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2023-11-04 16:02周双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15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应用措施小学数学教学

周双娟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让众多教育工作者再一次关注了课程改革.小学阶段数学作为基础科目之一,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关键科目.教育工作者更要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而分层教学能够关注每名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意义以及现状,并从学生分层、导学设计、分层提问、分层作业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法;应用措施

引 言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每名学生的具体学情开展差异化教学,激发每名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以提升的教学模式.在分层教学中,学生不再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而是积极配合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当然,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受教师执教能力、学生配合程度等的影响,分层教学依然会出现若干问题,相关教师要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解决.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一)提升班级整体数学水平

小学班级学生众多,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需要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过程.传统教学模式这一目标无法完成,而借助分层教学法之后,教师将学生合理地进行分层,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开展教学引导,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与激励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每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而教师只需要进行引导和点拨,学生的学习节奏会加快,学习效率会提升.由优等生带动学困生,充分发挥自身实力,不断解决数学问题,即使对数学没有较高学习兴趣的学生也会受到影响,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逐渐改变学习状态,从而使整个班级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提升.

(二)满足学生个性学习需求

学生受到家庭教育、成长经历、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的能力各不相同.在开展分层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的成绩、态度、能力等多个角度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提供针对性的改善方式.如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会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缺少学习动力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会采取积极的、鼓励的方式,要求学生大胆尝试.成绩不再是判断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学生也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和鼓励,师生之间通过互相交流、互相聆听、互相反思、互相总结,可了解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明确后期学习方向,进而达到个性化能力的提高.

(三)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效率各不相同,在课前教师会借助练习题或小测验检查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以此调整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教师不仅会将学生进行分层,同时会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既确保符合每名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可适应删减晦涩难懂的地方,增加一些趣味生动的知识,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和应用能力.对于一些学生必须掌握的,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知识,教师也应提前深度研读教材,以分层的形式循序渐进地讲授给学生,这样一来,所有学生都能够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中自主学习,积极学习,师生之间配合更加默契,课堂教学效果也能有效提升.

(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自身兴趣的影响.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发挥学生自身潜力,而教师也会灵活借助各种教学方式、教育方案,展示自己的专业性,并通过为学生设计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感受到借助自己的努力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教师和学生之间会开展各种有效互动,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小学生对数学课堂开始充满更多期待,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会与日俱增.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一)分层标准不够科学合理

分层教学有效应用的前提是科学分层.但通过观察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的分层教学可发现,并非所有教师都能够做到科学分层,依然有一些教师并不了解分层教学的本質,采用的分层标准不够科学,不够合理.教师若简单按照成绩对学生分层,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则很容易打击学生自信心.如,学生在本次测验中成绩下滑,教师直接将该名学生分到层次较低的小组中,并未考虑该学生平时课上表现,这样的分层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甚至还会阻碍师生之间关系的建立.

(二)教师未能关注全部学生

随着“双减”政策提出以来,各种各样优秀的课程改革成果极大地鼓舞着教师的课改信心.“双减”政策要求学生课堂上要学好、学足、学充分,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利用分层教学法时,应关注教学针对性,关注每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变化,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但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采取分层教学法时,依旧只重视中等生和优等生的学习状态变化,投入大量精力指导其学习,但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并没有更多关注.一些教师认为,学困生的改变在短时间内难以出现效果,因此没有必要专门为其制订教学内容或教学计划.由此可见,该种错误的教学理念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生配合程度有待提升

分层教学法需要教师科学进行分层,但同时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避免学生出现排斥心理,而学生也需要了解分层教学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自己学习提升.但一些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发展并不完善,因此对分层教学有抵触心理,认为分层教学是将自己分成三六九等,层次越低代表能力越差,在分层学习时也会出现紧张,恐惧的心理.再加上一些家长并不了解分层教学模式的意义,未能与教师及时沟通,当学生处于较低层次时,会对学生一味苛责.这样一来,更会加重学生的紧张心理,课堂上无法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自己的学习状态都无法得到改善.

(四)层次划分没有动态调整

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是动态变化的.此时处于某一层次并不代表学生会一直处于这一层次.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时,既要关注学生当下所处的层次水平,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变化科学调整层次,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但一些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分层教学模式消耗自己太多精力,因此一个学期内层次均保持不变.在最初,虽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但长期下去,很多学生认为层次学习对自己并没有帮助,因此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还有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只为了带给学生新鲜感,临时调整所处层次,并没有进行学情调查、学习过程汇总.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措施

(一)全面了解班级学情,科学分层

1.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因此,在开展分层教学之前,教师首先应重视分层标准的设计,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在调查班级学情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水平、性格特点等多种因素,如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他人交往的性格,学习能力的变化等.其中,成绩既要包括上学期的考试成绩,同时要考查学生从学习数学开始之后的平均成绩,这样才能更加公平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到上述内容之后,教师不要急于分层,而是继续在课堂上通过提出不同问题,开展不同程度的小测验,再一次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回答结果和回答情况科学进行分层.如想要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小组,通过开展四则运算抢答游戏,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了解学生的反应能力,并以此为分组提供参考.

