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玮
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的学习生活,这是儿童成长历程中第一次“重要的转折”。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理念倡导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和空间,释放儿童的天性,让儿童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有利于帮助儿童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特殊阶段。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从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中汲取精华,找寻到合适的方法、途径来缓解衔接坡度,让一年级的衔接教学既有科学性,又有趣味性,实现“无痕衔接”。
一是解放头脑,定位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幼小衔接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切不可人为拔高要求。教师教学目标的定位若超出了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认知能力达不到,他们的头脑里就会被强行塞满各种拔高的知识,学生学得累,也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失去对学习的信心。
以汉语拼音的教学为例,学生刚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都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去学习汉语拼音。汉语拼音的学习阶段是学生小学学习的起步阶段,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培养和激發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新课标对汉语拼音教学目标的定位需每一位教师牢记在心:“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因此,伴随汉语拼音教学单元出现的生字,教师只要求学生会读会认就行,不要求会写。随拼音出现的儿歌和童话文本,教师只要求学生流利朗读,不要求背诵,也不需要教师过分讲解。汉语拼音是识字的工具,学习拼音的目的就是帮助儿童更好地识字。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教师的教就有了方向,学生的学就有了目标。解放了学生的头脑,他们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校园生活,才会拥有幸福美好的童年时光,才会获得学习的愉悦感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二是解放时间,调整课堂结构。科学研究表明,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注意力难以维持40分钟。为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状态适度调整课堂结构,不人为固化一个教学的模式。比如,教师可以将40分钟的课堂教学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划分成20+20、30+10等“长短课”,还可以增设“课中操”等活动环节,帮助学生逐渐适应小学一年级的学习,让课堂结构更人性化、儿童化,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识字课《金木水火土》时,教师考虑到学生初次学习写字,就以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为主,将一堂40分钟的识字写字课划分成20+20的组合课来上。前20分钟,教师充分解放学生的眼睛、嘴巴、头脑,按照“正确朗读儿歌——整体感知儿歌——尝试背诵儿歌”的顺序,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记忆生字的字形。前20分钟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设计穿插一个小游戏:“我来介绍田字格”。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田字格,知道左上格、右下格等四个格子的名称,了解“横中线”和“竖中线”,发挥想象,自己编一两句介绍田字格的儿歌。学生兴趣高涨,编的儿歌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这种创编儿歌的方式让他们不知不觉间就把田字格的知识牢牢掌握了。这个活动环节的巧妙穿插,让学生在经历了前20分钟诵读、理解、记忆等思维活动后可以有效地缓解紧绷的神经,以更好的状态进入后20分钟的学习。随后,教师组织学习生字,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生字教学的效果就得到了保障。
由此可见,科学调整课堂教学结构,把学生从40分钟的固化模式中解放出来,采用更优化的适合学生学习的组合方式,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
一是解放空间,在过程性评价中成长。不可否认,每一个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速度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快有的慢,但我们坚信“每一朵花儿都会拥有属于它的花期”。因此,对学习的评价我们也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到底。尤其是对处在一年级幼小衔接“适应期”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小心翼翼用好“考核评价”这把量尺,允许有的学生慢一点。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在解放空间中等待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仍以汉语拼音教学为例,很多教师都会发现有些学生拼读音节有语感,一教就会,一拼就对。而有的学生,拼读的方法也都学会了,但拼读的时候似乎一下子还找不到要领,怎么都拼读不对。这时,学生的心理必然是急躁的,教师就更需要耐心,慢慢引领,要舍得给他们时间,鼓励他们慢慢试,慢慢找感觉。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当然不能以一堂课的学习成果为依据,一定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置“积分乐园”栏,具体分为三栏:第一栏是单韵母(我会读、我会写);第二栏是声母(我会读、我会写);第三栏是音节(我会拼读字、我会拼读词语、我会拼读句子、我会写),以此鼓励学生赢得积分。这样的过程性评价不受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时间限制,给一部分节奏慢一点的学生继续努力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属于自己的小星星。这样的过程性评价跳出了空间限制,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是解放身心,在终结性评价中展示。一年级学生心理年龄较小,对于枯燥的试卷答题方式并不喜欢,他们更乐于参与游戏式、情境式的测试,这样的评价方式既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又能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展示学到的本领,轻松愉快地应对测试。如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终结性评价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拼音我会读”“课文我会背”“生字我会写”等板块,通过闯关游戏的方式来考核学生拼读音节、认读汉字、背诵课文等应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寓考核于游戏之中。学生也乐于参加这样的游园闯关式考核评价,他们在闯关游戏中充分放松自我,敢于表达,乐于动手,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在全身心解放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向教师和同学展示自己所学所得,不知不觉间建立了学习的信心,获得了持续学习的动力。当然,教师也应淡化考核结果,只需将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后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一个参考依据,要始终小心翼翼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维护好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从小拥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
应该说,幼小衔接是一年级起步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小学语文幼小衔接实践中,教师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在全身心解放的状态下愉快学习,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获得语文学习的快乐和动力。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专项)“‘六大解放理念观照下语文教育幼小衔接策略研究”研究成果,立项编号:TY-c/2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