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学科是以语言文字运用为主的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基于语文课程特点,教师应以“言语实践”
为核心,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语文作业,助力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发展言语能力。文章结合作者的教学经验,以不同类型的语文作业为重点,论述了基于“言语实践”的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言语实践;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26-0053-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明,语文学科以语言文字学用为主,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同时,《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變革”。由此可见,语文学科愈加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言语实践”活动是学生发展语言实践能力的有力支撑。众所周知,语文作业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构成,
是学生体验“言语实践”活动的助力。然而,当下的小学语文作业存在“语用”缺失问题。部分语文作业注重言语“记忆”而忽视言语“运用”,重视“操练”而忽视“言说”[1]。学生完成作业虽然可以丰富语言储备,
加强语言认知,但难以发展言语实践能力。针对此情况,教师应以“言语实践”为核心,精心设计语文作业,
让学生在大量的“言语实践”中发展言语实践能力。
一、基于“言语实践”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概述
基于“语言实践”的小学语文作业的概念及特点是教师设计作业的指引。教师要先理清相关概念及特点,再设计作业。
(一)概念界定
(1)言语。言语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是个体对语言的行为运用及行为生成物。一般情况下,言语活动包括听、说、读、写。(2)言语实践。言语实践是个体运用语言符号传递信息的活动[2]。(3)基于“言语实践”的小学语文作业。基于“言语实践”的小学语文作业是指以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为依据,以语言符号运用为主的语文作业。
(二)作业特点
(1)活动性。在“言语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会体验多种多样的活动,自觉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话语”。在“话语”运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慢慢地巩固语言知识,养成良好的语感。
(2)生活性。学生学习语言是为了服务生活,即在生活中进行言语实践。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会自发地体验多样的言语实践活动,自由交际、表达,由此实现语言知识和生活的深度融合,推动生活发展,塑造自我价值。
(3)综合性。《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综合听、说、读、写,组织实践活动,助力学生知、情、意、行协同发展。在体验言语活动时,学生会发挥自主性,迁移语言认知,进行听、说、读、写,增强综合发展水平。
依据作业特点,教师要以语言积累为基础,以情境为依托,以实践为路径,精心设计作业,借此让言语实践厚积薄发,走向实践,实现内化。
二、基于“言语实践”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情境是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和实践的依托。所以,教师要以不同的情境为依托,联系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设计语文作业,助力学生进行言语实践。
(一)设计社会情境类言语实践作业
社会情境是语言传递的依托,而社会情境中的语言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同时,社会情境是学生短暂地脱离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后面临的重要的生活情境[3]。在体验社会情境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各种各样的语言资源,如电影、电视剧、广告牌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轻松地储备语言知识,顺其自然地锻炼言语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学习情况,挖掘与之相关的社会情境,就此设计语文作业,
驱动学生进行言语实践。
以《青蛙卖泥塘》为例。在这个故事中,为了卖掉泥塘,青蛙一次次地改建泥塘。在改建泥塘后,青蛙站在牌子旁,大声吆喝,介绍泥塘的特点。实际上,青蛙如此做法,正是在给泥塘打广告。通过阅读这篇文章,部分学生了解到“介绍某种事物,需要突出其特点”,但大部分学生对此的认知仍然不深刻。为了使学生增强认知,教师可以社会生活中的广告牌为切入点,设计语言实践作业。
作业任务一:广告语在广告中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我们常听到“怕上火,喝王老吉”。这一广告语用了七个字,凸显出了王老吉的特点——降火。大家在生活中见过与之类似的广告语吗?请利用课后时间收集一些“夺人眼球”的广告语,感受其巧妙之处。(必做)
作业任务二:在《青蛙卖泥塘》中,青蛙为自己的泥塘打广告,提到了“有树、花、草、水塘、蝴蝶、小鸟、草地”,展现出泥塘的特点。对比青蛙打出的广告语和我们自己收集的广告语,你发现了什么?能不能模仿自己收集的广告语,为青蛙的泥塘写一则广告呢?(选做)
在第一项作业任务的推动下,学生会走进社会生活情境,留心观察身边的广告语,认真记录,继而反复诵读、思考,感受其特点——简练且特点突出。如此,学生能丰富语言知识储备,建立语言认知。在第二项作业任务的推动下,学生会迁移阅读认知和语言认知,积极思维,自主书写,锻炼书面表达能力。
(二)设计家庭情境言语实践作业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进行言语实践的重要场所[4]。在家庭生活过程中,学生日常通过与家长沟通,或倾听家长之间的沟通,由此获取信息,交流情感,发展言语实践能力。对此,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设计适合在家庭中完成的言语实践作业,驱动学生进行亲子交流。
以“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为例,这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内容。教材设置图表,旨在引导学生操作实验,梳理实验信息,由此获取写作素材。大部分学生家长有丰富的生活常识,能指导学生做家庭实验。于是,教师以家庭小实验为切入点,设计前置性的言语实践作业。
将筷子放进盛有清水的水杯中,会有什么奇异的现象呢?纸一定会被火点燃吗?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神奇的事情。请大家和父母一起探索神奇的事情,试着在父母的指导下操作实验,了解“神奇”之处的原因。请认真记录实验过程,填写表格:
