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芊 张一琳 高盟
[摘要]为探索如何将短视频的传播优势应用于教育领域,文章使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方法分析出短视频具有碎片化、沉浸式、泛娱乐化属性的特点,并从传播模式的角度分析短视频平台和传统在线教育平台的特点,同时分析短视频的角色定位:教育传播工具、教育参与和教学互动工具、资源共享和知识扩散工具、教学支持工具。文章还探索了短视频的三个功能扩展方向: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习效率、弥合教育差距,分析了短视频在教育传播中的应用面临的潜在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短视频;教育传播;角色定位;功能拓展
通信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的普及使得国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2016年9月20日,抖音平台上线,使短视频这种新媒体形式快速进入大众视野,短视频平台的高使用度使得短视频成为教育传播的优秀媒介。根据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占网民整体的94.8%[1],与2021年相比同比增长7%。如今的短视频平台,内容覆盖面广、用户群体多、内容传播力度惊人。《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4.3%新网民第一次触网使用的是短视频应用,在线教育类课程以17.2%的比例位列第二;30.2%的短视频用户希望通过观看短视频学习相关知识[2]。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6月,在线教育用户数量已达到35162万人,用户调研显示,77.4%用户的知识教育类信息从短视频平台获取[3]。可见,短视频已经成为受用户欢迎的知识载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教育强国。教育数字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因此,文章研究如何利用短视频以及网络平台增强教育的普惠性、有效性和创新性,优化在线教育平台建设,开发、整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探索更有效的教育资源共享方案。
一、短视频平台教育类内容现状分析
(一)教育类短视频的内容特点
1.碎片化
短视频平台兴起之初,短视频就被定义为时长为15秒、配以音乐的视频。抖音、快手等头部短视频平台发展至今,使短视频不再局限于15秒音乐视频的定义,内容也从音乐领域扩大至教育、表演、游戏等多个领域,时长多在5分钟以内。短视频时长的特点导致其只能通过碎片化的方式传递知识,一般一个视频只负责讲解一个知识点,研究表明学习者在观看短视频时比长视频更容易集中。麻省理工学院的Philip等[4]研究了视频长度与学习者专注时间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无论视频时长为多久,学习者的专注时间的中位数均为6分钟;二是在观看9分钟以上的长视频时,学习者的专注时间基本小于总视频时长的50%,而学习者在观看3分钟以内的短视频时专注时间超过了75%。
2.沉浸式
短视频形式的特殊性使其具有高沉浸感、高吸引力的特点。短视频平台一般通过去中心化的推荐算法来分配“流量池”的流量,将高质量内容推送给潜在目标人群。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生产模式为用户生产内容模式,因此其用户数量极多。此外,如何在短时间内吸引观看者成为短视频创作者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类短视频对内容有更高的要求,其不仅需要具有强吸引力,能够吸引潜在用户,还需要能高质量地完成课程讲述。短视频创作者在把呈现的教育内容压缩至几分钟的同时,还要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和可理解性,由于教育内容被浓缩,因此短视频呈现的往往是干货和精华,具有更好的组织形式,能有效提高学习者在学习视频教程内容时的专注度。
3.泛娱乐化属性
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慕课)、Coursera、EdX、可汗学院等专业在线教育平台的教育知识类内容数量多、内容专业性强,但也存在公開课程完成率较低的问题。Feng等对学堂在线平台的1000门在线课程进行了完成率统计,发现完成率仅为4.5%。而由于短视频以及短视频平台推荐算法的特点,短视频创作者会在注重内容深度的同时尽可能增强趣味性,因此教育类短视频具有一定程度的泛娱乐化属性[5]。巨量算数的调查显示,50%以上的短视频用户认为有深度、短小精准、有趣的教育类短视频更能捕捉用户的注意力[3]。
(二)短视频平台的特征
