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出版融合向纵深发展,出版物的著作权价值不断提升,著作权运营从单一走向多元化,随之而来的著作权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其中图书二维码内容盗版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出版社应加大对图书二维码内容著作权的保护,提升著作权风险的规避与防范意识。文章重点分析在融合出版背景下图书二维码内容著作权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以此提出图书二维码内容著作权风险的规避与防范措施,希望能够为出版社著作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图书二维码;著作权风险;著作权管理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出版行业逐渐呈现融合出版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图书二维码内容的著作权来源以及著作权形式也变得多样,其著作权的确权难度增大。当前,部分出版社虽然在纸质作品上花费大量精力,但是对纸质作品配套的在线资源的著作权风险评估不足,以致作品无法出版。因此,出版社在融合出版背景下做好图书二维码内容著作权风险的规避与防范是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一、图书二维码内容著作权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融合出版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出版方式,所涉及的媒体形式和著作权更加繁多。以教辅图书二维码的内容为例,其包含图片、PPT、教案、视频课程、动画、音频、题库等媒介形式。其所涉及的著作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汇编权等。图书二维码内容能够通过网络快速传播,其覆盖范围也难以确定。因此,出版社在图书二维码内容传播链条中对其著作权难以做出明确的劃定,容易产生侵权行为。目前,图书二维码内容著作权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著作权确权举证维艰
第一,图书二维码内容著作权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其著作权保护方法还比较传统。笔者在处理图书二维码内容著作权风险事故中发现,其著作权确权举证仍然采用传统确权举证方式。这样不仅举证工作量大,而且效率较低。
第二,部分作者缺乏作品著作权保护意识。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对创作原稿、原图、原视频等缺乏保存意识,加之作品又未进行版权登记,导致作品原材料证据遗失,无法在确权时举证,从而产生著作权风险。
第三,著作权保护技术有待完善。在融合出版大环境下,网络作品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且很多侵权平台未备案。因此,出版社以传统的著作权保护方式很难及时准确地发现侵权行为,并且也很难确权举证。
(二)获得授权难度大
在实际的授权工作中,有些图书二维码内容授权环节多且复杂,一旦授权不完整就可能会造成侵权问题,详情如下。
第一,作品来源难以辨别。互联网给每个人提供了创作并发布作品的机会和平台,如各类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上每时每刻都有新作品发布。在这些新作品中,有些作品是通过转载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其真正来源难以辨别,并且在转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传播者还会对原作进行修改加工,使得原创者难以辨认,从而产生侵权问题[1]。
第二,未明确相关著作权的转授权。在融合出版背景下,作品出版运营更加复杂。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出版社往往会将作品授权给第三方平台运营,若某一个环节未明确获得授权,就可能会造成侵权。
第三,获取授权的时间有限。在互联网时代,作品流通更快,而出版社实际获取作品著作权所需要的时间却较长,严重影响其融合出版发展。诸多出版社为抢占市场,可能会采用先发布申明使用的方式,后获取作品著作权,这就容易造成侵权问题。
(三)著作权维护成本高
在融合出版背景下,融合出版物的维权成本相对较高。
第一,融合出版物遭受侵权的证据很容易丢失。在遭受侵权以后,侵权人只需要删除或是格式化文件,就可以抹除侵权证据。这增加了著作权人维护自己著作权的难度。为了维权,著作权人可能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来对侵权证据进行电子证据固化。
第二,寻找侵权人或主体难。很多时候著作权人或出版社明知道有平台盗版图书二维码内容,但因平台未备案或备案在国外苦于寻找不到侵权人或主体而放弃维权。若著作权人请第三方机构寻找侵权人,很可能维权所获得的赔偿不足以支付寻找侵权人所需要的费用。
二、融合出版背景下图书二维码内容著作权风险的规避与防范措施
在融合出版背景下,针对图书二维码内容产生的著作权风险问题,出版社不仅要充分利用传统出版社编校能力的优势,还要紧跟时代,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并采取系统的风险规避和防范措施。
(一)确定著作权的归属和状态,建立著作权预警系统
出版社在图书出版的每个环节都应当重视著作权风险的规避与防范,重点要确定著作权的归属和厘清著作权的状态,建立著作权预警系统。
第一,确定著作权归属和状态。作品是出版工作的基础。作者在完成作品之后,自动获得作品的著作权。作品在出版前,最为关键的就是出版社要找到作品真正的著作权人,并与其签订出版合同。出版社在签订出版合同时,除了要获得纸质出版相关授权,还应与著作权人洽谈融合出版所需要的授权。如获得作品改编权,出版社就可以开发游戏作品、影视作品、文创周边等;如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和转授权,出版社就可以将作品发布到第三方平台等。当然,出版社也应确定作品著作权的实际流转状况,因为在融合出版背景下,著作权的运营状态更加活跃,随时可能发生许可或转让。总之,在作品出版过程中,使用权限越多,就意味着参与作品创作的主体可能越多,造成侵权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因此,出版社必须确定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和状态,提前预防与规避著作权风险。
