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文学与当代女性主义思想传播

2023-09-28 04:51:17梁沛好孟建煌
教育传媒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母性主体意识女性主义

梁沛好?孟建煌

【内容摘要】本文探讨了妈祖文学对当代女性主义思想传播的影响,具体分析了妈祖文学所体现出的当代女性主义思想的传播内容,主要有母性的颂扬与传播、女性主体意识的彰显与传播,以及传统性别文化模式的超越与传播等,并探讨了妈祖文学体现出女性主义思想内容的文化渊源。

【关键词】女性主义;妈祖文学;母性;主体意识;性别文化模式

有关妈祖的研究,古今学者一直以来多从文化层面去研究妈祖信仰及颂扬妈祖精神,较少从文学的角度去解读和研究;而从女性主义的理论视野去探讨和分析妈祖文学的研究则更少。“女性主义”源于18世纪末西方的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时期的女权运动,是继人权观念产生后的一个作为否定男性中心性别观的新的革命性概念,先后历经了三次大浪潮:第一次浪潮自18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可以概括为“自由女性主义”,主要是追求女性要与男性一样,享有在政治、经济、教育等同等权利;第二次浪潮自20世纪60至80年代,可称为“激进女性主义”,强调女性特征从某种意义上优于男性,应重新评价,并使之变成主导的文化因素;第三次浪潮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即“后现代女性主义”或当代女性主义,其肯定两性的差异及其各自优势,主张两性真正平等及和谐发展。有趣的是,发展到当今后现代的西方女性主义与中国古老的周易及儒道释三家哲学文化遥相呼应,两者的许多思想文化一脉相承。从当今女性主义视角考察和解读妈祖文学,发现妈祖文学鲜明地体现出当代女性主义思想内容的传播,这让人可以揭开一个千年之谜:为什么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无论男性抑或女性,人们都如此敬重妈祖?同时,妈祖文学所传播的女性主义核心价值思想,对当今女性的成长、发展及幸福感,对解决当下传统性别文化发生变化的语境下男性的焦虑与困惑,对促进21世纪人类两性关系的相悦、相融及和谐发展,均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妈祖文学体现出当代女性主义思想的传播

本文所说的“妈祖文学”是指围绕“妈祖”这一人物主角去抒写和创作的文学作品,体裁包括诗词、楹联、散文、小说(含民间传说)、剧本(戏剧、电影、电视剧本)等。①妈祖文学的创作历史悠久,其产生与发展源于妈祖信俗的兴起与繁荣。从宋至今,大致分为三大阶段:宋代的初发期、从元代到民国时期的蓬勃发展期,以及建国后至今的创新发展期。以西方女性主义视角观照妈祖文学,这种围绕“妈祖”这一女性主角去抒写和创作的文学作品,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女性文本”,其塑造的这位古代典范女子的形象,也有异于一般传统女子的形象,她集周易及儒道释几大文化于一身,在她身上高度集中地诠释和演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这些从妈祖身上所体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预见了西方女性主义在当今所追求的思想价值,无论女性关怀伦理、母性思维的主张,还是人与自然、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融合的共生共荣的智慧生态观,抑或是多元、包容的文化精神,中立文化的语言体系,平等的两性交往模式以及激发两性内在潜能理论等,这些女性主义的思想文化在妈祖文学中都蕴含颇多,妈祖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其实是当代女性主义思想的传播和繁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母性的颂扬和传播

在妈祖文学中,首先体现出对母性的颂扬这一当代女性主义思想的传播。

母性包括自然母性以及自然母性在社会文化中的表现形式,是深植于女性灵魂深处的最自然、最美好的心理情感以及道德情感。②在女性主义的思想理论中,母性是一个被高度关注的词语,从第一次浪潮的“反母亲”,到第二次浪潮的反思,到第三次浪潮从历史、文化、经济、心理、生理等角度对女性本源的追溯及对母性进行全新的建构。当代女性主义心理学家吉利根指出,“女性的关怀伦理,母性思维、和平和爱是最有价值的伦理。如果我们能够将女性的形象确立为社会保护者的形象,高扬女性和母性——关爱、养育和道德感,社会将会变得更好。”③

