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

2023-11-01 19:17徐方秋金春华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年15期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创新混合式教学

徐方秋 金春华

[摘 要]管理信息系统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经济管理学院各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融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与现代通信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结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本文提出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定位与目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以及三维目标协同的课程思政四方面开展教学创新探索,并以实际课程教学为例,说明教学创新方案的应用成效,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应用型、复合型经管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创新;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5.06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5-0199-04

0     引 言

教育部于2019年启动了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提出了“消灭水课”“打造金课”的目标。此外,教育部原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作题为“建设中国金课”的报告,为金课建设提出了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两性一度”标准[1]。2020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因此,教育部在高等教育课程教学质量以及思政建设等方面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高校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从多方面采取创新改革举措,提升教学质量,从而契合国家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依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鲜明的信息特色,经济管理学院为工商管理、质量管理工程、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专业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该课程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趋势,融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与现代通信技术为一体,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和交叉性的特点,是一门重要的学科理论必修课[2]。为适应当下对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落实教育部提出的课程建设标准与要求,本文结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剖析存在的教学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和课程思政四方面提出教学创新改革举措,并应用于课程授课当中,为课程教学提供一些可行的创新思路。

1     课程教学现状

管理信息系统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各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信息、信息管理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原理及开发途径,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了解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的管理内涵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趋势,了解信息技术前沿,进而从管理、组织、技术的角度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帮助企业提升运营效率与整体绩效的途径。在数智时代背景下,该课程将技术要素与管理要素紧密结合,有助于加强经管学院学生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理解,进而有助于高校培养掌握经濟管理知识与信息系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然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环节结合不够紧密。一方面,由于课程涉及信息技术相关内容,经管类的学生反映对部分课本理论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学习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目前为应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高校对实践环节的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与理论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第二,线下教学已不能满足当下需求。在“互联网+”背景下,目前有非常多的线上教学工具与资源,同时,之前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混合型教学模式颇受欢迎。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丰富、更灵活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模式。第三,评价体系陈旧、不合理。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不能够完整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第四,需要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学。目前需要探索适合中国学生的课程思政目标,并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每一章节的教学中。

2     课程教学创新实践与成效

为了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与三维目标协同的课程思政探索四个方面,提出创新改革思路,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2.1   课程教学创新实践

2.1.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共2学分,32学时。课程综合国内外主流信息系统类专业教材,凝练和提升知识体系。当前,本课程以肯尼斯 C.劳顿编写的《管理信息系统(原书第15版)》为教材,以黄梯云等人编写的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等为参考书。在该教材体系的指导下,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组织、管理和网络化企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关键系统应用和建设,管理系统四个部分。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体现信息化特色,集管理、组织、技术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课程,能够为经济管理类的学生提供信息系统相关的理论知识,并鼓励学生与时俱进,探索技术前沿。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能了解大数据、云计算、量子计算、人工智能、5G、电子商务等前沿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还能掌握信息系统帮助企业实施战略和提升绩效的途径,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管理信息系统课程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整合知识和信息,提升其综合水平。

(1)相关课程设计支撑。跨专业综合实训、ERP实训等课程开设,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到理论知识后,通过实际管理活动的模拟,更好地理解在企业经营中信息系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例如,跨专业综合实训可以让学生体验企业当中不同的业务流程,信息系统是如何来管理这些业务流程的;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供应链从上游到下游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活动,以及供应链管理系统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各类科研项目参与。组织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横向、纵向课题的部分基础性工作,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为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团队成员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委托课题研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台与机会,让学生可以在参与课题的过程中提升创新能力。

(3)多种学科竞赛运用。鼓励、指导学生运用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参加国家级、市级的学科竞赛,如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跨境电商创新实践大赛等。在课程组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可以运用课堂学习到的有关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等理论知识,以团队形式参与到比赛当中,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4)名家热点问题分享。请企业家、科学家来校讲座,为学生科普科技前沿,分享管理经验。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集管理、组织、技术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课程,既需要了解管理过程中应用的新兴技术,如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又需要知道如何解决信息系统应用时的管理和组织问题,因此,将企业中优秀的管理者和科技工作者请进课堂,分享他们的经验和研究成果,能够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5)案例教学优势体现。课程团队撰写“案例库”,进行案例教学。根据每一章节的理论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相关案例,作为课前导入、课中讨论和课后练习的材料[3]。针对案例讨论的问题,在每单元中给出若干讨论示例,不断丰富学生作业内容,实现共享。

