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路径研究

2023-10-11 04:13陈强
高考·下 2023年7期
关键词:审美素养路径研究高中语文教学

陈强

摘 要:文章旨在研究新课标视域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审美素养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修养,能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通过深入探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路径,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学生;审美素养;路径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指导文件,它为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新的方向。审美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它不仅关乎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还涉及学生的情感发展、价值观塑造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审美素养的提升。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欣赏能力

审美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它能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感和艺术价值。学生将不再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的表面,而是能够通过细致入微的品味,感受到作品背后深刻的意象、情感和语言之美。他们会学会欣赏作品中的文字表达、意象描绘和情感表达,逐渐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对阅读的主动性和深度。有了审美素养的培养,学生不再将文学作品视为一种学习负担,而是会主动选择阅读更多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文化阅历和视野。文学作品中的美感和艺术价值会为学生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愉悦和享受。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素养的培养也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不再依赖于他人的解读,而是通过自己的感知和思考去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他们学会思考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从中发现作者所要传递的思想和情感。通过自主思考和分析,学生将会对文学作品形成独特的理解和感悟,这种独立思考能力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尤为重要。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仅对语文学科有益,还会对学生的其他学科学习和日常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他们将更加敢于质疑和探索,不满足于表面的知识,而是会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原理。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将有助于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更加理性和客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和思想内涵。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学生不仅能够感受作品中所传递的情感和情感表达,还能够领略作品所描绘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这样的体验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会更加关注人文价值,更有感知力和包容心去面对不同文化的交融。

審美素养的培养也让学生对美的欣赏和敏感有更高的追求。学生通过欣赏优美的文字和情感表达,能够提高对美的敏感度,形成良好的审美品位。这种审美品位将影响他们对各种美的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不仅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上,也涵盖了自然景观、艺术品、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有了审美素养,学生能够更加细腻地感知美的存在,增添了生活的情趣和乐趣。

此外,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会不断面对不同的价值观和道德选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都能引发学生的深思,对于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认知起着积极的塑造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探讨,使学生在审美的同时,积极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不仅是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更涉及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与思考,学生能够提升人文素养,增强对美的敏感和欣赏,以及形成积极健康的道德观念。这样的综合素质将在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积极的影响,让他们成为有情怀、有素养、有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1]。

二、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将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担负更多的自主学习责任。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文学作品的欣赏与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欣赏文学艺术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二)引入多元化的文本

新课标要求引入多样化的文本,包括经典文学作品、当代文学作品以及其他形式的文本。学生将接触到更广泛的文学作品,从古典到现代,从传统到多样,从文学到影视等,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多元化的文本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审美背景和文化氛围中感受到美的多样性,拓宽了学生的审美视野和欣赏能力。

(三)鼓励学生参与文学创作

新课标鼓励学生参与文学创作实践。通过文学创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技巧,加深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在创作实践中,学生将发现自身的审美情操和创造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欣赏能力。

(四)注重文学鉴赏与批评

新课标注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批评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学会理性思考,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与解读。通过批评性思维的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内涵,提高审美鉴赏水平[2]。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路径

(一)借助优秀文学作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仔细挑选那些具有代表性和价值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诗经》等,也可以是当代文学作品,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余华的《活着》等。通过选取这些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品味作品中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朗读、解读、分析和讨论等。通过让学生亲身感受优秀文学作品的文字魅力和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成就,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跨文化理解

能力。

(二)引导情感共鸣

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通过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与文学作品进行情感共鸣。通过情感导入、情感讲解、情感交流等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感受其中的美的

力量。

例如,《红楼梦》这部文学作品中,情感描写尤为突出和丰富。这些情感描写可以从分类、手法和意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从情感描写的分类角度来看,《红楼梦》中的情感描写可以分为五种类型:体貌情感、言语情感、行为情感、环境情感和细节情感。体貌情感通过对人物外貌、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情感特征。例如,林黛玉的“弱柳扶风”和薛宝钗的“冷艳”等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言语情感通过人物的言语、语气等来表现情感。贾宝玉的“痴情”和林黛玉的“娇嗔”等言语情感描写,使人物的情感更加饱满。行为情感通过人物的动作、举止等来表达情感。贾宝玉的“调皮”和薛宝钗的“端庄”等行为情感描写,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环境情感通过人物所处的环境、氛围等来影响情感。贾母的“慈祥”和王熙凤的“机智”等环境情感描写,使人物情感更加丰富。细节情感通过描写人物的生活细节来表现情感。贾母对黛玉的疼爱和王熙凤对平儿的关心等细节情感描写,使人物关系更加贴近人心。

