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学习情境

2023-10-14 16:00张媛媛
关键词:学习情境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创设

张媛媛

摘要: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可以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宣讲,而应通过创设故事型、体验型、模拟型、思辨型等不同类型的学习情境,有效地激发、保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与思考真正发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创设;学习情境

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可以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设置议题,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究和体验活动。”[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基于学生视角,以个体经验为起点,将知识与生活连接,创设故事型、体验型、模拟型、思辨型等不同类型的学习情境,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其学习方式转变,让学习与思考真正发生。

一、故事型情境

故事型情境是一種常见的学习情境。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整体设计成一个故事,故事中包含着所要学习的知识,用故事的发展牵引学习的进程。故事型情境有助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增加师生互动,激发真实感受,提高学习效果。创设故事型情境时,我们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

一是秉持儿童立场,深入学生的内心。教师要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设置故事的情节、人物等。如,教学一年级上册《吃饭有讲究》一课,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喜欢卡通形象的特点,教师设计了“筷子兄弟”这一人物形象,以“筷子兄弟带你去发现”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寻找、发现故事中的康康同学在吃饭前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养成好习惯的认同感,从而引导学生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并在“小鹦鹉教你一招”的故事情境中,学会六步洗手法。二是注意引导学生

在故事情节中进行角色转换,从不同视角理解知识。如教学二年级下册《小水滴的诉说》一课,教师以“我们的地球”为主题创设故事型情境,引导学生扮演小水滴,从江河湖海走进千家万户,化身绵绵细雨流进干涸的河道等,在“小水滴”旅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理解关于水的知识,激发内心真实的情感。

二、体验型情境

体验型情境的创设重在引导学生融入其中,体会事件的经过。教师可以借助生活资源,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也可以回归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反思,帮助学生建立起教材、情境与自身之间的联系,勾连“知”与“行”,化身“当事人”,从而获得“在场感”。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开开心心上学去》一课,为了帮助学生适应新的角色,教师在“爱新书”板块的教学中,创设了发放新书的体验型情境。其间,教师设计抢书、书有破损等情节,让学生在轮流领取新书的过程中观察、分析、交流、感悟,学习交往礼仪;在摆放新书时,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分享说一说,引导学生学会在书桌上、书包里、桌洞内等处正确摆放图书。在“爱书包”板块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我是谁的家”“认识我们的小家”等情境,让学生认识书包的功能区,了解如何更好地使用书包,并且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评价,让学生在体验中成为分享者、评价者,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再如,三年级上册《生命最宝贵》一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生命孕育的不易缺乏深入的认识, 很难理解其过程和感受,教师在教学中需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孕育过程的艰辛。教师可以创设体验孕妇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把书包背在胸前,体验孕妇弯腰系鞋带、趴在桌子上休息等日常活动,感受孕妇行动的困难,感知孕育的不易。

三、模拟型情境

模拟型情境的创设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对场景进行模拟,学生以不同身份,从不同视角去分析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从而提升认知能力。学生走进富有生活味的模拟型情境中,分立场探讨,能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真正实现知识的迁移。

如,三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聚焦公共场所规则意识的培养。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但尚处于他律阶段,对规则缺少理性的认识。教师通过创设模拟型情境,引导学生了解规则的意义和重要性。在乘坐无人售票公共汽车的情境中,教师请几个学生扮演当事人,表现自觉购票、不乱扔垃圾、主动让座等行为,其他学生以旁观者、监督员和志愿者的身份去观察,从不同的身份、多个角度来交流自己的看法,这样能更好地引起学生道德认知的共识、道德情感的共鸣。走斑马线的规则,学生都知道,但很少有人每次都能做到。教学中,教师请学生模拟过马路不走斑马线的场景,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接着引入“这样做对吗?”“等一等又何妨?”“文明行动,如何从我做起?”三个问题,在情境中激发思考。学生逐渐懂得从他律到自律要做到目标明确、执行坚决,人人文明一小步,社会才能向前一大步。

再如,一年级上册《花儿草儿真美丽》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创设“植物园”的模拟情境,请学生到“植物园”里自主发现和植物交朋友的方法,请几位学生扮演园丁,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爱护植物和养护植物的方法,并学习怎样在花草面前保护自己。模拟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又让整节课的知识更有系统性。

四、思辨型情境

培养学生提高思辨能力、养成思辨习惯、形成思辨意识,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2]教师可以创设思辨型情境,在辩论或对比中,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与思维碰撞,鼓励学生在多维度的思辨中明白道理、得出结论、提升素养。

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知法守法依法维权》一课,教师创设了法庭辩论这一思辨型情境,以“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学生要钱”为案情,融知识性、思辨性、警示性为一体。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代表穿上审判长、审判员的服装,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法定代理人、被告人和法警都坐在规定的位置上。从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到被告人最后陈述、宣判和法庭教育等,都按正规开庭审理案件的程序进行。法庭辩论环节,被告人高年级学生陈述事实经过,原告人低年级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坐在观众席的学生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激烈的辩论真正引导学生走出简单的对或错的评判,走进复杂的生活情境,展开思辨,尝试分析、解决问题,并能够在道德和法律层面进行判断。

再如,教学四年级下册《家乡的喜与忧》一课,为了引导学生树立为家乡发展出力的主人翁意识,教师创设了两个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思考。第一个情境是:“小明认为,我现在太小了,等我长大了再说吧。”教师提问学生是否同意这个观点,并说说理由。紧接着出示第二个情境:“小明说,虽然我还小,能力有限,但可以尽力而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有钱可以干什么,有力可以干什么,在观点的对立统一中进行探讨,增强道德与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

[2] 严卫林.道德与法治思辨教学“三道之法”[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2):6.

猜你喜欢
学习情境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创设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