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
【内容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融媒体逐渐渗透到了各个领域之中,我国也逐渐步入了融媒体时代,融媒体具有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广泛性、共同性,将其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的创新。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实践
融媒体作为一种新型传媒科技,实现了人力、内容、宣传等工作的整合,构建了“资源整合、内容整合、宣传整合、利益整合”的全新媒体宣传理念。将融媒体应用到我国高校思政教育领域之中,有助于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的创新,结合融媒体技术不断提炼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要点,并将高校思政教育同融媒体技术进行有效融合,有助于提升大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质量及教育水平获得全面提升。
一、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的意义
首先,创新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助于培养融媒体时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树立高校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使大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为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通过思政教育工作对大学生进行良好引导,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帮助高校大学生客观正确地对待处理身边事物及事情,使其能够在自身工作岗位发挥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其次,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创新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符合新时代国家发展的实际需要。人才是国家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大学生对于当代社会及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通过融媒体技术创新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政水平。因此,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需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发挥思政教育课程的优势,通过对高校思政教育方式和内容不断创新,使大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及技能,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政教学氛围,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符合我国新时代国家发展的实际需要。
最后,创新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助于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高校公共课程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常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主要目标。因此,为提高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高校应通过融媒体技术发展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和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必须不断创新,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转化,将各个学科同高校思政教育进行渗透,提升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转化为新鲜、有趣的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使其更加符合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取得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融媒体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在融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实际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由于其思政教育模式较为单一,难以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得大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其难以集中精力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内容进行理解,对于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的提升产生不利影响,对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产生了不利影响和阻碍。①
其次,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由于融媒体技术具有很强的去中心化特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可以利用融媒体技术,突破教学时间及空间的束缚,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机遇,使大学生能够通过融媒体技术实时与思政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互动,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由于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队伍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在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中没有有效引导学生,导致了高校学生不会对于高校思政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无法被充分体现,学生无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②
最后,融媒体技术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不足。随着融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网络文化与信息技术也获得了不断发展,高校大学生逐渐从一个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了兼具知识接受与知识传播的双重主体,同时随着融媒体时代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文化氛围逐渐开放,高校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烈,但是,部分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时,仍然沿用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教育学生,对于学生进行枯燥乏味的理论灌输,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不利于发挥高校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③
三、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实践路径
(一)积极创新高校融媒体思政教育模式
融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产生了影响,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机遇。所以,在此过程中,高校需要加强传统媒体同新媒体技术的有效结合,积极应用校外媒体资源,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相融合,创新融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升高校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④在创新高校融媒体思政教育模式时,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模式:首先,高校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建立网络思政课程。随着当今互联网行业的不断成熟发展,随着新课改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大多数高校都顺应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指引,并逐渐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了实际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之中,并在思政教育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技术对于先进的教育知識及知识讲解进行了普及,与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相比,融媒体教育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突破了时间及空间的限制,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教师及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及地点进行交流沟通,丰富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资源及教学方式;其次,创新对于高校融媒体思政教学模式的监督及优化。在融媒体时代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模式,高校需要结合互联网技术,以互联网技术及融媒体行业的运行情况为前提,对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进行优化,并对互联网信息进行安全管理,为高校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安全网络环境,为融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优化提供方向;最后,高校在应用新媒体的同时,也不能放弃传统媒体平台的运用。例如,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工作中,高校可以通过融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建立网络思政教育平台,鼓励教师及相关工作者将思政教育内容上传到网络平台中,并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分类,便于学生查找,并定期开设校内专家专栏,有效解决学生想选课而选不到的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定期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网络授课,借助翻转课堂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并借助校园广播、报刊以及书籍等传统媒体,对于当前的政治热点、社会时事以及国家新闻等进行传播,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等话题等的讨论,增强高校大学生对于校园思政教育的关注,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政学习平台,增强学生的思政学习兴趣,提升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二)重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因材施教,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习方式等,有针对性地建设专业素质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发挥好育人作用。教育队伍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关键,思政教师的质量是提升思政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必须注重对于思政教师的培养,教师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思政知识,还需要提升其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高。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需要通过融媒体为学生提供引导,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自身的理论基础;其次,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队伍需要加深对于融媒体平台的了解及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技能,促进自身成长;最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队伍需要充分利用融媒体技术优势,实现融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逐步实现了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⑤例如,高校需要组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教师还需要自觉接受融媒体时代先进技术及主流思想的引导,并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将这些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及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技巧,并应用到实际的思政教育过程中,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引导,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进行融媒体技术运用培训,加强其对于融媒体技术的了解,并启发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应用融媒体技术,另外,思政教师还需要具备坚定的信念,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教育工作,并能够在思政教育讲台上发挥自身的职能,为高校大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发挥自身的榜样力量,为高校大学生树立道德模范形象,主动承担起自身责任,致力于为国家培育优秀人才的发展目标,高校还可以定期组织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开展教育研讨会,集思广益,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路径,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模式进行有效创新,通过丰富多样的思政教育方式激发高校大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在思政教学过程中运用融媒体技术,有效地传递良好的思政教育信息,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及政治觉悟。
