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融媒体的优势,以融媒体赋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方面,高职院校要权衡融媒体与育人的关系,实现技术与价值融合、内容与流量协调。在组织方面,高职院校要健全融媒体育人体系,夯实融媒体育人支撑点,抓牢网络文化突破点,聚合平台阵地发力点,瞄准人才队伍落脚点,回应广大师生关注点。在技术方面,高职院校要突出融媒体的专业属性,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人才媒介素养,提升跨界合作能力,借力外部技术资源。
[关键词]融媒体;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指出了新媒体和新技术的重要作用,还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互联网高度普及化的时代,融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阵地。“如何充分挖掘融媒体的育人功能?”“如何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重要命题。高职院校要紧扣时代发展之需和青年成长成才规律,寻找符合自身特点的实践路径,构建有时代热度、人文温度、思想深度、情感厚度的融媒体育人环境,努力把融媒体这个变量变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增量。
一、理念之维:权衡融媒体与育人关系
高职院校要主动抢占网络宣传思想工作阵地,充分开启媒体联动传播和融合发展的模式,使校园融媒体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牢固阵地。“矫正认知偏差是构建融媒体育人机制的前提条件。”[2]高职院校要着力推动技术与价值融合,内容与流量协调,不断推进融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效能。
(一)权衡技术与价值的关系
就传统意义而言,融媒体强调技术导向,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价值导向,二者在方向上有所背离。然而,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二者是表里关系。高职院校要权衡技术和价值的关系,善用融媒体技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其一,高职院校要研究校园融媒体平台的属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融媒体平台是各类新媒体的集成平台。不同媒体面向不同的受众,存在不同的信息传播模式。高职院校要根据不同媒体平台的受众特点和传播模式分发内容,增强受众黏性,突破圈层传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价值转化。其二,高职院校要丰富融媒体传播内容的价值底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价值传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3],缺乏主流价值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流于表面的“看热闹”。良好的传播形式与优质的传播内容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了解融媒体平台特性,又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明确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需求,开发富有职业教育属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让融媒体技术全面赋能思想政治教育。
(二)权衡内容与流量的关系
流量是融媒体生存的重要支撑。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凭借。高职院校要权衡内容和流量之间的关系,打造高质量内容的流量作品,以融媒体的流量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其一,增加思想政治教育优质内容供给。对高职院校而言,大学生是网络育人的主体。高职院校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喜好,从开学季、军训季、考试季、实习季、毕业季、求职季、主题教育季等重要时间节点入手,生产符合高职院校特点、学生推崇的原创作品。例如,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职业教育活动周、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普法教育等主题,打造适合高职院校学生浏览的思想政治教育优质内容。其二,找准思想政治教育流量密码,让内容与流量互相促进。掌握融媒体平台运营属性是解锁流量密码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要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融媒体平台属性保持一致,遵循融媒体平台基本规范,提高内容垂直度,不断扩大流量,瞄准融媒体平台的核心受众,逐步提高内容传播力和转化率。例如,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职业教育活动周主题,在不同融媒体平台上展现高职院校学生践行工匠精神、提升技能水平的事迹,从而发挥短视频平台的优势,让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气、冒热气。
二、组织之维:健全融媒体育人体系
高职院校应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高职院校要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让融媒体赋能网络育人工作,从筑牢网络育人根基、丰富网络文化内涵、聚合网络阵地优势、打造网络创新队伍四个方面精准发力。
(一)夯实融媒体育人支撑点
高职院校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的有关要求,成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融媒体建设领导小组等。高职院校要将网络育人工作、校园融媒体建设融入学校改革和发展大局,制订和完善《校园融媒体建设与管理办法》《校园网站建设管理办法》《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规范学校融媒体平台管理。高职院校要持续推进“校—院—班”三级网格体系建设,积极发挥网评员、联络员、通讯员作用,打通网络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二)抓牢网络文化突破点
高职院校要开展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网络文化活动,吸引高职学生参与互动,着力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比如,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在校园内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毕业季”“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求职技巧大赛”“职教技能活动”等校园网络文化活动。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基于融媒体平台的“e+黨建”互联网党建工作新模式院校[4];根据不同平台特点,探索“融媒体+党建”“融媒体+思政”“融媒体+实践”的路径,持续更新党建相关学习内容,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品牌项目。
(三)聚合平台阵地发力点
高职院校要充分借势融媒体,整合网站群、专题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等校园网络平台,建设覆盖面宽、影响力大、引领性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同时,高职院校也要强化二级单位网站及融媒体平台建设和督查工作,发挥融媒体平台在招生宣传、产教融合、扩大职教影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育人课程资源,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推出入学教育、传统文化、红色精神、专题学习等精品课群,不断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达到“网上网下同心圆、立德树人正能量”的育人效果。
