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团队成长定位、内容、路径和机制

2023-10-12 12:51王运宏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成长职业教育

王运宏

摘  要: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团队成长应该着力于职业化、“双师化”、信息化、国际化水平提升,确保集体成长与个体成长、专项成长与综合成长、阶段成长与连续成长、显性成长与隐性成长的统一。优化成长路径主要在于搭建有效成长平台,实施多类型成长培训,组织有高度的成长实践,完善有价值的成长诊断;构建成长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协调机制和保障机制,进而激发成长需求,提升成长效率,构建成长合力,确保成长价值。

关键词: 本科层次; 职业教育; 专业教学团队; 成长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3)05-0025-06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正按照职业教育类型发展要求稳步推进,2022年招生规模与在校生规模继续增长,首批试点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学生毕业顺利进入职场,开始接受社会选择和用人单位检验。2023年,多个省份传达了职业教育层次提升信息。已有试点院校和即将开启的新一批院校试点和专业试点,多依托原有高职专科院校展开,其专业教学团队必然以原有团队为基础,适度补充高学历学位成员或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成员,尽可能地邀请企业专家兼职加入,以更好地推动本科层次职业人才高质量培养,推动试点成功和大规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基于实践导向的高层次技术教育[1],其专业教学团队必然需要明确成长方向,创造成长机会,优化成长路径,扩大成长空间,推动有效成长,提升团队水平。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团队成长定位

(一)职业化

作为职业教育类型的高层次,本科职业教育需要有更专业化的教学团队,按照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充分适应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建立相应的教学标准、教学规范和教学制度,构建满足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生态,确保专业教学团队的职业化水平。这就要求试点院校设定试点专业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和教育教学适应性程度,并通过有关机构的认证和周期性验证。为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团队要完善师德师风规范并砥砺而行,跟踪所教专业对应的产业升级和专业技术发展,动态性掌握对应岗位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能,把握所教授对象的职业能力成长规律,不断优化不同课程的教学方法。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中,专业教学团队各成员需要练就各具风格的职业魅力,包括正确的职业教育价值观念,远大的职业情感追求,强大的职业精神品格[2]。不同类型的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唯有差异化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教学水平,才能逐步成为不可替代的行家高手。

(二)“双师化”

专业教学团队“双师化”,对应的是高层次技术与技能培养,确保实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培养目标。没有“双师型”教学团队,就谈不上职业教育,更谈不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面向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应按照国务院要求,尽快科学制定与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培养标准、聘任标准、考核评价标准和职称评聘标准等[3]。有条件的地区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还可以制定并颁布相关标准,推动“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认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专业每一位专任教师,都应该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并保持专业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的稳步提升,具备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和相应的综合素质。更为重要的是,各试点专业,要与多家稳定且技术先进的合作企业协作培养,有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群,能够根据职业人才培养需求承担相应的教学活动,尤其是综合实训、毕业设计、岗位实践指导等工作。合作企业要能够提供专任教师对应的关键岗位,协助专任教师操作最新设备,促进专任教师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并适时转换为教学资源。试点院校或试点专业招录新教师,重点强调要具备近一个时期的对口企业关键岗位工作经历,并推进企业工作经验的课堂转化。

(三)信息化

智能时代试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也是顺应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之势,着力回应产业升级对高层次职业人才的需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学面向产业信息技术革命,其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化水平必须努力与之匹配,持续推进信息化,加快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教学体系,提升团队成员信息素养,着重培养信息化思维,以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4]。为此,根据专业的信息化程度,试点院校需要及早规划试点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促进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改造,基于工作过程的信息化程度提升数字化、数据化和智能化應用,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包括智慧教室、数字化实训室和在线教学平台,筹备与专业教学相匹配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可以根据教师年龄层次、专兼身份和授课类型分类推进,循序渐进提升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化应用水平,推动教学内容信息化更新,推进教学资源数字化、教育教学手段在线化、教育评价数据化,确保团队每一位成员不落伍。

(四)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并走向深入,决定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从试点开始,就要走国际化之路,开门办学,不断吸收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办学经验,面向全球高端产业链的需要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其专业教学团队必然考量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有效分析并确定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才培养标准、培养流程和培养方式,适应本专业面向的产业国际化发展要求,站在生产技术升级高点,前瞻性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同时,基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本国企业海外拓展,国际化生源也会逐渐增多并在某些专业形成规模,本科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必然要适应生源多元化的特点。其专业教学团队组成和融合、专任教师成长和成熟、兼职教师加盟和担当主力军,都要能够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而展开。这也就决定了其专业教学团队成长必须要有国际视野,加强专业团队成员的国际交流频率,争取国际化人才加盟,不断提高专业教学团队的国际影响力。

