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短视频平台和客户端作为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主阵地”,不断进行形态、姿态和语态层面的调整、契合,主流媒体短视频正依托思想、艺术、技术的交融互渗和多向赋能,成为主流媒体构建新型主流空间、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主流媒体短视频不断更新创作理念、变换题材视角、提升内容质量,表现出主动担当、精耕细作、软性引导、深层共情等创作状态。主流媒体短视频在纪实表达、形象塑造、价值传递、舆论导向、算法嵌入等层面,呈现出特色鲜明的发展状态和未来趋势。
【关键词】主流媒体;短视频;思想+艺术+技术;发展趋势
近年来,主流媒体短视频迅速崛起、广泛传播,成为短视频优质内容供给的重要源泉,这是主流媒体主动顺应、深度建构融媒体传播格局的必然结果。主流媒体拥有巨大的资源优势、内容优势和传播优势,这也促使主流媒体短视频保持着融合态、正能量、高质量的上升态势。依托思想、艺术、技术的交融互渗和多向赋能,主流媒体平台正日益产出更多从容自信、意蕴疏朗、品质高扬的作品。短视频正以轻体量、强触达、广接纳的传播特性以及微表达、年轻态、巧构思的内容特性,构筑着一个精巧灵动、以小搏大、以软化硬的“新主流空间”。
一、以思想+艺术+技术的理念打造新型主流空间
(一)思想引领:深扎生活,可爱可亲,高峰频现
依托主流媒体成熟的内容生產机制、资源和经验,主流媒体短视频平台在不长的时间里就顺利完成了从“入局”到“出圈”的跨越。各主流媒体短视频平台牢固坚守思想引领的创研方针,以此建构叙事逻辑、价值内涵和影像标准,从小切口出发展现大时代的非凡成就,以轻量化叙事描摹激扬腾跃的现实生活。
主流媒体短视频采用扎根生活、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的视角,找准了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特征和传播特性,让年轻态、亲和性、民生化的话语表达方式尽情舒展,成功输出了一系列可亲可爱的生动形象:从文明薪火到辉煌历程、从家国记忆到历史存珍、从人间烟火到草木山河……依托轻巧鲜活的视听语言,令人印象深刻的优质短视频作品高峰频现。
短视频轻量化、以小搏大的内容生态成功带动重大主体报道能力的提升,在内容产量和传播效率上皆有可观的传播效果。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出品的电视专题片《领航》除了在电视大屏播放正片之外,还在小屏端投放4分钟的精华片,此举成功借助短视频交互、开放、共情的传播特点,实现“硬”题材的“软”着陆。在央视新闻客户端播出的《领航》精华版内容中,“武大靖说拼一拼梦想就能实现”“95后美发世界冠军说每人都能成工匠”等话题都以全新的包装手法量身定制,用年轻人的文化语境和精神内核进行重新叙事,制造令人耳目一新的流量爆点,让主流媒体的优质内容顺利突破小众圈层,向更多元的群体渗透。
(二)艺术浸润:文化引领,品类多元,审美上扬
近年来短视频不断更新创作理念、变换题材视角、提升内容质量,逐渐在社会中铸就了“生活审美化”上扬的景观,短视频已经成为形构当代审美风貌、映现现实生活的重要手段。主流媒体短视频制作品质也在媒体竞争中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主流媒体短视频依托其形态优势、内容优势、受众优势和传播优势,积极投身到新时代中国美学精神的建构和传播之中,努力成为中国人民记录美好生活、传播美丽中国、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艺术载体,使得短视频拥有张扬中国文化、复现民族精神、实现国际传播的创新力、感染力和传播力。充满活力的短视频正成为传播中国精神力量、展现中华文化精髓、映现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重要媒介。①
当今的短视频作品找到了重意境、重神韵、重气和、重情味的美学追求,完成了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和美学思想的归附。例如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的短视频《绿》,从中国古典诗词中对“绿”的描摹开始,用大量意蕴悠长的诗词和清丽优美的画面配合叙事,呈现现实生活和生态治理中鲜活的“绿”。短视频充分利用艺术赋能、文化赋能和文学性赋能,让原初泥沙俱下的短视频,变成了精品化的表达。再如对乡村振兴的描摹,对《诗画中国》《古韵新声》节目的切条传播等,都是短视频艺术化传播的成功代表。借助短视频这个全民性的平台,传统手工艺、民乐、戏曲、舞蹈等艺术形态得以更好地亲近大众、走近年轻人,让传统文化真正实现艺术熏陶、全民美育的目的。
