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语文学科教育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3-09-09 23:47金新林徐瑶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名师教师队伍教研

金新林 徐瑶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发布,指出要“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1]。提高符合中国式现代化所需的教师队伍质量,是新时代教师教育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在新高考背景下,加强语文学科教育团队建设是县域普通高中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学科教育团队的提出

(一)从师徒结对到名师工作室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的早期特征及近期变化

教学多年的老师不管是在教学上还是在学生管理上,都有着丰富的经验,这些资深教师是学校不可多得的宝藏。出于加快年轻教师队伍成长的初衷,“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等校本教师培训模式在各个学校推展开来,常见的形式就是年轻教师进入资深教师的课堂,学习资深教师的教学方法。学校对听课节数也做了硬性要求。相应地,资深教师也要单向对年轻教师的课进行点评。这种校本培训模式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较为可靠、高效和持久的途径之一。但也有研究者指出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对师徒制的认知窄化、僵化、异化,结对目标模糊不明;实施过程存在形式主义、缺乏对话沟通、结对内容混乱”等。要想最大程度地发挥“传帮带”作用,“语文教师师徒之间传递的知识就应该包括语文学科知识与语文学科教学知识、语文课程知识、语文教学理念与策略等内容”[2]。但不足的是,在一所学校里面,大多老师只是“低头拉车”,没有“抬头看路”。因此,要想真正解决“师徒制”的不足,必须先让学校具备一批高素质的“专家型教师”。

“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3]自2001年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中小学普遍开始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名师培养和打造,常见的做法有“精心选拔师资、全力打造品牌、及时推出黑马、塑造学科新人”等。与此同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尤其是教研部门开始重视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并开始组织大量的教学比赛活动(也有一些是学会等社会机构组织的),很多学校都以评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获得比赛奖项的数量来衡量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与水平。同期,各级出版社和专业期刊也推出了大量的名师名作,大大刺激和鼓励了中小学教师争创名师、争当名师的积极性。然而,打造“专家型教师”过程中又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过于重视优秀教师培养,容易导致教育资源分配极不均衡”[4],“这些优秀教师或特级教师往往是以单个的形式存在,而很少有自己的团队、共同的教育主张,上升到整个学校层面就更难发现校本化的学科特色与共识”[5],所以建设新型教学团队势在必行。

2010年以来,随着对名师打造的反思,很多区域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开始重视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其中江苏省在这方面的探索起步较早。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名师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省级名师、市级名师、县级名师等纷纷设立工作室,掀起了一股名师指导下的青年教师培养热潮,同时对名师工作室的整体运行模式、外部支持机制、内部运行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的前十五年左右,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名师打造到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发展过程。

(二)从学科教学团队到学科教育团队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的应然取向

美国教育家帕克·帕尔默曾指出,任何行业的成长都依赖于它的参与者分享经验和进行诚实的对话。我国很早就开始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以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早在1952年,我国就已逐步建立了以前苏联“教学法小组”为蓝本的“教研组”,并在1957年的《中学教学研究组工作条例(草案)》及《关于(中学教学研究组工作条例(草案))的说明》中进一步明确了教研组的性质、任务和工作内容,即“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以提高教育质量”[6]。在一线教学中,教研组是学科教学团队的代名词。

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保障。2014年9月,樟树中学多次召开领导班子和教学骨干会议,制订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主要做法是:(1)备课常态化,要求單周举行备课组教研活动,双周进行教研组教研活动;(2)教研活动规范化,做到“三确定”,即确定时间、确定主题、确定主讲人;(3)打开教室,听评课常态化,每学期定期举办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这一制度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校本研修活动打破教师之间相互独立的局面,提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彼此支持、寻找新知识与新经验来改进自身的实践平台,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效果不甚理想,教研活动很多时候停依然留在事务的上传下达层面,教研活动虎头蛇尾,走样变通、形式化的现象十分严重,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教学变革始终徘徊不前。而要改善这一局面,必须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有论者指出:“在普通高中备课组建设中,存在着共同愿景不明确,教师协作意愿低、教研流于形式等问题。”[7]“共同愿景不明确”可以说是后面问题产生的根源,再加上教师来自于各大院校,所接受的理念不尽相同,缺乏共同的话语体系,即便在备课与评课这些日常教学事务中,也往往因缺少重要的抓手而无法针对问题要害进行深入研讨。对此,孙锦明教授认为问题的症结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教研工作缺乏系统意识,未能找到或形成一根串起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等各个关键要素的‘红线’,也即是缺少一个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工作范式作为教研工作创新的抓手;二是教研工作缺失知识基础,无论是课程与教学改革,还是课题研究与教师成长,更多的还是靠直觉、经验和模仿,缺乏‘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知识的引领和指导。”[8]由此可见,单纯依靠学校力量和教研组活动的方式很难让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理想效果。

