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2023-09-27 13:54:53孙红东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7期
关键词:单元主题生活经验习作教学

孙红东

[摘 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习作教学一直备受关注。习作不仅是巩固知识的手段,更是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运用习作例文为学生提供范例和指导、整合单元内容开展习作教学、联系生活内容调动情感体验、做好课后总结深化知识理解,探究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习作教学;习作例文;单元主题;生活经验;课后总结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9-0092-03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习作教学一直备受关注。习作不仅是巩固知识的手段,更是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旨在探究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运用习作例文,为学生提供范例和指导

在习作前,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分析习作例文,帮助学生了解优秀作文的写作思路、技巧、结构和语言表达等,以此为学生提供习作范例和写作指导,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次习作任务的要求。学生在完成习作后,教師可以选取其中的佳作进行点评和展示,组织学生一起分析佳作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并解决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写作水平。无论是习作前还是习作后运用例文指导学生习作,教师都需要注意以下两点:其一,教师在分析例文时,要重点关注例文的写作思路、结构、语言表达等,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作品的魅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运用;其二,教师在讲解和分析例文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并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完成习作例文教学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

通常情况下,在学生习作过程中应该阅读两次习作例文,并且每次阅读都有不同的目标。首次阅读,学生需要对习作例文进行整体感知,了解作者所写作的事物,并思考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第二次阅读,学生则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习作例文,认真分析其结构、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从而学习优秀的写作技巧,并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进行运用。同时,教师可以针对习作例文进行思维导图或其他形式的梳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习作例文中的优秀写作技巧。通过这样的反复阅读和深度分析,学生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提供一些启发性的素材,如有趣的地图、神秘的遗迹、传说中的宝藏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让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到写作过程中。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一名探险家,正在寻找传说中的宝藏。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更好地理解探险的意义,从而更容易产生灵感和展开构思。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例如,可以让学生用图画、漫画、故事、诗歌等形式表达他们的想法。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生动地展示探险之旅的内容和情感。完成单元习作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心得,或者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一起探讨更多探险之旅的主题和内容。

针对不同的习作例文,可以从整篇文章入手,也可以截取其中部分段落进行学习。如果是从整篇例文入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和交流讨论,让学生了解故事的主题、情节、人物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写作手法,并让学生借鉴和模仿,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文章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如果是从截取部分段落入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让学生深入分析其中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结构特点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写作方法对文章整体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以上两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教师需要根据习作内容进行选择。

二、整合单元内容,开展习作教学

在传统的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习作知识的分析,而忽略了读写教学的整合,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的写作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难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此外,传统的习作教学内容也比较零散,学生往往难以深入理解习作的要点和核心思想。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可以采取整合语文单元主题、划分与组合教材中不同单元文本的内容、明确不同单元的学习重点等方式开展习作教学,以达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整合语文单元主题,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的联系和衔接,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理清脉络,把握重点。其次,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单元的特点,对习作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划分与组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习作的核心要点。此外,教师还可以明确不同单元的学习重点,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渐掌握习作技巧。最后,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还需要注重读写教学的整合,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互相促进,从而整体提高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议论文写作时,教师可以通过精读范文、分析范文结构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论述要点,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取写作灵感,增强写作的创造性和实用性。

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我的奇思妙想”为例,教师可以将单元主题与习作主题联系起来,启发学生的整体意识。在本单元中,习作“我的奇思妙想”可以与单元主题“创新与创造”联系起来,整合知识要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奇思妙想,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这些想法变成实际的创新成果。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素材,如图片、音乐等,引导他们进行联想,激活创新灵感。还可以将单元主题与单元课文进行拓展联系,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在本次习作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与创新、创造等主题相关的文章、故事等文本进行拓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阐述自己的奇思妙想。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之余,尝试进行画画、设计、DIY等益智活动,提升他们的多元智能。

总之,教师可以通过整合语文单元主题、划分与组合教材中不同单元文本的内容、明确不同单元的学习重点以及注重读写教学的整合等方式来达到更有效的习作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还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联系生活内容,调动情感体验

学生在学习习作知识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将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识。因此,进行单元习作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生活化的策略,组织学生创设丰富的习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成效。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挖掘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来开展习作学习。例如,在学习“描写自然”的单元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内或周边自然环境中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并结合所见所闻,进行创造性习作。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其次,在创设习作情境时,教师也要注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记叙文的单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进行写作,让学生在情境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后,在创设习作情境的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拓宽学生的习作视野,提高学生对习作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学习“议论文”单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时事新闻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从而拓宽习作视野,提高习作的深度和广度。

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为例,教师可以运用真实场景代入法,将“我的乐园”与学生的真实生活场景相结合。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家中的花园、菜地或者其他美丽的自然风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通过描述真实的场景,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我的乐园”的内涵和意义。还可以通过视觉体验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我的乐园”的深层含义。比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赏优美的自然风光的图片或者视频,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秀丽;或者组织学生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手工制作活动,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制作以“我的乐园”为主题的海报,以此加深对该主题的内涵和意义的理解。

总之,组织学生进行单元习作学习时,教师应该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的习作情境,以此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拓宽学生的习作视野,提高学生的习作成效。

四、做好课后总结,深化知识理解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有限,需要在课后通过总结巩固所学的知识,这也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完成习作教学后,教师可以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梳理所学知识点,加深记忆和理解。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习作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加深理解和记忆。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习作题目,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题,并通过反复训练来加深记忆。

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为例,在学生完成习作进行总结时,教师首先可以着重强调本次习作教学的重点内容,如形成自我认知、提升表达能力等。通过重点内容的强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梳理思路,并将所学内容进行系统整理。这样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结构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输出,如画下自己的自画像并配以文字说明,或是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

总之,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课后总结,需要通过多种形式,从多个角度来深化知识理解,促进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提高综合能力,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学习效果,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综上所述,学生的习作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此外,教师还应当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爱好,让他们在阅读、写作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激发潜力。教师还应该精心设计情境导入,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注重多样化的评估方式,使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以多样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得到相应的反馈。教师还应该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等方式,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提高他们的创造力,从而更好地完成习作任务。

猜你喜欢
单元主题生活经验习作教学
实施整体教学 落实语用训练
初中语文作文单元主题教学引导写作的有效策略研究
“单元主题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利用现实中的素材和情景落实初中生物概念教学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学生生活经验视域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对英语单元主题实践作业的思考和探索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