立足于对现实中生活美、社会美和自然美的书写,短视频在继承传统美学精神的基础上,正在涵养和传递新时代中国美学精神的内涵。短视频用春风化雨的艺术浸润大众心灵,艺术性正成为视听作品亮眼的高光。
(三)技术支撑:场景建设,空间建设,试水扬帆
媒体技术变革正不断重塑短视频的受众感知逻辑,新技术的衍生及发展为短视频的场景建设和空间建设提供了硬核基础。主流媒体平台是研发和运用新媒体技术的重要主体,主流媒体短视频的技术引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技术赋能正在短视频领域呈现出强劲势头。随着5G、4K/8K超高清、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XR扩展现实等技术飞速发展,主流媒体对新技术的采纳与复用程度不断提升,对新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随着数字人、虚拟场景技术的运用和发展,短视频不断推进“我看见”—“我在场”—“我参与”的沉浸式空间叙事方法,最终依托引人入胜的场景空间,将受众引向了深厚的文化空间、情感空间和精神空间。由中国军网刊播的《打卡!中国军队》系列Vlog,用沉浸式的视觉、听觉体验,带领受众“登天入地”,直观感受人民军队的精神和力量。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的转播报道中,主流媒体短视频平台更是开启了竖屏传播,AI直播流切片、剪辑,3D智能语音助手伴随观赛等被充分运用,提高了主流媒体短视频立体化、交互式服务水平,打造了双向互动的体验空间。技术是传媒形态不断革新的重要支撑,为产业扬帆出海释放出强劲动力。
二、以多元协同的行业生态构建新型传播矩阵
(一)价值自觉、主动意识、创新思维:内容生产的三大法宝
主流价值观是以保障公共利益为目的价值观,各主流媒体客户端及短视频平台皆已使用以更多正能量、主旋律内容供给为主导的“主流算法”进行内容推送,这充分显示出高度的价值自觉已在短视频领域枝繁叶茂。
主流价值中饱含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主流媒体机构始终坚持人民性的内容创作理念,以创新理念主导内容供给,不断改进叙事话语、优化传播视角、改变话语方式,让主流价值观以短小、柔软、亲民的面貌触达更多受众。例如央视新闻《主播说联播丨“剑指‘台独!一个中国红线不容碰触!》、央视影音短视频《铭记历史:1937个关键词构筑全民族抗战记忆》等短视频内容,都以短小直观的视听语言收获了极高的触达率,使主流价值观实现有效传播。
新闻舆论工作能力的提高是增强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的必要条件,也是在世界变局下实现战略全局目标的有力武器。②主流媒体短视频行业致力于不断提高内容生产质量,用实际传播效果证明价值自觉、主动意识、创新思维是主流媒体短视频平台在内容生产和输出层面的三大法宝。依托主流媒体的渠道优势和传播效果优势,主流媒体短视频主动传播主流价值观是其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二)精耕细作、差异加工、渠道融通:信息聚合的联动共振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语境之中,主流媒体积极搭建自己的客户端或短视频平台,逐渐形成了稳定、自主、可控的內容聚合平台,使得自身在信息聚合和传播层面能力不断提升。各大媒体依托这些自主的新媒体平台,形成了媒体融合进程中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了从“借船出海”到“造船远航”的新传播格局。
主流媒体平台拥有自主可控的平台便能够与广大用户建立起稳定、深度的联结,让信息传播与用户实现内在的联动共振。与此同时,借助这些新媒体平台,主流媒体得以改变以往的线性传播模式,由新媒体客户端、短视频平台、微信视频号、微博等多元传播渠道构建起顺畅融通的新型传播矩阵。
在内容分发上,各机构和平台坚持移动优先导向,对主流媒体内容进行二次创作和差异加工,实现了从“内容搬运”到“精耕细作”的创作转向。很多主流媒体的长视频内容经过拆条和二次创作之后,以短小精悍的内容得以迅速扩散,成功实现了对长视频的引流,带动内容和价值观的高效率传播。
(三)软性引导、技术嵌入、场景共振:技术引领的生态构建
短视频的内容表达方式更容易和广大受众建立起“话语共写”的深度介入空间,一改传统主流媒体与受众互动受限、参与受限的局面。短视频平台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的技术优势,在主流媒体短视频的各个平台上,参与环境已得到大幅改善。各短视频平台发挥其资源优势和影响力优势,与受众建立起协同创新机制,互构意义空间,形成了主流媒体短视频传播的新资源和新动能。
