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原则及其在竞技武术中的运用探析

2023-11-19 20:00朱秋蓉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23年6期
关键词:训练技巧运动训练

朱秋蓉

关键词:运动训练;竞技武术;武术训练;训练技巧

运动训练原则多种多样,具体需要结合训练对象的特征、水平等多个层面进行合理选择。运动员的体质不同,因此其运动负荷量也存在差异。针对体质偏弱的运动员,需要循序渐进增加运动负荷量,进一步提升其运动耐力。而针对体质较好的运动员,则需要适当减少运动负荷量,提升其专项能力。在进行竞技武术训练时,运动训练原则对提高竞技武术运动员的综合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

1运动训练原则分析

一是区别对待原则。它主要是指在进行田径运动训练时,结合训练对象的个体差异性,如年龄、性别特征、身体条件、特长、文化水平及心理素质等,制定出针对性的科学训练任务,并分层次确定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量。

二是合理安排运动量原则。其主要是指在进行武术运动训练时,结合运动员的个体差异,适当加大负荷量,直至其最大限度。在合理安排运动量的同时,还需要综合考量数量、强度、时间及密度之间存在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增加运动量需要从增加运动数量开始,在适应这一运动数量之后,逐步增加练习强度,缩短练习时间的间隔。

三是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其主要是指在进行竞技武术运动训练时,结合专项运动特征、运动员训练水平以及阶段性训练任务,对二者的训练比重进行合理安排。对于年龄相对较小和训练水平相对较低的竞技武术运动员,其体能训练比重相对较大;针对年龄较大、训练水平相对较高的运动员,则需要适当加大专项训练比重。

2竞技武术的训练要求

2.1心理训练

竞技武术的心理训练,主要是指利用系统化的心理学方法,有计划、有目标地优化运动员的心理条件,以确保其在竞赛过程中的竞技技能更为稳定,实现竞技技能的最佳化。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长期心理训练和短期心理训练,而短期心理训练需要长期心理训练作为基础。武术训练是一个系统化的长期过程,竞技武术运动员的心理训练需要结合运动员的特征以及比赛时的心理素质要求,将提升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作为根本目的。随着新时期我国现代武术竞技水平的日益发展,竞技武术训练过程中的心理训练也显现出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具体来说,心理训练方法包括以下几类:一是放松训练。它是心理训练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语言暗示,对运动员植物性神经系统机能进行调节,使肌肉和精神得到放松,是心理训练的基本功。放松训练需要首先收缩肌群,使之保持十秒钟的紧张状态,随后放松。在未进行肌肉收缩时,需要对身体的其他部分肌肉进行放松,将注意力集中于主要肌肉的感觉及情绪上,以提示口诀或默念口诀的方式放松,让放松的感觉遍布于全身,这对于缓解焦虑情绪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是想象训练。其是指运动员有目标、有意识地在大脑中重现已有表象或形成新表象。想象训练法的使用需要唤起运动员已形成的运动表象,以多种形式进行想象。三是模拟训练。其主要是针对比赛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的突发问题进行反复训练,为运动员提高比赛适应性做好充足的准备,它更加适合用在赛前心理训练中。一方面,需要了解参赛对手、环境条件,并结合分析结果对训练计划进行安排;另一方面,在训练时,需要保障对手、场地、裁判、观众模拟的逼真性,尽量贴合于比赛的真实氛围,这样才可以在比赛遇到实际问题时,第一时间明确解决措施,并提升运动员的应变能力。

2.2体能训练

一是力量素质训练。动作速度是完成武术基本动作的核心,只有保障出拳时快如闪电,才可以真正地实现后发先至。在进行武术体能训练时,要求运动员应快速、勇猛、连贯地出拳,呈现出刚劲有力的武术技法。如果没有高超的武术技巧以及快速的动作速度,就无法满足在武术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基础需要。但是动作的速度很容易受到人体组织、器官、自身重量等的影响,这就要求武术运动员具有更好的力量素质,才能有效地克服肌肉的内外阻力,以更快地完成动作,提高其动作质量。

二是专项速度训练。专项速度是衡量运动员武术竞技水平的主要标志。专项速度主要是指运动员在短时间快速完成动作的同时,实现肌肉快速用力、动作的变化熟练,要求动作有力,速度要快,有较好的力量感,不管是上肢、下肢还是躯干,都有非常明显的加速动作。

三是柔韧素质训练。竞技武术的柔韧素质主要是通过拉伸、扭转等一系列的人为手段,实现对运动员肩部、腰部、大腿以及胯部的外力训练,让运动员的韧带、肌腱、肌肉得以拉伸,同时具有更好的弹性。长期坚持柔韧性训练,可以进一步优化运动员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机能。

