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霞
摘 要:幼儿园常规教育要和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相统一,将常规教育和幼儿园的教育过程有机联系,让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养成良好习惯,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形成集体意识和规则意识。幼儿园常规教育,有利于保障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但如今幼儿园常规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分析了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促进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实现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常规教育;习惯养成
幼儿园常规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幼儿日常生活习惯、社交技能、认知与语言、艺术体验、身体运动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这些教育内容有助于幼儿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儿阶段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在培养幼儿的习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管理是幼儿园开展教学的前提,也是幼儿园建设方面的基础性工作,教师需要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幼儿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并在过程中密切关注幼儿常规意识的培养,这是推动幼儿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
一、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常规教育应该在保障幼儿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幼儿的自我意识,让他们能进行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习惯。但在如今的常规教育过程中存在两种偏向问题。
部分教师在常规教育中存在对幼儿进行过度约束的情况。过度约束指的是教师对幼儿的行为和活动进行过于严格的限制和控制,限制了幼儿的自主性发展空间。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教师对幼儿的安全过度担忧,或者对教学效果和规范性要求过高。过度约束会导致幼儿的创造力发展受到限制,削弱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在自主探索和尝试中发展创造力,但过度约束可能使他们失去实践和探索的机会,还可能导致幼儿的自主性受到抑制。幼儿需要有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但过度约束会剥夺他们的自主权,造成幼儿过度依赖和被动学习。过度约束可能限制幼儿的社会交往和情感交流,使他们难以学会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等社交技能,这限制了幼儿的个性发展,甚至会导致幼儿产生压抑情绪,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育应当提倡幼儿的多元发展,幼儿教师过度的管制不符合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发展目标。
部分教师在常规教育中存在过度放任幼儿的情况。他们对幼儿的行为习惯不加以约束,导致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缺乏规则意识。幼儿的思想意识需要教师的正向引导,教师过度放任幼儿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的优化策略
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园常规教育应当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
1.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纪律认知
幼儿园是幼儿建立规则意识的主阵地,幼儿教师要把纪律认知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从幼儿入园到离园,教师要在幼儿吃饭、午睡、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不断强调规则意识,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制订有关规则时,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1)日常规则与行为习惯。
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制订在幼儿园需要遵守的规则和行为准则,明确哪些行为是期望和支持的,同时也表明哪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每天早晨,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回顾并重申有关规则。教师可以利用清晨或班会时间,与幼儿分享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并通过实际案例、游戏或故事来说明规则的意义。教师应当耐心地引导幼儿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和管理自己的行为。
(2)社交与互动行为培养。
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小组活动和合作项目,鼓励幼儿之间合作与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教师可以设置和模拟各种社交场景,教导幼儿如何与他人交往,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教师应当鼓励幼儿主动与其他幼儿建立友谊,并提供友好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社交困难。教师可以通过户外活动让幼儿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习与人合作、交流,提高解决冲突的能力。通过以上这些措施,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养成积极合作、尊重他人的意识。同时,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自主活动的空间,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2. 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的思想认知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影响。幼儿园应当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促使幼儿建立正向的思想认知。
(1)幼儿园应当为幼儿构建良好的物质环境。
为了给幼儿创造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幼儿园可以考虑按照不同的区域功能构建物质环境。幼儿园要创造一个安全、温馨且有利于激发创造力的环境,鼓励幼儿自主学习并发展想象力。例如,在构建游戏区环境时,幼儿园可以设置角色扮演区、积木区、拼图区等不同的区域,以满足幼儿不同的游戏兴趣和发展需求。游戏区应当提供充足的自由空间,让幼儿能够自由地玩耍,并设置丰富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包括发展智力、社交、创造力和精细动作的各种玩具。
(2)幼儿园应当为幼儿构建充实的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包括人际交往礼仪和知识传播两个方面。幼儿园应该教授幼儿如何与他人进行交往,并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礼仪。这可以通过教授幼儿分享、合作、倾听和表达的方法来实现。幼儿园可以通过读书会等方式向幼儿传授丰富的知识,可以选择适合幼儿年龄和兴趣的绘本、故事书等来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
3. 实施差异化教学,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实施差异化教学是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个性培养是指在尊重幼儿独特性的基础上,通过适应性的教学和环境设计,促进幼儿个性特点的全面发展,包括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创造力、领导力和协作能力等。满足幼儿的个体差异可以帮助他们积极发展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在学习和社交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实施差异化教学旨在培养幼儿的个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语言、情感、社交等。这有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和社会生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应该围绕阶段教育目标对幼儿实施差异化教学,切勿“一刀切”。
在实施差异化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不同的学习活动支持幼儿的学习需求,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例如,对于对数学感兴趣的幼儿,可以组织拼图、数数字等活动;对于对语言感兴趣的幼儿,可以组织绘本阅读等活动。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学习进度提供个别辅导,确保幼儿能够获得发展。
幼儿在情感和社交表现上也存在差异。有些幼儿较为内向,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而有些幼儿较为外向,需要适度引导和规范。在差异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适应性的活动和角色扮演,帮助内向的幼儿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对于外向的幼儿,可以提供适当的社交规范和合作活动,帮助他们学会合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自主意识也会随之提高。为此,教师需要教导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学会自律,发展自己的特长。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指导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可以让幼儿参与制订班规,明确行为准则和责任。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幼儿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作出自己的选择和决策,以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结束语
新时代的幼儿园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包括智力、情感、社交、创造力等。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应当在一日活动中塑造幼儿的纪律意识;构建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充实的精神环境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和特点,组织个性化教学活动,通过差异化教学,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寒斐. 行知思想照亮幼兒园常规教育路[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7(5).
[2]潘晨珺. 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思与行[J]. 家长,20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