单;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其《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中提出“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而2017年出版的新课标则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纳入学习任务群,正式编入统编教材,成为一个独立的单元。至此,整本书阅读教学再次引起了语文界的重视与研究。本研究对高中语文阶段整本书阅读的内涵特征、存在与推进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以及教学策略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整本书阅读的内涵特征

被课程标准列入并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所要实施的整本书阅读,与日常生活中的读书有别,有其特殊的内涵特征。

(一)“整本书”的主要类型

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文集型”,特点是文本上看似相互不相关,但前后暗含联系,例如鲁迅的《彷徨》;二是“系统型”,其篇幅相对独立,结构较为完备,例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三是内容紧密、结构完整的“贯通型”,如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四是篇幅散乱、主题意义深刻的《柏拉图对话录》等“语录型”书籍。

在内容体裁上,“整本书”主要包括绘本、诗集、散文集、童话集、经典戏剧、文学小说、科学著作等。其中,小说、戏剧、绘本多为“贯通型”,故事、童话、诗歌、散文多为“文集型”,科学著作、学术论著则多以“系统型”为主。不同种类的整本书阅读学习目的常常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图书类型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正确识别阅读对象的类型,可以使整本书阅读学习获得更多收获。

(二)“整本书”的基本内涵

阅读中存在着整读与散读、深读与浅读、精读与泛读、课堂内外阅读、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等多种相对立的关系,在阅读的价值取向上,阅读应当是“突破以往狭隘语文教学模式的一种深层次的阅读学习,需要精读与泛读之间的灵活切换、课内外阅读的深入结合”。所以,在阅读的全过程中,“整”字除了有整体的含义外,还要具有深度,也就是从“整”到“深”;“本”指的是阅读不仅仅是读单本的书,而是要将相关联的多本书整合在一起阅读,让学生自由地挑选;“书”通常是指国内外文学名著、经典图书等等,例如在推荐书目里所提到的书籍。总之,整本书阅读不仅是一种特定的语言阅读形式,还是一种语言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语文阅读教育理念。

二、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与价值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学习任务群共有18个,其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位居首位,贯穿整个高中语文课程,足以可见其重要性非比寻常。明确了引导学生拓宽自己的阅读范围,形成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的深刻理解和反思,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学习目标。很明显,“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在所有任务群中扮演着“纲”和“领”的角色。

(二)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清楚地指出,语文核心素养是中学生在受到语文教育过程中逐步养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欣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培养需求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内在价值十分契合。

例如,在语言发展这一方面上,整本书阅读学习可以丰富学习者的语料库,增加阅读的宽度和广度,使其在开阔的文学世界中提高语感。在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形成内在的思维品格。整本书阅读能够对一个作家不同的创作方法和思路技巧等进行综合的研究和评价,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创造性的理解,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的创造力,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在审美鉴赏方面,整本书阅读的重点不在于字斟句酌的词句鉴赏,而在于读懂读通中感受中华文字与文学的美妙之处。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通过整本书的阅读获得情感体验,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审美能力,接受文章的审美熏陶和文化滋养,在此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提升阅读水平

目前的语文阅读教育中,存在功利性、娱乐化、浅显化等问题,如阅读课程的碎片化、同质化等。而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所选择的书通常都是被时代所验证、被大众所认同的经典之作。“整本书”有助于改善学生阅读碎片化的现象。“整本书”篇幅较长,它能训练学生的读书意愿,克服时间和空间上的定式。“整本书”主题种类繁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同质性”现象。

通过整本书阅读,可以促进学生拓宽阅读视野、积累阅读经验、建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也就是说,通过读整本的书,可以提升学生的眼界,使学生的阅读范围、知识范围更广;能使学生习得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和策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能够使学生培养出好的读书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阅读水平等等。

三、整本书阅读问题与困境

(一)网络与数字化发展的强烈冲击

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不再拥有大量的自主时间,阅读碎片化成为阅读教学与学习的大敌。网络与数字化的发展更是使传统的纸质书籍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电子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型阅读媒介不断涌现,比如手机、平板阅读软件等。读者使用这些方式进行阅读时,不仅难以集中注意力,阅读的内容也多偏向娱乐化。由于这些内容具有快捷性、娱乐性的特点,很容易给学生的阅读带来负面的影响,从而导致他们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出现抵触情绪。

