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口算能力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的基石。低年级是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关键阶段。影响学生口算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口算兴趣等。对此,在实施低年级数学教学时,教师要以影响学生能力发展的因素为抓手,有针对性地应用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训练,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鉴于此,文章将从影响学生口算能力的因素入手,详细阐述提高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口算;能力
作者简介:李月梅(1981—),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先锋小学。
口算是数学运算的基础内容,是有效地进行数学运算的“法宝”[1]。教师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应该“对症下药”,否则很容易出现低效甚至无效培养的现象。在“对症下药”之前,教师要理清影响学生口算能力的因素。现有实践证明,口算兴趣、口算算理、口算训练等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口算能力的发展。当学生缺乏口算兴趣时,会逃避口算学习和训练活动;当学生缺少算理认知时,就不知道如何进行口算;当学生口算训练不科学时,就会产生过重的压力,从而逃避训练活动。对此,在实施低年级数学教学时,教师应以口算兴趣、口算算理、口算训练为抓手,有针对性地运用多种方法开展教学,促使学生有效提高口算能力,筑牢数学运算基石。
一、口算内容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
口算兴趣是学生坚持进行口算的保障。通过不断的口算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数学源于生活,当数学教学与生活脱轨时,就会缺少趣味性。对此,教师要立足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展现生活化的口算内容,借此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
(一)展现生活素材,引出数学问题
教师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情景,并应用适宜的方式进行展示,可以将枯燥乏味的数学问题转化为趣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施口算教学前,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挖掘生活素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据教学需要,展现生活素材,引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的课堂上,笔者在希沃白板上播放视频,通过学生熟悉的劳动基地场景吸引学生。笔者引导学生道:“同学们看视频,老师正在给小鸡喂米。当老师将米洒在地上时,从远处跑来了6只小鸡。不一会儿,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呢?”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积极调动思维,并据此列出算式“6+1=7”。笔者及时赞扬学生,继续播放视频,引导学生道:“又来了2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呢?”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支撑下,自觉地列算式计算:“6+1+2=9”。立足学生列出的算式,笔者导入“连加”的概念。
教师展示生活素材,顺其自然地引出数学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学生在不断口算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口算能力,还可以认知“连加”等运算方法,一举两得。
(二)展现生活习题,解决数学问题
解决生活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通过解决生活问题,学生可以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增强对运算的认知;同时,学生会获得满足感,激发对口算的兴趣,夯实运算基础。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呈现生活化的例题,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口算。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后,笔者直接展现教材插图,结合插图的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图片中有哪些事物可以用‘7+3=10表示?”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认真观察插图,积极思考,畅所欲言。有的学生回答:“图片上一共有10个小朋友,可以用‘7+3=10表示。”筆者追问:“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学生答道:“图片中有7个小朋友在跳皮筋,有3个小朋友在玩石头。将他们合在一起计算,就要用加法。”笔者表扬学生,并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图片,发现更多其他可以用‘7+3=10表示的事物。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解决生活化的问题,一次次地进行口算,可以获得学习数学的满足感,增强对口算的兴趣。
二、重视口算活动的过程,促使学生掌握口算算理
算理是学生有效进行口算的强有力支撑[2]。学生掌握算理,可以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切实提高口算能力。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重视口算活动的过程,借此帮助学生掌握算理。
(一)动手操作,感知算理
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正是学生探究算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进行口算,掌握口算知识,进而提高口算能力。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特点,组织动手操作活动,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10的认识和减法”的教学中,笔者采用“摆一摆”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口算中的加与减。具体来说,笔者向学生提出趣味性问题:“森林开展音乐联欢晚会,小动物们不约而同地来到晚会场地。现在来了8只猴子和4只小鸟,请问,现在一共来了多少只小动物?”接着,笔者引导学生拿出数学小棒,分别用8根小棒表示猴子,4根小棒表示小鸟。学生将8根小棒和4根小棒放在一起,数一数,得出结果为12根。基于此,笔者提问学生:“谁有不同的算法呢?”此时,学生意识到还有不同的算法,于是纷纷开动脑筋,思考其他方法,并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回答:“可以从4根小棒中拿出2根,与8根小棒放在一起,得到10根。再将剩下的2根小棒与10根小棒放在一起,得到12根。”笔者顺势归纳“凑十法”,帮助学生增强算理感知。之后,笔者继续提出问题:“不一会儿,2只猴子离开了,现在还剩下多少只小动物?又来了5只孔雀,现在又有多少只小动物?”
