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提高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23-10-17 06:10林松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3年8期
关键词:习题教学双减高中物理

林松

摘  要: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内容之一,“双减”背景下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重视学生的深入思考和运用逻辑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在具有挑战的学习主题中全身心投入,体验成功的乐趣,获得全方位的发展。文章对当下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就如何在“双减”政策下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双减”;高中物理;习题教学

一、“双减”背景概述

2021年,我国“双减”政策的出台,为整治、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乱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保障,为义务教育指明了方向。也正因如此,“双减”政策实施之后,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多种变革。虽然高中阶段不属于义务教育范围,但是很多高中的教学工作也进行了调整,以配合和适应“双减”政策带来的变化。如,对作业进行有效优化,对学生的作息时间进行调整,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等。教育是一項系统的工作,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和大学教育阶段等环环相扣,学生的发展不能出现断层,因此相关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当前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受到“双减”政策、新课标、课改推行的积极影响,高中阶段大力提倡教育改革。但迫于升学的严重压力,在进行习题教学时所强调的是做题数量和做题深度,学生在题海中苦不堪言,这也成为难以落实“双减”政策的困境之一。

其一,学生未树立系统的物理观念。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比较吃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未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系统结构,在解题过程中比较盲目,难以对物理公式的适用范围进行掌握,继而随机地生搬硬套使用公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通常会采取增加习题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但是其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采取该方式不够科学,但仍未找到其他更好的教学方法。

其二,学生未掌握物理科学思维。部分学生在解答物理题的过程中,对题意的理解不到位,因此找错研究对象。在面对难度较高的习题时,难以找到突破口;或者建模能力不足,导致物理建模错误等。教师讲授的很多物理解题技巧学生并不能够完全掌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解题思维与方法的训练不足,科学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其三,学生科学探究精神不足。一些教师在习题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堂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话语权不足。尤其是面对抽象的教学内容,学生无法产生学习物理习题的兴趣,在解答习题或习题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总结与反思。经常表现为在意习题结果是否正确,但对解题过程的关注不够。为了取得更高的分数,一些学生陷入题海战术,但是解答题目时缺少思路无法抓住问题的本质,仅依靠机械记忆无法提升其科学探究能力。

其四,教学方法有待调整。很多学生在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比较浓厚的兴趣,但是实际解答时却饱受挫败,长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后,逐渐丧失对物理学习的信心。这也说明了教师在进行物理习题教学时需要注意运用情感因素,仔细观察并及时发现学生的挫败情绪并加以科学引导。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懂得循循善诱,对学生进行适时激励,就无法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因此,改进高中物理习题教学需要注重实际应用,对学生进行多样性、探究性和解题思路的培养,同时兼顾不同学生的需求,通过合理设计习题,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

三、“双减”背景下提高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一)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

以往传统的习题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正确解题的能力,而“双减”背景下,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在此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及科学态度与责任。这些素养的形成,其积极作用不局限于物理学科知识中,还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处事态度。就物理学科来说,唯有在学习过程中将这些素养正确地运用,才算是掌握了该学科的核心素养。物理教师在进行习题教学时,需要以此为目标,在判断某些习题的价值时,不应将关注点只放在习题的模式中。因此,在加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以后,物理教师的工作增加了新的挑战,其教学工作一方面需要满足考试的需要,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另一方面,又需要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以外,教师在进行物理习题教学时,需要同时兼顾传统的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目标,并确保二者之间的平衡。

(二)科学精选习题

习题是物理习题教学的主要载体,教师在习题的选择上不够科学,存在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等问题,学生在面对这些题目时,不免会感到乏味,对物理学习生出厌倦的感觉。所以,教师应当精选习题内容,以便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使习题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在选择习题时,应当注意:

其一,习题的典型性。习题不是越多越好,物理习题教学的成功在于题“贵精不贵多”,即题目要具备典型特征、具有较高的价值。如果教师一味地采取题海战术,会使学生身心俱疲,特别是部分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全部习题,还会产生厌学、弃学等不良的心理。所以,教师在挑选习题时,应注意是否能够覆盖更多的知识点、难易程度是否合适、解题方法是否典型等,使学生对所学概念、规律等基础知识进一步地巩固,确保学生对某一种方法有比较深入的认识,继而举一反三,不仅能对同类型问题顺利解答,还可以触类旁通、以点带面,保持轻松积极的学习心态。

其二,打破思维定式。在解答物理习题时,学生通常会在大量练习之后有一定的解题思路,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对习题的熟悉,另一方面则是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从而影响对习题的思考过程,学生会怠于创新。在题目稍做变动的情况下,学生就会落入“陷阱”。物理习题是富于变化的,这也是物理习题较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在习题中适当增加“陷阱”,有助于学生时刻保持警惕并突破思维限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1】 如图1所示,质量mA>mB的两个物体A与B叠放,一侧依靠竖着的墙体。让A和B由静止释放,在沿着这一粗糙墙面下落的过程中,画出B的受力分析图。