各机构平台依托新技术进行场景生态构建,无人机航拍、实景抠像、各种虚拟技术、遥感卫星数据等多元手段的运用,实现了场景共振和情感共振,实现了主流价值观的生动表达和软性传递。
短视频聚合技术之力、艺术之力和审美之力,创作出大批饱含深沉情感、具有民族特色、发挥艺术想象的视听作品,通过小切口、小视角成就大意境,释放艺术的万钧之力,用中华文化之美唤起大众的深层共情,记录和描摹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群像。
(四)深层共情、垂类深挖、强化参与:用户服务的叙事转向
近年来,我国的美学精神和艺术精神迎来了新发展、大创新,推动了主流媒体短视频用户服务的叙事转向。借助于广泛多样的短视频,大众得以实现一种“艺术化的生活”,将生活的碎片拼接成具有多元美感的审美图景。近年来短视频在立意、创作和传播的全过程中,内容原创力有了大幅度提升,注重从中华文化中汲取养分,以国潮动漫、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为载体,传递中国美学韵味。短视频平台努力打造具有深层共情、强化情绪参与的内在化用户体验。
同时主流媒体凭借其深厚且专业的资源积淀,大踏步地向垂类领域深耕开拓,形成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这使得短视频内容呈现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短视频内容同质化的弊病。主流媒体短视频客户端通过打造一批有水准、有趣味、易普及的科教科普类精品,开拓广阔的垂类市场,满足大众对精神文化内容的追求,强有力地推动“知识普惠”落地。
天文地理、航空航天、动植物生态、文化科普、医学发展等题材多元并进,依托具有时效性的新闻事件进行深度铺展,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公众的生活常识,从而养成科学健康的行为规范,为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提供有益的环境,助力我国科技创新的新发展、新繁荣。
(五)多元协同、资源重置、流程升级:平台运营的机制优化
新媒体有着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独特内容样式、制播方式和思维模式。随着制播实践的深入,主流媒体短视频机构和平台在完善组织架构、改进制播流程、改变思维模式等方面作出了新的努力。在组织架构上努力打破传统媒体层级化、部门化的结构体系,在媒体之间做纵向垂直融合,同时与跨区域、跨行业进行横向融合,促进媒体资源优化重置,实现多元协同的全局式良性互动。
在制播流程中,主流媒体短视频改变一次性的采编播线性流程,依托其专业性、权威性和资源聚合的高效性,发挥其强大的内容把控、采编力量和技术储备能力,实现多层级、多形态、多次性的全平台传播状态,主流媒体为做好做强新媒体平台,采取新建班底、吸引人才、加大投资等一系列举措,已经显现成效。
主流媒体客户端及短视频平台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内容的同质化竞争激烈,削弱短视频内容传播的多样性;组织人员架构中新媒体人才短缺,创新活力不足;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短视频的价值转化效率较低等。未来各机构和平台需要进行符合自身特点的差异化定位,应依托其专业性和权威性优势,区别于短视频平台大量的快餐式内容,向评论、解读、科普、文化、服务等方面深度挖掘,提升用户黏性,提高价值转化效率。
三、主流媒体短视频的内容创新与发展趋势
优秀的内容是媒体生产力的核心代表,在促进思想、艺术、技术创新融合,构建多元协同的主流媒体短视频行业生态的探索过程中,主流媒体短视频在内容建构和表达层面紧贴短视频的形态特性,进行灵活多元的创新探索,在内容创新上呈现出特色鲜明的发展状态和未来趋势。
(一)纪实主义与现场同期声触动人心
短视频平台和客户端作为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主阵地”,不断进行形态、姿态和语态层面的调整、契合,以融媒体思维调和重大主题报道与媒体特质之间的关系,在“严肃”与“活泼”、“厚重”与“简洁”之间找到平衡点。主流媒体短视频始终坚持传播主流价值、担当社会责任,在主题报道中找准依托纪实主义和同期声触动人心的路径,通过纪实性表达让短视频内容自带情感基因和共情力量,让受众自建共处、共享、共知、共识、共振、共鸣的思想进程。