在妈祖文学作品中的妈祖所展示的母性,有别于西方女性主义所批判的那种自我牺牲式的母性,她深刻体现出中国《周易》文化中“坤卦”这种厚德载物的博大母爱情怀。散文《天妃默娘》写道:默娘“年及笄,誓不适人,即父母亦不敢强其醮”④。文中写出默娘终生未嫁,无法像一般女子那样有自己的子女而做母亲,但她并不是没有母亲天性的发挥机会。她的母性展现只是不在私人领域的“小家”中,而是体现在广阔的公共领域的“大家”之中。著名的《天妃显圣录》记载:“考诸谱载:天妃……相传谓大士转身。其救世利人,扶危济险之灵,与慈航宝筏,度一切苦厄,均属慈悲至性。”⑤文中写出妈祖一生慈悲为怀,立德行善,扶危济世。在这部传说中有“菜甲天成”“祷雨济民”“化草渡商”“挂席泛槎”“铁马渡江”等多个故事,讲述妈祖把母爱无私地献给有需要救助的百姓乡邻、贾商船客,不分亲疏,不论贵贱,甚至不问国界,充分展示出妈祖深厚的人文情怀,体现出一种博大的母爱。默娘升仙后,作为一名海上女神,神通广大,行侠济世,庇国护民,惠及千秋,广大的文人墨客,为之写下了许许多多歌颂妈祖母性之崇高的诗词和楹联。其中,直接用“母”字去表达的诗词就有多首,如周煌的《使舟渡海天后灵感书事》:“不关潮夕水添肥,半夜人呼事已非。疾痛寻常呼父母,一时回首吁天妃。”⑥诗中以父母论天妃,一呼即应,救人于危难之中。又如梁乔汉的《镜湖杂咏五十首(选二)》:“神母风帆择地来,灵祠马角郁佳哉。”⑦诗中盛赞妈祖为神母。在楹联方面,台湾的祖庙里就有两副直抒妈祖母德的楹联:“银海不扬波,万众稳渡星槎远迩;同民皆乐业,举世遍歌母德渊源”“圣慈皎皎焕湄洲,风清月白;母德洋洋弥海甸,浪静波恬”。⑧可见,妈祖诗词、楹联都高度颂扬妈祖的厚德和博大的母性,传播出一种当代女性主义的母性美德和可贵精神。

当今时代生活节奏快,人们的社会性和功利性较强,这给现代女性特别是职业女性带来婚姻、家庭与职场的矛盾、冲突较大,往往容易造成对家庭中“母亲”这个身份角色的理解和把握有偏差,職场的“战神”与家中的“宝妈”两大身份角色的转换容易出现问题,直接影响亲子和两性关系,妈祖文学所颂扬的“坤卦”之母德之美,所传播的当代女性主义中的母性精神,将带给当今女性的母性重塑及幸福感以重要的文化启示。

(二)女性主体意识的彰显和传播

在人类历史上,无论中西方都有过较长的“父权制”社会的历史阶段。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尤其是汉以后,女性的地位及行为道德标准慢慢地背离了上古时期的周易文化及先秦儒道学说,最后发展出一套严格的封建女性伦理规范,即所谓的“三从四德”,女性不被当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而是处于男性的从属地位,失去自我的主体性。女权运动的重要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唤醒妇女的女性主体意识。这种女性主体意识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它激发女性关注自己的身份,表现女性的价值,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参与公共社会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价值和人生需求。⑨

从妈祖文学作品上看,生长于宋代的林默娘,实现了对封建男权社会下的“三从四德”的大大超越,在她身上充分彰显和传播出一种自觉、自主、自强的主体性,体现为一种很强的自我独立意识,走出一般妇女的家庭领域,从事社会公共事务,追求“自我实现”⑩,展示出当代女性主义所主张的生命意义及价值的追求。

首先,默娘对封建社会的“三从”作出了极大的超越。《天妃娘妈传》写道,“林长者见女年渐长,远迩求亲者不置,卒亦未有许者”,父母为她的婚事操心,于是请来邻姑劝教:“人生百行,孝道为先。今汝惟言学道,顾乃违父母之命而不顺,拂父母之意而不从,是则于孝道尽乎未也?”“而默娘生性至孝,一闻邻姑孝之言,乃谢曰:‘严慈之命非敢违,提命之教敢不遵也?但所谓孝者,不以其迹,而以其神。故从亲之命,去无违之旨远矣!”可见,默娘完全不是一位养在深闺的“从父”女子,她孝顺父母,但对自己的终身大事有自己“合道”的选择;她矢志不嫁,但并不是一名极端的女权主义者,而是因为她了解自己的“命格”,即对自己有非常清楚的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身世来历及其使命;所以,对“从父”作出了“合道”的超越。还有,在《天妃显圣录》“湄山飞升”中记载:“宋太宗雍熙四年丁亥(九八六),妃年二十九。秋九月八日,妃语家人曰:‘心好清净,尘寰所不乐居;明辰乃重阳日,适有登高之愿,预告别期。”这位年仅二十九的默娘,在人间修炼圆满便驾云升仙归去,终生未婚,不“从父”而择,不“从夫”而行,更无“从子”之依傍,对封建世俗的“三从”作出了极大的超越,追求一种“诗性人生”,体现出道家的“合道”之德,成就为一名真正的女性主义者,充分彰显和传播出当代女性主义的主体意识。

