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职业教育课程如何讲思政

2023-10-09 17:56王品苍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专业课程职业教育

王品苍

摘  要:为了研究立德树人背景下的职业教育课程思政问题,让中国职业教育更有效地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实现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目标,文章结合目前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分析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情况,从两大方面总结了职业教育课程如何讲思政,即课程要素上,切实做好教师提升、教材建设和教法变革;隐形滋养上,注重价值挖掘、着力价值生成、尊重价值层次,全面突显课程思政价值的多元性,发挥其本质性育人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6-0011-04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但当前职业教育院校在德的培养上仍不够全面,思政教育主要依托思想政治课程实现,课程均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讲授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相关课程的思想政治塑造功能并没有得到提倡和引导,由于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侧重传道授业解惑,轻视思想政治塑造,造成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割裂。因此,要加强职业教育的课程思政,要将课程的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深入挖掘每门学科课程独具的思想政治教育底蕴,每门课程都要注重思政教育环节。

一、课程为何要讲思政

课程思政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把所学内容转变为自身的德性,转变为自身精神品质的有机构成,转变为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最终使之成为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可以将课程思政理解为“使课堂思政化”,即在非思政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加入思政元素。“课堂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并非要在专业课程当中专门划分出时间开设“课堂思政”环节,也不是要在技能传授的同时宣传马克思主义,而是对专业课程中蕴含的爱国情怀、社会规范、精神文明、科学方法等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渗透升华,使得价值取向培养在知识转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从而形成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多方合作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体系。

近年来,我国已逐步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产出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比值上升近30%,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国家[1]。这使得我国专业领域的技术型人才缺口不断扩大。在我国工业化高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强化职业技能人才培育工作已迫在眉睫。在职业教育中的专业课程教学中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弘扬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对建设技能型、知识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培育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缓解结构性就业问题,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实施技能强国战略,对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

二、课程思政讲什么

在2017年12月,中央教育部党组明确表示,要“梳理各门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3]。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规定,教师需要“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4]。对于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而言,梳理工作至关重要。

(一)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普遍性重点内容

无论是哪种教育体系和专业课程,都必须严格遵守与课程思政相关的规范,始终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施教学目标时,不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而且应通过传授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维护”,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教育理念,并以服务时代、服务祖国、服务人民为目标。要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对法律和思想道德的充分认知,逐步成为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类型化细分内容

为了实现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职业院校需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类型的特点,尊重职业教育在完整教育体系中的结构特征。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积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5]。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还需加强劳动教育,通过劳动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素质。除此之外,特别需要注重培养和传承匠人精神,引导学生形成认真专注、敬业专业、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

(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学科专业化细分内容

为了更准确地呈现不同学科的学科概念、结构和逻辑特点,现代职業教育课程中的思政内容可以进一步细化,与学科的专业化不同,不同学科的课程思政内容也有不同的侧重点:文学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历史学课程更加注重灌输学生唯物史观与政治意识;法学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方式;经济学课程则专注于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方式;教育学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理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方式;工学课程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医学课程更注重伦理道德的培养;艺术学课程应注重美育与文化素养等。思政内容的细化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科教育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怎样讲思政

在职业教育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密结合教师、教材和教法等基本要素,优化思政教育效果,实现自身的思政价值。

(一)要素建设

1.教师提升。要有效推进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在政治、情怀和专业层面上提升教师的素养。首先,在政治方面,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师需要广泛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以增强自身的政治意识、修养和水平,以满足高水平的课程思政要求。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将使他们难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无法引导学生成为负责任的公民[6]。其次,在情怀方面,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师应该勇担时代使命,承担社会责任,具备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需要用自己的魅力和理智去感染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背后的内涵、意义和理念,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他们还需要以自己的行为作为榜样,影响学生,充分展现课程思政的“厚度”。最后,在专业方面,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理论和实践能力。教师还需要具备科学的洞察力,以冷静和战略的视角进行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从而突出课程思政的深度。

2.教材建设。毋庸多言,学校的思想理论教育需充分关注自然科学教材和人文社科教材的重要性。教材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巨大影响,而影响程度又主要取决于教科书所传达的思想内容和价值导向。因此,改革职业教育课程的核心在于积极开发和使用高质量的教材并加以合理引导。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要讲好用好马工程重点教材,推进教材内容进人才培养方案、进教案课件、进考试”[4]。为了达到这些目标,首先教师应遵循本专业课程的基本认知原则,其次教师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最后,教师应集中精力深入研究和讨论当前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思想认识。

3.教法变革理念。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我们应以“立德树人”和“以人为本”的课程价值导向为基础,并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使教学方法本身具备“德性”,即具备道德品质、价值观和信仰的教学方法。不能单方面灌输教育思想。过度强调个人主义也不可取,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极端的个人主义,变成虚伪、自私、偏执、狭隘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相反,教师应贯彻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研究和实践,鼓励他们成为积极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社会发展、自主奉献、相互合作和互相分享。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具备开放、公平、自主、宽容、进取和创新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隐性滋养