第二,建立著作权预警系统。出版社应积极建立著作权预警系统,对作品著作权进行实时管理。在著作权预警系统中,出版社可设置预警时长,了解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和状态。同时,建立著作权预警系统也有利于出版社及时终止或续签著作权合作协议,做到提前预防和规避因出版协议过期而造成的侵权问题。
(二)加强作品的质量审核
第一,出版物的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线。因此,出版社应在作品出版过程中加强对作品内容的“三审三校”,强化作品的质量审核,避免作品陷入侵权纠纷。第二,出版社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作品进行查重、校对,提升作品质量,明确作品的著作权状况等。例如,针对学术期刊论文,出版社可依托各类数据库对论文进行侵权查询。第三,针对作品中的音频、图片、视频等材料,出版社应要求作者提供相应的著作权证明材料,进一步明确作品著作权情况。
(三)加強著作权侵权监测与证据固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阅读习惯发生变化,出版物传播呈现网络化趋势。相对传统出版发行,网络传播降低了侵权的门槛,提升了图书二维码内容著作权侵权确权的复杂性和难度。因此,出版社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维权专员对出版物的网络传播进行侵权监测。
第一,利用网络侵权监测系统进行监测。出版社可利用鲸版权、维权骑士等侵权监测系统对作品中的插画、文字、视频、音频等进行侵权监测,再通过图像识别、文本分析等技术对监测到的内容进行判定,当相似度高于一定阈值时就可以认定作品存在侵权,并对侵权证据进行固化,防止侵权证据丢失。
第二,设置维权专员进行监测。出版社采用线上监测成本过高,其可设置维权专员进行监测和维权。维权专员应将重点放在作品内容易被侵权的平台上,对热门作品进行重点监测,一旦发现侵权行为,应及时采用证据固化手段(如保存链接、截图、录视频等)以固化证据[2]。
第三,出版社在获得侵权证据以后应再次与作品内容进行比对,进一步确定侵权情况,并将比对结果进行固化。在具体的证据固化方式上,出版社可以采取“原创认证保护平台”的方式来对著作权进行认证保护。
(四)运用新技术开展著作权风险预防
随着信息技术和融合出版的深入发展,出版社可通过应用区块链技术和二维码防伪技术防范图书二维码内容著作权风险。
区块链技术通过链式数据对数据进行验证与储存,并根据分布式的节点共识算法生成数据,再通过加密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非常便于著作权交易、侵权行为排查、侵权证据固化等。出版社应用区块链技术后,一是可以对每一部作品加盖时间戳,以此保证作品不被修改;二是在作品传播的每个节点对数据链上的内容进行备份,保证证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三是保证作品一直公开在传播链条上,这意味着在出现侵权情况时,出版社能够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对整个传播链条的抓取与分析,对所有侵权行为做到一网打尽[3]。
出版社采用二维码防伪技术可以给出版物添加标识,将二维码印刷在出版物封面或包装上,读者只需要通过指定的二维码防伪系统或手机软件进行解码检验,即可验证出版物真伪,获得出版物详尽的信息。在实际出版过程中,出版社一般会在纸质出版物封面或主书名页上印制二维码。这类二维码只有购买正版出版物的读者才能够获取免费的线上配套资源[4]。当该二维码已被读者扫描过后,其他读者扫描就会自动跳转到付费界面,需要付费后才能够获取线上配套资源。这不仅帮助读者轻松鉴别盗版出版物,而且有助于出版社规避著作权风险。
(五)加强著作权风险制度化管理
在融合出版背景下,出版社要紧跟时代,建立和完善著作权风险规避和预防相关制度和方案。出版社在制度和方案的内容制订上既要结合本社实际,又要咨询知识产权律师,还要结合新技术对本社已有著作权资产进行定期排查,寻找可能存在的著作权风险,再制订风险判定标准,明确风险应对方案等,进而在工作中逐步形成著作权风险制度化管理模式[5]。
(六)加大版权宣传,增强版权意识
在融合出版背景下,出版社应加大版权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著作权相关知识,明白侵权行为的危害,做到不购买、不下载、不使用、不传播侵权盗版制品,积极举报侵权行为。出版社应联合有关部门、相关科技企业建立起政府监管、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著作权保护和监督体系,建设健康有序的著作权环境,保障出版业稳定健康的发展[6]。
三、结语
在融合出版背景下,出版社应当针对图书二维码内容的著作权风险采用完善的规避与防范措施,深化内部的风险规避机制建设和对区块链技术、二维码防伪技术、知识产权认证等技术和方法的使用,以完善的规避防范手段,优化著作权工作流程,并以此作为自身在融合出版环境中的工作优化方向,为图书二维码内容著作权保护工作建立更加健全的管理体系,保障出版业实现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书挺.融合出版背景下版权风险的规避与防范:基于出版单位管理的视角[J].中国编辑,2022(02):56-59,81.
[2]李振汕.“区块链+版权保护”:耦合机理、风险挑战及对策建议[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3(01):102-104.
[3]陈晶.数字化背景下图书著作权保护的新方法:数字化图像水印技术[J].科技传播,2022(10):45-47.
[4]徐慧丽.人工智能图书的著作权问题研究[J].湘江青年法学,2020(02):2-11.
[5]杨璐源.电子图书著作权法律保护现状与对策[J].中国报业,2020(06):26-27.
[6]白春玲.浅谈图书著作权保护中的区块链应用[J].科技风,2019(36):224.
[作者简介]钟天生(1983—),男,江西赣州人,江西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