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生 王琳
[摘 要]在当前各阶层各阶段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适应社会各行业需求的职业型技术人才的重心,其发展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此为基础,高职院校在转变自身发展形势的同时,扩大了自身的招生规模。由于面向招生的群体不同,其学生生源结构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特征,这对高职院校的教育形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高职院校需要结合院校的教学方向和教育特色,有目的地去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尝试以当前高职院校遭受多元化生源结构冲击的现状作为文章的切入点,进而探索高职院校如何在保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建立一个更为完善、更为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根据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的高水平、高素质职业型技术人才。
[关键词]生源多样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5.06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5-0228-04
0 引 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带领下迈入新的征程。在这样的发展基础上,为适应国家新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以及迎合社会新阶段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型技术人才成为了发展的重心,高等职业教育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迎来了新的机遇。为实现新时期全面深化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要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了大规模扩招高职院校学生100万人的相关要求,并出台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2020年5月22日,时任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了职业教育扩招的新目标[1]。这一目标的提出,不仅是我们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抓“六稳”、促“六保”方面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在实现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方面具有决定性的重大意义。在2021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开展高职院校扩招工作,完成职业技能能力水平提升更是成为我们国家在未来数年需要长期坚持落实的发展目标。在这样的发展目标影响之下,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范围不断扩大,对其教育模式的变革产生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1 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结构形成的基本特征及其优势
在《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不再只是单纯地局限于高中、中专、技校等学校的应往届生,而是面向社会各阶层的不同群体,使其招生的范围得到了目前形势下规模最大化的提升。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不少高中毕业或是具备高中阶段同等学力的退役军人、下岗失业待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都有了提升自身技术能力的机会,甚至各种行业、企业、事业单位的在岗在职员工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参与到高职院校的招生范围中去。这些人员的报考极大地丰富了高职院校的生源,为其形成生源多样化的结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高职院校在其发展的进程中形成的生源多样化结构,不但是基于国家发展目标要求所开展的有力实践,同时也是院校提升自身实力的一个重大举措。多样化生源的补充,不仅能够助推各类高等院校在教学中实现转型升级,建设具备现代化意义的高级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还能在有效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教育出一批掌握高精技能知识的专业型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于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
2 生源多样化结构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影响和冲击
在高职院校现阶段的教育实践进程中,将社会人员纳入生源扩招范围无疑是一个对高职院校具有极大意义的举措。它既强化了高职院校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又使得高职院校自身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建立了院校与社会之间的多元化联系。但在某一些方面,多并不意味着好。生源多样化的结构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但与之伴随而来的一些问题也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不少的挑战和冲击。
2.1 院校办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存在差异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招收生源的时候,主要是面向应届的高中或是中职院校的学生,极少考虑其他。这一部分的学生由于之前学习经历的影响,其对于技能知识的掌握基本上都汇集于一个区间之内。在这样的前提之下,高职院校在制定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时,基本上都是以这一类型学生在现阶段所能够达到的极限作为一个范围,具备一定的匹配性和普适性。
但在高职院校扩招背景之下,这一具备普适性的办学目标对于目前多样化的生源结构,其产生的作用相对于之前单一化的教学而言影响力不够。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通过扩招进入高职院校的社会人员已迈入职场多年,促使其重返校园的最大因素在于他们对某一类别的知识有着极大的需求,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在职场上站稳脚跟、走得更远。因此高职院校普适性的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对于这一部分扩招的学生而言,不仅没有吸引力,更是缺乏相应的实用性。
2.2 院校师资队伍素养与学生学习需求存在分歧
在连续扩招的基础上,高职院校虽然招收到大批的社会人员作为学生,扩大了自身的办学规模,但随之而来的则是院校师资队伍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与扩招的学生数量相比,现有的师资队伍完全无法满足所有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院校在一些课程开展上只能采取让学生自学的形式。虽然部分高职院校紧急招录了新老师作为补充,但完全是杯水车薪。
此外,高职院校现有的师资队伍素养难以完全适应生源多样化结构之下的教学活动。大部分教师由于过往经验的桎梏,对于课堂教学的理解仍停留于未扩招前的传统教育时期,未能考虑到新阶段以社会人员为主的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与传统教育阶段的学生相比,这一阶段的学生因为实际参与工作的原因,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对于学习的理解和需求也大相径庭。因此这一实际存在的情况就对师资队伍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院校课程开设情况与学生学习预期存在差距
