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识图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2023-10-11 11:15黄丽春
高考·下 2023年6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黄丽春

摘 要:高中地理学科需要从全球各地区的地形地势、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等层面上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需要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基础之上,着重培养高中生的识图能力,协助高中生构建立体化的地理知识体系。高中地理课堂需要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对其识图能力进行重点评价。文章将着重探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识图能力培养

高中生在对地理学科进行全面认知和理解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生动直观的图表等教学资源,客观展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征,还需要将识图能力作为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评价依据。对不同地区地图的识别,其需要与地理课程中的特定教学内容相结合,呈现出立体化和系统化的地理知识体系建构模式,突出学生的地理识图能力水平。

一、高中地理学科识图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高中地理学科有效衔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个维度,高中生的识图能力会直接影响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稳定性。在全面培养高中生的地理识图能力过程中,需要以课本插图为主,积极拓展课内外地图教学资源,全面考查高中生的地理分析能力[1]。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识图能力培养工作,其重点在于衔接地理课堂的各项教学活动,以高中生在地理课堂中的具体行为特征为主,引导和鼓励学生运用地理思维分析地图中存在的问题。尤其对于较为复杂的地理图标,部分高中生非常容易混淆部分地理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对琐碎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较弱,不利于高中生的地理学习和课堂自主学习兴趣培养。高中地理课堂中的不同教学活动,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科认知和综合实践能力,需要借助多种地理图形和标识等要素,立体化建构地理学科知识体系。高中生在地理课堂中接触到的图表资源比较有限,需要着重培养其识图能力,从地理学科的视角强化综合思维能力的应用实践意识[2]。

二、高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涵盖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其中人地协调观重点强调了高中生在地理课堂中需要表现出的学科思维观念,需要对不同地区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条件所造成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分类探析[3],将典型人地矛盾问题在实际案例中的表现形式进行逐条分析。综合思维则需要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辩证性分析,从源头、发生发展、演化以及影响因素等多个层面进行逻辑推理分析。区域认知素养需要从区域条件入手,对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具体方式进行系统化建构,协助高中生多视角分析区域特征和人地关系存在的矛盾和相互作用等情况[4]。地理实践力,则需要客观展现高中生在地理实践项目中的学科应用意识和能力,需要运用地理學知识和逻辑分析思路,对地理环境条件进行全面观测,得出合理的实践结果。高中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均需要建立在识图能力培养模式的基础之上,才能协助高中生全面认知和理解地图中的特征信息,作为地理信息处理的依据。

三、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弱化学生的主体角色

在高中各学期中,地理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普遍存在较多不足,难以提升高中生的地理学习效率和识图能力。部分高中地理教师会逐步弱化本班学生的教学主体角色,学生普遍习惯于被动学习模式,对各类地图的识图和区域辨析能力严重不足,难以适配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目标[5]。很多高中地理教师普遍选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高中生的地理课堂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对地图进行死记硬背的过程中,不能体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等教育目标的实际应用价值。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不能与时俱进,间接弱化高中生的教学主体角色,对气流图、立体锋面图的解读能力,并未满足教学目标,逐步陷入教学误区,影响高中生对地理学科的整体认知和理解能力。在高中地理课堂中,部分学生的识图能力相对较弱,普遍受限于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等硬件条件,与地理教师弱化学生教育主体角色等原因有关,高中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有所不足。弱化学生的教育主体角色,不利于其养成系统化的识图能力。

(二)地理实践意识淡薄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各项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不能完全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直接影响高中生对地理学科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整体认知水平。部分高中生的地理实践意识比较淡薄,与地理课堂选用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有关。尤其对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主要教学维度,部分高中生不能全面认知地理课程中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影响因素,直接限制其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进程。地理实践意识淡薄,与部分高中生不能直观接触地形地势图等地理图表等教学资源有关。地理实践意识淡薄,与高中生的学业压力过大有关,不能通过社会调查、实地勘察等实践项目提高地理实践力,对地理图表等教学资源的理解记忆能力不足,影响其地理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完善效果。高中生的地理识图能力,会直接影响其地理实践意识和项目实践结果,也不利于开展多元化的地理教学评价工作,对师生沟通和教学互动质量有所影响。

(三)过程评价缺失

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和限制,部分高中地理教师不能强化教学评价力度,直接影响高中生在地理课堂中的识图能力培养效果。过程性评价与传统终结性评价模式相比,需要从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方法运用以及问题解决等层面上客观评价高中生在地理课程中的具体表现情况。过程评价手段缺失,会直接影响高中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能力提升进程,不仅需要关注高中生的学业成绩,更需要提高高中生对地理学科的整体认知和理解能力。过程评价手段的缺失,会严重影响高中生在地理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和项目探究兴趣,不能迎合教学评价目标的制订需求。过程评价的应用重点在于将高中地理学科和学生能力发展相连接,若此项评价手段缺失,则会让学生逐步形成对地理学科的固定刻板印象,不利于高中生的个人发展和学科综合实践能力培养。过程性教学评价模式,更加侧重于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其他学科能力培养目标,若缺失此项教学环节,则会弱化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的行为表现。

