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3-10-12 03:22李梓卉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6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李梓卉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随着移动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互联网时代探究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助于学生成长成才,而且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响应大国工匠人才培养战略。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

工匠精神最初源于手工制造行业,意指劳动工人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追求。随着当今社会行业规模和行业种类的不断扩大,工匠精神的内涵底蕴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成为一种引领时代进步的大众精神。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具有实践技能与实际工作能力的技术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可被理解为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执着坚守的从业态度以及对精湛专业技能的不懈追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素质、中国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可以看出,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存在高度的一致性与交融性。根据2022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其中学生群体占比最大。因此,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探索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的应有之义。

一、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机遇

(一)技术资源深度革新,思政教育提质增效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其中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大多依靠向学生讲解工匠优秀事迹和工匠精神榜样,单纯地填鸭式灌输,通常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不够,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而且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实践精神,本质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浮于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保障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深入理解和内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前沿的教学技术将陆续涌入高校,这极大程度上改善思政教学条件。比如,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能够深入分析当前高校学生的学习偏好、行为习惯和综合素质,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合学生的授课方式和课程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另外,利用软件开发技术、网页制作技术、数字多媒体技术和智慧教室设计技术等,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丰富工匠精神的内容,为学生提供高科技、信息化的全新学习体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也为高校的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与空间。对于一般高校来说,专门开发独立的专业教育平台不论是在经济层面还是技术层面都存在较大的难度,但是高校可以凭借互联网的力量,运用当前已经成熟的公共开放平台和教育教学软件,例如慕课、学习强国、微视频等平台和软件,吸收借鉴最新的工匠精神资源对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来说,都拥有了更加全面、权威、多元的选择空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思维理念创新重塑,思政教育掷地有声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带动了思政教育环境下资源和平台的革新,而且还引发了多群体思政教育观念的转变。

从教育主体的层面出发,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说教式和填鸭式思政教育模式很难再引起受教者的思想共鸣,甚至还会引起受教者的反感与逃避。为保证教育主体的权威性和思政教育的时效性,教育主体在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层面应当注重培养互联网思维。除了主动学习互联网技术外,还要实时了解互联网中关于工匠精神的相关资源,适应互联网中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课程与互联网中关于工匠精神表述与宣扬的碎片化内容进行融合。教育主体要以互联网为手段,通过自身思维的转变增强大学生对思政学习的认同感。

從教育客体的层面出发,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热情程度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改变对思政教育原有的“乏味、无聊、枯燥”刻板印象提供了良好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塑造“互联网+”思维,转变接受思政教育的方式。

从社会环境的层面出发,工匠人才的培育响应人才强国战略,社会各界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进而开发出更多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教育平台,为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提供了现实机遇。

二、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培育工匠精神已经得到了高职院校的关注和重视,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实践精神,如何利用虚拟的互联网进行培育,仍然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教育主体主导权遭受挑战

互联网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工匠精神的培育无疑是一个有力举措。但是教育主体在这个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课堂中传统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进一步降低,教育主体面临如何增强思政课趣味性和吸引力这一难题。另一方面,教学对象和教学主体在互联网中面临着丰富的思政资源,教学主体和教学对象之间的信息对称程度进一步提高,同时教学对象可以在互联网上自由选择接受工匠精神教育的手段、渠道和内容。这容易导致教育主体的主动权、权威性和吸引力受到挑战。

(二)教育客体辨别力面临考验

工匠精神作为时代精神,被全社会大力弘扬。互联网为教育客体提供了丰富的工匠精神学习资源,但互联网也存在着信息泥沙俱下、财产安全难保障、个人隐私易泄露等问题。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具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中拒绝层层的娱乐消遣诱惑,坚定选择与工匠精神相关内容进行自我学习;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中避开安全隐患,精准选择与工匠精神相关案例进行自我教育,对他们自身的辨别能力和防范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三)互联网利用形式单一

工匠精神的弘扬需要全面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相比于高中階段的单一知识传授,高职院校的自由环境以及新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方式和可能性。但实际情况,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仍然倾向于使用传统方式教学,例如让学生观看纪录片和新闻报道,而未充分发掘和利用互联网的功能。另外,一些教师可能倚仗互联网了解工匠精神的相关示例,然后通过单向填鸭式灌输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这种做法没有充分拓展教学途径的利用,导致学生的参与感不高,积极性不强,对工匠精神内涵的领悟也不准确。

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教学途径上加以创新。可以积极利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如工匠精神相关的文章、视频、案例等,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素材。同时,可以通过讨论、实践、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培养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真正理解和认同。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运用互联网来探索和发现工匠精神的真实案例,并进行分享和交流,以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积极探索多种多样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以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和理解。