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灵活应用算理,认真口算,既增强了对算理的感知,又发展了口算能力。
(二)借助表象,理解算理
低年级学生受认知发展规律的影响,处于表象认知层面[3]。在此认知层面,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向抽象过渡。在这样的认知和思维作用下,学生往往需要借助表象建构认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联系口算内容,呈现相关表象,促使学生抽象出算理、算法,由此加深理解,为提高口算能力打好基础。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课堂上,笔者以简单的整数加减法为起点,引导学生总结口算经验,接着从简单口算到复杂口算,促使学生迁移经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具体来说,笔者创设情境:“一个班级有21名女生,18名男生。请问这个班级共有多少名学生?”结合情境内容,笔者向学生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尽量想出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问题和要求的驱动下,学生迁移已有认知,激活思维,想到不同的方法。有的学生道:“可以数小棒。表示女生人数可以先拿出2捆小棒,每捆10根,再拿出1根小棒,放在一起;表示男生人数可以先拿出2捆小棒,每捆10根,再从其中1捆中拿出2根。接着,将所有小棒合在一起,数出39根,表示共有39名学生。”有的学生道:“可以列竖式。先将个位上的1和8相加,得到9;再将十位上的2和1相加,得到3。合在一起,就是39。”还有的学生道:“可以口算。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得到39。”学生通过对比不同的方法,发现口算最为简单,由此感受到口算的价值。
(三)创设条件,迁移算理
迁移算理是学生增强认知的途径,也是学生提高口算能力的必由之路。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情,为学生迁移算理创设条件。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笔者创设购物情境,引导学生迁移所学,自主进行加减法口算。具体来说,在课堂上,笔者为每个学生分发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具,保证每个学生手中一共有10元。接着,笔者在希沃白板上呈现多种多样的生活物品,并结合具体物品,向学生提问:“老师这里有一个3.5元的笔记本,谁要买呢?”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积极研究自己手中的人民币学具,顺其自然地进行口算。口算后,想要买笔记本的学生举手示意。笔者对其进行引导:“你要怎样付款呢?”学生答道:“我给你三张1元和一张5角。”笔者追问:“为什么要这样给呢?”学生答道:“因为我手里有三张1元和一张5角,1+1+1+0.5=3.5。”笔者表扬学生,并继续提出问题:“老师这里有5元的文具盒和9.6元的书包,谁要买?”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结合自己手中的人民币学具,认真口算,踊跃作答。
在这样体验情境的过程中,学生迁移数学算理,灵活地进行口算,既有利于增强对算理的认知,又有利于提高口算能力。
三、口算训练科学化,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训练是学生提高口算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用科学化的方式组织口算训练活动,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一)训练游戏化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数学教学游戏化实践表明,趣味游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在体验游戏的过程中,实现做中学,增强学习效果[4]。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立足学生的口算水平,组织游戏化的训练活动,促使学生迁移算理、算法,灵活地进行口算,从而提高口算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10的认识和减法”的教学中,笔者在课堂上组织“抽牌”的训练活动。在训练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笔者先将一副扑克牌一分为二,自己拿一部分,让学生拿一部分。然后,笔者走到学生身边,和学生一起从各自手中的牌中抽出一張,合在一起。学生要读出数字,并口算,如“5+7=12”“7+7=14”“6+9=15”等。在学生熟悉游戏规则后,笔者鼓励他们与小组成员合作,互相抽牌,灵活地进行口算。
游戏新颖有趣,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激活思维,积极进行口算,有利于提高口算能力。
(二)作业分层化
作业是学生提高口算能力的重要途径[5]。学生受到个性差异的影响,口算能力不尽相同。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计口算作业,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后,笔者在课堂练习环节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分层作业。作业内容如表1所示。
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迁移已有认知,积极地进行口算,提高口算能力。在学生完成作业后,笔者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邀请学生公开作答。在学生作答的过程中,笔者认真倾听,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结语
综上所述,口算兴趣、口算算理、口算训练是影响学生口算能力的三大因素。在实施低年级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以口算兴趣、口算算理、口算训练为抓手,结合教学需要与学生学情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的口算兴趣,促使学生探究、掌握算理,驱动学生积极训练,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为学生筑牢运算基石。
【参考文献】
[1]吴美香.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有效路径[J].新课程,2022(13):14.
[2]周志华.试探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53-55.
[3]刘惠芳.明白算理,提升能力:浅谈小学低段数学口算能力培养[J].学周刊,2021(32):139-140.
[4]贾艳红.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6):40-41.
[5]林晓虹.小学一年级数学口算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浅谈[J].读写算,2021(7):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