2.目标分层

将学生分层之后,教师就可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研读,再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制订每个层次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本着“跳一跳,够得到”的原则,快速完成教学任务.仍旧以四则混合运算为例,针对基础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就可让学生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为目标.针对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加快学生计算速度,提高学生运算效率为目标.而针对优等生的学生,教师要让该类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四则运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锻炼应用能力.只有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目标保持高度吻合,学生才能够提高数学学习积极性.

(二)导学设计合理分層,提高学生预习效果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会制订教学导学案,以引导课堂教学.课前预习对小学生来讲非常重要,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课堂教学重点以及难点,并找到自己不理解的、容易混淆的地方,等待课堂上教师的专业讲解或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预习过程中,教师也可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对教学导学案进行分层设计,使每名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现有水平基础上不断发展.导学案的设计既要层次合理、内容明确,又要符合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此真正发挥导学案的引导作用.

例如,在教学“平移、旋转等”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相关要求,制订不同层次的导学案.针对基础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让学生寻找教材中关于平移旋转等的概念,并进行解读,说一说自己的理解.针对基础水平一般的学生,教师制订的导学案内容应包括让学生理解正确的概念,并通过借助生活中的实际物品说一说平移和旋转的操作方法.针对优等生,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借助导学案的引导让学生观察某一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之后,会形成怎样的图形变化?锻炼该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导学案的内容可以借助师生共享平台发放到班级群,学生按照课余时间的安排自主进行观察和学习.在预习过程中若出现问题,教师也可鼓励学生线上与教师展开交流,为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学生身处某一层次,但学生若想挑战自我,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的导学案内容,激发学生的自我提升意识.

(三)课堂重视分层提问,启发学生数学思维

小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渠道.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师生互动方式,也是能够让教师快速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主要渠道.在实施分层教学法时,教师也应重视分层提问的设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时刻集中注意力,紧跟教师思路学习数学知识.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反应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要有所差异,本着引导性和启发性的原则,使学生产生更多学习灵感.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时,针对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概念问题、基础问题,让学生再一次巩固对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认识.如让学生口头背诵体积公式、表面积公式,或者让学生走到讲台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其他学生进行评价.针对基础水平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借助各种练习加深学生对该章节内容的认识.如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不同的长方体,并给出具体数据参考,让学生按照黑板上的公式快速计算长方体表面积或体积.而对于优等生,教师就要加强其探究意识,让学生借助表面积或体积的知识,根据已有数据推算另一数据.如给出表面积,让学生推算出体积,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分层设计课后作业,助力双减落地开花

课后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关键渠道.“双减”政策提出后,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作业的创新设计,改变传统的以机械计算为主的作业形式,通过探究性、开放性等的作业形式,锻炼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时也要重视对课后作业的分层,这样才能更好地检测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要加大作业难度,让学生综合利用之前所学习的知识,分析具体问题,使学生突破自我,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布置一些以基础内容为主的作业,如完成课后练习题.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折中选择作业难度,同时创新作业形式,提高该层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圆柱”时,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完圆柱体表面积和体积之后,在作业设计中应重视分层.对于学困生和中等生,教师可布置用计算公式快速计算给出的圆柱的体积或表面积的课后作业.而针对优等生,教师可结合生活化学习问题,让学生了解圆柱体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如“某小区有一个圆柱形沼气池,圆形半径八米,圆柱高为三米,需要在底部和内壁抹上水泥,请问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水泥?该圆柱体可以存放多少沼气?”学生需要知道表面积计算中只需计算一个圆的面积即可.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意识到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的意义.同时,要借助集体教研、备课等多种形式,探寻分层教学模式的最佳应用措施.教师只有善于反思、善于总结、始终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才能设计出更优质的课堂教学方案,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魏双兰.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J].数据,2021(Z1):141-143.

[2]魏娜.探讨小学五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J].华夏教师,2022(24):46-48.

[3]陈宇丽.多元化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22(17):91-93.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法应用措施小学数学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分层教学研究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探析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探析关于仪表编程自动化技术及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