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闽银
摘 要:高中数学是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点学科,学好数学对学生学习及未来发展有着积极意义。随着新课标的出台以及高考制度的完善,高中数学教育迎来了重要变革。高中数学教师应以新课标及新高考要求为教学的参考依据,遵循教育规律,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打造高质量的数学课堂。基于此,文章探讨了新课标、新高考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启示,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及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原则与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新课标;新高考;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关键阶段。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高中数学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但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需要教师采取积极措施予以解决,推进数学教育改革,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发展环境[1]。具体实践中,教师要明确新课标、新高考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其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及审美价值。
一、新课标、新高考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启示
(一)新课标既重视计算能力的锻炼,更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重实践应用型学科,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没有突出数学的实用性、应用性、基础性特点,往往侧重于学生计算能力的锻炼,忽视了各学科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贯通课堂与生活。在此类教育环境下,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应对高考而学习数学,在高考后便不再进行数学探究。针对这一问题,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长期学习数学的能力,关注学生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发展。
(二)新高考强调核心素养培养
近年来,高考数学试卷中的情境应用类试题逐渐增多,情境类型包括基础的课程学习情境、探索创新情境、生活实践情境等,这反映出新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已由“解题能力”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示教师重视学生学科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培养,即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应用意识、模型思想、运算能力、数据分析、符号意识、创新意识等[2]。
二、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尽管新课改推行已久,部分教师仍然存在教学功利化的倾向。高考压力下,教师与学生都会高度重视数学成绩的提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选择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知识讲解与习题训练结合,重点讲解、归纳解题方法与技巧,很少进行知识的创新与实践,对学生的学习体验缺乏关注。在此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会出现极大差异,有的学生从做题中找到了乐趣,沉迷于解答、探索数学问题;有的学生则因为单一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滋生学习疲惫感,逐渐丧失数学学习兴趣。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利于学生素养及能力的发展。在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升级,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了解学科价值与意义,激发数学学习兴趣,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当前,很多高中生都认为数学知识抽象难懂,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有的学生还产生了厌烦、抵触的心理,影响到数学学习效果,形成“恶性循环”。如果学生能够主动探索、思考数学知识,就会发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3]。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学生仅为了应对高考而学习数学,认为数学与生活隔着很远的距离,产生“数学无用”的想法。鉴于此,教师应以高考改革为契机,以新课标为参考,创新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以高质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强化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及能力。
(二)为高等数学的学习打好基础
当前,社会对实践型、创新型、全面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许多高校纷纷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相较于其他学科,数学学科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在高中阶段学好数学为学生今后学习高等数学打下基础,使学生具备扎实的高等数学知识与能力,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成长为国家与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4]。高中数学教师要立足于新课标、新高考,运用全新的教学原则及方法,优化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情绪体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
四、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原则
(一)人本原则
素质教育大背景下,要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人本原则是教师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将学生作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收获,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愉悦轻松的状态,这样才能使学生爱上数学学习。比如,高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大多性格跳脱、情绪敏感、自尊心较强,也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进行平等、和谐的互动交流,不强制学生、不回避学生的问题、不训诫学生,以科学引导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为其数学核心素养创造条件,为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理实结合原则
进入高中阶段,很多学生都发现教材中的知识点更加复杂、精細了,要学会这些复杂知识,离不开教师的科学引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避免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将趣味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教学有机结合,减轻学生的学习疲惫感与枯燥感,提高整体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学“统计与概率”相关知识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生活调查类活动,指导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三)综合性原则
由于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较大,很多学生都存在知识技能与身心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如,在高考压力下,有的学生始终处于神经紧绷的状态,严格要求自己完成大量的习题训练,以期快速提高自身数学成绩。若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学生便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演化为心理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坚持综合性原则,兼顾学生能力素养及情绪态度的培养,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5]。教师既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发散思维、实践能力等的培养,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与情绪状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四)科学高效原则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严格遵循科学高效原则,制订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案,给予学生切实有效的教学指导,保障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高中阶段的学业任务繁重,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全部知识点,教师要以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定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攻克学习薄弱环节,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并使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推进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工作