短视频调动现场同期声的“在场语态”,激发内容感染力和感召力。每年春节前夕,总书记的新春祝福与元旦前的新年贺词一道,已经成为仪式感十足的“新春之约”,《习近平向你致以新春祝福》等内容直呈同期声的情感力量。短视频平台将鲜活现场即时呈现,通过改变语态、提炼细节等方法,用好、用活各种资源,用真实性保存鲜活易逝的“历史瞬间感”。
(二)英雄主义情绪助推爱国主义情怀
在叙事视角上,主流媒体短视频更加凸显在现实场景中的个体叙事,关注个体的状态、诉求和情感,以英雄主义情绪主推爱国主义情怀。在四川泸定地震、重庆山火等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不仅高效传递真实场景,更细致刻画救援人员日夜鏖战、摩托“骑士”日夜奔袭的鲜活形象,传递了感人至深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唤起了大众普遍的爱国情怀。
主流媒体短视频不仅在重要历史节点传播革命英雄形象和事迹,带领大众回望英雄精神,还将更多的笔触放置到平民英雄身上,细致描摹每一个普通中国人身上家国为本、崇德尚义、自强不息、勤奋自律、乐观向上、舍己为人等一系列宝贵的民族精神品质。在主流媒体短视频平台上也有越来越多由普通视频创作者创作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拍摄于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事件的关键情节,充满了真实感、现场感和亲和力。由此可见,主流媒体短视频平台不仅汇集了大量优秀作品,极大地增强了对受众的吸引力,同时也聚合了中国人民的群像,鼓励普通用户积极参与创作,完成了一次次中国人民民族精神品格的媒体展演。
(三)核心价值观题材巧用民生化语态
新媒体传播践行了生动表达的应有之义。核心价值观题材在短视频中所进行的融入和转化,越来越具有润物无声的温度和情绪传播的效度。短视频的形态和体量删削了严肃、详尽的表达形态和话语方式,通过民生化语态把深刻的思想、抽象的理论,转化为鲜活的故事、生动的例子。在娓娓道来中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不仅使主流话语“飞入寻常百姓家”,更使主流价值观抵达人心。民生化、故事化的话语方式使得核心价值观表达,在题材的“深”与“广”、体量的“微”与“精”之间找到了公约数。可爱的动物形象比铺天盖地的宣传说教更容易打动人心,“熊猫外交”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③例如央视新闻《“丫丫”落地后首次露面,还对着镜头打招呼!欢迎回家!》,大熊猫“丫丫”牵动着国人的心,短视频内容及时跟进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再如民生题材的新闻事件,央视频短视频《黑龙江哈尔滨承重墙被拆后续:为什么不能拆承重墙?》等内容,都以平实亲切的表达方式传递内容,成功调动受众的情感和共鸣,提升用户黏性。
(四)大事件中短视频和直播双向奔赴
在重大事件报道中,主流媒體的短视频平台和客户端做到超快速到位、零时差呈现,借助新媒体平台的灵活性,主流媒体在大事件中迅速响应,及时建立起多路并进、实时在场的现场直播,带给观众“历史见证者”“历史参与者”的视角,有效抹平信息空当和谣言缝隙。
短视频和直播实现双向奔赴,直播的全时、全景跟进与重要节点、瞬间的拆条传播完美配合,通过积极抢占“第一落点”和“第一观点”,在对内对外传播中占据主动。依托主流媒体的优势资源,长短视频相互成就,与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形成强关联和紧密契合。2023年4月底,随着苏丹局势持续紧张,中国海军舰艇紧急赴苏丹撤离我国人员。短视频直播与拆条传播记录了着我国在苏丹的同胞登上中国军舰的重要时刻,让人民再次体会“有一种安全叫祖国接你回家”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央视新闻短视频《我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我哭了》在抖音平台获得了135.1万的播放量,唤起了受众满满的民族自豪感。
(五)社会舆情事件中建设性监督导向
短视频日益成为网民参政议政、进行意见表达的重要平台,主流媒体倾力于时政类短视频的提质进阶,在媒体融合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在新媒体平台中发挥好“定盘星”和舆论引导“压舱石”的作用。主流媒体平台在发布政务信息层面充分坚守时效性、新颖性和准确性,注重提高服务效率及透明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关注百姓切身利益。
