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润喜
摘 要:“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双减”背景下,班主任应该革新班级管理理念,在减负增效的基础上,强化自身的管理能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文章指出了现阶段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以促进“双减”目标的落实。
关键词:“双减”政策;班主任;管理工作
“双减”背景下,班主任应该与各学科教师积极沟通,以了解、调控学生的作业总量,避免学生有过重的学习负担;做好作业批改安排,不能将任务转移给学生家长;明确并规划好阶段性教学目标,避免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而占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班主任要明确自己的管理职责,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服务;要基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思想上、教学上和管理上不断完善,实施多元管理方式,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然而,当下部分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存在职责不明确、管理方式僵化、对学生缺乏了解等问题,影响“双减”政策目标的贯彻和落实。为此,优化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可以从班主任职责、管理方式、学生认知三个方面予以探究。
一、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班主任职责不明确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应当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当关注学生个体的长期发展和综合发展,要切实做到因材施教,结合实际情况关注每名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在新时代教育形势下,班主任应当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利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管理方式,为班级管理任务投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在保证管理效率的同时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然而,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清楚自身的职责,无法积极、主动地关爱学生,只把班主任的工作当作一个任务。部分班主任在处理班级问题时常常会忽视学生的感受,形式化比较严重。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能力不足。
2. 班级管理方式僵化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人员。部分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习惯运用“距离化”的管理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课堂纪律,但却忽视了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在这样的管理方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越来越强,学生难以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敢就班级管理表达自己的想法,班级氛围不活跃,导致班级管理僵化,使得师生沟通出现障碍,产生较强的疏离感。
3. 班主任对学生缺乏了解
许多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偏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疏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许多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只围绕成绩一个指标,导致学困生在班级中缺少自信心,既对班级管理工作缺乏兴趣,也不愿意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导致班级缺少向心力。这种片面性的评价主要由于班主任对学生兴趣、需求等方面缺乏了解,在管理工作中存在功利化倾向,磨灭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可能,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悖。
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
1. 明确班主任职责,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班主任职能的要求更侧重于管理,是承担整个教学任务的主体身份,而学生作为客体只需要被动地接受管理。随着教育理念的革新,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身份得到认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随之得到进一步强调。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班主任对班集体的管理和调控能力也直接影响整体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中,班主任应该因材施教,了解班级中每名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制订学习方案,形成正确的学习思路,促进学生持续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另外,班主任还要积极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育技术,并在日常教学中灵活运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2. 变革管理方式,强化师生之间的联系
(1)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其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各有不同。所以班主任在进行管理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
例如,面对学生课堂违纪或者课下打闹等问题,班主任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那些不善表达、性格内向的学生,班主任可以在私下对学生进行劝导,且要把握好批评的“度”。对于那些个性突出、较为自我的学生,班主任要借助真实故事和楷模人物来进行教育,使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做出相应的改变。班主任不应该以成绩来判定学生的人格和品质,而要看到每名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积极夸赞学生的优势,让学生产生正向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应该注意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一方面,班主任需要从理论角度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其具体表现可以是每周一次的心理健康班会,通过为学生讲授基础知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另一方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应当时刻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一旦发现学生出现相关问题,要与学生及时沟通,并积极疏导学生,同时对学生要以鼓励为主、惩罚为辅,多鼓励和赞美学生,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进而获取学业上的进步及人格上的完善。
3. 深化对学生的认知,制订多元评价体系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的正确认识十分重要。只有深入了解每名学生,才能实现精准定位、对症下药,更高效地开展班级管理。
班主任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涵盖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实践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评价可以包括小组讨论、个人报告、项目作业、实践考查、观察记录等形式,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班主任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评价标准,注重个体差异。评价标准可以包括知识水平、创新思维、合作能力、领导潜力等多个方面,以便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表现。另外,除了班主任的评价,可以引入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的环节。学生可以通过反思和交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相互提供建设性的反馈。最后,班主任还要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并结合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激励,推动学生形成积极心态,使学生在班主任的激励下积极地参与班级活动,并逐步树立自信心,力所能及地为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提升班主任管理的实效性对“双减”政策的落实具有重要影响。班主任应该深刻认识到自身工作中的局限与漏洞,并结合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深入探析,结合实际进行班级管理。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关怀学生,促进其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兴群. 新时期初中班级管理效率提升策略谈[J]. 基础教育论坛(下旬刊),2021(8).
[2]齐尚英.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甘肃教育,2021(15).
[3]董兰芳. 困境与突围:“生本理念”背景下初中班级管理策略的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