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稚化思维”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2023-11-04 16:02沈云秋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15期
关键词:策略探究小学数学

沈云秋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以“稚化思维”的引导构建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稚化思维”就是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思维稚化,将自己也化身为小学生,以小学生的思维去思考教学内容,进而使自己的认知与小学生的思维之间实现“同频共振”.基于此,文章探讨了“稚化思维”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师应立足学生的“想”“难”“疑”“错”“问”角度实施“稚化思维”的教学活动策略,以期让“稚化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稚化思维”;小学数学;策略探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三期立项课题《小学数学“稚化”思维教学策略研究》(2019JK13-L194)阶段研究成果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总是站在自己的视角为学生讲授数学知识,很少从小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思维与教学观念,使思维高度与小学生齐平,即将自己的思维“稚化”.

“稚化思维”是指,教师站在与学生相同的思维层面上开展教学活动,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发现这些现象中所蕴含的数学问题,并将数学教材中已有的理论性问题转化为学生实际生活中所出现的生活现象,通过转化思维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进而使小学生获得思维能力方面的提高.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立足“稚化思维”,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以形象化的实物展现给学生,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实现数学综合能力及核心素养的提高.

一、基于“稚化思维”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稚化思维”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实际学习之间不匹配.从“稚化思维”的理念来看,它是儿童立场的产物,强调以儿童的视角出发去思考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儿童立场,实际就是不断靠近儿童的思维.通俗地说,就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自己的思维降低至与小学生思维相同的状态,有意识地去模仿小学生的思维状态,在与小学生亲近的过程中带着与其相同的学习情绪、认知水平以及思维情境进行实际问题的研究,“稚化思维”能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认知上实现“同步”.

(一)转变教师教学视角,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从课堂实践的角度出发,基于“稚化思维”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非常明显的意义,它能够转变教师的教学视角.近年来,新课改一直强调教师要基于学生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只能在课堂上担当主导角色.虽然这个教学要求看似简单,但在实际运用于教学中却较为困难,教师很难在课堂中将自己过去所形成的教学主体意识转化为教学主导者,大部分课堂教学中依旧是学生围着教师转.而基于“稚化思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开展教学活动,此时教师所设计出来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与小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相符合,这无形之中彰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教师重新回归到主导身份中去.

(二)加深师生交流深度,提高教学效率

“稚化思维”有助于课堂教学的良好发展,在过去的传统课堂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创建高效、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但是由于在教师与学生思维不同步的情况下导致呈现出来的效果并不理想,而在“稚化思维”引领下开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能够让教师的思维水平与小学生的思维水平相接近,教师带着与小学生相同的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因为共同语言而交流沟通得更加愉快,进而呈现出更加理想化的教学形态,从而实现教师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二、基于“稚化思维”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立足小学生之“想”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却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数学知识点怎样讲解才更易于学生理解,教师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某种教学方式或讲解思路更适合学生,但实际却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甚至由于教师的思维与学生的思维不处于一个频道而出现学生理解困难的情况.因此,教师需要基于“稚化思维”,立足小学生之“想”,充分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认知结构,发现学生已形成的知识经验与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之间所存在的差距,以此来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过渡桥梁,使学生在突破认知冲突中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时,教师如果在课堂上以传统的方式先用两个数表示自己的位置,再带领学生借助数表示位置的方法,学生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并不会透彻理解“位置”的概念,学生不理解教师用数表示位置的意义,学习中更是充满了困惑.因此,为了带领学生走出数学学习的困境,教师需要从小学生的思维出发去思考如何講解这部分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构建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对“位置”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用数学符号表示位置的意义,使学生在内在驱动力的引领下完成数学知识学习.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如让学生找出班级中由教室进门位置开始数,第3列第5排的学生是谁,以此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快速找出位于第3列第5排的学生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该位置,以此让学生知道表示位置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可以用“3-5”表示、用“3列5排”表示、用(3,5)表示,等等.最后,教师再带领学生比较分析不同表示位置方式的优劣,使学生体会到位置用(3,5)这种形式表示与其他形式相比的简洁性及准确性.

(二)立足小学生之“难”

