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背景下高中英语视频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研究

2023-11-21 00:45张志梅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3年9期
关键词:视频教学双新文化意识

张志梅

摘  要:新课标提出文化意识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导向,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到实处。为此,英语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视频教学中努力营造文化交流的语境,从文化层面整体设计教学的目标、内容、活动和评价标准,使文化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推进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关键词:新课标;文化意识;视频教学;高中英语

一、单元整体设计与视频教学有机结合的概述

(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实施视频教学,设计教学是最关键的一步。虽然教学设计对教师而言并不陌生,但由于目前专门针对英语视频文化课程的设计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英语教师尽管已经认识到视频教学的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却缺乏准确定位并深入实施。在新教材中,视频和单元整体教学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教师需要把握视频内容与单元各个语篇的内在逻辑,及其对单元主题意义建构的作用,做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才能使视频教学与单元整体教学有机结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案例

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Unit 1 Art为例展开探讨,单元的主题是“Humans and Society”,涉及“历史、社会与文化”。整体设计如下:

二、基于视频语篇分析,挖掘文化内涵,确定文化教学探究维度

通过语篇分析,不仅对作品可以“知其然”(knowing what),而且可以“知其所以然”(knowing how)。视频语篇也必须分析它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学生基于语篇分析进行深度思考和理解,才能充分输入,为输出做准备。

(一)挖掘文化内涵

《清明上河图》视频语篇属于说明文,語言为陈述句,结构清晰,分三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介绍了这幅画作的概况,包括画家的身份、画作的尺寸大小、主题内容等信息;第二部分依照从右到左的观赏顺序展示了这幅画作的内容细节;第三部分总结了这幅画作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视频材料中出现了较多学生不熟悉的语言,在第一部分介绍画作概况时,出现silk scroll,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卷轴式画作的欣赏顺序,为接下来了解画作内容做准备。在介绍画作近况时,视频提到了computer animation,这为后续讨论如何传播中华艺术做了部分铺垫。第二部分介绍画作内容细节时,出现了与画作时代背景匹配的建筑与活动,如inns,carts,sedan chairs,a line of camels,butcher shops,内容信息量较大,语言与画面均传达出北宋都城汴京当时的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状况,在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处理中,要辅以细节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作品魅力与作品的历史价值,加强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第三部分总结画作的艺术价值,其中的评价“This paintings great appeal is that it provides us with a look into ordinary peoples lives in the Song Dynasty”很好地概括了其历史价值,但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时,看到的多是社会繁荣的景象,故在此引入第二则听力材料,介绍画作中也描绘了时代当下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辩证思考,加深学生对其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的思考。

(二)确定文化教学探究维度

材料中的语言词汇丰富,包括大量描述建筑和社会风貌的词汇与重点语块,如visit their ancestors graves,be packed with,arch over,doctors clinic,lose control of,in decline等。语言风格相对正式,复合句式较多,在理解过程中需要展示部分语篇。《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有助于促进中西方文化的相互理解、交流和合作。教师要求学生在“看”的过程中要有选择地记录所需信息,理解所“看”语料中非文字资源传达的意义,更加深刻地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理解其非凡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好奇心,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总之非常适合凸显文化意识培养的视听说教学。

三、把握课标的要求,结合学情确定文化意识培养目标

(一)把握课标要求

2017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中,首次增加了“看”的技能。指出语言技能中的“看”通常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理解多模态语篇除了需要使用传统的文本阅读技能之外,还需要观察图表中的信息、理解符号和动画的意义。鉴于这种技能在新媒体时代日趋重要,高中课标有明确的教学建议,指出文化知识的教学应以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文化学习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还需要深入理解其精神内涵,并将优秀文化进一步内化为个人的意识和品行。这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涉及几个步骤的演进和融合:感知中外文化知识——分析与比较;认同优秀文化——赏析与汲取;加深文化理解——认知与内化;形成文明素养——行为与表征。

(二)增强文化意识

学生通过义务教育课程的学习,对中外文化知识已经有了诸多积累,高中阶段将进一步丰富学习的内容,扩大学生对中外文化知识学习的范围,学生将学会用英文讲述好中国故事。教师在中外文化知识的教学中,应通过创设有意义的语境,恰当利用信息技术,基于语篇所承载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挖掘其意义与内涵,帮助学生在语言练习和运用的各种活动中学习和内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通过感知、比较、分析和鉴赏,加深对文化异同的理解,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跨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意识。