短视频平台内容的传播依托于平台内部的内容推荐机制。以抖音平台为例,其主要使用的内容推荐机制包括协同过滤算法、去中心化算法以及“流量池”叠加推荐机制,通过这些推荐机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协同过滤算法的目的是给用户推荐可能符合用户画像的内容;去中心化算法的作用是将传播场域的话语权下放给用户,传播场域中不存在主导节点,内容的传播力度并非由平台控制,而是由用户间接决定;“流量池”叠加推荐机制的作用是根据视频播放、转发、评论、收藏等数据在“流量池”中进行叠加推荐[6]。短视频平台的内容推荐机制使其能够精准定位用户画像,从而通过给用户推送更符合其喜好的内容,提升内容的传播力,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三)传统在线教育平台的特征
传统在线教育平台一般使用课程搜索和热门课程等方式引导用户选择内容。例如,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慕课)、EdX等平台均在自身首页提供编辑推荐、热门课程、课程排行以及分类搜索工具。但以上平台并未提供用户个性化推荐功能,学习者只能参考课程观看人数、开课机构、课程评价等信息自行筛选所需课程。Coursera平台针对缺少个性化服务问题提供了“职业学习路径”服务,平台预先根据职业目标设计完整的课程体系,解决在线课程知识零散、缺少组织的问题,用户通过设置职业目标获得课程规划建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但该模式灵活性较弱,不能为用户发掘其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根据用户行为调整课程推荐策略。
二、短视频在教育传播中的角色定位
基于上述对短视频、短视频平台、在线教育平台特点的分析,文章从以下维度阐述短视频在教育传播中的角色定位。
(一)教育传播工具
短视频能为教育类内容提供更广的传播范围,加大其传播力度。互联网使得传播成本大幅降低,在线教育平台让学习者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学习。短视频平台的大量内容为UGC内容,平台需要通过吸引优质创作者在平台内创作高质量内容来获得更多用户,因此平台会为有潜力的创作者提供推广扶持,而创作者则通过产出优质内容为平台创造价值。为减弱推荐算法带来的“信息茧房”效应,短视频平台采取在用户标签之外再随机选取一部分内容进行推荐的策略。因此,一部分在用户标签之外的内容也会被推送至用户主页,用户会不断看到不同领域的内容,从而获得更多信息,开阔自身视野。
(二)教育参与和教学互动中的角色
目前,技术原因使得线上课堂存在交互隔离的问题。交互隔离指课堂环境从线下迁移至线上所带来的学生课堂参与感、社会在场感的缺失[7]。教师缺少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环境,难以通过学生的直接反应调整授课策略,而学生也失去与同学在一起学习的氛围,在线上课堂中更不容易集中注意力。短视频能够提高和增强线上教学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交互隔离带来的影响,优化线上教育效果。短视频平台提供的弹幕、评论等为师生互动、学生讨论交流提供即时工具,弹幕和评论区中知识的交流与发散对学习效果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被提到的相关知识能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完成知识拓展,也能帮助学生将碎片化的内容联系在一起,搭建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此外,弹幕、评论区营造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其中用户自发分享的笔记、总结等也有助于增强其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8]。
(三)资源共享和知识扩散中的角色
短视频平台的内容推荐机制使优质内容上浮,低质内容下沉。这种机制能替学习者进行初步筛选,也能够为创作者提供大数据反馈,使其不断探索更具吸引力的呈现方式。更优质的内容会被平台优先推荐,传播力度的加大会激励创作者不断优化内容,内容质量与平台传播具有正向促进关系,这有利于优质知识类内容的传播。相比在线教育平台,短视频平台的营收模式更加多样化,有利于免费优质资源的产出和扩散。在线教育平台的盈利模式主要为付费课程和认证证书,而教育类短视频除了可以通过付费课程、认证证书的渠道获得收入,还可以通过平台流量补贴、流量变现、广告等多种方式盈利。一方面,这拓宽了盈利渠道,有助于保持教育类短视频创作者的创作动力,从而保证其高质量、高频率发布短视频。另一方面,这打通了除了付费课程、认证证书以外的盈利渠道,使创作者能从免费内容中获利,有助于免费知识资源库的扩充,推动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
(四)教学支持工具
