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远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常态课中,教师通常将课堂分为两部分,前半节课为新课讲授时间,后半节课为练习时间,通常控制在15-20分钟。在“双减”政策落实之前,学生的课业负担特别重,每一门课程都有厚厚的习题,过多的课业负担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双减”背景下,让学生通过高效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等待孩子精彩的呈现。
【关键词】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双减;有效性
在学生日常的学习活动中,数学练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巧、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发展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依托学情,联系学生实际,设计有目的性、发展性、创新性、针对性的数学练习,从而既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又减少低效的学习量,实现真正意义的“双减”。
一、巩固性练习---明重点、稳落实
鞏固性练习是新课教学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主要目的是巩固新授知识,用于新授内容完成之后立即检验,进而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同时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一)在“用”中感知,设计针对性练习。
数学学习不仅是一个学的过程,还是一个用的过程。比如在学习“积的变化规律”后,设计如下有目的、有针对的练习:
*选择某一题口算,并求出其他几题的答案。
对于新授课后的巩固练习,一定要做到及时反馈,在学生反馈过程中,体现出这节课的价值与意义。
(二)在“点”上突破,设计迷惑性练习。
“点”,即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在设计这类练习时,首先确定要检验的知识要点,同时结合学生的易错点,给学生放出多样解题信息,在干扰迷惑信息中突出要点。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设计如下习题。
*求出下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通过新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一面积计算公式,但是根据经验,学生往往不能找到正确的底和高,这正是这一知识的难点和易错点。
在本组迷惑性练习中,貌似只是运用公式求面积,但是渗透了估算、高和底的概念等多个知识易错点,同时也将面积公式变形,使学生了解已知高和面积求底的方法,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性练习---重分层、展个性
提高性练习是在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类挖深、提高、展个性的习题。题目的设计应遵循分层教学的原则,既有巩固练习又有拓展练习。
(一)在“变”中看不变,设计组合模块练习。
学生之间存在着基础差异和学习能力的不同,所以可以借助基于同一数学模式的一组题构成组合模块,让每个学生经历由散到联的过程,将学生逐步引向高阶思维和深度学习。
如行程问题的练习。
*甲、乙两人开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2千米,三小时后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将解得的答案作为条件,把原来的某个条件作为问题,重新出题并解答。
①求时间。
②求甲速度。
③求乙速度。
通过问题联系,一题三变,但是与原题的结构是一样的。引导学生透过形式走向本质,感受其内在联系,领悟到数学本质,建立数学模型。
(二)在“巧”上探索,设计隐蔽性练习。
课堂练习要讲究技巧,练习得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带有隐蔽性的练习,激发学生一探到底的积极性。
如以下练习。
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发现了一个隐蔽的重要条件:两个直角三角形是相同的。进而将求梯形ABOD的面积的问题转化成求梯形 OCEF的面积。
事实证明,设计一道更广阔、更开放的练习,能让孩子们的思维变得更开放,孩子们的潜能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挖掘。
三、探究性练习---重思维、促发展
探究性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应当设计为指向明确、主题清晰、任务具有探究性的数学问题。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来提升数学探究能力,并将学生的探究过程做为重点呈现。
在“创”中沟通,设计开放性练习。
开放性练习可以是一个学科某一单元的内容,也可以是一个领域的内容,答案具有不唯一性,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并展开学习。在设计此类练习时,首先要找到一个合理开放的情境,并提出能引起学生探索欲望的问题。
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设计练习:
孩子的表现让人欣喜,笔者发现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木头进行刷、锯、削等等的改造,通过实际应用解决问题,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结语
练习设计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值得探究的艺术。笔者相信,只要广大教师都能坚持追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在“双减”政策的支持下,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们的练习一定能成为发展学生的思维 能力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2】季仲彬《对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6.
【3】赵学军.《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微探》【J】.速读,2017.
【4】郑丽霞.《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生数学课外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 【J】新教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