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优化

2023-09-28 04:51戴文静
教育传媒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

戴文静

【内容摘要】全媒体时代的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电视新闻也面临着诸多新的考验。本文以中国教育电视台《e视界》栏目为例,探讨了新媒体对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影响、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优化策略。

【关键词】电视新闻杂志;全媒体时代;《e视界》

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是指按杂志的方式组织、编排内容,以传播深度新闻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社会功能,来满足受众多方面需求的电视节目类型。①从世界范围来看,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968年9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创办的《60分钟》。在我国,中央电视台于1993年5月1日创办的《东方时空》开启了我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先河。②中国教育电视台《e视界》栏目创办于2015年3月30日,2019年由新闻资讯类节目改版为具有教育特色的新闻杂志类节目。

一、全媒體环境下《e视界》栏目面临的挑战

改版后的《e视界》栏目以“环球视野、教育视角”为宗旨,以“话题+观点”为引领,由以新闻报道为主转向以新闻述评为主。改版后的《e视界》栏目填补了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杂志类节目的空白,是对节目样态的全新尝试,取得了良好传播效果,节目质量和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但进入全媒体时代,电视环境和受众信息接收习惯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在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下,电视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对《e视界》栏目的进一步优化和融媒发展进行讨论和探索,在报道内容、受众本位、品牌打造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新媒体对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冲击

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深刻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沟通信息的方式。新媒体信息发布的实时性让原本就不以时效见长的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更是陷入信息传播困境,绝大部分新闻作为话题在节目开播时早已成为网络传播环境中的“旧闻”。除了新闻滞后,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是线性传播,其播出时段具有固定性,用户参与感弱,互动性不强,短板明显。而新媒体用户可以自主决定观看的内容和顺序,与其他用户及时共享、交流,还有海量相关信息可以链接,受众主动性高,这些都是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不能比拟的。

(二)教育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困境

许多从事教育新闻的记者都有这样的感触:“新闻快而教育慢”。教育领域的突发性新闻较少,一般以政策类、会议类新闻较多,与受众关注偏好难以契合。电视节目需要有冲击力的画面吸引受众关注,但是与教育相关的话题画面呈现较为单一,拍摄内容局限于学校,一般以学生上课、操场活动、实验室科研居多,难以形成视觉冲击力。教育作为与民生紧密相关的社会性话题,话题壁垒低,一旦教育方面有“风吹草动”,所有媒体都会“蜂拥而上”,新闻内容同质化严重。

(三)《e视界》栏目自身的不足

新闻性节目是电视台立身之本,而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相对而言是一种低成本、高收视的节目,更容易结合电视台自身定位和优势打造出品牌,但是目前来看《e视界》栏目,在当前众多的新闻杂志类节目中还没有形成独特个性和风格,没有做出“圈”。

1.栏目定位没有体现“教育视角”

栏目定位的不准确,容易造成节目的边缘化、同质化,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难以脱颖而出。改版后的《e视界》栏目以“环球视野、教育视角”为宗旨,但在实际编播过程中,对自身定位没有明确认知,与其他电视新闻性节目没有明显区别,节目竞争力较弱。体现在:一是选题上特色不够,目前《e视界》栏目的选题都是当天或者近期的社会热点新闻,既然是“热点”,说明各家媒体都在进行报道。节目的播出时间是晚上8点,这时候对当天热点新闻进行追溯已经属于“马后炮”,与其在话题上炒“冷饭”,不如在选题上进行“差异化”竞争,找准教育定位。二是话题解读没有独家视角,虽然《e视界》栏目编辑部在话题延伸上已经有意识地在找“教育”落点,努力体现“教育视角”,但独家观点缺失,很难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新闻体验感。三是与核心受众贴近性不够,节目要有对象感和针对性,需要很清晰地明确节目是给谁看的,是为谁提供教育新闻服务的。作为主打教育内容的新闻专栏,《e视界》栏目的核心受众理应是教育系统的广大师生和关心教育的家长,要办好节目就要想他们所想, 选好题材、选准角度,抓住他们普遍关心并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题材,并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节目内容深度不够