未来,依托主流媒体客户端、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反应、权威报道、专业解读和高效沟通,新媒体平台更将在社会舆情事件中发挥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积极回应质疑和舆论辟谣,实现建设性舆论监督和导向。
(六)党媒算法嵌入助推精准圈层拓展
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平台依托新技术,提高智能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水平,主流媒体算法注入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评价因子,加强投放中国特色、主旋律、正能量突出的作品,为广大用户推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高品质内容。
平台通过提升信息分发的精度、增强信息反馈的效度、提高有效信息聚合的效率,建立起与用户间的双向动态传播与互动。平台从用户主体出发,在尊重用户个体偏好取向的基础上“量体裁衣”,通过标题构思、封面设计、文案创作、共鸣唤起、技术应用等全方位升级,突破因理论化、抽象化、模式化产生的认知限制,实现用户对主流价值内容的广泛认同,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让主流价值内容实现精准圈层拓展。
(七)无声传播成就大音希声的辩证法
为了求异出新,影视艺术的创作和表达几乎习惯了做“加法”,然而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近年来不断涌现的精品力作皆有力地诠释了视听表达中“减法”的意义。在轻量化表达的视听内容中,留白式审美成就艺术化传播的成功案例不在少数。我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空,故纳万境”的智慧、“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审美取向,再一次回归到主流创作的视野之中。
主流媒体在传播主流价值内容时,不再一味注重言传,而是更加注重呈现故事和事实,甚至不再使用语言,而代之以声音、形象、动作和剪辑。视听创作完成了从“润物细无声”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进一步飞跃。很多短视频内容不再依托话语去直接展露思想和价值观,而是让受众沉浸其中自行体悟内容所承载的意义。无论对内传播的短视频,还是外交传播中“四两拨千斤”的鲜活化手段,都并没有因为“此处无声”而弱化了力量和色彩,反倒于无声处获得了深入人心的情感共振、回还震荡。
(八)价值密码导向实现平台多元入局
近年来在内在涵养和外部规制下,媒体行业树立起普遍的新风正气,在市场竞争的多向挤压之下,视听产业降本增效、蓄能求稳、理性生长、精耕细作,以价值密码取代流量密码成为普遍共识。在此背景下,主流媒体客户端及短视频平台坚持精品输出、多元选题、多向发力,不断尝试多元入局,为视听产业发展开辟广阔路径。丰富多元的优质内容持续输出,展现出主流媒体短视频行业向阳而生的蓬勃发展态势。
2022年伴随着卡塔尔世界杯开赛,大型体育赛事入驻短视频,开启了全民狂欢的“竖屏”转播时代。除此之外,依托短视频全方位展示卡塔尔世界杯上洋溢的“中国制造、中国建造”,首次旅居中东的大熊猫“四海”和“京京”、时隔二十年后由马宁领衔的三名中国裁判再次入选世界杯裁判名单等话题,皆展示了满满的中国元素,凸显了短视频“短小精悍”的优势。被称为“足球诗人”的贺炜,通过文学性表达呈现世界杯的竞技性和悲壮感,通过短视频切条传播唤起共情与共鸣。短视频中入心的内容包裹起正向价值,让价值取向取代流量取向成为必然趋势。
在“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传播实践中,思想的厚度决定了艺术的高度,技术的精度制约着艺术的广度。深邃高远的思想,离不开生动鲜活的艺术表达,入心动情的艺术要依靠思想生根,而技术与艺术交响协奏,为思想插上了高飞的翅膀。思想、艺术和技术,交织构筑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引领我国的传媒产业步入深广、高远又灵动鲜活的天地。
参考文献:
①张丽平:《短视频对新时代中国美学精神的建构与传播》,《当代电视》2022年第9期。
②朱清河、时潇锐:《“两个大局”视域下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实践旨归》,《教育传媒研究》2023年第2期。
③冷凇、陈瀚颖:《從“ 润物细无声”到“ 无声胜有声”——中国视听艺术美学的对外传播赋能》,《传媒》202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