在了解作业内容后,学生主动与父母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各种各样“神奇”的事情;父母则迁移已有认知,帮助孩子设计实验方案。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和父母反复交流,锻炼了语用能力,丰富了科学认知。同时,学生细心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获取了写作素材,为课堂写作做好了准备。
(三)设计网络情境言语实践作业
小学生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自小接触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在此过程中,他们认识、使用了另类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部分网络语言幽默、活泼,对小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基于此,教师可立足学生学习情况,以网络情境为依托,设计言语实践作业,促使学生积累、运用语言。
例如,成语是学生必须储备的语言知识。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成语时只是机械地背诵、摘抄,对成语没有深刻理解,更难以灵活应用。学生普遍比较熟悉QQ表情,而不同的QQ表情有不同的含義,因此教师可以将QQ表情作为重点,设计言语实践作业:
请用成语解释给出的QQ表情:
在作业任务的作用下,学生联想相关成语,认真书写。部分学生受到激励,自主组合QQ表情,构成不同的意义,并用成语进行解释。如此,学生不但感受到了语文作业的乐趣,还在言语实践中储备了丰富的成语,便于夯实言语实践基础。
(四)设计自然情境言语实践作业
在陶行知先生看来,生活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沃土。生活的范围有多大,学生的语文学习范围就有多大。
“大自然”就包含学生的生活天地。日升日落、草长莺飞都给予学生言语实践的素材。在体验大自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听、看、读、写丰富了语言知识储备,增强了言语实践能力,同时建立了积极的情感。所以,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取相应的自然情境,设计具有实操性的言语实践作业。
以《火烧云》为例,学生在课堂上体验了多样的阅读活动,认知了文本内容。在认知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储备了语言知识、写作经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云朵变化万千,会引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于是,教师以观察云朵为重点,设计了以下言语实践作业:“在阅读《火烧云》这篇课文时,我们感受到了云朵的千变万化。作者之所以能勾勒出如此美丽的自然景象,是因为他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发现了云朵的千姿百态。大家有没有留心观察过天空中的云朵呢?请大家利用闲暇时间抬起头,看看天,细心观察云朵的样子,并用画笔描绘下来。在描绘后,请模仿作者的写法,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描写云朵变化的样子。”
此作业内容将学生带入了自然情境。大部分学生留心观察天空中的云朵。在观察的过程中,他们发挥想象力,将云朵勾勒成不同的形象,继而动手绘画、书写。在书写时,学生迁移阅读认知,使用不同的方法塑造云朵形象。这样,学生既亲身感受到了大自然之美,又做到了读、画、写相结合,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锻炼了言语实践能力。
(五)设计自我情境言语实践作业
精神分析学家威尼科特曾说,独处能力是个体情感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自我情境是个体发展独处能力的途径。在自我情境中,学生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个性感受。表达个性感受是学生进行言语实践的具体方式。由此,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学生自我情境为基础,设计言语实践作业。
以《四季之美》为例,学生在作者的指引下经历春、夏、秋、冬,感受了四季之美。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正值秋季,学生也感受到了秋天的特点。基于此,教师设计了如下言语实践作业:“通过阅读《四季之美》这篇文章,相信大家了解了四季的不同特点,感受到了四季之美。现在正值秋天。大家有没有观察过秋天呢?在观察的过程中,你发现秋天有怎样的特点呢?你觉得秋天美吗?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选取独具秋天特色的景物,创作一篇文章(体裁不限),赞颂秋天之美。在创作后,请和小组成员分享各自的作品,
一起领略秋季之美。”
在作业内容的推动下,学生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独处时间,走进自然生活中。在独处时,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好。在此过程中,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产生表达欲望。于是,学生运用知识储备,选用适宜的语言描述秋天的美景,表达自己对秋天的赞美。如此,
学生不仅丰富了自身情感,还锻炼了言语实践能力。在完成作业后,学生会与小组成员共享作品。在共享的过程中,学生认真倾听、思考,发现他人作品的优点,汲取经验,完善认知。与此同时,学生通过“欣赏”
不同的秋季美景,增强了对秋季的喜爱之情。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有效的“言语实践”语文作业,可以使学生获得多样的言语实践机会。在体验言语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或丰富语言知识,或锻炼语言实践能力,获得良好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言语实践”,紧抓“言语”实践作业的特点,以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为依据,以语言积累为基础,以情境为依托,以实践为路径,设计多种情境下的言语实践作业,让学生获得言语实践机会,借此做到学、用结合,发展言语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张玉淑.“双减”背景下的语文言语实践作业探
索[J].教育家,2022(45):64-65.
胡军.“双减”下回归素养本位的小学语文作业管理与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22(30):71-72.
朱国忠.高标对接新课标,平衡设计新升级:统编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新样态[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2(8):74-78.
牟国栋.“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J].天津教育,2022(16):92-94.
作者简介:帅玲玉(1983.8-),女,江苏南通人,
任教于南通市沿河桥小学,学生处主任,一级教师,本科学历,南通市德育工作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