其次,默娘对封建的“四德”也作出了极大的超越。从妈祖文学中可看出,默娘是一位从事公共社会服务的卓越人才,她有超凡的才华和本领。在妈祖传说或散文中有这样的描述:默娘常为父老乡亲观天报象,遇海难抢险救人,为百姓黎民除病驱魔,遇天灾祈雨化旱,专以行善济世为己任,在她短暂人生中,书写了一部充分体现儒道释精神的“行侠普世”史。可以说,默娘所修的德不是一般女子相夫教子和孝顺公婆之“四德”,而是一种“天使”般的“大爱女神”之博爱厚德。学者张顺江认为,德有小德、大德和元德之分。妈祖这种超越世俗的女子之“四德”,而成就“与天地合其德”的普世之德,是一种“元德”的体现。这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充分展示出在古代的默娘所具有的当今女性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和成就意识。

进入21世纪的当今社会,女性表现出有较强的主体意识,但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冲突、家庭与职场双重角色转换的矛盾,也产生出一种新的困境中的迷茫和挣扎,使得女性感受到自身事业的拼搏与婚姻家庭的投入难以协调,致使当今社会出现一种女性的“幸福难题”,往往在颜值高、学历高、收入高的“三高”优秀女性中产生的“剩女”最多,离婚率最高。妈祖文学所彰显和传播出的妈祖那种女性主体意识,即既体现出生命自由,又体现出合德、合道的命运把握,将带给当代女性如何兼顾事业与爱情,提升幸福感,带来重要的思想启迪。

(三)传统性别文化模式的超越和传播

妈祖文学有异于一般的“女性文本”,即有别于以一般的女性意识、立场和视角去抒写女性经验和体验的文学作品,更多地体现出对女主人翁的一种传统性别文化模式的超越性书写,传播出一种当代女性主义对新型现代女性塑造的文化思想。当代女性主义解构“二元论”,反对根据身份、品格、思维模式等将两性进行对立式的划分,主张一种整合性的思维模式,来消解父权文化下由男性话语构成的旧式传统女性文化模式,提出建构一种阴阳同体文化,取代两性的两极化,发展双性气质,重塑当今的新型女性,从而寻找、认识和实现女性真实的自我,改变妇女地位。现代新型的女性可概括为:一方面,保持女性特有的“阴柔”特质,体现出一种柔顺、优雅的淑女之美;另一方面,又兼具男子气度的“刚健”之美,体现出独立、自由、知性和自信,能在公共领域实现自我,成就事业。

纵观妈祖文学,首先,在文学作品中展现出妈祖作为女性的“阴柔”之美。最重要的传说典籍之一的《天妃显圣录》,其《天妃诞降本传》一文曰:“婉變季女,俨然窈窕仪型”“妃少时,与群女闲游,照妆于井中……”生动写出了少女默娘的窈窕淑女之容貌性情;而另一篇章《朱衣著灵》写道:“急祝天庇护,见一神女现桅竿,朱衣端坐。”以“朱衣”一词点睛式写出妈祖女神“爱红装”的美丽外貌。这些内容都栩栩如生地塑造出妈祖具有一种传统淑女的“阴柔”之美的形象。

其次,在文学作品中也有表现妈祖超越传统兼具男子气度的“刚健”之美。比如,费元禄《天妃庙碑》写道:“妃禀纯灵之精,怀神妙之慧,少能婆娑按节乐神,如会稽吴望子,蒋子文事。”在这篇散文中,对默娘的塑造与抒写就不像一般的女性文本中对女主人翁的女性特质及个性特点的描写,而是写出少女时代的妈祖“不类诸女”,有如大丈夫般的气质才华。又如,高澄《天妃显异记》曰:“尝考天妃之说:蓋妃者,配也。神于海运之往来、商贩之出没,危无不持,颠无不扶,其所全活者不知几千万人矣。功德可以配天,故曰:‘天妃,犹言天能生人,神能救人也。”写妈祖“妃”之来由,不是从传统女性的妇德去解说,而是从佛家慈悲之德和儒家仁爱之德去阐释;正如郑和在《通番事迹之记》所写:“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之神,威灵布于巨海,功德著于太常,尚矣。”“天妃”之誉源于功德之超著,而非传统女性的德才容貌。