因此,学科教育团队建设这个概念应运而生。为充分达到新高考的要求,同时也为体现学校的育人特色,高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科建设。然而,学科的系统建设,仅靠名师打造或名师工作室建设远远不够,关键是要以学科教育团队培育为重心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尽管学科教学团队建设较之名师打造和名师工作室建设更具整体意识和文化取向,但从现有实践进展来看,学科教学团队建设更多的还停留在管理与应试层面,形式化的成份较多,还没有由教学上升到教育层面、也没有深入学科教育内部展开探索,这就需要有远见意识的高中学校未雨绸缪、提前思考、率先探索。学科教育团队建设是一种以良好知识基础为支撑的教研工作新范式,其背后逻辑是先对学科的功能先进行精准的定位,再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二、学科教育团队的建设实践

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课程如何理解,教科书怎样使用,教学如何实施等成为了学校亟需研究的问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重构了课程内容,倡导专题学习的方式,建构了教学评一体的学业质量标准,语文课程内容产生的重大变革给普通高中语文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面对新课程、新高考改革的转型期,樟树中学领导班子通过多次商讨,认为仅靠学校内部力量很难在学科建设上有所突破,于是通过实地考察和充分讨论,最终决定以高中语文学科团队建设为试点,开展系统化的语文学科建设,并分步骤把研究成果应用于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其他核心学科的团队建设。

经过慎重考虑,2018年8月,樟树中学主要领导赴南昌与赣南师范大学的王从华博士、江西师范大学孙锦明博士商讨学校语文学科建设事宜。经过近一个月的调研、讨论,樟树中学完成了语文学科建设的三年规划方案,并成立专家组和学科建设办公室,开启了专家引领的语文学科建设的旅程。具体做法是:(1)前期调研,系统梳理学校语文学科建设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问题的突破口;(2)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制定三年的语文学科规划,具体包括语文学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预期达成的标准;(3)组建学科建设专家小组,负责校本教研的规划与实施;(4)成立语文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语文学科建设各项活动的组织实施。从校本教研的实施中,可以提取出以下策略:

(一)明确学科定位

教师具有课程意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要加强学科教育团队的建设,就要要求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课程理解。课程理解主要指教师内化了的课程,语文课程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必须经过教师转化才有可能成為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根据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樟树中学已有的师资条件和学情特点,我们把学校的语文课程定位为“培养主题阅读者·培养个性化表达者”。老师们对课程的理解形成共识,在同一话语体系下,交流才有意义,才能达成目标。根据新课标在具体情境中开展任务群学习的课程实施理念,樟树中学语文教师根据新课标精神和特定的任务与情境,整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在培养成为常态的阅读者(用读特定文本的方法阅读特定文本)和写作者(在真实或拟真的任务情境中开展写作)的基础上,通过专题学习的方式实现“培养主题阅读者·培养个性化表达者”的目的。

(二)重构教学模型

语文学科教育团队的建设必须要有学科特色,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在语文教学一线,对于一个老师的高评价往往是“教得好”,强调“怎么教”,面对每位老师所教内容存在差异性的局面却没有加以重视。因此,在教学实施上,需要以教学内容选择与重构为中心,构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专题学习、单元整体教学模型。这里的教学内容指的是填补学生由学习起点到学习终点落差的核心知识。根据王荣生等专家的理论,当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缺失”的问题,因而我们把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的重心放在教学内容的开发上,重在探索根据文本体式与选文功能类型(定篇、样本、例文、用件、引子)及学生学情确定教学内容。

(三)提升教师话题PCK

“‘教什么、怎么教’这类话题PCK就是教学名师区别于学科专家的关键知识,也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知识。”[9]提升教师的话题PCK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加强学科教育团队建设的必要途径。语文教师话题PCK需要在特定的主题和情境下,综合运用语文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方法与策略知识、学生知识、教学媒体的知识以及课程知识开展教学过程中呈现的知识形态。语文教师话题PCK的形成需要经历四个阶段:(1)分析教材内容和一般学情特点选择教学内容,这需要专业的语文学科内容知识和教科书使用知识的转化以及科学分析学情知识的运用能力。(2)依据教学内容选择匹配的教学方法。在这一阶段需要彻底扭转语文教师运用讲授法来教学的习惯做法,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教学方法。(3)掌握“学习活动”的知识,把课堂教学以“教的活动”为中心转向以“学”的活动为中心。这一阶段的做法是采用逆向设计的方法,先确定终点目标和评估指标,然后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和组织学习步骤,每一环节都有对学生的表现性行为的评估。(4)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在连续的教学中,根据具体的学情特点选择教学内容,组织学习活动,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三、总结与反思