短视频平台为创作者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工具,大数据能够为教师完善短视频课程内容提供客观、量化的参考。例如,抖音平台的创作者服务中心能够查看作品的实时数据,除了播放量、完播率、均播时长等常规数据,还精确到“秒”的观看分析和点赞分析工具。观看分析工具呈现了观看人数占比随视频播放进度变化的曲线,能够看到受众在视频各个位置的流失程度,与其类似的工具还有视频跳出分析曲线,曲线变化的“陡”“缓”能反映内容的亮点和缺陷。例如,视频播放0秒时观看人数占比为100%,播放至30秒时观看人数占比为50%,且曲线在视频30秒附近直转而下,这说明当视频播放至30秒时有一半的受众已退出视频观看,可知30秒左右的视频内容质量较差。点赞分析工具呈现了点赞人数占比随视频播放进度变化的曲线,能够看到用户集中点赞的时间范围,从而看出用户认可哪些内容。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观看分析结果调整课程教学节奏,检验课程内容是否做到简洁、精炼、有吸引力;也可根据点赞峰值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检验最受认可的内容是否与课程设计的重点、难点重合,由此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设计。同时,短视频评论区使教学资源的分享变得更方便快捷。教师可以更灵活地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如將电子资源直接发布在简介或评论区中,或可链接线上实践平台,让学生进入线上实验室开展实践。
三、短视频在教育传播中的功能拓展
(一)创新教学方式
短视频教学是创新化的教学模式,拓宽了教育媒介的种类,使教育类内容能借助短视频媒介传播力、吸引力强的优势扩大传播,增强教学效果。平台的环境使短视频内容呈现快节奏、高度精练的特点,这使得短视频教育类内容不同于其他长视频教育类内容,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根据新“规则”重新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编排。同时,借助弹幕、评论等工具,教育类短视频课堂将线下课堂教师单向的知识输出转化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多向知识交流。
(二)提高学习效率
根据Philip等的研究,学生观看教育类短视频时一般只能专注6分钟左右,而短视频长度一般在5分钟以内,这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视频的完播率,进而提高课程的完成率。短视频碎片化的特点使其自身成为一种适应数字化建设的新型活页教材,教师可以将知识点细化,使视频既是课程又是电子工具书。学生在利用短视频初次学习时可以清晰地看到知识点间的逻辑脉络,在复习时也可以有的放矢地快速找到想要回顾的知识点,而无须在一长段视频中反复搜索。短视频平台的内容推荐机制能够降低学生筛选课程的成本,帮助学生初步筛选课程,同时平台会根据学生的视频观看行为为其推荐有关联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扩充和完善。
(三)弥合教育差距
目前,我国网络普及率已超过75%,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逐年上升,城乡普及率差距逐年减小。由此可见,短视频平台具有大量的农村居民用户,在弥合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传统在线教育平台虽然储存了大量教育资源,但是推广力度还不足,且研发重点放在电脑端而非移动端,使得内容传播成本高、难度大。农村地区学生难以知晓这些平台,接触不到优秀的教育资源,导致这些免费教育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利用。短视频平台则不同,其研发重点放在移动端,使用门槛很低,使得教育类短视频的曝光机会增多,农村地区学生只需要在短视频平台输入相关关键词搜索就可以接触到这类免费教育资源。
四、短视频应用于教育传播的优化策略
(一)优化平台建设,提升学习效果
短视频平台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学支持能够提升学习者的使用体验,更好地发挥短视频在教育传播中的优势。现今的短视频平台可从平台内容划分入手,如隔离娱乐化内容与教育类内容,划分出教育板块,防止学生在学习时被娱乐化内容吸引注意力,精准的教育类短视频能够更好地营造学习交流氛围;平台也可从短视频内容设计入手,在视频内容中内嵌防分心设计,如在视频播放进程适当的位置弹出题目,学生需要作答后才可继续观看。此外,线上教学的特性使教育类短视频具有与各类在线教学支持工具链接的能力,教师将实践类线上教学工具内嵌至教育类短视频中,使学生能够边学边练,从而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例如:可汗学院的互动式教学视频,视频本身就是代码编辑工具,学生可以在观看课程时同步练习;中国大学MOOC在提供课程视频的同时,还提供网络代码编辑工具,学生可以在课后直接使用网页进行代码练习。短视频平台可以借鉴这些传统在线教育平台的经验,进一步开发如在线代码编辑器、在线实验室、在线剪辑平台等教学工具,并将其内嵌至平台中,为实践类教学提供支撑。
(二)优化传播内容管理,构建高质量知识库
教育类短视频资源是宝贵的数字教育资产,优化其传播内容管理不仅能够以高质量课程吸引更多用户,还有助于收集、沉淀多种领域知识,构建高质量知识库。一方面,教育类短视频要更有专业度,传授的知识准确、可信度高。短视频创作工具的不断改进和优化使短视频制作和发布的门槛不断降低,能助力短视频平台与高校、企业的合作。短视频平台要加强与专业教育机构的合作,吸纳更多专业创作者,同时鼓励专业教师产出多样化的专业教育类内容,以拓展教育类短视频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短视频平台需要完善内容审核监督制度,对普通创作者发布的教育类短视频进行把控,不但要把控内容的精准度,还要注重内容的原创性,避免出现创作者为追求流量推荐而直接模仿热门作品导致平台内容同质化的问题。另外,短视频平台可以组建专门的内容审核团队,将机器审核与人工审核相结合,建立多级审核机制。考虑到平台内容数量庞大,短视频平台也可邀请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互联网用户协助平台人员进行审核,在保证审核质量的同时提高审核效率,减少平台内的同质化内容,不断优化教育类短视频知识库。