本节课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半的高中学习,学生对“人与社会”的主题较为熟悉。在学习此课前,学生已完成本单元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绘画艺术相关知识及其表达方式,但对《清明上河图》的认识只停留在零散的信息点,如画者的身份或描绘的时代等,而对于此作品的具体内容、特点以及它在艺术和历史方面的价值并无深层的探讨,也很少尝试运用已有语言及知识流畅地描述绘画作品。

四、营造文化交流语境,增强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在《清明上河图》视频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文化交流互动的语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多层次的语言互动实践。新教材中《清明上河图》视频巧妙地融合了现代科技手段,如3D建模、虚拟现实等,高度还原出该画作中的场景和人物,以及色彩、线条等细节,还采用专门为该画作创作的配乐,并根据画面的变化和情感变化调整配乐,使观众更加沉浸在画面氛围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欣赏这幅传世名画的艺术魅力。

通过多层次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从感知理解到欣赏比较,再到审美情趣等都得到逐步提升和深化。首先观看《清明上河图》的全景視频,初步感知其中的语言美和意蕴美。例如观察到江上鱼跃水中,可以感受到诗意的美;看到市井百态的生活场景,则能感受到现实主义的意境。在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担任part-time guides in the Palace Museum的任务,理解人物、建筑、动物等元素与社会背景、文化内涵的联系,以及艺术家表现技巧的运用,更好地领会其中的语言美和意蕴美,比较与西方绘画艺术的异同。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清明上河图进行评价和欣赏,从心理和情感上产生共鸣。例如,欣赏到画面色彩的协调、结构的完整性、细节描绘的精致等方面,以及对艺术家的创意和高超技艺产生赞赏和敬意等。在欣赏的基础上,形成对《清明上河图》个性化的、深入的理解,建立独特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感,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五、文化意识多元评价,促进核心素养提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的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应聚焦并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及发展,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重视评价的促学作用,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要素,引导学生学会监控和调整自己的英语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学习进程。

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视频教学评价应该以学生文化意识的养成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为评价对象而做出价值判断。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是实际反应本身,而是在特殊情景下以特定方式反应的内部准备状态或者内在倾向性,它所需要的是一种对行为表现的衡量方式,能够体现学生掌握英语文化知识并且能够得体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这类评价通常只是由一些可观察的指标间接地推断和度量。因此本视频教学中关于文化意识的评价,应该基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表现、态度、兴趣、审美情趣、道德情感、价值观等项目,参照新课标中关于文化意识的具体描述,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多元评价指标进行。

第一,诊断性评价:如在学习视频之前,通过问答或者测试先了解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已知情况,以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第二,形成性评价: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性评价,本课结束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评价表尝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帮助他们自主发掘学习兴趣和潜能,达到以评促学的教学目标。第三,项目式评价:通过项目式教学活动,如Activity 6,学生结合自己对现代广州的理解,尝试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广州版清明上河图》。这个项目可以评价学生是否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是否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第四,总结性评价:这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和评估,适合针对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如作业设计中根据思维导图准备演讲介绍“清明上河图”,以及当一天故宫博物院的志愿解说员,专门向外国人介绍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口语表现和应用文写作完成的情况,来评价其是否能结合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对画作的理解,与其他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跨文化交流,包括分享观点、比较不同文化等。

在“双新”背景下,高中英语视频教学的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资源的获取和使用也变得越来越便捷。如何在这一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首先,应该注重选择优质的视频资源。只有选择符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视频资源,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其次,应通过多种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除了视频教学外,还应该进行实地考察、讨论交流、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最后,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教师要努力营造文化交流的语境,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使文化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搭建国际性平台,提高学生的世界意识和跨文化的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梅德明,王蔷. 新时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新发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 基础教育课程,2022(10):19-25.

(责任编辑:廖  艺)

*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研究院2022年中小学英语教育专项研究课题“聚焦单元整体教学的中学英语联动教研行动研究”(课题编号:GDJY-2022-A-yyb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视频教学双新文化意识
“双新”视阈下福州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实施情况及思考
“双新”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新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视频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途径
基于文本框架的英语阅读教学
大学英语阅读课程资源开发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研究
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
视频教学在中职畜牧兽医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基于HEVC的视频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视频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