(四)瞄准人才队伍落脚点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融媒体发展的根本。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融媒体队伍和学生网评员队伍建设,以专题培训主题讲座、座谈沙龙等形式引导学生骨干正确、高效地使用互联网媒介,并养成良好的用网习惯。高职院校也要让学生主动、充分参与到学校教育和管理全过程,要注重提升核心成员的能力,并面向全校定期开展新闻采编培训、摄影摄像培训和新媒体编辑培训等专业性、系统性培训课程,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着力打造一支学习型、创新型网络育人队伍。
(五)回应广大师生关注点
高职院校要主动回应广大师生关注点,鼓励师生在主流媒体平台发声,激发师生参与校园网络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高职院校也要进一步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网络育人,挖掘、培养一批在融媒体平台上有潜力的网络意见领袖,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传播职业教育正能量。高职院校还要鼓励教师系统设计知识连贯、呈系统化的职业教育网络内容,以及创作篇幅较短、内容凝练、图文结合的职教网络育人作品。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青年学生在网络育人过程中的主体性,充分借助融媒体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通互享,“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网络思政格局”[5]。
三、技术之维:突出融媒体的专业属性
高职院校融媒体建设要紧跟主流媒体,着力专业建设、思政工作、技能技术、就业对接、学历提升等维度,在平台构建、媒介整合、技术驱动、业务融合上下功夫,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人才媒介素养,提升跨界合作能力,借力外部技术资源,实现教育融媒体从“相加”到“相融”。
(一)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技术人才是发挥网络育人功能的前提条件。高职院校要建立融媒体中心并配备专业技术人才,坚持“教学实景化、演练实战化”。融媒体中心可作为学生实训平台,结合学生实习实训需求,将新闻舆情、宣传策划、全媒体内容生产等新闻工作环节作为实训内容,进一步拓展学生实习内容;可作为教学平台,结合专业设置,统筹协调教学资源,将技能培养与数字媒体生产技能、媒体数据分析技能相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提高人才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也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6]高职院校要通过校园融媒体平台,整合校园媒体的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等平台资源,打通媒介壁垒,优化生产内容,形成有效的互动联合。高职院校学生作为融媒体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平台内容的生产者,也是平台内容的传播者、接收者,通过持续的互动评论,其媒介综合素养能力不断提高。
(三)提升跨界合作能力
在完成要素融合的基础上,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产业融合,让融媒体育人工作可持续性开展。高职院校要通过融媒体平台探索“一体化策划、一体化运行、一体化呈现”的校园媒介融合生产模式,有效拓宽思政教育覆盖面,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教育服务、学生成长等各个环节,发挥思政教育引领作用。高职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的优势,开发项目式学习课程、媒介素养课程等拓展课程,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高职院校也可基于自身舆情洞察和职业教育的职责,在融媒体平台开发教育数据库、高职教育内参等数字产品。高职院校还可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将自身融媒体平台连接政府网站、行业企业网站,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学生实习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率。
(四)借力外部技术资源
当前,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VR/AR 等数字新技术飞速发展,正在改造传统新闻传播流程。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更新发展理念,建设融媒体中心,发挥融媒体育人功能。其一,高职院校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建设引擎底座,实现智能采编、大数据运营分析、媒体数据库、传播指挥分析、全媒体用画像等技术,服务校园媒体“策、采、编、发、管、控、评”等内容生产环节,助力高职院校融媒体智慧化升级[7]。面对大量非结构化数据,高职院校可通过融媒体中心打造公开媒体资源库,通过文本、图片、语音、视频等不同呈现形式开发校本媒体资源,为师生获取媒体内容提供便利。面对传统教室的局限性,高职院校可通过融媒体中心让课堂思政走出传统教室,通过高职学生专业实训项目,制作一批网络文化育人产品,打造思想教育、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调动各类育人主体的积极性,实现“专业+思政”的大课堂思政格局。
当代大学生多为网络原住民,网络是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数字技术迅猛发展,作为传播信息和舆论宣传平台的融媒体已经普及。面对纷杂的信息源、多元的文化,如何让主流价值观的“意见气候”[8]占据主流舆论场?高职院校需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做好融媒体时代思想政治育人工作,主动抢占网络宣传思想工作平台阵地,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牢固阵地。
[参考文献]
[1]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张成琳.融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育人路径的探索[J].传播与版权,2023(01):107-109.
[3]朱风顺.新时代高职院校实施“融媒体+育人”存在的问题以及路径创新[J].河北职业教育,2022(06):42-45.
[4]李志.融媒体视域下“学习强国”平台的育人机制探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21(06):55-59.
[5]李琼.融媒体时代甘肃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路径重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教学为例[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4):57-61.
[6]孙夏夏.融媒体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研究[J].传媒论坛,2019(11):77-78.
[7]陈瑞涵,陈猛,周鸿.文化育人视野下对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路径的思考[J].新闻世界,2019(01):36-38.
[8]张皓,郑讴.经典大众传播理论仍有巨大的潜在影响:访传播学者丹尼斯·麦奎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0-23.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课题“高职院校构建‘融媒体育人环境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SJB0619)。
[作者简介]戎琳燕(1990—),女,江苏丹阳人,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