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团队成长内容

(一)集体成长与个体成长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团队成长,首要考虑的是集体成长,整个团队的教育教学能力、应用技术研发水平、生产工艺创新水平、操作熟练程度、社会服务覆盖范围都需呈现稳步提升状态。无论是人才培养培训的各个环节,还是企业提供生产技术支持,都需要团队协同作战,成员之间高度配合,取长补短发挥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各自优势。在确保专业教学团队成员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基于团队面向的行业发展趋势,确定集体成长方向,设计集体成长路线,营造集体成长氛围,规划集体成长内容。专业教学团队集体成长依赖于团队成员的个体性成长,专业团队成员成长也依赖于团队集体成长。团队成员个体成长计划需要在团队集体成长框架下统筹进行,其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发展规划都要有利于专业教学团队整体能力提升。专任教师必须有较长的服务期,或者终身服务团队,并在团队指导下稳步成长。同时,扩大兼职教师群并保持相对稳定,校企联合促进成长,努力提升兼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二)专项成长与综合成长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团队,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成长是关键,但也不能忽视专业技术研发与操作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的成长,团队成员专业理论水平和综合素养等也需要同步提升。专业教学团队成员会有不同分工,这样的分工很可能只限于某个时期,团队成员要根据团队分工着力专项成长,但也不能忽略合作并具备多方面担当,更不能忽略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倒逼专业培养目标和标准的日益提高。全球化时代与信息化时代叠加,行业交叉与职业衍化提速,都要求专业教学团队成员与时俱进,综合成长。总体上,教师理论功底要有厚度,学习领域要有跨度,技术应用要有深度,职业领域要有宽度[5]。要想职业生涯稳定发展,专任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能手、课程专家,更要能够成为专业教学骨干,一定时期内成为专业带头人,这就需要进一步提升职业化、“双师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团队成员要能够进行有效管理、专业沟通尤其是和企业专家、学生沟通,能够广泛渗透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拓展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社会责任。

(三)阶段成长与连续成长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团队成长没有止境,可以不在乎超越其他学校同类专业教学团队,也无须在乎超越同一学校其他专业教学团队,成为学校、地区顶流,甚或全国最拔尖的专业教学团队,短时间内也不必设置相应的量化标准,关键在于不断超越自己,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不停地成长,支撑高层次、高效率、高质量的相应规模人才培养,逐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与水平、扩大社会服务规模、提高社会服务效益。专业教学团队成长,应该根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规模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更高层次培养等阶段而设定目标,不断探索专业教学团队成长规律、成长路径、成长保障策略,能够促进校企共建共享专业教学团队,能够促进专业教学团队集体成长和不同类型成员的个体成长。专业教学团队的成员教龄增长也好,人员更替也好,专业带头人的变换也好,都不能停滞成长,因为产业一直在发展,职业人才培养总在创新之中。

(四)显性成长与隐性成长

无论是专业教学团队集体,还是专业团队成员个体,既有显性成长,也有隐性成长。专业教学团队成员教龄、学历、企业经历、职称结构需具有合理性,团队以及团队成员的标志性教学成果、技术研发成果,教育教学能力、技术研发能力、信息化程度、国际化水平,以及教育部门考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用人单位的相应评价、不同媒体的报道,很容易找到成长依据,是显性的,也能作为专业教学团队及其成员获取荣誉、表彰、奖励或者相应资格的依据。在专业教学团队成长中,有更多隐性的成长,不容易量化和表现,难以作为获取的依据,但对专业教学团队及其成员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增值效果明显,其中包括团队精神和团队氛围的提升、团队和谐程度和配合程度的改善、团队协作机制的优化等等。团队成员的隐性成长更具有多方面性,包括专业精神、工匠精神、教学艺术,以及教育激情、教育坚守、师生默契、即时沟通等,需要时间更需要反思才能得到提升。

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团队成长路径

(一)搭建有效的专业成长平台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团队成长,最主要的还是专业成长,指向优质高效的“双师”团队早日成型。专业理论、专业技术、专业应用能力、工匠精神等的改善与增长是团队成员尤其是专任教师成长的主要目标。地方政府、试点院校要搭建教学团队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比如立足产业园区开辟共享性实践基地,在技术先进的龙头企业投建实训车间,在条件具备的试点院校依托合作企业开建共享型实训工厂。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大部分专业在校内设有技术转化中心,鼓励并支持教师对接企业难题,承接科研项目,实现产学研一体化[6]。试点院校也可根据职业人才培养需要和合作企业生产需要,约请合作企业共建团队成长工作室,配备专业技术研发、专业教学指导的相应条件,为专任教师企业生产服务、新型技术攻关、企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训组建平台,商请合作企业给定工作项目,团队企业成员及时联络和协调,确保专任教师轮流驻守服务企业生产。平台建设要确保专任教师与企业专家即时交流,能够有效完成企业生产、技术研发和相应的教学项目,及时分享技术创新或生产创新成果,變企业资源为试点院校教学资源,为此需要线上平台与线下平台同步,内部平台和外部平台协同,企业平台和院校平台交融。