2.1.2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尝试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模式,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运用雨课堂、学习通、腾讯课堂、幕课等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一方面,响应疫情防控的要求,满足部分同学居家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手段更加丰富,上课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目前,学校主要应用学习通、腾讯会议、慕课作为主要的线上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已经开展了相应的教学活动,再运用学习通软件在课堂上进行签到、话题讨论和分组作业,参与人数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数倍,课堂上所有学生都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同时,针对疫情居家的同学,教师会运用学习通直播或者腾讯课堂为他们提供线上上课方式。课后,教师会向学生推荐慕课上的国家精品课,作为课外学习资料进行延伸学习,以上方式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1.3   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考核评价方法采用过程型评价、表现型评价和结果型评价等多种评价手段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积极探索与思考,从而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1)过程型评价。主要是考核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态度、案例分析能力、课堂讨论发言和作业中所呈现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过程型评价中设定了具体分值,对学生出勤、上课讨论、发言质量、课堂作业质量等进行评分,约占总成绩的10%。

(2)表现型评价。主要是学生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通过课堂展示等完成表现型任务,教师再对学生的能力和行为进行直接评价[4]。表现型任务包括小组作业展示、研究性主题讨论等。过程型评价和表现型评价的分数体现为平时成绩,约占总成绩的20%。

(3)结果型评价。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对学生学习知识情况以及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型评价目前占总成绩的70%。

2.1.4   三维目标协同的课程思政探索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团队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在教学中加入思政元素。为了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经过课程组多次研讨,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显隐结合、立体多元的课程思政改革方案。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三维目标协同为基础,在知识层面,学生能够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在素质和能力层面,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系统观念、科学思维,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觀方面,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热爱专业、敢于创造、努力探索的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和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将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重构教学内容,通过案例讲解、情景带入、历史名人嵌入等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融入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的思政内容,在完善课程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上不断深化改革,提升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思政改革的过程中,经过学校多次研讨,确定了通过问题导入、案例讲解、课堂讨论、课后练习等方式,在课程中的每个章节都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方法。讲中国故事,讲中国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做到润物细无声地将课程思政落实到实处。

2.2   课程教学创新成效

以上课程教学创新应用于两个学期共160位学生的课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初步成效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通过在课堂上设计的实训作业以及其他实训环节,学生能够动手去解决实际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问题,理解在企业管理中信息系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第二,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明显提升。通过运用学习通等平台,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活跃度增加了,更多的学生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看法;同时,教师也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三,与以往学生突击期末考试不同,改变评价方法以后,学生在课程学习的16周时间当中,一直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积极完成各项讨论、作业,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完整。在结课以后,学生反映学习效果非常好,在评教中给出了“学习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能学到很多东西”

“学术性不错”等评语,也说明了教学创新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3     结束语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能够使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理解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组织和技术要素以及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通过设置丰富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综合运用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与活跃度;采用过程型评价、表现型评价和结果型评价等多种评价手段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开展课程思政探索,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显隐结合、立体多元的课程思政改革方案。通过以上创新举措,一方面,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在教学创新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为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国标,何怡甫.基于OBE的《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J].物流科技,2021,44(11):161-164.

[2]孙铁铮,崔瀚予,尹艳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2,38(2):25-28.

[3]吴俊,杨佳萍. 面向“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6):111-118.

[4]赵慧,张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项目制教学评价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8):218-220.

[收稿日期]2023-01-09

[基金项目]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重点课题“新文科背景下‘数智+专业的经管类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ZD202235);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数字经济环境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与创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2年校级优质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作者简介]徐方秋(1992— ),女,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信息管理(通信作者);金春华(1974— ),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管理。

猜你喜欢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创新混合式教学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分析
基于工作流的水运应急信息管理平台设计 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