数学学习贯穿了学生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教育阶段,其中,中学阶段属于打基础的阶段,只有打下扎实的数学知识基础,学生才能顺利进行后续的数学学习。高中数学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工作,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教学核心,围绕素养培养制订教学方案,加快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推进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与教师个人的努力,一方面,学校应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通过举办学术交流会议、派遣教师外出进修等途径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另一方面,教师应认真研读新课标,了解高考改革下的教学要求,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并立足学生实际学情进行实践探索,不断制订出有益学生成长发展的教学方案,打造多元化、智能化、趣味化的数学课堂。
(二)借助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节好课”既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发挥个人教学智慧,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在情境的引导下深入探索数学知识,有序推进教学流程[6]。高中阶段,常见的情境类型包括游戏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让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具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参与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随机抽样”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以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进行课堂导入,以贴近现实生活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对课程知识产生探索兴趣。“同学们,你们关注过生活中的统计数据吗?像产品合格率、节目收视率、人口总量、人均水资源等都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统计数据。你知道这些数据是如何收集的吗?收集数据后,怎样才能从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形成科学的结论呢?”此类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更快进入学习状态,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采用分层教学,促成共同进步
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理念的具体化,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层次,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拉近学生间的差距,促成学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具体实践中,高中数学教师应将分层理念落实到课堂导入、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作业设计、作业讲评、教学评价、教学指导等多个环节,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自我提升。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提问环节进行分层,向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思考与探究中,有所收获与感悟。针对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可设计一些归纳、复述基本概念的问题;针对中等生,教师可组织其进行归纳练习;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安排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促成学生的深度学习。
(四)运用信息技术,化解教学难点
理论性强、抽象性强是高中数学知识的突出特点,单一的口头讲解方式并不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需要以更为专业的方式展开教学。当前,“互联网+教育”的融合日渐紧密,信息技术已成为较为常见的教学工具之一。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化抽象为具象,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审视问题,帮助学生顺利攻克教学重难点。此外,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高中数学翻转课堂的构建成为可能。比如,在备课环节,教师可整合课程重要知识点,精心制作微课视频,并在视频末尾给出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前自行下载、观看视频,完成练习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初步认识课程知识,也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正式授课环节,教师可先公布练习题的答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做错的题目,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完成教学后,教师可提示学生结合微课视频回顾本课知识点,利用视频中的暂停、回放等功能认真琢磨某些理解不够透彻的知识点,提高课后总结复习的效率。
(五)开展合作学习,提高数学能力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举措。个人的思维毕竟有限,在面对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时,多人的思维碰撞往往能得出透彻的解析。在实际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问题并不是只有一种解题方法,合作学习的开展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一方面,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课堂、展示自我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在协作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到合作的高效。例如,在教学“不等式”相关内容时,笔者就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的多种解法。经过思考与探讨,学生得出了根据绝对值定义做分类讨论解答、转化为不等式组求解、利用绝对值几何意义转变不等式等多种方法,高效解决了问题。
(六)及时进行教學反思与总结
要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留意教学成果的反馈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与总结,检验“教”与“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科学调整教学方案与学生的学习计划,促成学生持续进步。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教学评价为契机收集教学反馈,通过推动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定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是较为常见的几类评价形式,为增强教学评价的趣味性,教师也可将其与趣味活动结合,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比如,在完成单元教学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活动,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为大家总结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活动中,有的学生模仿得极为生动,引发了哄堂大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也会摆脱紧张情绪,更加自如地讲解单元知识点,形成牢固的记忆。根据各组学生的讲解情况,教师则能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检查自己在教学时是否遗漏了某一知识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要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放在教学首位,主动反思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努力提高自身的理念水平与教学技能,积极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其今后进行高等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遵循人本原则、理实结合原则、综合性原则及科学高效原则,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创设多元情境、落实分层教学理念、实施信息化教学等多种途径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裴志德.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高效数学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6):11-13.
[2]范萍.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路径[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2(21):55-57.
[3]乐锐.固本探源突破瓶颈:浅谈“三新”背景下的一轮复习策略[J].教学考试,2022(38):1.
[4]陈楚云.例析“双新”要求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的转变[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22(16):32-34.
[5]张玉萍.研究新课标、新教材,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基本不等式”教学为例[J].甘肃教育研究,2022(4):75-77.
[6]李响.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原则与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1(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