(二)内涵理解误区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教师常常将主题阅读、鉴赏阅读、经典阅读等与整本书阅读相融合,从而导致整本书阅读界限不清或过于杂糅。“整本书”的定义始终不够明确,实践中只能是“踩稳一步,再迈一步”。因此,在整本书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存在几种误区,或是阅读范围过于泛化,涉及天文、地理、人文、哲学等,都是浮光掠影般的交流和分享,最终收获寥寥;或是难度过大,盲目地往“精研深究”的道路上扩展,超过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往往会感到不知所措;或是因为阅读的范围过小,把目光集中在了文字和句子这些细节处的鉴赏上,缺乏整体上的观照,所以学生难以读懂;或是选择的阅读内容过于急功近利,比如阅读学习的内容只包含考试考查的内容,只让学生看考试考查书目中的书籍,而他们的注意力则集中在那些有可能成为试题的地方。这实质上导致了单一化的阅读模式,使得学生的思考与体验的空间受到了极大的压缩,难以体现整本书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三)师生时间、精力不足

在现代的教学体系中,政治、历史、地理、数学、物理等学科都是单独的学科,尤其是数学、物理等学科,仅是一道题目,就需要花费很久时间来解,在高考中甚至一道题目都能影响学生的未来。然而,语文考试却难以将考生之间拉开距离。就连文科的学生,都更愿意将自己的精力放在做数学题,背政治历史地理的知识点上。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时间已经很少了,又不愿意将时间多分配给语文学科,偏偏整本书阅读又是一种极其耗费时间的阅读,其实施难度可想而知。

虽然整本书阅读看起来广受重视,大有锣鼓喧天之声势,教学实践上却没有这么顺利。中学的一线教师疲于授课、应对考核等工作,无暇顾及整本书阅读的研究,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和探索。或者没有足量的课时,让学生到课外自行开展阅读,而学生几乎没有空闲的时间去完完整整地看完一本书,但是高考却明确了会对整本书阅读的学习进行考查,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得一些学生应付了事,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考试而背诵一些文学常识,或者在规定的课时内也完不成任务,很难看到过程清晰、结构完整的成果。

(四)评价方式有待完善

几乎没有家长或教师愿意放著表面上的分数不理,而去考虑学生潜在能力的开发。即便有些优秀教师不那么急功近利,他们也必须为学生以及家长考虑。从评价方法上看,当前的评价手段难以做到“以考促学”,也很难分辨出学生是否真正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读得深还是浅。读与不读、读深或浅都无法评价清楚的情况下,学生很难保持对整本书阅读的积极性。

四、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现状

从知网“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检索结果上看,高中一线教师兼任授课与研究的精力有限,发表的较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不多。许多没有经验的硕士研究生将“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导致大量研究脱离实际、空泛无物,缺乏实际价值。以下总结了几种较为可行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其一,北京师范大学的刘志江老师总结出了一套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第一,阅读指导要注重点对面的理解。“面”指的主要是对作品的基本内容、主旨和观点的整体把握。“点”指的是重点的突破,主要包括重要的篇章、人物、情节。通过对全文的全面理解,进行“点”的突破,从而将全书串联起来,使读者对其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第二,注意书籍之间的分界线。分界线是指文学体裁的分界线,也是指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分界线。这样做能保持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新鲜感。第三,读、思、写、练融为一体,才能充分反映出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内涵。

其二,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教育局的袁圆老师认为整本书中的纲目架构、情节关联、文化现象等诸多方面,皆需要通过“梳理”的方法进行学习,通过对知识的梳理,使学生学会识别、分类、归纳,进而展开探究式的学习。它既能帮助学生领悟语言学习的内在规律,又能帮其找到语言学习的正确途径。她提出了三种梳理的方式:一是类型梳理,由点及面,把握语言规律;二是细节梳理,理解文本意蕴;三是从专业到精的视角梳理和知识体系的构建。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正式颁布,及统编版教科书尚未正式出台前,高中语文界已然开始自觉地摸索,试图找出一条在课堂中进行整本书阅读更为契合的道路。整本书阅读不但受到中小学教师和教研员的高度重视,其研究更多依赖于高等学校的教师和研究能力较强的各地教研员。这说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正在形成合力,共同探索整本书阅读在高中教学中的可行之道。虽然整本书阅读的实施充满了问题与困境,相信在众多教育工作者兢兢业业的探索与奋斗之下,整本书阅读的实施会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徐志伟,陈湾妮. 自觉地探索,困境中突破——2016年至2018年高中整本书阅读研究综述[J]. 语文教学通讯,2018(34):37-42.

[2]李丽,刘飞.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核心问题及其课程化建构[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22(04):61-66.

[3]黄景. 学习任务群下“整本书阅读”学习策略[D]. 南宁:南宁师范大学,2021.

[4]李慧洁. 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3):9-11.

[5]韩璐. 《论语》《红楼梦》考查方式刍议[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13):77-80.

[6]袁圆. 浅谈“梳理”在任务群学习中的运用——以“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为例[J]. 中学语文教学,2020(04):24-27.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