(四)工匠精神学习效果难以保证

虽然高校已经开始关注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并且也认同工匠精神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合互联网热点进行工匠精神的学习已成为诸多高校的选择之一,但是工匠精神本身作为一种实践精神,强调学生在实际劳动过程中学习、领悟、内化,更加注重在实际生活中所展现出的吃苦耐劳、执着坚守、求真务实等优秀品质。工匠精神很难通过互联网中的一个案例、一个视频或一个人物进行全面刻画。即便如此,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会达到理想水平。

三、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加大工匠精神融入课堂主渠道的力度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同时,课程思政也在大力推行。在保留传统线下授课模式的同时,互联网学习凭借不限制时间、地点、次数等优势,吸引着各类课程陆续上线。高职院校在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教学时,要注重改革课程体系,并将工匠精神的培育渗透进各类学科的教学内容。

在加强“线上+线下”课堂的“工匠精神”渗透上,可以拓宽职业学校的教材内容,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时代精神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现行教科书的使用呈现出滞后的趋势,尤其是学生对“空洞”的讲授内容缺乏浓厚的兴趣,难以完成新时期的工匠精神培养。因此,教师应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充分利用互联网中现代工匠精神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时效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是要有科学的课堂教学组织,课堂上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严谨专注的态度、勇于创新的品质。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教师们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实力,从多角度挖掘工匠精神的底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

(二)创设高水平教师团队和高素质学生群体

无论什么时代,教育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所注入的情感、起到的榜样示范作用、散发的人格魅力是任何科技都无法替代的。构建一支高水平教学团队需要包含实践型、理论型和创新型人才,他们不仅要具备思政教育的基本理论素养,掌握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还要能根据互联网资源的实时更新,在提升自身知识素养的同时创新地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中,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教学模式。在新形势下,教学主体应秉持“以教促研、寓教于研”的教学理念,深耕思政领域,通过扎实的研究成果和丰富的专业学识,满足学生对前沿知识的需求,维护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和权威性。

教学客体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效果。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通过班会、座谈、走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在互联网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加强对防诈骗安全知识的宣传,并培养学生的正向价值观,引导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学生群体,将有助于提升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效果,进而提高育人实效。

(三)多渠道利用互联网平台弘扬工匠精神

面对互联网的速发展,传统的线下授课模式已不再是唯一的教学渠道,线上授课模式正在逐渐兴起。高职院校要拓展“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新媒体和信息化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功能,通过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方式,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鼓励学生粉丝群体广泛转发与新时代工匠精神相关的学生文章和人物事迹,通过多种渠道弘扬工匠精神。在课堂上,应该善于利用微课等线上教学载体,开辟网络教学新阵地。要结合时事热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带领他们学习工匠精神,努力营造一种新的思想政治课堂氛围。比如,可以录制有关“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发源地的趣味微课视频,在课堂内外向同学们推荐与“工匠精神”相关的影视、书籍和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同,并促使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四)传播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展示精神风貌的重要方式,而“工匠精神”则是一种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了促进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提高文化自信心,高职院校可以将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具体来看,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纪念日、主题节日等时机举办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可以通过搭建合作交流平台,邀请校外优秀企业家、荣誉工匠线上线下开展主题讲座,向学生普及职业教育发展的最新资讯。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景观营造和建筑布局来展现学校的理念和文化,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领悟匠心。同时,学校也可以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文化活动之中。例如,组织“劳动模范进课堂”“优秀校友论坛”“最美教师故事会”“优秀毕业生交流经验分享会”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体验“匠人精神”,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通过宣传栏、广播站、公众号等多种宣传方式,宣传国家政策,讲述大国工匠模范的故事,弘扬工匠精神,让学生全面感知匠心、匠行、匠魂,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环境。把“工匠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出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校园文化教育力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在校园文化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提高个人修养。通过校园文化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理念和实践,可以为大学生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学校和教育者应重视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培养,在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参  考  文  献

[1]邹宏秋.工匠精神的文化记忆与时代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8):14-18.

吴小平,周倩宇.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协同效应[J].职教发展研究,2022(03):103-108.

[3]邓纯余.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理论与实践审视[J].思想理论教育,2022(08):56-60.

[4]贺鸽,蔡世春.横纵视野下工匠精神与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思考[J].高教学刊,2022,8(19):189-192.

[5]程静.高职院校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陕西教育(高教),2022(06):79-80.

[6]闫晓静,孟悌清,回娅冬,贾耀忠,刘德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1):69-70.

[7]盛琴琴.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22.

[8]裴丽娜.浅析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J].文教资料,2022(07):93-96.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