在一些受力分析习题中,物体沿墙面下落,会受到和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影响,且A在B之上,所以一般来说B会受到A的压力。但是在该题目中,A和B不受水平方向上力的作用,均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B仅承受向下的重力GB。由于该题目与以往的习题“形似而非神似”,所以能够突破学生的思维惯性,训练其抓住问题本质并进行突破的能力。

(三)优化习题教学

教师在习题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将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以确保学生可以具备更加灵活的思维,在学生做题过程中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

【例题2】 在下雨过后的屋檐,每间隔一定时间则会滴落一滴雨水,当第五滴雨水将要滴下的同时,第一滴雨正好落在地面上,与此同时,第二滴雨水在窗户下沿,第三滴雨水在窗户的上沿(g=10m/s2),窗户高1米,则屋檐距地面有多高?

该题是典型的一题多解,但学生多将基本公式法作为解答方法。当学生解答完之后,教师应鼓励其使用其他的解题办法,能够针对物体的平均速度的解题过程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意识到该问题有多种解题思路,使学生能够使用相应的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题3】 已知可以视作质点的物体从距离水平面4米的一个斜面上下滑,如该斜面光滑,则其倾斜的角度为37°,在斜面和水平面之间由一段光滑的圆弧相连,该物体和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5,那么,该物体能够在水平面上滑行多远?

在这一问题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变动,去除部分已知条件,如去除斜面角度为37°这个条件,再和学生一起讨论物体滑行的距离。学会在一道问题中使用多种思路,就是让学生习惯在不一样的条件中去自主思考是否需要变化解题方法,使其用变化的思维来化解物理问题。

(四)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进行物理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使学生掌握某一题的解题方法,而是以此为有效路径,锻炼学生思维、拓宽解题思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在这种要求下,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多强调知识本位,且教师具有主导地位。在新的教学目标中,更突出表现“生本位”,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以此为基础构建物理教学模式。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不是向学生传播某一类型的解题方法。所以,在高中物理阶段的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是否可以对题目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究。

例如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一课内容中,教师在讲解教材中的新知识以后,需要以例题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如何使用相关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例题4】 路面上的汽车以时速40公里的速度保持匀速前进,如果汽车用0.5m/s2的加速度刹车,那么,在10秒之后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在20秒之后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该题属于基础习题的范畴,因此难度较低,需要学生在充分理解题目的情况下使用对应的公式进行计算。为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其深入思考,在学生对该题解答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下的新问题:在汽车行进过程中,脚踩刹车后,车并不会立刻停下,而是会向着原来的行驶方向继续滑行一定的距离。在遭遇紧急情况时,紧急刹车制动容易酿成交通事故,因此在交通规则中对此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应当保持适当的车距,并对行驶速度进行了限定,就是为了防止紧急刹车造成的交通事故。问题是,如果发生交通事故,交警怎样判定司机有无超速行为呢?

与比较枯燥、无趣的纯粹理论知识相比,这种与现实紧密结合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兴趣,在物理课堂中,学生对此问题各抒己见,给出不同的判断方式。教师引导其提出观点、论证观点再到验证观点的全过程,能够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并最终给出问题的答案,即交警会根据车辆刹车痕迹的长度来计算汽车司机在采取紧急制动时的车速,继而判定其是否存在超速驾驶。

(五)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布置习题时,经常会考虑题目有无涉及各个知识点、学生进行的练习是否充分、能否收获预期的学习效果。但是,就目前“双减”政策推出之后的实践表明,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调查显示,两个不同的班级分别采取了“双减”之后的习题教学模式,和延续以往的传统习题教学模式,在一段实践之后的成绩测试中,这两个班级的物理考试成绩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在实际的谈话访问中可以了解到,在“双减”模式下的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幸福感”更为强烈,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潜力,享受到更加自由和舒适的学习气氛。由此可见,适当的宽松并不会降低高中生在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为学生的后续成长和发展找到科学的引导方法。

(六)反思习题教学过程

习题讲解之后并不代表教学课程的结束,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进行实验或是习题课,都需要教师针对课程中的内容进行总结与反思。很多物理教师将注意力集中于课程讲解过程中,对习题解决过程的总结和反思却表现得不够重视。对习题教学进行反思,主要是指教师能够对已经进行的习题教学进行再次地思考,对教学经验进行梳理总结,以提高教学技能,对后续的习题教学工作进行优化设计。

教师针对习题教学工作开展的反思主要为以下两方面。1. 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了习题教学的相关目标,习题教学的策略是否得当,学生能否在习题教学中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2. 教学过程。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对习题教学过程如何进行有效改善等。在针对习题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之后,应生成相关内容,并将其记录在案、装订成册,便于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学军. 从习题教学看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 读与写(上下旬),2021,18(25):214-216.

[2]张立群. 习题教学中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1,50(06):48-49.

[3]马红蕾.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2,51(04):17-19.

(责任編辑:廖  艺)

猜你喜欢
习题教学双减高中物理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紧扣学教“四性”加强数学习题教学探研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探究
初中英语习题课小组合作方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