(二)实施多类型的成长培训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需立足高层次职业人才培养,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充分评测专业教学团队胜任程度,根据团队所欠缺的科学遴选培训对象,开展针对性的国内或国外培训项目,比如专业带头人培训、骨干教师培训、青年教师培训、实训指导教师培训、企业兼职教师培训;确定好培训主题,优选培训内容,比如外语培训、信息化培训、专业理论培训、课程建设培训、教法创新培训;创新培训模式,比如教学现场培训、项目化培训、诊断式培训。根据不同类型培训建立差异化的培训目标,分年度实施培训项目,确保培训项目的相互衔接和阶梯性上升。在所有的培训活动中,重点是选聘培训导师,争取邀请省内外甚至国内外优秀专家、名企技术专家和生产专家。各试点院校结合试点专业开展设施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充分激活校本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可持续性的校本培训活动,尤其是团队内部自主培训活动。积极争取“国培”和“省培”项目,尽可能地给定参培时间,结合对应的工作任务,争取涌现更多培训成果。鼓励教师积极争取参加国家、地方政府和所在学校境外培训访学和考察活动,选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或外语基础良好的青年教师,前往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获取人才培养不同环节的现场经验,并邀请国外相关院校教育专家来学校现场指导,培训团队成员。

(三)组织有高度的成长实践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团队的成长,更要依托团队成员的专业教育教学实践和在企业对应岗位的实践。试点院校要鼓励专业教学团队成员承担能够促进成长的教学任务和实践项目。实施中青年教师适度的课程定期轮换、专兼教师校企岗位定期轮换、专业带头人身份定期轮换等。鼓励专业教学团队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积极承担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写任务,校企成员共同编写课程标准,共同开发专业教材,合作完成毕业设计指导和学生岗位实践指导,合作完成企业技术研发、生产工艺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以便得到更多指导。专业教学团队所在院系商请企业专家科学设计成长实践项目,选派专家事前、事中和事后指导,组织成长实践研讨和反思等成长促进活动,优化老带新、专兼教师互带形式,优化联合教改、技改活动。鼓励专任教师积极参加信息化能力比赛、教学能力比赛、说课说专业活动,轮流指导学生参与专业技能竞赛活动,积极参与学生考证指导、创新创业指导和科研项目指导。团队校企成员合作,分别承担专业资源库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在线课程开发、专业认证等教学项目。

(四)完善有价值的成长诊断

本科層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团队成长没有终点,团队存在,成长也就存在。前面说过,专业教学团队总是一个阶段又一个阶段的成长,一个时期再一个时期的成长,也是每一个成员成长的集合,无论团队成员的身份如何,无论团队成员是否流动,只要存在于这个团队,都需要成长。这些成长还表现在不同方面,达到或者超越成长标准,都需接受有效度的成长评价。日本专门职业大学,其教师不仅接受各机构的认证评价,还需接受各专业领域的评价并定期实施自我评价,多维度考查专业能力、研究能力、自我提高能力,按照评价结果进行自我完善[7]。试点院校专业教学团队也要有不同阶段的评价、不同方面的评价、不同成员的评价,更重要的是立足团队整体进行诊断性评价,进一步确定不同阶段、不同方面以及不同个体之不足,分析存在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确定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专业教学团队诊断性评价,采取成员个体交叉评价、团队内小组评价、团队集体评价、学校专家组评价、合作企业专家组评价等方式,必要的时候聘请省内同行专家进行评价,有条件的还可以采取第三方评价,确保评价客观公正具有诊断价值。

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团队成长机制

(一)成长约束机制,激发成长需求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多源于高职专科院校团队,原有团队文化惯性会阶段性存在。正在或即将开展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相关团队教学准备一般都会有相应的拔高。如果这种拔高没有脱胎换骨,仅仅是培养目标改高一点,课程简单增加或适度调整,就难以适应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全方位培养的需要。作为工作好几年、10多年甚至20多年、30多年的原有高职专科院校教师甚至原有中专教师来说,职业追求边际递减甚至停滞都有可能。为此,相关院校要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为契机,立足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对专业教学团队的要求,从不断创新创造的高度,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学资格认证等多方面措施,激发广大教师的成长热情和信心,重新激发事业追求,焕发职业活力,再次规划职业发展,延续成长动力,超越自我,实现自我成长和团队成长的统一。每一所试点院校或试点专业所在教学团队,均需要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快速形成强有力的成长需求和成长氛围,建立适度的处罚机制包括淘汰机制,消解团队成长和个体成长的惰性。