四、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识图兴趣

在不同年级的高中地理课堂中,地理教师需要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逐步激发高中生的识图兴趣。以新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一册教材为例,地球上的大气环境是自然地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分析大气的基本组成、垂直分层结果,才能全面认知和理解日常生活和地理学习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的问题,以此作为地理课程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需要对不同地区的大气层二氧化碳体积等图表进行辩证性分析,还可以拓展到大气含氧量变化与人体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等地理实践项目之中。在对地球大气层进行垂直分层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课本插图和网络素材等教育资源,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和合作学习,逐步激发学生的识图学习兴趣,从中发现地球大气环境的变化影响因素以及人类活动的具体作用原理等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是逐步激发高中生识图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才能将高中生从固定刻板思维中解放出来,立体化认知地理图表。

(二)培养观察和分析地图的良好习惯

结合高中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特点,高中地理教师需要有效引导学生养成地理课堂的良好学习习惯,从具体地图中发现各类细节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高中生的地理综合思维。高中生需要结合不同区域的地理特点,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进行对比分析,对地图中隐藏的条件进行逐一分析。以新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一册教材为例,在对立体化的水循环示意图进行全面辨析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较多质疑,对不同区域地理特征信息的识别和分析能力不足,需要针对性培养其识图能力。高中地理教师需要紧密结合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体系的变化特点,举出具体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地图观察和分析习惯。避免高中生陷入地理学习误区,则需要从细节抓起,引导学生连接不同知识点,将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变化和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系统化构建水循环知识体系。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绘图训练

高中地理教师需要有效引导高中生进行自主绘图训练,对容易混淆的地理图表进行合理分类,全网搜集图表等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探究和社会调查,从中挖掘地理问题的有效解决思路。以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二册教材为例,在对乡村和城镇地区进行社会调查的过程中,需要突出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引导其收集课本教材和网络中的空间结构图等图表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绘图训练,是加强地理印象的关键教学措施,但是需要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协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认知和理解地理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很多高中生在动手绘图的过程中,发现一系列地理学习规律,对常见的地理学问题和实践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之后,从乡村空间平面结构、城镇空间平面结构中发现不合理的现象和问题,从中探知人文地理层面上亟待完善的内容,逐步养成良好的问题分析习惯,将绘图过程所得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

(四)灵活运用描图法和切图法

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高中生,地理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描图法和切圖法,协助高中生整合地理课堂中的知识点,系统化分析图表中的关键特征和数据信息,发现地理环境层面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新人教版高二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材为例,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等教学单元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客观分析高中生在识图层面上的薄弱项,对地形地貌特征信息进行合理分类,引导学生运用描图法加强记忆,运用切图法构建区域认知能力。灵活运用描图法和切图法,引导和协助高中生对常见地理问题进行辩证性分析,增强识图能力。描图法和切图法,可以组合应用在区域地理类实践项目之中,提升高中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应用水平。学生在识图的过程中增强区域感,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细心和耐心,帮助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对地图进行准确的判断及作答。不同地理区域的特征信息均可以展现在平面和立体图表之中,逐步提升高中生对地理学知识点的整合和系统分析能力。

(五)强化识图能力培养的过程性评价

在不同阶段内的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需要进一步强化识图能力培养的过程性评价力度,协助和引导高中生从具体的地理学问题和案例图表中发现细节问题,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信息作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在新人教版高二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教材中,部分高中地理教师会将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等教学主题转换成辩论赛等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分组准备和收集论点论据等教学资源,从不同城市的辐射功能、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等图表入手,强化高中生的地理识图能力,对其教学参与过程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强化识图能力培养的过程性评价力度,是协助高中生提高地理综合实践能力的关键,可以从学生处获取更多正向反馈信息,在完成识图目标之后很多高中生都增强了学习自信心,积极投入后续教学活动之中。

(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识图实践能力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目标,针对性培养高中生的地理识图实践能力,协助引导学生全面认知和理解地理图表中关键特征信息,作为地理学问题的重要分析依据。在新人教版高三选择性必修第三册中,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是地理识图教学的重要载体,需要将环保观念、地理识图技巧、绘图方法、生态地图等教学资源有机融合,协助高中生全面认知和理解地理环境的保护价值。在具体的地理识图实践项目和课外活动中,地理教师则需要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与具体教学资源相融合,引导学生小组分类展示自然环境、资源以及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系统化建构地理识图实践教学模式。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地理识图实践能力,需要立体化展示各类地理学图表与特定教学内容之间的相关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需要建立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基础之上,将立体化的地理图表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协助学生逐步夯实地理知识基础,增强地理识图过程中的实践应用意识。培养高中生的地理识图能力,还需要拓展教学资源、拓展地理实践活动,突出高中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童义海.例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的培养策略[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2(12):63-64.

[2]张甲胜,林华,张曼琳.高中地理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逻辑与导向[J].地理教学,2022(23):17-21.

[3]阳平芬.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实施: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土壤”为例[J].华夏教师,2022(31):55-57.

[4]林妙芬.高中地理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设计研究[J].数据,2022(8):143-145.

[5]王艳.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7):176-178.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