在扩招阶段的高职院校教学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生源情况千差万别。学生年龄跨度较大,总体上所掌握的知识和基础技能有一定的积累,且由于长时间脱离学习状态,对于学校的学习氛围存在明显的疏离感。因此,这一类型的学生需要的课程类型与由全日制教育应届生所组成的学生群体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更倾向于以基础知识为铺垫后开展实践活动类型的课程。而高职院校传统的循序渐进的课程对于这一类型的学生而言节奏过于缓慢,与学生所预设的学习节奏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太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开设新的课程,进而把握不同生源的学习需求,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2.4 院校教学开展情况与学生日常活动存在冲突
在高职院校实际教学活动中,经扩招进来的社会生源由于其步入社会工作时间较长,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一份职业,或是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对于这一类生源而言,他们不仅要学习相关的技能知识,更是需要对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承担一定的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院校在对课程进行安排时,有时候会出现与学生个人实际存在冲突的情况。虽然从道理上而言,学生一旦选择进入学校,就要一切以学习为中心。但从情理上看,高职院校也要对这一类生源所存在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考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找到一个平衡点[2],这样不仅能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也能很好地兼顾到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因此,高职院校如何针对不同的生源灵活地优化教学模式,也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3 多样化生源结构下高职院校如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3.1 重视生源差异性,更新院校办学目标
随着高职院校多样化生源结构的不断发展,大量新生源的涌入显然对高职院校办学的定位和目标产生了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高职院校应当肩负起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重视不同生源之间的差异性,并以一定的教育情怀作为基础,对不同生源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从自身的课程体系、技能传授等方面的改进作为出发点,更新自身的办学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不仅是高职教育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高职院校在扩招时代向专业化类型教育转变的重要保障。
3.2 强化教师素养,建设全能型师资队伍
现阶段高职院校由于自身师资队伍的不健全以及教学实力上的差距,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完全达到学生对于教学所需的要求,并且就目前而言,很多院校对于教师教学的要求往往都停留在技能教学上,但事实上对于现阶段多样化的生源而言,高职教师所需要扮演的不仅仅是技术技能的传授者,他们还需要具备其他的专业能力,如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进行提升、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引导,同时还要做好新型课程的研发、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班级学习氛围的营造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就给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在完善师资队伍力量这一方面,应当围绕多样化生源结构的核心,强化对教师的培训,并督促教师通过自主学习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以此打造一批全能型的师资队伍,针对多样化的生源结构开展相对应的教学工作。
3.3 努力研发多元课程,做好分层分类教学工作
随着扩招生源的多样化,学生在年龄、学习时间、学习诉求上有很大差异[3]。高职院校应做好分层分类教学工作。对于那些选择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社会生源而言,他们所需要的教育是能够在他们已有知识基础之上的深入学习,因此比较讲究知识的实用性,能够做到让他们“一学就能用”的课程自然成为了他们的首选。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在保留常规教学课程的基础之上,根据不同生源的需求研发新课程。例如,在文化基础类课程方面,以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需要为核心开放课程,减少理论知识的占比,打破传统课程体系设置的束缚。在技能培训课程方面,采用模块化设置的方式,精简教学单元的内容和时长,在实现课程差异化的同时,方便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灵活选择相应的课程。同时,在大数据飞速发展的当下,高职院校还应结合自身的教育特色,推出相应的网络课程,并组建教学资源库,将教材、教案等素材进行電子化储存,倡导整合面授和线上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在适应学生碎片化学习模式的同时,方便学生平衡自己的学习、工作和家庭生活。
3.4 做好生源管理工作,减少院校教学压力
在高职院校扩招的背景之下,由于社会生源自身素质、水平、层次不一,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院校在开展管理工作时,要尽快探索出新的学生管理思路和对策,促进多样化生源结构下的招生改革,做好复合型人才培育服务工作。在这样的基础上,院校要创新自身的管理方式,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多维度自媒体学生管理工作平台,形成“互联网+”学生管理模式,以便针对不同层次群体开展教学管理工作[4]。在制定严格规范的规章制度前提下,丰富工作手段和方式,尝试探索班级管理新模式,并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不同生源的道德思想水平[5],以此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4 结束语
在当前国家提倡高职扩招的大背景之下,多样化生源结构的形成无疑给当前的高职院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挑战的背后也是机遇,高职院校应当灵活分析,在重视生源差异性的同时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做好教学工作,在培育出一批适应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型技术人才的同时,实现院校的转型升级。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晶晶,和震.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挑战与优化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22,42(1):28-35.
[2]欧阳杰,罗煜星.生源多样化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冲击及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20,37(3):115-118.
[3]罗惜静.高职扩招下分层分类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1(51):5-8.
[4]穆元彬,张瀚文,吴龙,等.高职院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3-16.
[5]徐华.生源多元化背景下提高高职人才综合素质的策略探析[J].文教资料,2017(23):112-114.
[收稿日期]2023-03-05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2022YB0680);2022年河南省终身教育专项课题(豫教[2022]45813)。
[作者简介]王文生(1975— ),男,河南濮阳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王琳(1989— ),女,河南安阳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基础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