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红
摘 要 文章探讨了朗读训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指出朗读文本选择的重要性,强调教师要选择贴近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的朗读文本。讨论了课堂组织朗读训练的策略,如小组合作、个性化指导和创设情境等,还提出了呼吸、声调、语速的指导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融入情感增强朗读的感染力,如何通过听读结合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听觉感知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 朗读训练 初中语文 文本选择 听读结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参差不齐、语言表达能力存在差异,而且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样。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朗读训练作为一种传统且经典的语文教学方法,在近年来重新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朗读不仅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技能,更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着重探讨朗读训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并阐述其潜在的益处。
一、文本选择:挑选合适的朗读文本
合理的文本选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文学的理解和情感体验。文本的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同时,文本的主题要积极向上,能够传递正能量,以正向引领学生的成长。根据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语言能力,教师还要注意选择难度恰当的文本。对于初学者,可以选择较为简单易懂的文本: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对于有朗读基础的学生,可以选择语言较为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文本,以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教师还应选择富有情感的文本,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情感内涵,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情感是朗读的灵魂,通过情感投入,学生的朗读能够更加生动、感人。
二、课堂组织:有效安排朗读训练的时间和方式
合理安排朗读训练的时间和方式可以充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对此,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主题和内容,在适当的时候设置朗读环节,比如在每节课开始时进行短暂的朗读练习,或在讲解文学作品时要求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同时,教师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朗读训练,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热情。在小组内,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共同完成朗读任务,各小组之间可以进行朗读比赛或展示。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投入朗读训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根据学生的朗读表现,教师要及时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反馈。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高难度的朗读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逐步提高朗读水平。
三、朗读指导:呼吸、声调、语速指导
第一,呼吸指导。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深呼吸方法,鼓励他们在朗读前进行深呼吸,以保持充足的气息。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学会腹式呼吸,即在朗读时通过腹部的运动来控制呼吸,使声音稳定且富有力量。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避免急促浅短的呼吸,尽量保持呼吸的平稳和连贯。
第二,声调指导。首先,教师要解释声调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在不同场景和人物对话中,声调的高低变化可以反映出情感变化和语义的不同。其次,在朗读练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文本的语气和情感进行声调的变化,使朗读更加自然流畅。
第三,语速指导。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文本的内容和情感进行适当的语速调整。对于激动或紧张的场景,语速可以加快;而对于平和或温柔的场景,语速可以放慢。教师要教导学生避免过快或过慢的语速,要保持适中的节奏,以便听众理解和接受。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在朗读练习中注意停顿的运用,因为适当的停顿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第四,鼓励练习。在呼吸、声调和语速指导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开展综合性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朗读中体验到这些要素的相互关联和影响。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具体的案例演示,让他们模仿优秀的朗读者,以此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朗读要素的运用。需注意,长期的朗读练习是提高朗读技巧的关键。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朗读练习,或定期进行朗读展示或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同时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四、情感融入:增强朗读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在朗读中融入情感能够增强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在学生朗读前,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角色理解,深入体验文本中的情感,从而更好地将情感融入朗读。教师也可以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不同情感状态下的朗读效果。教师的示范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如何在朗读中表达愤怒、悲伤、喜悦等不同情感,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情感表达需要注重细节,包括声音的抑扬顿挫、语调的起伏变化、语速的快慢等。学生应该注意在适当的地方加强语气,突出情感表达的重点。学生在朗读中适时运用停顿,可以使情感更加深刻,讓听众有时间体会和感受自己所表达的情绪。停顿的运用需要根据文本的情感表达合理安排。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观摩优秀的朗读演绎,让其从优秀朗读者身上学到更多的情感表达技巧。通过观摩,学生可以汲取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五、听读结合: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听觉感知和表达能力
通过听读结合的方法,学生不仅可以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度,还可以提升对语言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教师在朗读训练中要多运用听读结合的策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语言能力。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可以先示范朗读一段文本,然后让学生跟读。这样的听读对照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语调、节奏和情感表达,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听力理解练习,让学生倾听和理解不同类型的语言材料,如录音、对话、新闻等。听力理解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听觉感知能力,使他们在朗读时更加敏锐地捕捉语言细节。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听读互动,即当学生听完一段文本后,让他们就所听到的内容进行简短的口头概括或提问。这种互动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听内容的思考和理解,加强其语言听说能力。在朗读训练中,教师亦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所听到的文本的特点,比如句子结构、语调变化等。通过对信息进行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从而更准确地进行朗读。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朗读时自我录音,从录音中发现自己的朗读问题,并逐步改进和提高。此外,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外听书、听音乐、听广播等。这些听读延伸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听觉感知和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训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教师要通过合理选择朗读文本、有效组织课堂和指导朗读、结合听读等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朗读训练将更多地应用新技术。语音合成技术、人工智能辅助等将为朗读训练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工具。个性化指导将更加普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订制化的朗读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朗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