为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课程的隐性育人价值,以下三个关键方面需特别关注。首先,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寻找自身价值的过程,引导其通过实际学习去发掘和了解自己的潜能和特长,从而对自己的价值有更深的理解。其次,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在职业教育中产生价值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和实践经验引导学生发展技能、知识和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也要尊重学生在不同价值层面上的需求和追求,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同和成长。

注重价值挖掘。柏拉图在他的作品《泰阿泰德篇》中明确指出,知识不仅仅体现在经验本身,也在观念、精神和价值中得以体现,被认为是“真实的信念,再加上解释”[7]。此外,技能并不仅是纯粹的知识,还包含了情感和态度的融入,具有温度和情怀。知识和技能同时承载着理念、原则、价值观、情感和态度,以及核心价值观,这些都是“立德树人”的不竭动力,它们具有潜移默化、隐蔽和间接的特性。因此,在塑造价值观和“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显得尤为重要。第一,挖掘精神。首先,专业知识本身所蕴含的价值意义相当深厚且重要。以法学为例,涵盖“自由”“正义”“平等”“秩序”“效率”等价值内涵。可以通过对科学发现、科学理论涉及的历史进程、人物和事件进行研究,得出一些重要结论。这些研究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科学精神、无私奉献精神、专业精神、斗争精神和创造精神等方面的原则。第二,挖掘思维。科学知识和理论不仅依赖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和科学思维的指导,更是通过一系列复杂而深入的过程和成果所体现出来的。这些过程和成果通过运用科学的概念、结构和逻辑结构来认知、理解和改变人类的生活环境。第三,挖掘情感。在职业教育课程和专业领域中,不仅需要掌握人类常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还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它们,这超越了简单的学术掌握。事实上,它们具有广泛而深刻的人文情怀,对人类社会活动具有具体功能和意义。仔细研究和详细阐述人文情感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功能和重要性,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宽广的爱心和关怀之情,还能培养和激发他们的人文情怀。第四,挖掘能力。通过学习和发展职业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生可以增强个人意志品格,提升实践能力、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最终,这种学习和发展过程能塑造出一个健全完善的人格,有助于学生发掘潜力和增长才干。

着力价值生成。人文课程观强调,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程被视为一条静态的“跑道”,需要严格遵循教学计划或教学“指南”。如今,课程已经发展成为对个人生活经验的完善和构建过程。不再仅仅是特定知识的简单“载体”,更是师生共同讨论和发展的过程。这使得课程变得更加灵活,能够包容更多的参与者和观点。第一,精炼升华。针对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和发展规律,要顺势而为,画龙点睛,直观展示思政元素。思想价值是科学知识和理论的核心,在介绍科学知识和理论时,要提炼和升华科学知识和理论的核心价值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价值。在介绍概念和结构时,目标是提炼和升华学生的知识,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以帮助他们理解、学习和运用科学的理性、逻辑、创造和辩证思维。第二,叙事铺陈。通过认真介绍职业教育的成长经历及其有关方面的关键人物和事件,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更可以引起学习者的共鸣、共情和共识。通过运用英雄人物示范作用。职业教育课程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和理论的挖掘者、科技的发明人、社会经济活动的领袖以及生产劳动力中的优秀劳动者,都是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专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的集大成者,并有着良好的示范作用。第三,知行合一。为了强调各类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应积极加强产业与教育的融合,推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专业实践项目和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还可促进他们对社会生活的深入了解,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尊重价值层次。课程思政作为“三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与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协同发挥作用,以帮助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在构建价值功能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这也是协同效应发生的原因。相对于思政课程,职业教育中的课程思政更加注重实践性、具体化、针对性、专业化以及与生活相融合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价值观的内化和行为的规范化。首先,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构建价值观存在一些差异。具体而言,在内容方面,思政课程更加强调理论概念、框架和逻辑思维,这些抽象、系统和理论性的要素在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课程思政更加注重知识、技能以及学科的发展和形成过程。其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性质方面,思政课程通过直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明确的道德教育。相比之下,课程思政则以一種间接的方式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可以说是一种隐性的道德教育。总的来说,这些差异说明了两者在价值观构建方面的独特性。最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在多个层面的价值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思政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道德修养和法治基础等思想价值内涵。包含一些重要的顶层、整体层和核心层的内容。然而,课程思政通过融入教育类型、相关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等要素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因此,课程思政更注重教育性、专业性和技能性,与思政课程在任务层面上有所差异。重视课程思政价值塑造的内容层次和方式差异,要求课程思政必须在内涵、方式与功能之间坚守结构性边界,不能超出自身领域,专注于自身的任务,“守好责任田”,以发挥课程思政价值塑造的不同内涵、方式与功能上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姚方元,刘立红. 高职院校“课堂思政”概念解析及建设[J]. 青年与社会,2019(13):130-132.

[2] 刘坤. 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我国制造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J]. 中国外资,2022(08):90-91.

[3] 中共教育部党组.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 (2017-12-06)[2021-03-0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4]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2020-05-28)[2021-03-08].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5] 委华,张俊宗. 新时代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J]. 中国高等教育,2020(09):19-21.

[6] 王秋怡. 推进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 中国高等教育,2021(02):37-38.

[7] 洪汉鼎,陈治国. 知识论读本[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59.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专业课程职业教育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