2.3技巧训练

我國竞技武术流派较多,长久以来,不同门派的技法特点不一,理论根据也较为复杂,因此武术学科也十分高深莫测,其在竞技技巧的训练上也有所不同。举例来说,竞技技巧训练需进行攻防技术训练.攻防技术训练便是武术实战中的必修技术。不论哪一门派的武术,都由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两部分构成。有形技术主要是指不同门派的形体锻炼形式,存在于较为简单朴素的空间中,是我国武术中的实体组成要素;而无形技术则是不同门派的精神和思维形式,也就是当前各门派有形技术在对抗中使用到的技巧,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是打法和技击的基础依据,也被称之为门派的技击秘诀。不管练习哪一门派的技巧,都需要潜心练习,其攻防技巧是获得实战胜利的重要手段。

3运动训练原则在竞技武术中的应用

3.1提高运动训练水平

在进行武术训练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完整法和分解法,确保目标明确、选择多样。实际训练中,训练方法较为多样。具体来说,完整法主要是指教练员针对动作不进行分割,从头到尾进行动作的连贯性讲解。运动员可以基于动作学习,形成动作的完整理念,实现对动作的完整保持。但其不足在于,运动员难以全面了解动作难度及其中难点。分解法主要是指将完整动作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部分,进行分步骤教学,这有利于帮助运动员掌握复杂的武术技术,提高运动员对动作难点的认知,并提高其动作的综合完成质量。但是它的不足之处在于打破了武术动作的主体,破坏了其完整性。

3.2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

合理的训练方案是完成各项运动训练任务、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保证。教练员要根据武术运动的特点和规律,从训练水平和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的实际出发,对每一个运动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在制定训练方案时,既要考虑到运动员的基础水平,又要考虑到其竞技能力的发展速度,还要考虑到运动负荷的安排和强度的大小;既要保证运动员在较高水平上发展基本技术动作,又要注意适当地降低动作难度。在安排训练内容时,既要注意发展专项所要求的各种身体素质,又要注意发展专项所需要的基本技术动作;既要注意提高运动员的基本技术水平,又要注意发展专项所要求的身体素质;既要注意全面的身体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又要注意专项训练,同时还要考虑到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速度和竞技能力提升速度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确保每次运动训练都能够全面、协调、系统地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3.3完善训练保障条件

一是提高认知,转变观念。教练员要充分认识到在竞技武术运动中,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战术意识等都是在长期的科学训练中逐渐形成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不断地强化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才能使他们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过硬的技术水平。

二是加强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使其有效地发挥自身潜力、增强自身实力。为此,教练员在日常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水平。

三是注重对运动员进行意志品质和意志力的培养。运动员在竞技武术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力是顽强拼搏、百折不挠、永不服输等精神力量的综合体现,而这些精神力量只有通过不断地对其进行强化锻炼才能得以实现。

四是科学地安排训练负荷。在竞技武术运动中,教练员必须根据不同阶段、不同训练强度等因素来安排不同负荷强度的训练内容和负荷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竞技武术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3.4建立模拟比赛训练机制

进行模擬比赛训练机制的建设,主要是指针对比赛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的情况进行实战训练,为进一步优化运动员的比赛适应力做好准备,这也是赛前心理准备的主要环节之一。其目的在于帮助运动员调节比赛情绪,使之更快地适应比赛中有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及变化,并在大脑中形成合理的动力定型结构,确保运动员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

目前竞技武术的模拟训练主要包括两种方法:一是情景模拟,主要是指通过设置比赛情境的方式,实现对运动员的全面训练,包括裁判错误、裁判偏袒、观众倾向、比赛场地等。二是语言图像模拟,主要是指通过语言或图像来对比赛实际情况进行描述,包括教练用语、描述比赛情境、可能发生的特殊情况及其应对方法等。教练员可利用播放电影、录像和录音的方式来展示比赛的实际情况,让运动员可以初步体验比赛氛围,提升其对比赛情境的适应性,进而稳定情绪。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武术文化源远流长,运动员在学习武术文化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武术技术的学习,这样才可以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武术文化。新时期,传统武术逐步走向竞技体育的发展之路。因此,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也需要遵循基础的运动训练原则,并结合在心理、体能、技能上的训练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训练方案,以促进我国武术文化的发展。

猜你喜欢
训练技巧运动训练
高师声乐教学中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
中考体育立定跳远高分攻略及训练技巧
浅谈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能力的训练技巧
浅谈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策略
运动处方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人在篮球运动中是否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为
浅谈田径短跑项目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方法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俄语同声传译技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