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樟树中学的语文学科文化逐渐生成,并编印了《江西省樟树中学语文学科建设模板》。语文教研组、备课组有着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积极开展扎实有效的备课组活动、读书活动;共享性的各类校本资源日趋丰富;能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帮助的各类期刊、著作也不断增多,语文教师勤于钻研、乐于钻研。在校本语文课例研修的推动下,教师们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有五个研究小组成功申报立项了5个省级以上研究课题,教师在各类期刊发表高水平教研论文20多篇,先后有10余人次在省级以上教学比赛中获得佳绩。

在语文学科教育团队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文化的积淀与生成,形成一所学校的语文学科文化,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重视语文教研组的组织建设,为语文科组提供活动经费和活动场所,经常性开展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协作研究与和谐的人际氛围;二是特别注意学科教育团队建设过程中各类资料与成果的积累和整理,争取经过三至五年的共同努力,为学校积淀丰富的共享性教学资源,这是学校文化最重要的因素;三是立足本校语文学科教育团队建设的目标与内容,添置各类学习资料与参考资源,从而为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提供足够的资源保证。

对于学科教育团队建设,笔者还有如下思考。

(一)学校在管理文化的提升、制度的变革中,要持续推动全学科的系统建设

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校本化学科建设的深远意义,更新办学理念,从制度上创新,坚决改变高考应试取向的做法,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实施学校课程领导,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系统推进。在进行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改革诸如周练、月考制度,让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自我成长,进而研究教学,改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参与学科建设的管理人员和学科教师,要加大精神和物质的支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励,不能因领导的变动、人员流动或其他原因而中断这种支持,否则学科团队建设容易半途而废。

(二)主动与师范类高校对接,充分发挥学科专家的专业引领作用

学科教学专家、一线名师对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改革的方向研究得更深、把握得更准。高中学科教育团队建设要充分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研修方式,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推进学科教育团队建设,发挥校际联动优势,共同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难题,共同促进联盟校教师专业的发展。

(三)加强实践共同体建设,大力推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是推动课堂教学变革的主要力量。叶澜教授指出要“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10]。因此,高中学科教育团队建设,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最终要推动课堂教学“深度学习”的发生。但是,要革除县域高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应试能力训练、浅表学习、低效学习的问题,还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间和精力。

通过近三年的努力,樟树中学初步探索出一条专家引领的“扎根校本,协同共建”的重点高中学科教育团队建设之路。语文学科建设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都得到显著提高。学科专家与教学名师参与学校语文教研组活动,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上,教研组组织开展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重构课、再评课循环推进,在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的反复追问下,教师的专业发展见到实效,学校的语文学科教育团队建设水平得到提升。

注释: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国政府网,2018年1月31日,https://www.gov.cn/xinwen/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2]胡静娴:《中小学语文教师师徒制的实施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陈秀玲,第5页。

[3]孔德超:《树立精品意识,打造名师队伍》,《辽宁教育》,2005年第7期,第48页。

[4]鲁兴树:《警惕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精英化倾向》,《甘肃教育》,2018年第19期,第6页。

[5]孙锦明、王从华、童新国:《中小学学科建设的“三层九维”模型构建与协同实验》,《教育学术月刊》,2019年第1期,第69页。

[6]李松:《我国中小学教研60年:反思与展望》,《当代教育科学》,2014年第17期,第16页。

[7]潘芳芳:《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普通高中备课组建设研究——以L中学语文备课组为个案》,2021年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田友谊,第10页。

[8]孙锦明:《学科建设: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研工作新范式》,《江西教育》,2016年第12期,第9页。

[9]王从华:《语文名师课例中话题PCK的特征及其转化路径》,《江西教育》,2018年第11期,第10页。

[10]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第5页。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新高考背景下重点高中学科教育团队建设的实践研究”(编号:19PTYB14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金新林)江西省樟树中学;(徐瑶)江西省樟树市开放学院]

猜你喜欢
名师教师队伍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