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重要节目形态之一,可以用两个维度来评价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深度。一是要有“高度”,集中体现就是“观点”,高屋建瓴、立意高远、独特风格的新闻观点是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能不能立得住的根本所在,也是全媒体时代最大的卖点,既要“出人意料”,又要“情理之中”。二是要有“厚度”,这是对编辑部“内力”的考验,厚度既要有事实层面的全面、立体呈现,又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要对事实之间的关系进行统领性把握和创新性呈现。通过精心编排将涵盖不同内容的话题有机整合在一个大教育主题之下,既体现话题内容的广度,又体现话题延伸的宽度,要成为话题的“引领者”和“组织者”。《e视界》栏目在上述两个维度还有待加强。

3.节目呈现形式较为单一,与观众互动性不强

目前《e视界》栏目呈现主要以“小片+嘉宾点评+专家连线”的方式进行,表现形式较为单一,没有与观众产生有效互动。而在新媒体环境下,观众已经形成社交化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评价(点赞)、转载、评论,单向传播的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难以满足受众自主性、互动性需求。

4.节目生产机制尚需完善

《e视界》栏目编辑部由编委、主编、文编和3名编辑共6个人构成。由于编委和主编还同时负责当天其他四档节目的审稿、审片工作,所以《e视界》栏目主体结构和内容编排一般由当天值班文编完成,编委和主编负责话题引领,编辑负责具体稿件的整合和编辑。这样的节目生产流程过于依赖一个文编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没有真正发挥出“大编辑部”的统筹合力。

5.主持人形象不够鲜明

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对主持人的综合素养要求极高,一方面体现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清晰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体现为个性化的话语体系和对话题引领的节奏感。毫不夸张地说,主持人就是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核心和灵魂,决定了节目的气质和质量。一位优秀的主持人能够带火一档现象级节目,甚至为节目播出机构带来更高的关注度,这并不夸张。目前,《e视界》栏目主持人还需要努力成为节目的“表达者”、嘉宾的“交流者”、连线的“提问者”和信息的“搜集者”。③

二、《e视界》栏目的优化策略

面对新媒体的强烈冲击,《e视界》栏目如要在新闻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必须在全媒体语境下打造出独特的教育新闻品牌,给观众带来与众不同的新闻体验。

(一)坚定教育立场,讲好教育故事

1.优化节目选题,坚定教育立场

《e视界》栏目要与其他电视媒体的新闻杂志类节目形成差异化竞争,就要立足行业媒体特性,坚定教育立场,关注受众的教育需求,以“用户思维”做深做实“窄众传播”,化劣势为优势。改变目前选题“杂而不纯”“博而不精”的局面,关注教育真问题,破解教育真难题,解决师生真困难,以“专业”赢得受众信任,形成节目的唯一性,打造独家品牌价值。

2.观点“独树一帜”,成为教育垂直“意见领袖”

在海量新闻信息的媒体环境中,如何脱颖而出?如何打动受众?如前所述,“观点”是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在新媒体时代最大的卖点。优质内容是媒体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内容为王”永不过时。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必须要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见解,给受众启迪、思考,要在“说”上下足够功夫,给人以深刻的“记忆点”。当然观点的呈现不仅仅是说教式的强输出,要充分利用电视新闻杂志的编排特点,为最后的观点呈现做铺垫。

3.推行主持人中心制,推进主持人IP化

作为节目的“灵魂”,主持人不能只是简单意义上的“主持”,需要真正参与、主导、统筹自己的节目策划和内容生产,围绕主持人进行个性化节目塑造。节目包装和形象塑造也要围绕主持人进行,真正培养起具有独特气质的权威型、明星型主持人,努力打造成为教育领域的意见领袖。

4.改变叙述方式,讲好教育故事

《e视界》栏目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说新闻”的叙述方式,但是在实际中效果并不明显。“说新闻”究竟说什么、怎么说都大有讲究。“说”首先体现在对话的平等上,用平民化的视角讲述新闻,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高高在上的说教式输出已经不能被受众所接受,将掌握的信息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以轻松、幽默又富有思辨性的表达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说什么”,说大家还不了解的事实真相,通过追踪报道补充大家未知欲知的新闻信息。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常常看到不少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事件出现多次“反转”,这其实是对媒体公信力的蚕食。新闻节目要不断接近事实真相,以“独家”“权威”占领公共领域话语权。“怎么说”?在掌握大量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将话题进行合理的故事化编辑,通过悬念化、故事化、情景化的叙述方法,用发生在微观个人身上的故事来折射宏大的时代语境,把教育政策和教育热点如说故事一样娓娓道来,在故事中引发受众情感参与,不断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和共情力。