从情感描写的手法来看,《红楼梦》中常用比喻、暗示和对比等手法来表达情感。比喻是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产生情感共鸣。例如,林黛玉在《葬花吟》中用花喻人,表达了自己的悲凉心境,使读者感同身受。暗示是通过一种委婉的方式暗示人物的情感。例如,王熙凤在《金蝉脱壳》中用“笑里藏刀”形容人物的狡猾,使人物性格更加深入人心。对比是通过对不同事物或人物的对比,突出情感的强烈反差。例如,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前期浓烈如火,后期却渐行渐远,对比显现出人物情感的发展变化。

从情感描写的意义来看,《红楼梦》中的情感描写对于刻画人物形象和家族命运都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些情感描写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婚姻观念、道德观念和人性观念,还揭示了人物性格和家族命运之间的联系。例如,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既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也揭示了家族衰败的必然性。这些情感描写丰富了小说的表现力,使读者更能深入地理解人物内心世界,同时也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价值。通过对情感的描写,作者成功地塑造了《红楼梦》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情感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启迪。

在进行情感共鸣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体会,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发掘自己的情感共鸣点。这样的交流和分享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认同。通过情感共鸣,学生会逐渐产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依恋和认同,激发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投入[3]。

(三)注重创作实践

文学创作实践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实践,如写作、创作小说、诗歌、散文等。在创作实践中,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技巧,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理解。

在进行文学创作实践时,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文学题材和风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实践,学生能够体会到文学创作的乐趣和挑战,增强审美创造力。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作平台,如组织文学创作比赛、文学作品展览等活动,让学生的作品得到更多的展示和认可。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4]。

四、未来展望与挑战

在新课标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这是一个持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展望未来,可以预见以下方面的进展。

1.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将引入更多新颖多样的文本和多媒体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日益习惯于通过数字化媒体获取信息和知识。教师可以运用音视频、互动教具等多媒体资源,将文学作品以生动形式呈现给学生。这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审美情趣。

2.未来培养学生审美素养,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文学作品,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和艺术价值。同时,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路径。这样的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引导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深度感知的能力。

3.克服功利主义和应试教育的困境也是未来的挑战之一。当前,学生面临着功利主义和应试教育的压力,可能将学习目标局限于应对考试,而忽视了对文学艺术的真正感知和理解。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纯粹追求分数的学习中解脱出来,真正体验文学作品带来的美的享受和思想启迪。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也是未来的重要任务。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文学创作的乐趣。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技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5.学校与家庭应加强合作,共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校可以举办文学讲座、读书活动等,邀请专业人士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家庭应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支持,鼓励他们自主阅读,增强阅读兴趣。

面对未来的挑战,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克服应试教育的压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通过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师的不断努力,有信心在新课标视域下,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5]。

结束语

高中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阵地。在新课标视域下,探索了三个主要路径,即借助优秀文学作品、引导情感共鸣和注重创作实践,用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审美素养的培养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教学自主权,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新课标的优势,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通过这些努力,相信学生将在审美素养的培养中受益终身,成为有情怀、有思想、有创造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也面临着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挑战,如学生的兴趣多样化和信息获取途径的增多等,教师和学校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与时俱进,使高中语文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有效平台。

参考文献

[1]王晓东,李红.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素养培养研究[J].语文教育研究,2019,31(3):45-56.

[2]张明,杨建国.视觉艺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45(4):67-78.

[3]李华,王莉.新课标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路径与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32(1):34-45.

[4]陈明,张磊.高中语文教材中审美素养培养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20,36(2):67-78.

[5]赵亮,王丽.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途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1,39(3):45-56.

猜你喜欢
审美素养路径研究高中语文教学
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高校校企合作中构建第三方平台的路径研究
幼儿舞蹈欣赏活动探析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