可见,妈祖文学中所塑造出的妈祖形象,完全超越了传统性别文化的模式,她既有传统女性的“阴柔”之美,又拥有大丈夫般的庙堂之气和英雄之气。虽生活在宋代,但已具有了现代新型女性的气质才华和精神风度,展示出一种当今女性主义所建构的新型现代女性的风范。

进入21世纪的当今社会,处于一种传统与现代的交锋点上,性别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加重了人们对性别角色感知的困惑和矛盾,现代社会出现了一些所谓人格特征男性化的“女汉子”,或为了事业牺牲家庭的“女强人”;但是,在男人文化里并不欢迎这样的女性,因而容易造成这一类女性爱情婚姻的不幸,这个问题往往成为困扰当今女性的症结,而对于当今的男性来说,同样也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困惑和焦虑。妈祖文学所传播出的对传统性别文化模式作出超越的文化思想,将为当今女性修炼自我,培育一种新时代理想女性的人格魅力带来重要的精神滋润,成为一种践行当代女性主义有关重塑新型现代女性理论思想的良策。

二、妈祖文学体现出女性主义思想内容的文化渊源

以抒写妈祖这位古代传奇女子或女神为题材的妈祖文学,为何能很好地诠释和演绎当代女性主义的思想,传播出当今女性主义的文化?那就是西方当代女性主义吸纳与融汇了许多妈祖身上演绎出的中华传统哲学文化。

作为西方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女性主义思潮,也如同西方许多文化流派一样,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如何突破“瓶颈”的现象。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当今时代,他们都转向注重吸收东方传统文化的智慧,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智慧,以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中华文明是世界上诸多国家和民族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形成有相当可观的文明特质。国学大师许倬云先生曾说:“中国文化特有的精神心态,或可匡补现代文明面临的缺失。”女性主义在发展的历程中,在经历了从“觉醒”到“激进”的发展阶段后,到如今的后现代女性主义,发现西方哲学的“二元论”乃是现代女性主义理论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也转向对东方传统哲学文化,特别是中华传统哲学文化的吸纳与融汇,从而更好地推动自身文化理论的发展。而妈祖文学的思想内容,所塑造的妈祖这位古代东方女性的典范形象,本身就是中华传统哲学文化,特别是周易及儒道释文化的生动再现。因而,妈祖文学之所以体现出对当代女性主义思想的颂扬和传播,是有其深刻文化渊源的。

首先,妈祖文学所传播的女性主义的“母性”思想,可在道家思想中找到文化渊源。老子及其道家哲学的鲜明特质是“崇阴尚柔”,老子认为:世界的根本就是母性,在其《道德经》中有多个篇章都用“母”喻道,如《天下有始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得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在中国古老的神州大地上,这位中国古代先哲早已昭示了后现代西方女性主义的“母性”思想理论。从妈祖的命名上看,就鲜明地体现出道家的“敬母”“颂母”的哲学内蕴。妈祖,从其称谓上看,本身就是一种体现母性的敬称。默娘升仙后,福建莆田人乃至南方人大多称呼她为“娘妈”,一种南方人对女性长辈的最高敬称。“妈祖”之名首先出现在澎湖地区的闽南迁台人群之中,体现对湄洲祖庙神祇的向往与追慕,意为“所有分灵娘妈之祖”;随后便在台澎信众中传开并普及到闽南和粤港澳,近代渐渐在大陆被学者和广大信众所接受,约定俗成,于是统称“妈祖”。而在官方,朝廷先后褒封妈祖为“夫人”“妃”“天妃”“天后”,最后在清道光年间赐为“天上圣母”。可见,从人们对妈祖的敬称上,无论民间称谓抑或是官方赐封,都体现出一种道家哲学推崇的伟大母性。

纵观妈祖文学,无论诗词、楹联、散文,抑或是小说、剧本,所塑造的以天下子民为自己“孩子”的大爱仁慈的妈祖形象,更无不深深浸染着道家的“敬母”“颂母”的哲学文化,这些都突出地体现出对当代女性主义的母性思想的颂扬和传播。