立足小学生之“难”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放低自己的身份,不要结合自己的丰富教学思维去对教学难易程度进行判断.很多数学教师都认为数学知识学习比较简单,那是因为教师长年累月的进行数学课程教学,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经验,而小学生初次学习这些知识时通常感觉困难以及难以理解.这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将自己也摆放在数学知识初学者的位置上,将反复教学过的数学知识当作新知识来进行研究,与小学生一起完成对数学“新”知识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真正难点,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例如,在教学“比”时,对于某道数学习题:“某小学开展校运动会时,参与跑步的人数与参与跳远的人数相同,那么跑步的人数与跳远的人数的比是多少?”学生在解答这道问题时,错误率较高.一些教师针对这一现象感到费解:“跑步人数与跳远人数相同,那么不是能够很简单的得出二者的比为1∶1吗?”但是,教师如果站在“稚化思维”的角度,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回忆后,能够发现小学生此时只能对具体数字之间的比进行计算,而难以理解这种没有展现具体数量的文字.因此,教师可基于学生的理解难度重新设计问题:“(1)某小学运动会中参加跑步的学生有20人,参加跳远的学生有40人,请问参加跑步与参加跳远学生的比是多少?(2)某小学运动会中参加跑步的学生有20人,参加跳远的学生有20人,请问参加跑步与参加跳远学生的比是多少?(3)某小学运动会中参加跑步的学生与参加跳远的学生人数相同,请问参加跑步与参加跳远学生的比是多少?”教师通过这种站在学生理解难点改变问题的方式,采用阶梯型的问题思考,使学生逐渐理解“参加跑步的学生与参加跳远的学生人数相同”的含义,从而在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立足小学生之“疑”

思维需要建立在质疑的基础上,且质疑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由迟缓的思维转变为活跃的思维.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更要重视对学生质疑思维的培养.在“稚化思维”的引领下,小学数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立足学生的思维障碍,改变学生的固有思维模式,有目的地为学生构建疑惑思维的形成环节,鼓励学生积极质疑,并引导学生带着质疑去探索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改变,引领学生主动掌握学习的整个过程.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时,学生在解答与百分数有关的问题时往往难以转化自己的思维,导致学习出现困难.如,解答如下题目:“新税法调整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原来的3000元调整至5000元,即个人每月收入低于5000元,则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每月收入超过5000元的部分进行分段纳税:其中,超出部分在0~1500元的需要缴纳3%的个人所得税;超出部分在1500~4500元的需要缴纳10%的个人所得税;超出部分在4500元以上的需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小丽的爸爸三月份工资一共纳税425元,请问他三月份的工资为多少?”小学生刚开始拿到题目时往往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作答,学生完全没有解题思路,无法理解题干中所提供的数量关系.此时,教师需要基于“稚化思维”以学生解题时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为学生细化题干所提供的内容:“(1)分段计税的含义是什么?(2)分别计算出月工资为5800元、6900元及9600元所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3)當缴纳个人所得税分别为63元、296元、1650元时,分别对应的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百分比为多少?具体的月工资为多少?”教师所设计的这三个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解题思路,学生在探究完成以上三个问题后就明白应该如何计算小丽爸爸三月份的工资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旦发现学生思维受限,就需要立足学生思维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难点进行层次分析,巧妙地为学生设置探究问题,带领学生清除思维障碍,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四)立足小学生之“错”

“稚化思维”下需要教师能够对学生学习过程容易出现差错的地方进行预设,通过巧妙设计教学活动来暴露学生真实的错误思维形成过程,进而引导学生能够对自己的错误进行识别、检查与纠正,避免学生再次出现错误.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错误意识,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发现虽然学生基本都能够掌握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但学生却不知道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导致学生在做题时常常出现将平行四边形的斜边当作它的高来进行面积的计算.因此,为了带领学生攻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专门在教学课堂上为学生导入一道错误的例题:“某名小学生测量得出某平行四边形的底边长为4cm,斜边长为3cm,因此他计算出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4×3=12(cm2).你们认为他的算法正确吗?”例题中的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错误,教师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进行讨论,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还能够让学生在分析他人错误的过程中检查错误、分析错误原因,进而避免自己也出现同样的错误.

(五)立足小学生之“问”

“稚化思维”下,教师需要在备课时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会提出的疑问,通过预设这些问题,做好充足的课堂教学准备,进而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如此,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思考如何对问题进行拓展,以追问的方式预设学生深入探索与研究问题,使学生在挖掘问题中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教师的追问下进行积极思考,并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例如,在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小学生在学习时均难以掌握估商的方法,因此估商就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初始例题:“98÷14?”此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思考:“14接近于( ),因此可以将14看作( )进行试商.”在学生完全掌握了试商的方法后,教师在出示练习题“273÷39”让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教师初始例题的铺垫下,很快就能够想到“39与40相接近,因此可以用40代替39进行试商”.接着,教师再以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如果遇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题目,应该如何进行试商.通过以上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先为学生以展示例题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与思考,再以预想及追问的形式问出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疑问,不断挖掘学生潜意识思考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以此来实现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让学生在轻松、有效的思维拓展中,带着最佳的学习状态参与数学课程学习活动.同时,小学数学教师更要积极探索数学教学方法及策略,在课堂上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在教师“稚化思维”的引领下独立自主的思考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展认知能力,形成思维意识,并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朱丹丹.策略引领,培养学生数学“稚化”思维[J].山西教育(教学),2022(10):7-8.

[2]张玲玲.“稚化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探析[J].教育界,2022(03):20-22.

[3]王祝群.基于稚化思维角度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教育界,2021(45):55-57.

猜你喜欢
策略探究小学数学
浅析小学体育课堂足球教学策略
谈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对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初探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