(二)创新报道方法,提升受众新闻体验

1.发挥视听制作优势,提升节目可视性

虽说传统广播电视面临空前挑战,但包括网络视听在内的大视听格局的形成又是巨大机遇。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40亿,网民使用率为97.4%,网络视听产业规模是十年前的20多倍,网络视听成为第一大互联网应用类别。在网络大视听格局下,电视台具有天然的拍摄和制作优势,要将自身优势最大化。一是提升拍摄质量,二是做好节目构思,带着编辑思维去拍摄。在拍摄节目素材的过程中,善于运用电视手法呈现新闻事件,用镜头语言进行故事化呈现。以高质量画面体验来丰富视频呈现形式,以“教育”视角更好地传达新闻事件的情感和细节。对于舆论监督类新闻,以隐拍、抢拍等烘托紧张的气氛;在讲述人物故事时,以长镜头的拍摄手法增强新闻事件的故事感、层次感,通过对各类拍摄手法的融合应用,有效提升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表现力。

2.创新新闻呈现形式,丰富节目内容表达

在新闻呈现形式上,充分利用好现有技术,选择与话题相匹配的技术创新来制作内容。比如一目了然的数据更直观让人了解事件横向和纵向发展,因此在原有“虚拟数据”的基础上,加大视觉技术的应用,比如3D新闻事件还原图、科普动画片演绎等,丰富节目内容表现形式,提升节目吸引力。

(三)走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打造《e视界》栏目全媒传播矩阵

1.探索网络传播渠道,推进融媒体建设

全媒体时代,“移动端”已经成为宣传主阵地,作为主流传统媒体,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融媒体环境下,《e视界》栏目如果要充分发挥传播力和影响力,必须探索网络传播渠道,推进融媒体建设。根据不同新媒体平台的特点进行创新,要因“地”制宜,认真学习互联网账号的运营模式和吸粉技巧,灵活运用平台特性进行内容发布,持续推出涵盖文字、图片、数据、音视频和新闻直播等多种形式的原创性报道。电视新闻短视频的传播,不是简单地把长视频剪辑为短视频,编辑人员和新媒体运营人员需要对受众进行分析,及时合理优化内容,挖掘优质新闻内容和受众兴趣点。④同时可以结合短视频传播特点,将节目以碎片化的结构模式进行重组、“二次原创”,赋予节目在新媒体传播语境下新的“生命力”。

2.将融媒思维带入内容生产全过程

不仅传播方式上要有融媒思维,更要将融媒思维带入内容生产全过程。在话题选择上,可以借助新媒体的“热搜”概念进行选题,提升话题的热度。在内容上,作为教育新闻媒体,除了常规评论员之外还应邀请一些网络教育大V、知名教授、专业学者等担当嘉宾,对教育热点话题进行评论,丰富节目内容生产。比如前段时间很热的教育话题“新闻学专业到底该不该报考?”就可以在节目话题上邀请张雪峰和新闻专业教授就此事进行深入话题讨论。在传播过程中,根据“移动优先”理念重视新媒体直播,并根据新媒体平台互动性强的特点来优化节目生产。比如主持人在直播过程中就大家讨论的内容、提出的问题实时予以互动解答,来弥补电视新闻互动性不强的短板。

在融媒体时代,虽然“众生喧嚣”,“内容为王”依旧是传统媒体立身之本。我们要顺应时代特点,扬自己所长,补自己所短。内容上要守正创新,在教育领域持续深耕,打造观点至上、内容优质的新闻精品,成为教育领域的旗帜性评论节目。同时,以“互联网思维”带动节目生产、传播,推动《e视界》栏目叫“好”又叫“座”。

参考文献:

①余玉:《论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优化策略——以央视〈东方时空〉为例》,《现代视听》2008 年第2期。

②赵若雪:《浅谈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特色——以CCTV〈东方时空〉为例》,《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7期。

③周仁杰等:《新时代新闻评论栏目播音语态研究浅析——以中国教育电视台〈e 视界〉为例》,《教育传媒研究》2023年第1期。

④朵仙德:《媒体融合視域下电视新闻短视频传播策略研究》,《中国有线电视》2023年第6期。

猜你喜欢
全媒体时代
全媒体时代学术出版转型与图书馆的责任
全媒体时代早间电视新闻栏目的困境与突围
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浅析研究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法治类新闻报道的新出路
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应对舆论新环境改革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探析
全媒体时代媒介与受众关系管理重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