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探索

2023-10-11 10:11张玉龙
高考·下 2023年6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高中数学

张玉龙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新型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引导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文章从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及高中数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因素出发,分析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义,结合当前创造性思维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培养策略,旨在促进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个体主动建构新知识或创造出某种新形态的思维能力,具有独特性、流畅性和独创性等特征,表现为一种富有活力、积极探求、善于发现的心理特征。高中数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良好的创新意识。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以及实践操作等方式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创新能力,最终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一、创造性思维概述

(一)概念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性的、独创性的思维活动,是一种高级复杂思维。它不仅可以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有社会意义思维成果,开辟人类知识的新领域。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非线性、非规律性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逻辑思维不同,其更加注重发散性思考,要求突破常规思维模式,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智力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创新性、突破性、前瞻性、多元性等特点,对于解决复杂问题、开发新产品、推动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影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创造性思维不仅受到个人主观努力水平的影响,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制约。就高中生而言,其创造性思维培养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1.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才能理解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学生的巩固练习。2.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不仅仅是思考,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进行验证和实现。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3.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扮演引导者角色,通过提出问题并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教师还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创造性思维。4.学生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环境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有着重要影响。学生只有在一个积极、自由、开放、富有创新氛围的学习环境中,才能真正激发自身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5.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也是影响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1]。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推动学习者积极探究的直接动机。兴趣的缺失将无法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其学习效率自然较低。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科学,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技能的同时,具备较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通过教学实践中的创新设计和问题解决,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应用,更深入地掌握数学,从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兴趣[2]。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既包括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需具备的能力,又包含了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与品质。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高中数学中的许多问题都需要进行创造性思考,不同解决方案都可能得到正确答案。基于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其更好地理解问题,主动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职业生涯都有积极影响。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不仅包括知识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一般学习品质。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抽象思维、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多方面内容。而创造性思维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判断、分析和想象能力等,这些能力恰恰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不仅可以全面提高学习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存在的不足

虽然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部分高中数学教学仍采用以知识点为主的教学模式,重视应试教育,过于关注学生的记忆和机械运算能力,而忽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造。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与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其次,教材内容挖掘深度与教学资源的不足也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目前,一些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挖掘深度不足,仍是以书面知识的讲授为主,教学内容设计缺乏啟发性和探究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教学资源的匮乏也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一些学校条件较差,无法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备,限制了学生的实践创新。

最后,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评价和考查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评价是促进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从这一角度看,对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当前教育评价体系下,创造性思维的考查和评价往往被忽视或者存在不公。同时,一些学校和教师过于强调学生的成绩和排名,忽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此外,教师对于创造性思维的评价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缺乏有效的量化指标和标准[3]。

四、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优化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技术如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这些技术将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还能将教师从繁重的数学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数学的自主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自我总结归纳,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课前导入环节是学生接触课堂知识的起始环节,该环节的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后续的知识的吸收程度和学习效果。但一些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课前导入要求不高,认为只要完成好课前准备工作即可。这种观念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不利于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意识,更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前导入环节,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动画演示或视频播放,则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对于数学知识的清晰、具体认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角色,对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教授“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使用电子教学资源,让学生自由观察一个几何体的直观图,以引发学生思考,发散学生的空间几何思维。同时,教师可以出示几组图形,让学生选一选正确的三视图。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4]。

(二)利用分类讨论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新课标提出,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重视开发人的智慧,注重形成積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高中数学中,分类讨论是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手段。分类讨论是将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分别加以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到整个问题的解。分类讨论可以使问题更加清晰明确,降低解题难度,而分类讨论的过程也能够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发散,从不同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帮助其逐渐形成创造性思维。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分类讨论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包括几何、代数、概率等。例如,在讲解“三角恒等变换”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历年的考试真题将三角恒等式的变换类型归结在一起,随后分别讨论这些式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要求学生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基础三角函数知识点来讨论这些三角恒等式之间的变换。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摆脱传统的三角恒等式变换解题方法的限制,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将题目难度分解至可接受程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创新能力

目前,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一些学校仍未摆脱“分数至上”的怪圈,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而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导向下,教师更应在数学课堂中有意识地去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培养,尤其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以为其自主探究、不断创新打下能力基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探究式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比如,在“椭圆”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条绳子和两个小图钉画出椭圆的形状,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和观察中去发现和掌握椭圆的概念。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使其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椭圆的特征,更轻松地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教师可以提问:“先固定图钉再系绳子能否画出椭圆?观察椭圆的特征是什么?”。随后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知识点,以加深对椭圆的理解。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开拓思维,具备更强的实践创造能力。

(四)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增强应用意识

数学思想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实现数学知识创新应用的基础。因此,在创造性思维培养中,教师也应重视数学思想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数学思想的创新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主要有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和方程思想等,教师应将这些数学思想渗透到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中,使其在学习中逐渐具备更强的思维能力,为其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做好铺垫。例如,在“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如让学生感受标杆与地面的垂直、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悟到空间向平面的转化等,随后再通过教师的垂直教学来渗透思维转化思想。此外,在日常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反论证的题目,要求学生利用假设去感受转化思想,如此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理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总之,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条件。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和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创新作业设计,挖掘学生创造潜能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但能够使学生课堂所学得到巩固强化,也能够使学生在作业中得到思维能力的深入锻炼。同时,通过作业,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自身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另外,教师也能根据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反馈信息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因此,教师要重视对作业设计的优化,将作业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以学生的课业繁忙为理由而忽视学生的数学实践,而应为学生设计有效的数学实践作业,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实践中。同时,教师还应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进行创新。例如,在讲解完“概率”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设计与概率相关的问题,在下一课程教学前让其他同学进行解答。如果题目难度大,可解性高,学生参与度高,教师则可以给予题目提出者一定奖励,激发学生提出更高质量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不断提升对于数学的创造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造性思维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是未来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的学习环境、兴趣等。因此,高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还应结合学科特点及具体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学生身上潜在优势,挖掘其潜力,以不断提升其创造力。

参考文献

[1]郝旭.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1,000(19):39-40.

[2]张秋华.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6(4):18-20.

[3]吕延冬.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试题与研究:高考版,2021,000(2):81.

[4]吕新康.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2教育教学与管理重庆论坛论文集.2022:304-307.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高中数学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