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快节奏的社会中,短视频的形式能让受众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恶搞”作为这个时代大众宣泄情绪的出口以短视频为载体顺应时代潮流。本文从文本分析、符号片面化、语境论、分岔衍义、能指所指等角度,以符号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传播学理论,以“淮秀帮”视频配音团队的短视频为例,探究恶搞短视频在当前的符号学意义。
关键词:恶搞;符号学;短视频;狂欢
作者简介:曾婧婧(1994-),女,汉族,河南南阳人,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1
恶搞一词从最初起源于日本,日文为“KuSo”,是日本电子游戏中的一种“次文化”意思是认真地“玩烂游戏”,后经中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传入大陆,并在青年人中流行[1]。从符号学的角度讲,“恶搞”指的是利用先文本的某些特点,对先文本进行解构、重构,形成后文本。
一、恶搞的发展历程
2006年胡戈将陈凯歌的电影《无极》改编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恶搞短视频,一经发布便迅速走红网络,“恶搞”也由此成为2006年的热词,之后恶搞之风更甚,网民也开始以更加包容的心态看待它甚至开始参与其中。
在此前恶搞还没有形成气候,作品数量少、类型单一,多为ps图片、动画flash。典型的恶搞形象:小胖、凤姐、后舍男生都是当时的“标出项”:通过树立与平常人不同的形象,博人眼球。
二、文本层面的解读
符号一般总是与其他符号形成组合而很少单独出现,那么由符号组成的一个“合一的表意单元”就可称为“文本”[2]。
从符号学的角度讲,恶搞文本是通过割裂原文本能指和所指的意义,而创造出新意义的“拼贴”手段完成的。关于“拼贴”这一概念,克拉克曾在《风格》中如是说:在一整套的符号系统里,把物体重新进行排序和语境更新,以此来产生新的意义。
在“淮秀帮”作品中,台词中贴近大众生活的话语,比如“臣妾做不到”、“给力”等,正是通过拼贴完成的。可以说“淮秀帮”这一配音团队的走红,证明了恶搞文本重组成功的功效。
三、符号意义的片面化
片面化不是简单化,它是感知对相关意义的汇集,是物源的自我取消[3]。在“淮秀帮”的作品中,有大量的经典影视剧的视频引用,但对于受众来说“淮秀帮”选取的他们不曾看过的影片段,实际上是脱离了元语境、片段化的内容,没有对元语境的理解,就可能会对后文本的解码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片面化也能创造出更有趣的内容。意义完全或者多数依靠语境才能确定的符号属于“弱符号”,不依靠语境、能够独立表意的符号为“强符号”[4]。在“淮秀帮”的恶搞视频中经典人物形象如白娘子、紫薇都是“强符号”。但恶搞的魅力就在于将“强符号”的表意变模糊。比如在传统大众眼中紫薇是温婉、睿智女性的代表,但配音者以紫薇之口说出与其形象不符的臺词,使其变得刁钻泼辣,将强符号转变成弱符号,这样的片面化更使喜剧意味极强。
四、语境论
语境,就是符号的使用环境,有的符号学家称为“情景”[5]。语境实际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是符号文本自带的“内部”语境。当前先进的技术支持,短视频的文本形态符合当前互联网时代语境的,才能为受众所追捧。
第二种是符号文本之外的语境。这些外部语境因素的汇合,经常被称为“语义场”。“淮秀帮”作品《蓝瘦、香菇》就是根据当时较火的网络流行语蓝改编而来,如果没有这样的语境,该作品也很难被受众理解。“淮秀帮”借助热词进行创作,很好的使用符号文本之外的语境,让热点话题带动作品的热度。
五、“分岔”衍义
艾柯所说的“无限衍义”概念令人惊奇地预示了后结构主义的开放势态:符号表意,必然是“无限衍义”[6]。对于“淮秀帮”的配音视频,不同解释社群中的受众由于没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会给出不同的解释,最终产生分岔衍义。但是,对恶搞视频来说,它们的目标就是要逗乐受众、增强粉丝粘性,所以“淮秀帮”也在尽量为作品设定意图定点,防止受众理解错误而影响效果。
六、能指和所指
能指是符号外在可感知的部分,所指则是符号内在的意义。在恶搞视频中,能指与所指之间原本的规约被打破,两者分离产生新意义,通过犀利的语言对热点进行反讽,从而获得社会关注。比如针对最近困扰大众的雾霾现象,“淮秀帮”发布了《雾霾是会呼吸的痛》的恶搞视频。单从片名上看,它是仿照梁静茹的歌曲“会呼吸的痛”改编而来,改编后它的能指所指的对象改变,产生了与原文本不同的内涵。
七、结论
恶搞文化作为“标出项”所承载的风格和价值观往往与正项也就是主流文化相背离,但是恶搞文化也并非是对主流文化的摒弃,相反它能够适应时代的大环境,体现出文化的勃勃生机与不竭动力。在创新动力不足的当下,“恶搞”其实也是带动创新、标新立异的方法,通过夸张、反讽、搞怪的符号引起社会的关注,或许这就是日后大众与社会进行沟通交流的另一方式。我们在研究当前流行的恶搞视频的时候,不能仅以“刻板印象”只看到其负面影响,还要看到它为我们建立的重构的美丽新世界。
参考文献:
[1]陆健泽.网络传播时代的恶搞文化解读--一个符号学的分析[J].新闻界,2016,(2):58.
[2]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42.
[3]赵毅衡.符号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38.
[4]魏伟.伦敦奥运会会徽的符号传播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0):28-29.
[5]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178.
[6]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