(二)成长激励机制,提升成长效率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相关专业教学团队有价值的成长,是团队强健生命力、战斗力、竞争力和吸引力提升的基础,需要不断激发专业教学团队专兼成员成长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这些成长激励应该确保成长追求、成长质量和成长效率的连续性提高。这样的成长激励应该是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的结合,应该是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的统一,应该是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交叉,应该是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的同步,确保处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阶段的专业教学团队及其专兼成员能够有效感知激励价值并作出充分回应。教师发展不仅需要专业引导,更需要生命关怀、人文关怀和价值关怀,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是教师幸福感产生的必要条件。关注与促进教师幸福,需要帮助他们实现有价值的人生和有意义的生活,从而进一步实现其职业理想与生命价值[8]。依托成长目标实现程度,建立可以向上浮动的绩效,依托成长显现的教育教学成果,给予相应的奖励,依托成长质量给予相应的职务职称提升机会,依托成长效率给予优质培训项目。相关院校要树立可以学习的榜样和典型,通过案例激励团队成长,让团队成员职业生涯因激励而发展。

(三)成长协调机制,构建成长合力

做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始终依赖专业教学团队的集体力量。团队成员的个体成长要服从于团队集体成长,试点院校要对专业教学团队各成员个体成长进行协调,明确所在团队成长目标,明确成员间的分工与合作,建立差异化的成长方向和成长标准。更重要的是,确保团队精神、价值观和凝聚力的逐步增强,能够促进团队成员间的相互理解和良好沟通,能够针对团队内部认知冲突、情绪冲突、身份冲突进行自我协调,及时消除团队以及成员成长的各种困境,充分焕发校企成员的专业特长,取长补短,推动团队成员力量阶梯式爆发。总之,试点院校或试点专业所在的专业教学团队,要通过制度协调、负责人协调、集体协调,确保成长时间协调、成长机会协调、成长路径协调,促进团队智慧分享、落后帮扶、困境消解自然形成。通过团队文化建设,拉近学校和企业、教学与生产、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之间的距离,融入技能文化、质量文化、竞争文化、客户文化[9]等企业文化要素。通过努力,让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成为团队文化主流,促进学习型团队自然生成。

(四)成长保障机制,确保成长价值

校企合作不畅一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短板,校企人员双向交流有限长期制约专业教学团队成长。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团队成长要得到有力、有效且长期的保障,首先要有稳定的校企深度合作状态。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和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分别给予企业税费减免、经营支持和生产服务支持,才能有效保障校企共建共享专业教学团队。依托良好合作的优质企业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进而支撑专兼教师与时俱新的专业实践活动。各地能够建立起兼职教师稳定从教与职业化成长的促进机制,兼职教师必要时能够成功转化为专任教师,从而吸引更多企业人才投身职业教育。试点期间,要切实减轻专业教学团队成员的工作负担,确保其成长时间和精力。要正视团队成员的成长瓶颈期和职业倦怠感,使其克服成长中的消极因素,促进感性思维的理性转变,树立职教初心、专业信念,促进成长突破[10]。要构建与专业教学团队成长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职务职称评聘制度及与代表性企业沟通制度。各地要提升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经费规模,并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团队成长倾斜,教育部门积极创建对口的成长项目,优化“国培”“省培”内容和方式。试点院校要对有成长困难的团队成员适度支持和进行有效监督。

参考文献:

[1] 王佳昕,郄海霞. 基于逻辑起点探寻本科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与实践路径:从科学、技术与生产发展的关系视角[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12-17,34.

[2] 边玉柱,李艳芳,何潇蓉.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师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22(17):73-78.

[3] 王忠诚,孟瑜方.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基础保障: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双师”素质[J]. 职业技术教育,2020(36):18-21.

[4] 杨爱军.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6-25(4).

[5] 吴旻. 本科职业教育视域下教师成长路径探析[J]. 职业技术,2020(11):89-93.

[6] 鄢彩玲. 建设职业教育本科的问题与解决思路探索:基于德国经验借鉴[J]. 中国电化教育,2021(12):65-71.

[7] 陈竹萍,李梦卿. 日本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日本专门职业大学为例[J]. 教育与职业,2021(21):75-82.

[8] 刘燕楠,李莉. 教师幸福:当代教师发展的生命意蕴[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6):53-56.

[9] 熊文林,刘艳平. 基于创新集群演化理论的高水平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建设[J]. 教育与职业,2022(1):69-74.

[10] 田雪. 教师专业成长突破期的基本特征与研修突围[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0):37-40.

猜你喜欢
成长职业教育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从身体美学角度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