其次,妈祖文学所传播的女性主义的“主体性”思想,可在儒家思想中找到文化渊源。儒家学说可以说是一种特别注重人的主体性的学说,被称为“人学”,孔子学说的目标就在于建构一个伟大的主体或人的主体性。儒家对人的主体性的认定主要是在道德主体性方面,孔子提出“为仁由己”,实现“仁”的过程即是个体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此外,他又开创“理想人格”的学说,提出“内圣外王”的君子人格论断,包括仁爱精神、济世情怀、气节情操,献身精神等。妈祖文学之所以自宋兴起后得以繁荣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妈祖精彩生动地演绎和释诠了深厚的儒家文化。妈祖文学中所塑造的妈祖形象,可以说是对孔子所建构的一个伟大的主体或人的主体性的思想学说的践行,是对当代女性主义主体性的彰显和传播。

另外,妈祖文学中所塑造的“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形象所体现的主体性,也可在佛家思想中找到文化渊源。在大乘佛学的理念中认为:“人最高的宗教意义不是完成个人生活上的快乐,而是追求整个人类的精神解放。”这既与儒家的道德主体性学说一脉相承,又拓展了主体性应具有高度的精神超越性的思想内涵。

再次,妈祖文学所传播的女性主义有关重塑当今新型女性的理论思想,可在妈祖身上体现出的《周易》文化中找到思想渊源。在被称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文化中,对女性主义传统性别文化模式的重构理论,早有非常富有智慧的预见性论断:“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又曰:“乾,健也;坤,顺也”“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其意是:乾道对应男性,坤道对应女性,男性为刚健之美,女性为柔顺之美。女性虽极为柔顺,但行动起来也会变得极为刚强;外在宁静,而内在的美德却极为方正,即女性拥有“坤阴”特质,但也兼具阳刚气度,体现出一种刚柔相济之美。人们之所以通过各种样式的文学去颂扬妈祖,除了妈祖是儒道释文化的化身之外,还有妈祖身上体现出的《周易》“坤卦”文化,以及由此演化出的既具传统又超越传统的优秀女性品格和女性精神,用现代的审美眼光看妈祖,她既具传统女性的古典美,又有现代女性的精神风貌。

综上所述,性别问题归根结底是文化问题,人类内在精神的自我更新需要重新审视女性的价值、地位和对世界的积极影响。女性主义所追求的无非也是作为一个人的心灵的自由,以及人类的和谐、发展与幸福,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女性主义悄然点亮了新文化的曙光。立足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理论去探讨和解读妈祖文学,发现妈祖文学鲜明地呈现出当今女性主义思想的传播,这些思想与中国的周易及儒道释等传统哲学文化一脉相承,这再一次加深了我们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可以说,妈祖文学是一部体现中西文化交融的女性文学,是一种塑造“中国形象”的华夏文明传播,在妈祖文学中所塑造的闪耀着当代女性主义思想光芒的妈祖形象,展示出一种儒家的生命充实之美、道家的生命自由之美和佛家的生命超脱之美,这给当今培育时代女性的人格魅力,提升其精神境界及幸福感带来了极富价值的良策,给当下人类两性关系的相悦、相融及和谐发展带来了重要思想资源。

参考文献:

①⑧黄瑞国:《妈祖学概论》,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412页、第419页。

②劉亚红:《论现代女性精神的超越性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传承》2010年第7期。

③郭爱妹:《女性主义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44页。

④⑥⑦蒋维锬、郑丽航:《妈祖文献史料汇编(第一辑)散文卷》,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年版,第55页、第128页、第214页、第75页、第31页、第44页。

⑤孔昭明:《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九辑》,台湾大通书局印行(卷4),第1页、第25页、第18页、第27页。

⑨晏丽:《论女性主义理论中的女性主体意识》,《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⑩梁沛好:《“人本”心理学中的妈祖文化》,《闽台文化研究》2019年第1期。

吴还初:《天妃娘妈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5页、第36-37页。

张顺江:《周易与决策:现代易学及其应用》,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版,第36页。

乔蕤琳:《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与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2014 年黑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许倬云:《中国文化的精神》,九州出版社2018年版,第281页。

文选德:《〈道德经〉诠释》,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04页。

刘宏章、乔清举:《论语·孟子》,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90页。

周雨豪:《东方美人生哲学研究》,2016年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陈鼓应、赵建伟:《周易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第582页、第719页、第44页。

张兵娟、崔莹莹:《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与命运共同体建构》,《教育传媒研究》2021年第3期。

猜你喜欢
母性主体意识女性主义
严歌苓小说中“母性·雌性”观的建构及特征
母性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或能降低子女患Ⅰ型糖尿病的风险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22:02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52:44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45:34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09
浅析女性主义翻译
人间(2015年18期)2015-12-30 03:42:11
母性
书香两岸(2014年4期)2014-05-30 00:01:26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语文知识(2014年7期)2014-02-28 2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