(三)优化课程模式,提升课程完成率
传统在线教育平台存在课程完成率低的问题,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堂在线、Coursera、EdX等平台尝试开发了具有学分认证渠道的高校、企业合作课程,在拓宽盈利模式的同时,通过提高课程在高校中的认可度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课程的完成率。同时,学期制的课程模式也能够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感知度,提升课程完成率[9],是现今传统在线教育平台普遍采用的课程模式。短视频平台也可以借鉴传统在线教育平台的经验,拓宽课程的学分认证渠道,采取更为有效的学期制教学模式,以提高课程的完成率,增强教学效果。
五、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为线上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短视频能够为教育内容的设计带来新思路,为教育传播提供更多的支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发挥短视频的优势,通过技术或工具弥补教育类短视频的缺陷,更好地呈现知识并扩大知识的传播仍须学界和业界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3-07-28].https://cnnic.cn/NMediaFile/2023/0322/MAIN16794576367190GBA2HA1KQ.pdf.
[2]《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发布[EB/OL].(2023-03-29)[2023-07-28].http://k.sina.com.cn/article_5787163139_158f11a0301901dxny.html.
[3]巨量算数.2022教育行业研究白皮书[EB/OL].(2022-12-31)[2023-07-28]. https://trendinsight.oceanengine.com/arithmetic-report/detail/863.
[4]GUO P J, KIM J, RUBIN R. How video production affects student engagement: an empirical study of MOOC videos[J].The first ACM conference on learning,2014(04):41-50.
[5]Feng W Z,Tang J, Liu T X. Understanding Dropouts in MOOCs[J]. The AAAI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19(01):517-524.
[6]赵辰玮,刘韬,都海虹.算法视域下抖音短视频平台视频推荐模式研究[J].出版广角,2019(18):76-78.
[7]黄振中,李曼丽.守护教学在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在线课程教学策略的质性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3(05):45-52.
[8]CHEN H,JIN J, LIU X,et al.Analysis of the Role of Short Knowledge Videos in Bridging the “Knowledge Gap” in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5G Era : Take bilibili as an Example[C]//202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ducation (ICISE-IE),Chongqing,2021:1119-1122.
[9]紀九梅,王宇,欧阳嘉煜,等.2018慕课发展概要与未来趋势:以Coursera、edX、学堂在线、Udacity和FutureLearn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9(09):16-25.
[作者简介]邓芊(1999—),女,河北河间人,北京邮电大学设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张一琳(1998—),女,陕西安康人,北京邮电大学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高盟(1977—),男,辽宁沈阳人,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