(三)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同融媒体的融合
融媒体是当今大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高校需要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同融媒体的融合,有效降低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积极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使得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⑥首先,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校园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并科学有效地借助官方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对时政热点新闻进行传播,增强融媒体背景下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关注,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融合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有关的思想政治相关信息及观点,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评价及交流,充分了解当前大学生的真实想法及思想政治观念,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需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渗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例如,在实际的高校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进行创新,在课程开始,先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教学方式引入教学内容,比如,在课前为学生播放4-10分钟的视频教学或者时事新闻顺口溜等,通过图文结合、趣味性高的课堂引入环节,吸引高校大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在播放完毕教学视频后,弹出一系列题目,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题目对于学生的思政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测,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题目考察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检测学生是否认真学习,教师在课后,也可以通过相关题目检测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通过融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除了能够提升高校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提升高校大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通过融媒體技术将思政知识科学有效地传递给学生,通过融媒体技术的运用,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凸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尊重了高校大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政教育理念,比之于之前单纯地利用课本进行思政教育更加有趣,教学效果也更加明显,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明显提升。
(四)丰富融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体系
首先,科学应用融媒体技术中的交互共享理念,助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提质增效。融媒体具有较强的双向互动特征,其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单向传递模式,在高校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需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媒技术的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媒体的交互特性已经超越了传统媒体载体的功能。它不仅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意识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融媒体环境下教育模式的变化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不断利用融媒体技术,加强思政教育与大学生的联系,实现双向交互。同时,媒体融合技术具有开放共享的特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跨越时间空间的束缚,为不同地区的学生建立开放共享的交流沟通环境。不同年级、专业、生活背景和地区的学生建立能够互相交流的学习平台,将网络文化生态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不仅有助于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有助于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⑦其次,融媒体技术的教育信息较为丰富,丰富和完善了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随着元宇宙、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教学技术的变革,以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融合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以其海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⑧例如,在媒融体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融媒体技术的即时通讯、海量信息、立体化、多维化等功能,不仅创新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为高校提供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融媒体技术以其海量信息的特性,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各种媒体技术获取最新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还可以将思政课教学内容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整合媒体渠道,采用实时、立体、多维的方式传播思政知识,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五)通過融媒体技术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变革
融媒体凭借其即时、灵活、便捷的特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并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融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载体,其凭借自身优势,加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深入,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⑨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有机整合线上教育、线下教育两大模式,以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重新构建思政教育阵地,突出融媒体思政教育的综合化和立体化的特征,以此来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变革。高校要深入研究融媒体技术的特点,了解多样化的思政教育途径,对融媒体技术及思政教育进行有效整合,在通过融媒体技术促进思政教育变革的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出专业化的思政教育内容,融入更多的融媒体技术,最大程度发挥融媒体技术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加工不同种类的思政教育内容信息。实现思政教育内容的线上和线下的有效联动,并对高水平的融媒体技术理念进行培育,利用融媒体技术来变革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⑩例如,高校可以打通本校的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与“三微一端”等其他新媒体形式的融合,使虚拟与现实的互动共享得到引导、顺畅与强化,形成长效联动机制。另外,借助具有联动功能的教育阵地,还可以结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价值诉求,开展心理辅导、就业创业指导以及资助咨询办理等服务活动,双向对接不同的大学生教育模块,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健全。当然,在教育阵地建设管理过程中,高校要特别注意把好“政治关”,建立有效的审查监管机制和舆情监控机制,落实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布与管理责任制,实现内容、成果发布的全覆盖、无盲区、无死角监管;引导校园各媒体阵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与主流媒体舆论同向同行,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正能量,主动有力发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存在教育方式较为单一、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以及融媒体技术同高校思政教育方式的融合不足等问题,高校可以通过积极创新高校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综合素质、实现融媒体技术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等方式,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转化为新鲜、有趣的融媒体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提高高校大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使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及教育水平获得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①杨珊:《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探究》,《中国新通信》2022年第18期。
②张春伟:《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探究》,《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
③徐磊、沈雯:《融媒体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工作探析》,《改革与开放》2020年第22期。
④金微:《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探究》,《中外交流》2021年第1期。
⑤刘勇、黄昌萍:《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探究》,《记者观察》2020年第30期。
⑥吴雷鸣:《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探究》,《传媒》2021年第14期。
⑦刘晨、刘阎:《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短视频融合育人机制思考与研究》,《国际援助》2023年第1期。
⑧杜昀:《融媒视阈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融合创新研究》,《传媒》2022年第3期。
⑨刘晓苑、贺志勇:《基于融媒体视角高校思政课教育模式创新研究》,《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年第4期。
⑩仲文强:《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探索》,《公关世界》2022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